多元化语境下的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
——以扬州博物馆为例*
2023-03-10犇付
丁 犇付 丹
(1 扬州博物馆 江苏 扬州 225000)(2 景德镇陶瓷研究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多元化的概念界定
“多元化”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逐渐形成的发展趋势和新兴语境,其概念含义非常广泛,包罗万象,指的是社会组成的各个方面由单一向多样的发展,由统一向分散的变化;也指单一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可变性、灵活性和兼容性;同时也指各行业、领域之间的跨界互通合作,融汇出新。
简言之,多元化概念是最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方式,具有创新性、多样性、灵活性、可持续性等特点,极大促成了社会各界跨界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资源互补和有效转化,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创造性转化。
2 我国博物馆文创设计现状
什么是博物馆文创设计,它是指博物馆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结合特定文物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工艺特色结合地域特色、人文情感等,与现代创意相融合的创意设计,它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同时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意义。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迅速,根据2019年由清华大学和天猫联合发布的《2019年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中显示,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比2017 年增长了3倍,而这种增长速度首先得益于政府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给予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其次是中国人日渐强大的文化自信,消费者有意识的倾向本土优秀文化设计。
另外,消费者在满足日常物质文化之后,对高品质、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公众愿意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买单,这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开发和输出提供了有效保障,因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开始转变了工作思路和方法,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让博物馆重新“站”到了公众的面前。
尽管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发和推广,但总体上依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文创产品开发呈现“两极化”的现象,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大型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迅猛,采用自主经营模式,从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广大的中小博物馆却发展力量薄弱,中小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半数以上,发展观念、资金、人才等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其难以同国内大型博物馆文创产业相提并论。
从文创设计自身来看,一方面国内大型博物馆及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加以创意化的设计和研发,逐步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和购买,从而形成诸多自带文化流量的设计IP。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翡翠白菜”、“朕知道了”等脑洞大开的文创设计,让人们觉得惊艳、趣味的同时,又合情合理。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型博物、民办博物馆,因为资源条件等原因,往往缺乏自身的特色和标签,体现不出IP的文化力量,只是简单的将文物符号转印到各类用品上,毫无新意,这也使得它们在众多文创产品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形成销售闭环,影响博物馆良性运行。
简单来说,我国博物馆文创设计以大型博物馆文创产业为主,中小型博物馆仍然属于摸索阶段,接下来,笔者以扬州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为例,探索当下博物馆文创设计和文创产业的发展。
3 扬州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的现状
3.1 陶瓷类文创产品系列日渐成熟
扬州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馆,依托馆藏国宝文物为创作元素,结合日常生活实用场景,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以文创设计为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有趣、有用、有文化的文物衍生产品。新的文创产品让扬州博物馆又热了起来,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又让文物拥有商业生命力,实现扬州博物馆优秀馆藏文物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价值的创新性探索。
3.1.1 表号化图文的运用
所谓“表号化”即设计师将博物馆文物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图案、文字等元素提取出来,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这种复制仅仅只限于简单的符号转移,设计师利用馆藏文物的元素将其表号化,从而移植到文创产品的各个方面,例如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设计师提取蓝底白龙纹的元素,加以创意的加工设计,应用到日用品、摆件、文具等等各个方面,虽然设计师直白的表达了文创产品的大IP 背景,但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传统陶瓷文化带来的情感共鸣。
3.1.2功能设计的转化
功能性的转化,即设计师巧妙的找到博物馆藏品中可以创意转化的元素或者外在形式,通过设计表达,再现传统文化的新生命,这种转化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是异质。如设计师提取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这种小口、肩部丰满,腹部以下收敛,底足微撇的端庄秀丽的造型,制作为徽章、便签夹,还有卷笔刀、小夜灯等,将梅瓶的观赏性转化为功能性。
生活是文创产品创新的广阔天地,设计师深入熟悉当代生活,准确理解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用场景和实用功能,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艺术创造,优化文创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体验,赋予文创产品以独特性和生命力,让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1.3 其他方面的运用设计
比如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光绪年间的描金粉彩万花石榴尊,石榴尊万花齐放,色彩艳丽,古典优美,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福。设计者利用这种装饰性极强的花纹,从当下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设计出既具有实用性,又满足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像眼罩、儿童直柄雨伞,还有万花石榴香薰瓶套装,附带精油、干花散发器,瓶体材质为瓷,上金釉,中间贴花选取描金粉彩万花石榴尊的图案,看上去富贵而典雅,既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很实用,从视觉到嗅觉,都能感受到花的清香,愉悦身心。
还有的文创设计结合扬州的历史繁盛时期-汉朝,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但文化中是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扬州特有的地域特色,设计师提取相应的特色纹饰与博物馆其他元素进行设计组合,充分展示了扬州博物馆西汉鲜为人之的彩绘纹饰,与众不同的纹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走入大众的视野,我们的中国文化丰富而多彩,等待我们去挖掘!
3.2 陶瓷文创产业发展问题
3.2.1 开发模式不全面
扬州博物馆虽然能够根据自身馆藏文物的特点、地域文化特色等等,设计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语言的陶瓷文创产品,却仅仅集中于小部分馆藏文物中,这类文物往往有属于自己的“系列化”文创产品,多种类多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但大多数馆藏资源还未被开发利用,开发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博物馆陶瓷文创产品的良性发展。
3.2.2 文创产业缺乏人才、技术资源
从内来说,扬州博物馆同国内中小型博物馆一样,都严重缺少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资源的短缺让文创产业发展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尽管个别文创产品能够火热,但如果要长远发展,就要依靠自身团队力量打造出一支综合性的专业化、技术化团队。
4 多元化语境下的扬州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探索
“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文化不能只驻留于“物”、停留在古迹、遗产和博物馆中,而要存续在人们的心里,在文化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文创设计的意义就在于此。
而如何讲好故事,怎么讲好故事? 那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和方向。面对世界多元化的大环境,文创设计需要从外向内找寻产品的文化赋值,从文化精神层面来面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不论产品是从传统造物的造型、色彩、纹饰、工艺,提取和凝练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或者是从实用情景文房摆件、公共空间、生活用品、服饰等等方面,来创作相应的文创产品,我们不难看出文创设计不是简单的提取符号,仅用碎片化的元素机械的拼贴、组合;也不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新奇花哨。
陶瓷文创设计是在多元化的前提下,从内容层面上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创产品有文化的温度、情感的共鸣,从形式设计上,满足人们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对精致生活的向往。这种陶瓷文创设计的多元化,既可以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可以是不同外在形式的表达。
同样以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例,设计师通过一些年轻化、趣味化、互动化的文创设计,让“传统的”变成了“潮流的”,让“民族的”变成了“世界的”,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躺”在博物馆里,而是“走”进了普罗大众的生活里。
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的多元,可以是文创产品的形式多元,也可以是文创设计内容的多元,以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例,设计师通过蓝、白、龙纹、梅瓶造型,衍生出各类形式的文创产品,从实用角度和欣赏角度分别再现了文物的内在精神力量。
笔者曾见过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在挑选文创产品,家长选择了以龙纹衍生设计的两枚徽章,好奇的上前询问,家长说:“孩子虽小,无法理解博物馆里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但是没关系,两枚徽章一人一个,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是一个纪念,纪念这个时刻,同时也在提醒他们,不要忘却我们灿烂的五千年文化。”笔者认为,这是文创设计最朴实无华,却充满无比力量的意义。
遗产活化,文创新生。让文化遗产在祖国的大地上活起来,这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鞭策和努力,传统文化只有续存于生活之中,才能不断焕发生命和活力。造物的背后,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所体现的都是文化精神的力量,文创产品设计要深入解读传统、扎根现实生活,实现文化艺术对心灵的滋养。只有这样,文创产品才能承载厚重的人文底蕴,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在文脉延续中讲好当代故事。
5 结语
中国博物馆文创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全人类,从文创产品设计到《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的媒体宣传,我们无一不在展现古老的东方文明带来的文化盛宴,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去触摸、去探索、去学习,让博物馆可以更好的发挥面向公众传播教育服务的功能。
文化的多元让社会走向更加繁盛的明天,陶瓷文创设计的多元让传统走向更加未来的明天。扬州博物馆正在路上,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