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2023-03-09陈芬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7期
关键词:乡间京剧情境

陈芬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人推进,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仅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与音乐技巧,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核心素养。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提升的路径做一些探讨。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审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学生情感,将情绪情感变为个人审美素养中的重要一环。其次,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不同审美观念、审美心理,從理解他人的审美思维中,获得更独特的审美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游戏、讨论、表演、比赛等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选择语言、游戏、活动、信息技术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如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导入歌曲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滕王阁序》中的片段,让学生着重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歌曲呈现的音乐形象有所理解。对其用缓慢速度、平稳节奏营造的氛围产生情感共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的欢乐情绪。而在教学《京调》时,教师可以播放京剧行当不同角色的图片,让学生对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等进行小组知识抢答,再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在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角色,做简单的京剧表演亮相动作等,进行“我来做你来猜”的合作游戏。也可以播放专业京剧演员的一段视频,呈现京剧的视觉盛宴,师生跟着视频学习,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合作、情境中感受国粹的韵律美、节奏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素养。

二、激发情感,鼓励想象

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时,应启发学生自我感知,说出自己对于音乐、歌曲的感受,让学生能初步鉴赏音乐美。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引导,让学生品味旋律、节奏等所营造的美学意境,理解其中的情感,体会韵味美和真挚美,升级审美趣味。如在教学《乡间的小路》时,教师不设范围和标准,让学生先对照乐谱唱出歌词和旋律,初步自我感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于乡间、田野、自然风光进行想象。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在暮归老牛的陪伴下哼着小曲走在乡间小路上;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拿着狗尾巴草蹦蹦跳跳地走在开满野花的田地间;有的学生联想到描写乡间美景的诗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学生想象着一幅幅乡间美景,如诗如画,令人沉醉,很容易就感受到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以及歌曲的意蕴美。

三、特色教学,提高审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关键便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将内在探索欲望转化为外在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对音乐这门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应适当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缩短学生与音乐创作者之间的距离,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

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能增强其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志趣。因此教师应当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运用合适的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猜你喜欢

乡间京剧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乡间小路
京剧表演开始了
大都市
行走在乡间的浅冬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