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2023-03-09魏晨曦王妍炜白青云赵凯璐
魏晨曦 王妍炜 白青云 赵凯璐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中医手法或物理方法施用于皮肤、孔窍、经络、腧穴等部位,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的治疗方法[1,2]。《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与内治并行,补内治之不及”。中医外治法虽为外部治疗的方法,但和中药等内治效用相一致,甚至能弥补内在治疗的不足,发挥独特作用。
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突然的、不自主的、重复的、持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3,4]。近年来,抽动障碍的发生率逐渐攀升,且随着时间的增长,部分患儿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导致患儿社交障碍,影响其就业、生活等[5]。西医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在控制患儿抽动症状上疗效较好,但其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使患儿服药依从性低,致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6]。中医在治疗此病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7]。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此病上,中医外治法应用广泛、方式诸多,为患者提供了较多的治疗选择,尤其针灸、推拿、耳穴等外治疗法在治疗患儿抽动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接受度较高,逐渐被患儿及家长所认可[8,9]。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的优势及外治法在抽动障碍中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中医学中没有与抽动障碍相对应的具体病名,根据其症状及抽动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肝风证、筋惕、慢惊风、抽搐、虚烦、瘈瘲”等范畴。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幼科证治准绳》中又有“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由此可见,此病病位主要在肝,与其他四脏也有关联。肝风内动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以平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心、脾、肺、肾论治,共奏五脏调治[10]。除了整体论治抽动障碍,中医还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施治,为此《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11],将抽动障碍辨证分型为:肝亢风动证、外风引动证、痰火扰神证、气郁化火证、脾虚痰聚证及阴虚风动证6种证型。此外,现代各医家还提出了五脏辨证、分期辨证、主症辨治、体质辨证论治思路方法,而如:针刺、推拿及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因其独特的治疗效用,也被作为中医特色应用于治疗抽动障碍[12-14]。
2 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的优势
2.1 中医理论指导 论治有力基于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儿童抽动障碍治疗[15],根据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等思想注重多脏调理、情志调节、体质改善、因时制宜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还提高了此病的疗效。周扬等[16]从小儿体质学说角度总结各家之言,发现体质学说能全面指导抽动障碍的治疗与预防,再以小儿特殊体质为基础辨证论治,疗效好且无不良作用。沙寰等[17]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以肝为主要病机关键,统筹五脏的辨证论治方法,主要从肝肾、肝脾、肝胆、肝心、肝肺全面指导儿童抽动障碍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优势。马丙祥教授以儿科宗师钱乙五脏辨证理论为思想指导,不仅对抽动障碍的病理因素、病机演变、症状特征、证候特点进行全面分析,还结合小儿体质因素进行五脏辨证,在抽动障碍的预防和疗效的提高方面有着重大意义[18]。此外,基于五行病机理论[19]、五脏伏风理论[20]及中医五行[21]指导抽动障碍的证治与健康管理,也全面有力地指导了此病论治方案及健康管理方案的施行,丰富了此病的理论渊源。
2.2 施治经验丰硕 疗效显著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现代各医家临床施治经验丰硕。王雪峰教授博采各医家所长并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将短暂性抽动障碍辨证为肺肝不调证,并给予短暂性抽动障碍新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用药方法,治疗有效率高达96%[22]。马融教授打破常规从肝、肺论治抽动障碍的治疗思路,以钱乙五脏为纲的脏腑辨证思想辨证分析此病,根据五脏致病的主次、病性的虚实,辨证选用方药,患儿仅治疗8周,抽动症状消失,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23]。安效先教授基于中医五行理论,根据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点及“百病皆由痰作祟”的特点,提出从“肝风夹痰”论治小儿抽动障碍,依据病性与病位针对性遣方用药,达到了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熄风化痰止抽的功效[24]。
2.3 治疗方法多样 安全性高宋丽琪[25]将雷火灸应用于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根据肌群抽动部位选取穴位与灸法,与对照组中药祛风止动方进行对比,治疗12周后,雷火灸组总有效率93.11%显著优于中药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雷火灸组患儿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杨宗胜等[26]采用整脊疗法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治疗,治疗手法为理筋、整脊骨法、调曲及功能锻炼四部手法进行整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率高达95.2%,不仅缓解患儿抽动症状,也进一步丰富了抽动障碍的中医外治方式。此外,速刺[27]、头皮针[28]、点刺四缝穴[29]等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也更优。因此,通过对多样治疗抽动障碍的中医方法进行跟踪,发现中医疗法不仅不良反应较少,其远期疗效也表明了中医治疗方法的安全有效。
3 中医外治法在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3.1 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的主要外治法之一,具有平衡阴阳、疏经通络的作用。针刺治疗抽动障碍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调畅气机,疏通经络,使机体阴平阳秘进而改善抽动症状[30,31]。冯秋菊等[32]探讨揿针对风痰阻络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组采用揿针治疗,对照组1选用传统针刺,对照组2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抽动症状显著改善,患儿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水平均降低,表明揿针能影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影响患儿抽动发生。胡茶英等[33]采用毫针开四关法,与口服氟哌啶醇对照,8个疗程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33%,患儿的抽动症状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毫针开四关法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此外,还有学者根据抽动障碍具体病因病机,采用调肝熄风法[34],辨体施针法[35]、培元调神法[36]以及调神畅情法[37]针法治疗抽动障碍,丰富了针刺法的具体应用,发挥了中医特色。
3.2 推拿治疗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捏、按、摩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起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38-40]。杜春雁等[41]采用脏腑点穴手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与西药氟哌啶醇对比,经过30 d治疗后,脏腑点穴有效率为88.10%,与氟哌啶醇有效率为83.72%,安全性和依从性均较高。米蕴慧等[42]结合抽动障碍病因病机及督脉通于脑的经脉络属特点,采用通督调神推拿法,结果显示,12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38例,疗效显著。此外,廖氏推拿以疾病病机确立推拿基本方,围绕主诉,设立治法,谨守病机[43];海派儿科推拿采用独特的审证归经,以经治证思路施治,虽然推拿手法不尽相同,但其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脏腑,条达全身气血的效用一致,均有效改善了患儿的抽动症状[44]。
3.3 耳穴治疗耳穴疗法是极具中医特色的外治法,耳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加之耳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关系密切,四肢百骸在耳廓上也有相应穴位与区域,基于此,可通过刺激耳穴内促使经络传导,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节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45,46]。
李君[47]选取患儿耳部肝、脾、脑、交感及皮质下等为主穴,并随症加减穴位,留针3~4 d,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与盐酸硫必利片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远期疗效较好。张新瑶[48]应用耳穴贴敷对肝亢风动证患儿治疗,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敷于患儿皮质下、神门、脑干、交感、心、肝、肾等穴位,治疗结果表明应用耳穴贴敷治疗患儿的有效率优于仅使用中药治疗的效果。王洁等[49]研究对照组服用疏肝理脾汤,治疗组加用耳穴刺络放血配合耳穴磁疗对脾虚肝亢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YGTSS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5.9%,表明耳穴刺络放血和耳穴磁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疗效较好。
3.4 联合治疗沈丽萍[50]采用刺灸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将针灸与艾灸联合,取针刺能补能泻,艾灸能补虚培土,补益后天之本的特性,两法合用,标本兼顾,共奏协调五脏,改善患儿抽动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力,增强患儿体质之效。赵文霞[51]采用耳针联合推拿治疗脾虚痰聚型抽动障碍,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抽动类型、抽动频率、抽动强度、复杂程度、干扰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耳针联合推拿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能提升疗效,促进抽动症状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5.56%)远低于对照组(22.22%)。滕倩倩[52]用强志方中药颗粒联合穴位辅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并给予恐惧系统脱敏法,3个疗程后,抽动症状疗效中医组有效率为93.3%,西医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恐惧疗效分析,中医组为83.3%,西医组为66.7%,中医组在改善恐惧方面优势明显。
4 小结与展望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在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中,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治疗方法多样且各具特色、综合治疗疗效更好,不仅方法绿色安全患儿及家长接受度高,也体现了中医整体论治,辨证施治等中医思想的特色应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但目前中医治疗抽动障碍中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大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试验研究,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②部分文献未对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跟踪,无法确定治疗方式的远期疗效;③儿童抽动障碍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不能客观地指导临床研究的实施,临床病名及证型的使用也缺乏规范化与统一性;④中医外治法虽然疗效较好,但是关于相关机制的研究较少,缺少具体疗效机制试验研究的验证。因此,在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百家争鸣的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需要规范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化的中医临床研究,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深入指导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