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2023-03-09陆丽娜

船舶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张 岩,陆丽娜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 125105

新时代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职业专长、专业性强的人才,在此趋势之下,高职院校应与企业之间展开联动,促进产教融合,推进专业群建设,才能使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然而,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专业群建设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

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相关行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也向着拥有综合性素养、丰富实践经验、高度职业素养的方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也从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逐步向双主体办学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转变,这也对高职院校推进专业群建设提出了要求。推进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含义,是将一个或者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集合起来,各专业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在产教融合的大趋势之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作为整合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既为产教融合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又能推进高职院校专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提质培优。但在专业群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结构性优化。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推进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势在必行。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面临的困难

2.1 资源共享度不高,校企之间关系不对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大背景,实际上是组建专业群的逻辑起点,是专业群建设的外驱力。专业群不是简单地建构“1+N”模式,将较为成熟的专业和其他有待发展的专业组合起来,而是将这些专业综合联系起来,进行积极的对接与沟通,增强专业之间的协作和支撑。当前很多专业群建设中存在资源共享度不高、沟通度不足的状况,难以达成专业群的集聚效应。高职院校专业之间动态调整不够灵活,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根据现实情况、产业趋势及时调整动态机制,无法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另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主体——政府、企业、学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对等性,各方在合作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界定不够明确,存在潜在的冲突,将影响专业群建设成效,不利于长期合作。

2.2 观念滞后,影响专业群交流效率

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某些观念滞后,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重视的现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行业、企业与学校应当共同参与综合管理,专业群间只有提高交流效率,才能有效地参与产教融合的全过程,合理、协调地完成教学与实践,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并且对相关专业群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培养。然而,由于一些教育理念滞后,产教融合机制不够完善,专业群内无法保持高度沟通,同时,由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且企业参与度不深、参与面不广,产教融合未能达到预设中的理想状态,这些都将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结构优化。

2.3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评价体系需完善

高职教育是与时代、行业发展现状紧密联系的实践性较强的教育。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大多来源于学校的课程设计,企业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的参与度普遍较低。而仅从学校课程设计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将对学生实践方向出现误导,导致培养目标与行业的岗位需求存在偏差。专业群建设则在促进多专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在多专业共同建设实践中打造综合性人才[1]。目前在教学评价指标上,由于评价渠道单一,对教师的评价多由学生评价、教师互评、教务处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等方式完成,经常忽略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他们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缺乏与企业的对接,以及同一专业群中其他专业学生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

2.4 企业参与意愿低,影响专业群建设

现阶段,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方案中提高了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但实践度仍然不足。首先,由于学生学习实践技能周期长、合作周期短,导致许多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其次,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不够深入,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大多由企业提供教学,学校参与设计较少。再次,企业功利性较强,高职院校能够提供给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为打造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投入的资金和优质资源成本较高。此外,由于教育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足,企业相较高职院校来说更倾向于与普通高校合作。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途径

3.1 建立完善的合作发展运行机制

优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本质上是在产业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专业架构、资源配置和运作机制进行解构和升级,加强各专业、院校、企业之间的联系。首先,组建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群建设进行高质量指导;其次,组建产教融合的专业群教学管理组织,推动改革创新,优化管理结构;最后,对校企双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加强实践类评估,重组专业群教学团队,加强资源整合和考量,推动共建共享机制形成[2]。

3.2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管理效能和沟通效率

面对高职院校资源有限等问题,校方必须直面难题,打破传统人才、资源壁垒,积极改革创新,推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首先,要改革人才招聘机制,在教师招聘及考核过程中,强调对人才企业实践经历的要求。其次,完善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引导学生的考核制度,促使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拉动专业群间不同专业学生的联动,完善协作机制,带动教学团队教师素质提升,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3 推进产教融合资源整合,明确专业群建设核心目标

由于不同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布局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市场需求也存在差异。不同地区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以专业群为基础,把握当地特色产业,推进群内各专业之间协同互补,既要保证专业群结构相对稳定,又要保证其灵活性,避免结构松散、一成不变[3]。首先,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群建设的核心目标,确定专业群的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和组群逻辑,推进专业群结构化,加强资源有机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聚效应的最大化[4]。其次,要打破传统的项目建设固化思维,深度贴合产业链发展动态,调整专业群发展内涵、专业构成和教学资源等,促使专业群建设更贴合现实需求。

3.4 创新产教融合人才供需机制

要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必须创新产教融合人才供需机制,深化校企合作。首先,面对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现状,高职院校应找准利益融合点,抓住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核心利益诉求,通过与企业共同组建、共同管理产业学院,做到校企之间经济效益深度绑定,共建共赢[5]。其次,找到资源共享点,校企共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将生产经营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与校内的优势资源加以融合。最后,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作为教育单位的优势作用,协助企业联合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与税费减免;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提升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水平,进而提升其在产教融合中的核心竞争力[6]。

4 结语

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具有职业专长、专业性强的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产业调整升级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代表着中国新一代职场人的实践能力。目前由于各地区环境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学生素养基础不一、教师资源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还没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因此,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专业群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推动全社会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