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3-03-09李凌君
李凌君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侦查系, 西安 710021)
课程思政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为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育人质量,需加大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工作的融合力度,不断优化法律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的思政教育内容较少
就当下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课程而言,学校应承担起为国家育人、为党育人的重担,结合学生的专业与法律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人员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授法治、民主、公平、正义等相关思政内容,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少数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法律专业课程内容,也不能全面理解法治、民主、公平、正义等思政内容,影响了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由于法律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不能有效有效融合,因而也就无法达到思政育人目的。
(二) 教学手段单一,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传统的法律专业课程教学,一些教师仅为学生讲授相关法律理论,运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法律课程中的全部内容,不能理解思政教育内容的实质。一些教师虽然尝试进行了课程设计环节的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法律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从而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佳。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限制。从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内信息技术的投入不足,使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由于缺少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即使增加信息技术的利用,也很难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了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难度。
(三)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强
在法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少数教师秉持法律专业教学自身就涵盖思政教育内容的观念,认为仅需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即可为学生普及正义、公平、民主以及诚实守信等思政内容。由于教师片面理解课程思政教育,使法律专业课程涵盖的思政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学生仅能掌握书本上的法律专业知识,不能体会其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法律专业课程中涵盖的思政要素
(一) 法律专业课程内思政内容较为丰富
首先,在法律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教师会优先讲解法律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在此过程中,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具体要求,例如,在民典法以及宪法的相关知识中,能够让学生掌握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确保其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法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丰富,如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的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使学生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也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最后,法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主要体现在能够促使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让其结合自身情况,保证其思想意识的提升。同时,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应树立统一的发展目标,促使思政元素能够融入教学内容中,运用“德法兼治”的方式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确保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法律与政治紧密相联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与政治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法制来规范社会发展。法治的执行方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将法律专业课程以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形式进行表达[1]。因此,国家的发展必然会给予法治有力支持。法治与政治密不可分,法治中存在政治,而政治中同样包含法治。高职院校在法律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将相关知识进行调整,确保学生通过法律专业的学习,坚定其的政治立场,确保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程中,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与其相互结合,从而让师生正确认识到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2]。
三、创新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
(一)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展现法律专业课程优势
法律专业课程内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应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思政元素能够充分应用于法律专业课程教学中。为确保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应在传授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原理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展现法律专业课程优势,促使法律专业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在授课前期应结合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合理地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增加案例分析等法律专业知识讲授方式,促使思政元素更好地注入课程教学环节,强调思政价值,加强学生法律工作技能的训练,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营造良好思政教育环境
首先,在法律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应用电脑、多媒体设备、手机等终端设备,改变原有法律课程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法律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熟知法律课程内的思政内容,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思政课程内涵。例如,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小组教学,由学生在课堂内自主探讨法律专业课程中的案例,在小组共同的讨论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熟知法律知识以及其涵盖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同时,可建设网络法律专业教学系统,使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教学网站等途径,挖掘本专业课程内蕴含的思政知识、思政元素以及相关内容,由教师在网络渠道内定期发放精选案例,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3]。其次,教师需加强教学设计工作,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使法律专业课程内融入思政知识,结合法律课程的讲解优势,让学生在课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认识到建设法治社会、维护公民权益,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模式,营造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氛围感,使学生不再以被动的方式接受课程内容,而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政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法律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其可以将思政教学环节所学习的内容可以应用于专业课程知识教学阶段,保证学生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涵养的提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学习工作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共同协作,通过组织课堂内部小组教学工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法律专业课程的内涵,依据优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运用讨论分析的方式学习法律知识,确保课程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提高实际教学质量。最后,将思政教育工作规划作为法律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前提,运用课前内容编排、择取内容讲授、论证分析、实践演练以及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提高法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度,简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赋予其思政教育课程一定的吸引力,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4]。
(三)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法律教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此门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需转换传统法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内扮演重要角色,由教师进行思想引导,提高思政道德教育质量。同时,需强化师生思政认知,让教师起到表率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具备正确的思想认知,强化学生的自主思维,让其能够认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确定正确的政治发展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信仰。可促进教师的价值引领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专业课程的全过程,教师在课程开展前期,应制定完整的授课标准,合理应用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内容选择、法治案例择取、教学方式的应用更加合理[5]。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完善相应的教学评价系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法律道德意识,塑造出良好的职业精神[6]。
(四) 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
要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自我修养的提升。一是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为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制度建设。三是教师要重视情感投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所以教师以生为本的理念,多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善意和关怀,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结语
为促进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更好地融合,应转变教学人员的授课方式,有效破除法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中的割裂,确保法律学理论知识与法律实务的有效结合。若未落实到位,势必会导致思政课程滞后,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需丰富法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师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