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研究
2023-03-09张俊梅
张俊梅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太原 030006)
融媒体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媒体,而是一种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的生成与发展切实打破传统媒体的界限与壁垒,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融合,让两者价值、功能及手段获得全面提高,从而落实利益共融、资源互通、宣传互融以及内容兼容的媒体运行模式。诚然,媒体融合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信息传播形式及舆论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亦势必会对大学生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等产生影响。正确认知融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重视微思政实践教育,对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目标有重要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微思政的内涵
微思政是按照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群体思想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顺应融媒体发展需求,借助微博和微信等部分媒体平台,采取亲和力较强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三观实施引导教育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诚然,微思政教育弥补了高职现行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强化高职微思政实践教育研究和探索,可以有效加强高职微思政教育效果。微思政教育作为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思想特征以及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新育人模式。所以,精准把握并最大化利用微思政教育特征及优势,有益于全面强化高职思政教育实效,促进思政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微思政的显著特征涵盖信息传播时效性与快捷性、师生群体对话交互性、教育模式多元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性及教育内容多样性等。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微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 思政教育工作环境比较复杂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产生深刻改变,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也愈发深远,同时逐渐与各类传统媒体展开多维度及全方位融合,高职思政教育背景、方法、途径及内容等均体现出较强复杂性与开放性,并生成了全新的教育形态,即微思政实践教育。融媒体持续发展,信息资源比较丰富,也延伸了高职微思政实践渠道及空间。APP网站、广播电视及微信微博等诸多媒体平台的融合,切实打破以往思政教育在课堂与校园内的局限性,真正为思政教育落实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及线上线下高度统一搭建平台,亦推动了高职课堂与社会环境的有机整合。同时,融媒体不断发展亦为高职思政教育提出诸多挑战,特别是新媒体所具备的无屏障性、创造性及隐匿性等特征,尽管吸引大量学生关注和推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掌控力。并且,融媒体所包含的大量信息普遍具有反叛性与迷惑性特点,容易吸引学生关注。高职学生正处在三观生成的重要阶段,判断能力亟待提升,否则容易生成行为失范、价值迷失与道德困惑等问题,从而影响微思政教育效果。
(二) 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滞后
面对当下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微思政实践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与时代、学生实际脱离的教育模式,难以使学生群体形成共鸣,更难以确保微思政实践成效。而这便要求各所高职思政教师在延续传统思政教育优势的同时,深入探究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一般规律,实时更新微思政实践教育内容、革新教育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微思政实践教育体系。但部分思政教师因自身媒介素养能力待提升,同时对于微思政实践缺乏重视度,尚未积极建设微思政实践教育新模式,导致思政教育实效难以全面提升。
三、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策略
(一) 提升思想认知,强化微思政顶层设计
首先,提升政治站位,牢抓战略布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关注思政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及优良传统。 高职院校应正确认知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确定思政工作基本要求及目标任务,强化微思政顶层设计,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教学、组织及宣传等部门协同工作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高职思政工作应牢抓战略布局,重视协调性、整体性与系统性,促进教育、服务和管理统筹部署,调动各方力量,生成协同育人效应。借助融媒体优势,强化校内外多方力量整合,生成以高职教育为导向,从校园向家庭不断延伸以及向社会不断拓展的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格局。其次,深化校园媒体融合,推动微思政进程不断加快。诚然,现如今国内高职院校已然意识到融媒体在微思政实践教育层面的重要意义,并构建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等媒体平台,但是因为欠缺科学规划及合作,导致各平台普遍独立运行,微思政实践形式较为单一。同时,因为高职院校在客观层面存在专业人才匮乏、政策引导与经费投入有所不足等部分问题,使得融媒体平台开发及建设质量偏低,尚未充分呈现媒体融合的特殊优势,该现象也成为限制高职微思政实践的主要因素。对此,高职党委组织与宣传部门应强化统一布局,全面整合多样化媒介资源,最大限度融合校报、微博及微信等传播形式,构建优势互补且多元融合的媒体矩阵。高职院校不仅要彰显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严肃及专业等优势,还要最大化发挥新媒体互助即时与灵活多变的特征,构建适宜融媒体时代及满足高职学生诉求的微思政平台。最后,充分把握融媒体时代舆论阵地的话语权。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舆论具有自由化特征,且信息传播更为有效便捷,传播空间也更为开放。对于互联网平台全面渗透的大量信息,对于甄别能力亟待提升的高职学生,思政工作要坚定正确价值取向、政治方向及舆论导向,直面各类挑战。高职思政教师应强化学生群体媒介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利用及解读媒体资源的能力,加强学生客观媒体解读与批判能力,进而让学生们可以在多元化媒体环境当中,合理应用媒体资源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强化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指引学生们自觉强化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道德规范,明确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以此为净化网络空间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另外,学工部门与宣传部门应强化对网络大量信息的防范及监管力度,真正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以此为实施微思政实践活动建设健康舆论环境。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微思政教育实效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理念产生巨大变化,思政教师主体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与威胁。在此环境下,如何强化与改进高职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而若想促进高职微思政实践顺利进行,需要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微队伍”,培育高素养、高层级思政教育“微队伍”,切实加强微思政实践教育实效。首先,扩大思政教育师资队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所能接触和了解的信息愈发多元化、复杂化,院校应积极培育可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以此来丰富微思政实践后备力量。身为大学生,其更了解个体思想动态及学习发展需求,可参与高职思政微平台信息公开与日常维护等工作,以此丰富高职思政“微队伍”力量。其次,加强高职思政教师媒介素养。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持续强化思政教育高素养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改进与健全教师思政理论内容学习框架,加强教师理论素质水平。伴随互联网与数字技术持续发展,高职思政教师亦要与时俱进,在加强自身理论素质水平的基础上,持续学习并熟练掌握融媒体信息传播及实操技能,积极学习先进的网络工具,持续加强个体媒体技术实践应用能力。最后,构建校园媒体平台监督及运营团队。高职院校应选拔并培育具备较强政治使命感与责任意识的媒体运营队伍,该队伍要包含思政教师、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通过运营队伍正面示范,积极引导与带领学生群体正确认知并使用融媒体,让学习强国、微信与微博等媒体平台可在高职微思政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同,并及时为师生群体答疑解惑,为微思政实践有序进行搭建良好环境,加强微思政实践时效性。
(三) 利用媒介工具,构建微思政教育平台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实施微思政实践的重要场域,不仅是思政教师进行思想宣传的讲台,更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宽广舞台。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相继构建部分供专家学者与思政教师学习、交流的媒体平台。不管是教育官微联盟、官方抖音等校园公众平台,还是辅导员与思政教育个人注册的公众号,多样化媒体平台建设现已步入正轨,生成层级递进的融媒体矩阵。高职院校与思政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强化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及管理。首先,建设权威性的官方平台,加强微思政实践权威性。微思政作为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全新形态,其要面向学生群体施以积极教育影响,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高职党政机关应利用学习强国、微博及微信等各类官方平台构建党性教育阵地,抢占价值传播、舆论引导及思想引领制高点,面向学生群体推送权威观点,深入解读各项理论政策,传播主流声音,突出社会主义思想及核心价值观等社会思想理论与主流价值所具备的引领作用,充分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规避劣币驱逐良币情况产生。其次,建设“小且精”的微思政实践特色平台,明确其功能定位。具体来说,以需求侧为基准,在充分尊重学生群体隐私的基础上,关注其思想动向,并追踪其行为轨迹,以此为学生们表达意见搭建多个渠道,切实打破传统沉默式教育形式,激励与引导学生理性进行政治参与。以供给侧为基准,在生活服务、思想宣传、社会实践及教育管理等层面确定侧重点,不断完善和丰富平台功能模块,借助定制化和差异化服务加强用户黏性,与此同时确保精准供给,充分满足高职学生多样化需求。另外,亦可基于具体状况,为学生团队赋予建设思政教育平台的自主权。比如,彰显校园内部微社区所具备的人才培养阵地功能,使学生群体积极参加社区各项规章制度拟定、社区文化成果宣讲以及文明宿舍实践活动组织等工作当中,激发学生群体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积极性。最后,建设数字化微思政综合平台,促进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分散化与单独化的微思政教育平台宣教力度相对有限,唯有借助一体化数字平台,才能最大化调动并发挥社会动员效能,在潜移默化中汇集网络共识,从而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促进微思政教育平台协同创新是确保思政工作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最佳选择。不仅要推动线下资源、文化优势及组织朝着线上信息优势而转变,还要促进跨平台交流与传播,借助资源整合,促进班级内外、课堂内外及线下线上宣教阵地全面发力,借助建设专业化运营队伍,优化平台形象,加强影响力,促进平台实现良性发展。
(四) 强调以生为本,优化微思政教育环境
一方面,微思政实践要为学生群体发展需求而服务。重视互动性及以用户为中心始终是融媒体发展的主要特征,亦是吸引青年群体的显著优势,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微思政实践开展有着启示作用。思政教师应借助大数据优势与融媒体交互性强的特征,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发展需求及思想动向,确定学生群体的思索、质疑与追求,加强微思政实践的针对性,强化思政教育实效。高职思政教育应传播好学生群体的青春故事,呈现学生群体风格气派,真正解决其理论之问与思想困惑,从而帮助学生明确积极方法论、世界观与人生观,树立正确法律观、政治观与道德观。同时,精心栽培与引导学生,让其坚定正确理想信仰、加强爱国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养成科学人文精神,进而实现综合发展。另一方面,思政工作应最大化调动学生们积极性。高职思政教育作为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具体过程,需要理论传授、情感调动及行动引导的协同培养,需要学生积极参加。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普遍具备思维活跃、崇尚自我以及视野开阔的特征,有着较强求知欲与能力担当,所以不管是思政理论教育,还是高职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抑或融媒体全面推进,均需要激发学生们参与性及积极性。诚然,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教师若想有效开展微思政实践活动,需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和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领军者与校园媒体平台把关者,加强学生们自我领导、教育及管理能力。教师应强化和学生们的交互,以学生兴趣爱好变化为基准,通过新内容、新技术、新载体以及新应用实施微思政实践活动。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群体个性特征及心理诉求,发挥融媒体优势,凝聚多方资源与智慧,建设完善契合融媒体时代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思政教育体系,深化微思政实践教育,以此培育顺应时代发展诉求的综合发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