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联合血氧饱和度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3-09吴丽红黄幸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3期
关键词:氧分压血氧血气

吴丽红 黄幸娴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以呼吸急促、呼气呻吟、鼻翼煽动等临床表现为主,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四肢松弛、呼吸暂停等症状[1]。无创辅助通气是治疗RDS 的常见方案,可有效调节微循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控制病情进展。血气分析是评估酸碱度失衡、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重要监测手段,目前临床主要通过采集末梢血或动脉血等有创操作进行血气分析,虽可真实反映患儿血气分析状况,但由于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未成熟,反复穿刺可能会增加感染、医源性贫血、动脉痉挛、远端组织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且会带来一定不良刺激与疼痛,引发呼吸机对抗[2,3]。因此,探讨一种高效、无创的血气分析方案尤为关键。TcPO2、TcPCO2检测系统属于无创检测手段,在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报道,TcPO2、TcPCO2与PaO2、PaCO2有一定的相符性,有助于判断血流变化与肺通气情况[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TcPO2、TcPCO2联合SpO2监测在早产儿RDS 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保障患儿安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6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RDS 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 例,女47 例;胎龄24~36 周,平均胎龄(31.56±3.31)周;出生体质量820~2387 g,平均出生体质量(1354.19±149.86)g;1 min Apgar 评分2~8 分,平均1 min Apgar 评分(4.67±1.35)分;娩出方式:阴道分娩59 例,剖宫产41 例;X 线胸片RDS 分级:Ⅱ级26 例,Ⅲ级37 例,Ⅳ级37 例。按照治疗中监测方式不同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56 例)和实验组(44 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 评分、娩出方式与X 线胸片RDS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实用新生儿学》[5]中RDS诊断标准,X 线胸片RDS 分级为Ⅱ~Ⅳ级;胎龄<37 周;出生后12 h 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至呼吸衰竭,X 线胸片显示双肺透光度减弱,且未见胸腔积液;需无创辅助通气;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无创辅助通气禁忌证;严重先天发育畸形或先天性呼吸器质性疾病;入院24 h 内病死;因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先天性肺炎等其他原因导致RDS;遗传代谢系统疾病;急性期感染;存在低灌注、低血压、休克、严重水肿。

1.3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基础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保暖等)与无创呼吸机治疗,仪器选用Infant Flow-SiPAP 双水平无创呼吸机。初始设置:吸气相正压为12~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为 4~6 cm H2O,呼吸频率为30~40 次/min,维持吸气时间0.3~0.4 s,吸入氧浓度为30%~40%,鼻面罩交替使用。

实验组采用TcPO2、TcPCO2、SpO2联合监测。采用TCM 400 型经皮氧/二氧化碳分析监测仪(丹麦Radiomete 公司)监测TcPO2、TcPCO2,监测前需校正仪器,用酒精棉清洁监测部位皮肤,电极探头加热至42℃,每隔2 h 更换1 次电极位置。在监测部位贴固定环,滴加接触凝胶后连接探头进行监测,10~20 min 后监测数据稳定后经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通气2、12、24 h 的TcPO2、TcPCO2。选择非静脉点滴侧的前臂、足背安装光电传感器,记录稳态后的SpO2。

对照组采用PaO2、PaCO2、SaO2联合监测。于通气2、12、24 h 取0.5 ml 动脉血(在采血的同一时间内完成TcPO2、TcPCO2监测),采用雅培血气分析仪测定PaO2、PaCO2、SaO2。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执行。

两组均按照血气分析指标对相关呼吸参数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通气2、12、24 h 时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

1.4.1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实用新生儿学》制定疗效判定标准:X 线胸片提示肺部通气良好,呼吸平稳,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视为痊愈;X 线胸片提示肺部通气改善,呼吸稍急促,呼吸困难等有所缓解视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2 血气分析指标 于通气2、12、24 h 时对比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实验组为TcPO2、TcPCO2、SpO2,对照组为PaO2、PaCO2、SaO2)。

1.4.3 并发症 包括医源性贫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充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与对照组的9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通气2、12、24 h,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2、12、24 h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分压呈降低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通气2 h 比较,aP<0.05;与同组通气12 h 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低于对照组的21.43%(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通过鼻面罩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提供压力支持通气,其采用涡轮供气方式,可产生较有创呼吸机大得多的持续气流(40~50 L/min),用以补偿漏气,维持预设压力水平,可保证使用鼻面罩不会因漏气影响治疗效果,实现人机同步性能[6-10]。

TcPO2、TcPCO2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毛细血管对热的反应特性,通过加热与皮肤表面接触的探头,加快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供血与皮肤对气体的通透性,从而测得皮下局部组织血流中的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Barter 等[11]在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在PaO2<19.95 kPa 时,TcPO2与PaO2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8518),且TcPCO2与PaCO2呈正相关(r2=0.9454)。Janaillac 等[12]回顾性分析248 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TcPCO2与PaCO2密切相关(r=0.58),二者具有良好一致性的患儿比例为32.4%。国内研究学者何中倩等[13]结果指出,通气6、12、24 h后患儿的TcPCO2、TcPO2分别与PaCO2、P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TcPO2、TcPCO2联合监测可有效反映动脉血气分析指标。SpO2的监测原理是依据还原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存在差异来实现,任何引起两种血红蛋白发生成分、浓度、性质变化的因素均可能会改变监测结果。将监测仪光感器置于患儿血运充盈处,当末梢血管内容量变化、脉搏波动时,可明显增多毛细血管网的血容量,从而造成光吸收量不同,此时测定红光吸收量与红外线吸收量比值有助于反映血液的氧合程度[14]。本研究结果发现:通气2、12、24 h,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2、12、24 h 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分压呈降低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何中倩等[13]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TcPO2、TcPCO2联合SpO2监测系统可实时动态、真实反映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有利于指导呼吸机的使用,且操作简单、连续性强、无创。实验组仅见3 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cPO2、TcPCO2联合SpO2监测系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安全。

为进一步避免不良因素影响监测结果,在TcPO2、TcPCO2联合SpO2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发现,在存在休克、低灌注、严重低血压等循环衰竭与严重水肿、低体温的患儿中,TcPCO2、TcPO2的监测结果可能无法预测动脉血气,其原因与监测部位存在严重水肿会影响局部气体弥散、循环衰竭患者外周低灌注状态有关[15-18]。因此,为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应提前纠正低体温、低血流灌注情况后再进行监测。此外,患儿吸痰、吃奶、哭闹时均可能降低血气分析监测值,故应尽量避免。②监测前需校正仪器,并选择远离大动脉的血流灌注良好、皮肤细嫩的区域,以保证监测数值的准确性。同时,传感器与测量部位之间需与空气隔绝,且每隔2 h 更换电极位置,以避免皮肤灼伤[19,20]。

综上所述,TcPO2、TcPCO2、SpO2联合监测辅助无创呼吸机治疗RDS 具有连续、无创等优势,可反映患儿真实血气分析状况,减少采血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氧分压血氧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