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2023-03-09冯爱群

种子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播种量籽粒小麦

冯爱群

(如东县洋口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江苏 南通 226407)

当前市场上的中筋小麦生产过剩,优质的强筋专用小麦供应不足,市场缺口很大。一些中筋小麦品种的特性逐渐退化,表现为穗层整齐度和抗病能力下降,穗粒结构失调,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需要新品种替代。镇麦12 号因为优质强筋的特性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在我国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满足了市场需求。

1 镇麦12 号的种植表现

1.1 品种的来源

镇麦12 号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18 年育成的品种,2015 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春性中熟的小麦品种。

1.2 品种的特征和特性

1)农艺性状。镇麦12 号属于春性中熟的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片颜色较深。植株偏松散,平均高度为81.8 cm,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籽粒饱满,红粒、硬质,分孽能力中等偏弱,成穗率高。全生育周期为204 d,基本苗为453 万苗/hm2,冬前苗数为634.5 万苗/hm2,成穗苗为531 万苗/hm2。

2)抗逆性。经过研究发现,镇麦12 号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抗黄化叶病。通过对比发现,镇麦12 号感染赤霉病的程度较轻,但是感染纹枯病和白粉病的程度略高于其他品种,没有见到其他病害发生。此外,镇麦12 号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在示范基地上可能出现轻微倒伏,属于正常现象[1]。

3)品质。通过对比发现,镇麦12 号容重为784 g/L,粗蛋白量为15.24%,湿面筋含量为33%,硬度指数为69.3,很适合用于加工面条和馒头等食品,属于强筋小麦。

1.3 产量表现

2014—2015 年,通过试验调查可知,镇麦12 号两年内的平均产量为8 760 kg/hm2,与同一地区其他种植品种相比,增产9.5%。另外,试验基地种植的镇麦12号的有效穗数为531 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39.41 粒,千粒重为47.8 g,实际收获的产量为7 897.5 kg/hm2,相比其他种植品种能够增产7.5%左右,有很大的产量潜力。

2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

2.1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1)精选种子。为了保证出苗率,应该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保证出苗率达到90%以上。在播种之前要做好发芽试验,结合种子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确定苗数,确定种子的播种量[2]。

2)晒种。在播种之前2~3 d,应该做好晾晒工作,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苗齐和苗壮。

3)种子的包衣处理。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应选择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可选择15%福美双和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能降低纹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概率,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

2.2 科学整地

有些地区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利用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因此秸秆还田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整地质量,同时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

为此,应该选择机械设备收获,保证留茬的高度控制在10 cm 以下,将秸秆碎槽草的长度控制在10 cm以内,通过机械设备和人工辅助的方式保证秸秆撒匀,利用旋耕机进行更换灭茬处理,耕翻的深度控制在15~20 cm,可以选择复式播种,在播种的同时进行第二次灭茬,能够提高播种效果[3]。

2.3 科学播种

1)选择适合的时间播种。合理的播种时间能够保证苗壮,确保幼苗顺利越冬,为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也能减少病虫害发生。通常情况下,应选择在10 月下旬至11 月初进行播种,日平均温度达到16 ℃左右播种最佳,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播种时间。适宜的播种时期能保证麦苗获得充足的光照资源,有利于麦苗顺利过冬,为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4]。

2)提高播种量。镇麦12 号种子的千粒重能够达到50 g 以上,但分孽性能较差,应适当增加播种量。通常情况下,应该比本地区其他小麦品种的播种量增加10%~20%,播种量控制在281.25 kg/hm2,基本苗保证在450 万/hm2。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推迟播种时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1 d 增加种子7.5 kg//hm2。

3)精确播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小麦播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麦复式播种机,能够完成灭茬、施肥、播种和镇压等操作环节。在具体播种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深浅度,保证深浅一致,如果是早茬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如果是稻茬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在1~3 cm,防止露籽和深籽,保证苗全和苗壮。另外,选择人工播种应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小麦田间,再使用旋耕机浅旋盖种,保证播种的深浅一致。

4)沟系配套,排涝降渍。麦田沟系配套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确保内外三沟在秋播期间一次配套到位。播后要及时利用机械开沟,每3~4 m 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 cm,沟深20~30 cm;距田两端横埂2~5 m 各开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 m 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 cm,沟深30~40 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 cm、深40~50 cm,确保内外三沟相连、排水畅通。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查苗和补苗

在小麦出苗后,及时检查缺苗和断垄的情况,针对播种量较大的田块,应及时间苗和疏苗,保证苗全和苗壮。发现缺苗要及时补种,可以采取催芽的方法对严重缺苗和断垄的小麦垄进行补种。针对土壤比较差的田块,在补种的同时要补水。一旦发现缺苗和断垄的情况,可以在小麦苗3~4 叶期时进行补栽,将较密地块的麦苗移栽到缺苗和断垄地块,移栽完成后要及时补水,保证小麦植株的成活率[5]。

3.2 科学的肥料管理

科学施肥能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应结合小麦不同的需肥时间科学施肥,保证基肥充足,控制好小麦苗期的施肥量,重视拔节期和孕穗期的肥料控制。在施肥过程中要合理搭配氮磷钾的比例,满足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镇麦12 号的纯氮用量为21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67.5~75 kg/hm2、氧化钾75~90 kg/hm2,磷、钾基施为主,氮分两次施用,基肥与拔节孕穗肥比例为6∶4。

3.3 科学的浇水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后期阶段要做好供水工作,否则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籽粒形成阶段,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缺水会造成籽粒退化或者穗粒数量降低,必须做好该时期的浇水工作。在小麦扬花期后,在开花之后9~11 d 进入灌浆时期,该时期的根部较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要保证该时期土壤温度平稳,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含水量过低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含水量过高会导致小麦贪青晚熟,应将水分控制在70%~75%。要采取科学的措施避免根部退化,促进根部健康生长。为此,应结合土壤的墒情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如果土壤保湿性能好和墒情好,可以浇水1次,也可以不浇水。在小麦生长的后期阶段,雨水过多会导致田间湿度较大,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很容易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叶片枯萎,影响小麦的千粒重,会造成小麦倒伏或者青苗枯死。在降温后要及时排水,避免出现田间积水现象,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6]。

3.4 抗逆管理

在播种完成之后,结合土壤的墒情适当机械开沟,保证内外三沟相通。适当清沟理墒,确保小麦田排灌方便。在越冬前,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镇压,保证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保证苗齐和苗全,同时提高土壤的防冻能力,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如果在3 月遇到倒春寒的天气,要通过追施尿素等速效肥的方式补救[7]。

3.5 科学除草

清理杂草应该坚持秋季化学除草为主、春季补除为辅的原则,同时要坚持秋草早除和春草冬除的原则,减少春季茎叶处理对麦苗产生的影响。

在小麦种植后至杂草幼苗时期,可以运用1 次土壤封闭剂。针对冬季的茎叶处理,在小麦2~3 叶期间,可以选择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采用药剂防治。如果选择春季化学除草,应在春季气温回升到5 ℃以上时进行。在小麦拔节期间要观察田间杂草的种类,了解杂草的抗药性能,科学用药,提高杂草的清理效果,减少药害出现[8]。

3.6 防止倒春寒

对早播、生长过旺、苗数过多的田块,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丰或矮苗壮,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错失前期化控时可在小麦的破口至始穗期用1 500 mL/hm2“劲丰”兑水450 kg/hm2进行喷雾,控制穗下节间伸长。旺长田发生幼穗冻害的风险增加,发生冻害后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冻死率(发白枯黄)超过10%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增施尿素75~225 kg/hm2,争取动摇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3.7 预防干热风

在地势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小麦种植地很容易出现干热风。通常情况下,在5 月中下旬可能会出现干热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根部的吸水能力,导致籽粒干瘪,直接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对于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可以加入腐殖酸类或者氨基酸类的叶面肥,混合喷雾防治即可。

在小麦乳熟期前10 d,做好小麦的浇水灌溉工作非常关键。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能够有效缓解干热风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小麦开花期至灌浆时期,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料的方式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但要控制好用药次数,可以选择2%尿素溶液或者20%草木灰浸出液,能够有效提高植株内磷、钾的浓度,有效促进小麦后期的生长,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在小麦灌浆前要喷施叶面肥料等调节剂,能够有效预防干热风,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9]。

3.8 叶面施肥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阶段的根部很容易衰老,导致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下降,要做好该时期的营养补充工作,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求,保证籽粒品质。可以选择叶面肥料喷施的方法,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并补充硼肥和锌肥等微量元素。在小麦抽穗期至开花成穗阶段,针对生长比较旺盛的小麦田块,可以选择0.4%磷酸二氢钾溶液,目的是促进籽粒灌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预防早衰。为了提高叶片的吸收能力,避免叶片被灼伤,喷洒时间最好选择在阴天16:00 以后,可以提高用药效果。

3.9 预防倒伏

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阶段很容易出现倒伏,主要是因为品种选择不合理或播种量过多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的根茎较细,会增加倒伏概率。在小麦灌浆时期,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降水天气不能浇水。在灌浆的中期阶段,如果出现小麦倒伏现象,不能采取干预手段,该时期倒伏的小麦能够自我调节,如果人工干预会造成茎秆折断,出现二次伤害。在小麦拔节初期,可选择15%多效唑粉剂,用量900 g/hm2,进行叶面喷雾即可,保证喷洒均匀,提高预防效果。针对灌浆后期出现倒伏的小麦,应该尽早收获,避免减产。

3.10 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期至完熟期,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逐渐变黄,做好该时期的收获工作能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如果收获太晚会造成小麦减产,影响小麦品质。应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掌握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在收获完成后要做好晾晒工作,避免因雨水造成小麦发霉和变质,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小麦的籽粒含水量低于12.5%才能入库,入库后要保证环境通风干燥。

4 病虫害防治

4.1 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出现在多雨和气候潮湿的地区,在发病初期阶段,患病穗部干燥发白,后期阶段发红,直接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用药时间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见花就打,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可以选择咪鲜胺或戊唑醇,也可以选择25%氰烯菌酯悬浮剂等进行防治[10]。

4.2 小麦白粉病

在密度和湿度较大的田块很容易出现小麦白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发病后及时用药。结合赤霉病进行综合防治,能够提高防控效果。发现叶片有白点或白斑时要用药防治,当叶片的发病率高达5%,可以选择药剂防治,可选择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11]。

4.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类型较多,主要包括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发病后可能大范围扩散和蔓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检查工作,发现患病植株要立即喷药防治。另外,应加强对小麦锈病的监测,做好预防工作。小麦大面积感染后要选择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4.4 小麦黏虫

防治小麦黏虫可以选择菊酯类农药等,结合小麦穗期病害防治一并用药。

猜你喜欢

播种量籽粒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籽粒苋产量低的原因及高产方法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哭娃小麦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