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中农技推广的作用及对策
2023-03-09王建鑫
孙 平,王建鑫
(招远市农田水利服务中心,山东 烟台 265400)
我国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属于传统产业,且占较大比重。推广种植农技,无论是对从业者自身,还是对整个行业,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如今种植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应当继续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扩大工作范围,夯实种植业平稳发展基础,真正发挥这项工作的价值。鉴于各地区农技推广能力还有不足,需要采用有效的对策,进一步适应现代发展与技术迭代,促使农业生产率增长。
1 农业种植中农技推广的作用体现
1.1 适应经济形势需要
在我国部分地区,农技推广使农业种植从生产、加工到营销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甚至依托种植特色打造出了自己的农业品牌。所以,农技推广在无须扩张实际种植规模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优化农产品质量,还可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的精细程度,扩大市场受众范围,收获理想的经济效益。处于该农业经济环境下,全面推广农技比较贴合我国农业市场的变化趋势,可以打破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运行模式,为农民带来新的收入。
1.2 促进种植业的发展
种植业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均是主要的经济发展形式之一,其有效进步既能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又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在种植业中,农技是保障生产活动以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不仅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又可改善种植业运行结构,为当地农业发展创造新的机会。近年来,经济整体高速成长,传统农业运转形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形,相关部门应继续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依托专业化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弥补传统农业的缺陷[1],提高田间作业的效率。为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技推广的关键支撑作用不可忽视。
1.3 推动种植产业升级
农技推广既能给种植生产活动予以技术支持,又能让相关部门与专业技术员按照本地自然条件、种植品种与生产现状展开细致研究,筛选出更适合种植的品种,继而提高种植产量。在农技推广中,相关部门需要对本地种植区考察与调研,结合地质、水文与温度等条件,利用技术方法确认适合当地环境的农作物从而实现增收。借助地区调研以及农技推广,有助于打造优质的地区种植业,并在生产实践中逐渐优化种植结构形成主导产业,促使农业种植得到产业升级。
1.4 创新种植农业技术
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种植业也如此。依托科技发展,引导从业者持续创新,而现有农民群体,科学知识储备明显偏弱,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实践水平都比较差,这直接造成种植业生产运营效率始终不高。农技推广中,技术员可从专业角度介绍、分析本地农民种植品种,促使农民逐渐形成科学的种植生产意识,让农民了解农技的基本原理以及传统农业,清楚理解现代农技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寻求科学的种植方法,处理在种植期间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
2 种植业情况与农技推广问题
现有的农技经过数次更新换代已经有所发展,但依旧有诸多农技不能脱离试验环境,无法真正投入到农业实践中,导致农技更新速度慢,对于种植环境的适应度有限。
农技推广实践中,部分工作者与农户之间未能有效交流,缺乏必要的互动。这种信息闭塞的状态,导致研究人员以及相关技术员不能及时了解农技的使用情况,更无法感知农户的状态,指导推广工作的落实。甚至个别农户对新农技存在抵触情绪,依旧选择比较传统的机械设备,无法真正发挥出新农技的效用,而且部分新型农业机械不具备较高的环境适应力。另外,部分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导致滴灌、喷灌与无人机等技术缺少可用的条件,并且不重视农户思想引导和专业培训。由于上述问题,使农业种植技术实际推广效果并不好,甚至引发负面反应[2]。
3 种植业中农技推广的对策
3.1 组建高水平的推广团队
培养高水平的农技推广团队,是执行推广任务与精准落实的重要条件。结合当地种植业经营情况与发展趋势、农技推广要求等,确认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借助定量和定性的组合评估方法,全面提升推广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作为基层推广工作者,需准确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了解适合当地的农技,以及相关设备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要具有生产实践经验与积极学习的认识、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等,如此才胜任农技推广工作。
基于对工作素养的要求,编制详细的培养计划,相关部门也要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无论是在职推广工作者还是新入职的员工,均需经过培训和考核,以农技推广工作要求的素养能力,开展相关的培训考核活动,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灵活变更考核指标以及方法。根据考核结果安排推广工作者参与适宜的专业培训,给工作者创造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的契机,保障综合素养得到稳定发展;同时,还应继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日常管理,优化推广工作人员薪资报酬,形成明确的晋升方向,用较好的条件留下优秀人员;此外,强化人员管理,清楚划分推广权责,全面监管与评价推广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效果,推行恰当的绩效机制,按照评价结果进行赏罚,体现对人员激励的作用。
3.2 构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中,基层机构是工作的前线,而构建推广体系的目的是将机构和群众队伍紧密联系起来。市场经济背景下,为形成可推行的工作体系,应当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各类基层组织应提高自身的发展速度,地区种植人员,可依托于基层组织,形成全面相通、高效运行的推广体系,借此引进、推广各类新农技,促使地区农业生产力逐渐提高。要使农技推广体系更加完善,不仅要考虑上述的政策和资金,还应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基层机构需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制订全面的管理机制,使各项推广任务合理分配给每位工作者。借助各种举措,拓展推广路径、优化宣传服务质量等,保障推广效率,营造出良好的农技推广环境。基于自愿的原则,引导当地农民成立推广团队,强调农民利益,促使更多农民主动参加农技推广活动。其次,继续优化基层机构。近年来,各地出现较多种植大户,这有利于加强农技推广,由于种植规模较大,有机会应用先进的农技,在取得收益后,可给其他种植户与散户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各地可尝试让种植大户作为推广员,并调用推广经费,补助、指导参与推广的大户。再次,还要提高农技推广网络的分布密度,使农民随时都有机会看到农技示范,便于农技推广,实现消耗较短时间就能在农业种植中使用新技术[3]。
3.3 保障农技宣传信息来源
现如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得到高效发展,这给农技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条件。运用信息数据给推广活动提供优质的保障条件,使农技信息的传达、取得过程更加高效与精准。为创造这种推广工作环境,相关部门应当打造完整的信息网,并和全国农业网连接,由此使推广机构、经营农资组织、种植大户等能及时了解到真实有用的新农技与新品种信息,确定短期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及丰富种植管理经验。当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后,势必会对今后的推广工作更有信心,这对农技推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引进新品种时,利用通畅的信息渠道,可以和原产地相关方进行线上交流,签订引进合同,并在网上即时公布相关信息。农户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与发布方取得联系,参与购销合作,这种便捷的合作方式可引导其他从业者,快速形成规模生产。另外,相关机构人员可编撰相应的技术指导手册,分发给当地种植户,并开通当地农技咨询热线,同时其他媒体渠道也会及时发布有关新品种和农技的资料,让农户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
3.4 强化政府扶持宣传推广
在现代种植业发展中,政府部门应提供适度扶持举措。由于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各类新型农技对田间环境有要求,但环境构建中则要消耗大量资金,大部分散户没有实力支撑,此时只能依靠政府补贴。此外,还应开发专门的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稳定的渠道。对于上述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还需结合地区种植业情况,推行适宜的惠民政策,为种植产业构建良好的运营环境。例如,当地种植大户应当享受专项补贴,获得更具针对性的帮助,而有较多资金需要的农户,政府应以无息贷款、农技服务等形式扶持。
结合种植业生产经营模式,种植大户往往对新技术有更加急切的需求。对此,相关部门可安排农资产品的供应方,召集种植大户进行现场观摩与专业培训,借此实现新品种与农技推广运用。在春耕与秋种阶段,根据市场需要,挑选优秀的企业,以农产品与农技建立起运行平台,由企业负责培训指导,给普通农户带来全新感受,种植生产中也可邀请企业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农田观察与现场指导[4]。
3.5 设置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为直观展现农技推广的实效性,相关部门应当设立种植示范基地。在建设基地之前,先组织有关农户开展知识训练,让其可以对相关农技形成基本认知。此外,也可以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具体讲解专业知识,有利于加深农户对培训内容的印象。假设可以开设示范基地,既能推动种植业本身的发展,又可以增强从业者的信心。同时,示范基地也能成为农户培训的载体,帮助其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继而优化农业种植的实效性。
基于此,相关部门还需强化对农技的研发与创新,尝试借鉴其他国家的种植经验,同时关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问题,形成农技推广的后备力量。
3.6 促进新型农技开发研究
有关部门与研究所等应当持续研发各类新型种植技术。首先,设制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对本地区种植市场实施全面调查、监管与分析,合理调节与改善产业结构,尽早发现与解决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各类风险。其次,参考其他国家的先进农技,结合我国本土作物品种,进行优化调整。如今,绿色种植技术备受欢迎,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时间较短、总体发展速度较慢、匹配制度并不健全,因此应当主动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农技,尽可能缩小差距,继而给种植农技推广予以基础条件。比如一些国家尝试优化耕作模式,在植床下面安装水位控制装置,借此灵活控制田间的水分含量,发挥施加农药的效果,控制种植期间的水与药剂应用量。再次,参考其他国家对于农产品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目前农产品上市前都会经过技术检测,确认流入市场中的产品达到食品标准,继而保障安全性。最后,依托绿色种植农技研发,调整田间肥料的成分。尽可能施加适量农家肥,不仅贴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能控制化学肥料的应用,以免造成农药残留。
3.7 有效应用种植农业技术
有效应用无人机,令农技推广达到更深的层次。传统农业种植活动中,通常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有关生产环节包含喷药、杀虫等。这样容易加重从业者负担,导致种植生产效率偏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时农技推广工作者应选用无人机完成喷药作业。正常情况下,翼展在2 m 以内的无人机,1 d 工作量相当于人工的10 d,即便是大面积田地,喷药也是比较容易的工作。部分地区已经有效使用无人机和其他无人操作机械,根据当地农业特色与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技术设备,使其潜力得以发挥。部分地区利用无人机搭设大棚,把无人操作机械与技术真正投入到田间,构成若干示范基地,获得有效的推广,为农技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农技推广中,相关人员还需注重对机械化的认识,利用无人机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给予农民适当的帮助,让推广对策拥有广阔的落实空间[5]。
灵活应用计算机与传感器,促使农技得到更好的推广。在计算机与有关设备不断发展中,更多农户在开展种植活动中选择计算机技术,传感装置可用于测量温度、湿度等各类环境参数等。如今有些种植基地尝试新品种的研究,在此期间需借助计算机应用程序与传感装置采集并分析田间信息,推广农技的同时也要同步推广计算机应用程序与传感装置,给予种植生产现代化帮助。比如,推广工作者借助传感装置,在田间构建基站借此获取田间数据,并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发挥此类技术的实际价值。此外,推广人员还需注重数据共享,让农民不必外出便能了解信息技术,尝试合理运用加强农民对现代农技的认识程度,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发新品种。把活性植物组织移到生物培养皿中,在无菌试验空间进行组织培养。此项技术能有效抑制多代繁殖形成的毒素,快速提取出新品种及其特性。而生长期长的作物品种,借助此项技术可以实现短期内规模化生产,继而为农技推广提供技术保障。比如,某大学开展关于马铃薯改良试验中选择此项技术,通过有效分割部分马铃薯组织,花费较短的时间就能生长出新型植株,并投入到田间生产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新品种研发周期缩短,既省去部分资金,又有利于加强推广能力、降低工作难度。
4 结束语
种植农技推广工作的价值无须赘述,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条件与农技应用水平,制订实施适宜的推广计划,从多个层面为基层提供支持,有效提高推广成效,给当地农业种植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促使地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