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2023-03-09李靖阳于秋月
左 辛,李 丹,李靖阳,刘 鑫,于秋月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油莎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的一种特色油料经济作物,该作物的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属于新兴特色种植产业。为了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种植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判定当前区域情况,进而实现科学种植。在高产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常见问题做好综合管理与控制,其中包括选地整治、品种选择、田间管理、作物收获等方面,从而为后续新型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1 油沙豆的高产栽培概述
1.1 油莎豆的特点
油莎豆起源于非洲,属莎草科1 年生植物,在埃及、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家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具有粮、油、饲(草)的作用,附加值较高,干草粗脂肪含量14.3%、粗纤维含量14.8%、粗蛋白含量8.6%,但由于非洲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落后,虽然拥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但从整体上看单产量较低,未能完全发挥作物的综合效益。分析油莎豆的经济条件,在同等气候和肥水条件下,其单产量是大豆的3.5 倍,单产油量是大豆的4.6 倍,将其与我国沙化土地资源相结合,能在不挤压现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种植面积可达0.067 亿hm2以上,经过综合折算可减少进口2 000 万t左右的大豆[1]。
1.2 油莎豆的应用
2016 年,油莎豆被列入了原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 年)》中,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首次将油莎豆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拉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发油莎豆。油莎豆的营养成分丰富,其中油脂含量高达20%~30%,且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与橄榄媲美,富含维生素E,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且可以被应用于食用油产业中,与油菜籽油相比更加优良。同时,其加工游产品后所剩饼粕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提取其中的淀粉,制作成营养价值较高的糕点、酱油、醋等,地上植株还能作为优质的农业饲草,延伸“农头工尾”产业链。
2 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下的机遇
2.1 加快发展进程
油莎豆抗旱、耐肥且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鲜豆产量约为15 000 kg/hm2,综合性效益远高于其他油料作物,合理发展可以拉动地区农业经济。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应遵循科学经济发展观,在科学技术与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发展生产,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研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推进,着手解决油料作物的进口与自给、需求增长与耕地面积有限之间的矛盾,加快农业建设的发展进程,避免出现与时代脱节的情况。
2.2 强化部署实施
当前,我国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种植地区已结合发展需求制定了《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据全国各区域不完全调查统计,调整率达86.53%,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状态。在农业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油莎豆栽培迎来了全新机遇,为此,应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应用科学高效的技术切实增加农民收益,发挥补充优质食用油供给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为后续油莎豆种植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2.3 完善农技推广
油莎豆可种植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壤、降低盐碱、固沙防风的长期效益明显,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多年的品种筛选和示范,现已能替代部分进口大豆,后续可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拉动新经济增长点。若想契合现阶段发展需求,应不断完善农技推广工作,普及油莎豆相关知识,全过程以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为首要任务,在帮助村民创收的基础上形成农业经济发展合力,以此作为种植产业强化的重要基层力量。
2.4 提高综合效益
油莎豆高产栽培转型工作量较大,合理发展可以规避矛盾风险,应通过政策管理手段完善主体结构,并且积极转变农业生产观念,逐渐进入稳定状态,巩固现有栽培成果。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应倡导油莎豆种植标准化,各项工作均符合生态环境发展自然规律,且更加注重内容和形式,如2021 年某地区共计构建了14 个油莎豆种高产栽培示范区,政策手段覆盖了基本农业体系,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提高综合效益。
3 油沙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择适宜土壤
栽培油莎豆,可选择泥沙土、淤泥土、黑沙土、黄绵土等,但风化石区域不宜种植,种植区域光照充足、种植位置较好,以满足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光照需求,提高油莎豆产量和质量[3]。
3.2 科学灌溉
油莎豆对于水分的需求并不高,在实际栽培中需要根据生产情况开展灌溉工作。不同生长时期需要差异化管理,结合实际情况精确灌溉,确保其在快速生长时期供给资源到位。
3.3 控制种植密度
在栽培油莎豆时,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增加产量,避免因为密度过大导致养分供给不足,最终降低整体产量,为此可根据区域情况确定种植密度,保证油莎豆生长所需养分,进一步提高作物带来的经济效益。
3.4 确保光照条件
油莎豆对于光照的需求量较大,为保证能得到充足光照,应合理选择种植地块,防止因缺少光照而出现死苗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昼夜温差的变化,提升油莎豆品质。
3.5 做好防控工作
油莎豆的整个生长期一般没有病虫害,防控工作主要为早期锄草,锄草以浅为宜,对部分深根性杂草采取拔除方法,旺长期后、叶子覆盖整个地面时,不要锄草,从而以最小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4 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分析
4.1 技术应用分析
油莎豆是新型经济作物之一,科学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避免在生产中污染和破坏环境,优化种植过程,在兼顾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种植质量。同时,应用高产栽培技术能跟踪控制油莎豆栽植全过程,在生产中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不仅可以贯穿从选种选地到收获的各环节,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种植过程,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逐年提升,使得产量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符合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
4.2 综合效益分析
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整体的效益较好,能帮助种植区域生产出优质油莎豆,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的整体需求。当前消费者对日常食物的要求不断提高,若想契合发展需求,就必须结合现代化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栽培技术,要求区域保持生态化。通过运用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调整区域的生长环境,切实保证现阶段的产品供应量,从而进一步减少油莎豆农药残留,通过扩大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利于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业朝着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地区综合效益提高。
4.3 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油莎豆在未来工业生产加工等各领域中都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市场后期开发潜能巨大,现如今已经受到了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的高度关注,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根据地理环境区,应用不同的技术种植油莎豆,预先明确该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后续可以联合精细加工、生态市场等领域优化和调整产业,在此基础上地区可以建立技术推广站,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与油莎豆作物的推广力度,农业生产结构从而进一步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区域转型发展升级。
5 油沙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策略
5.1 加强科技创新
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要组织建立起更多技术示范基地,使农民能更加细致、全面、直观地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将油莎豆产业纳入国家级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方面可以给予稳定长期的经费支持。同时,地方农业科技研究院应加快选育一批脂肪含量>26%、淀粉含量>30%、含糖量>20%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产业技术协会协同攻关,设立“油莎豆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攻关项目,以增强农民参与科学治理的决心,为技术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种植范围与栽培质量,最终推动油莎豆产业快速发展[4]。
5.2 选择优良品种
要想提高油莎豆产量,应合理选择品种,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选择颗粒饱满、大小适中、无病斑的种子,播种前晾晒油莎豆24~48 h,随后配合药剂消除种子有害细菌,从而不断提高油莎豆成活率。同时,所选品种必须要适应地区气候条件,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油莎1 号便是其中之一,且需要选择颗粒饱满、没有虫蛀和破损、整齐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种子检验相关工作,从源头处控制种子的质量,包括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4 项关键指标,其中发芽率应达到95%以上。
5.3 优化种植方式
油莎豆根系发达,要想提高油莎豆产量,必须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为此可以作畦或起垄播种,切忌选土壤黏重、低洼易涝地块,要求保证种植区域3 km范围内没有任何重污染企业,有利于油莎豆生长和收获。在执行中要精细整地,起垄前要深翻土壤,翻耕深度20~30 cm,垄宽120~130 cm,深翻后要耙平、耙碎;如选择单垄播种,垄宽为60 cm 或65 cm,株距为20 cm,在种植前需要勘察,通过整地保证土壤性能,可单种或与果树保持一定间距套种,为后期油莎豆的生长提供基础支持。
5.4 做好播种工作
播种会决定后续油莎豆的产量与质量,应该做好催芽种子工作,在塑料大棚床上铺碎草,厚约10 cm,其上铺湿沙土,厚约10 cm,并踩实,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在此过程中温度为20~30 ℃,发芽率可达到80%以上。油莎豆是喜温作物,温度为20 ℃发芽最快,温度在15 ℃以上即可播种,大部分地区适宜播种时间在4 月末至5 月初,可选择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由机械负责全面播种、人工负责补播,在此过程中播种深度在4~5 cm,为保证油莎豆实现高产,种植密度在18 万~24万株/hm2,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薄地株距为9~11 cm,以此确保最终的综合效益[5]。
5.5 完善田间管理
出苗10 d 后及时查田补苗,生长至10 cm 时要疏松表土、清除杂草,播后苗前可以施用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如油莎豆生长过旺,株高可达100~120 cm,此时易倒伏、产量少,当株高在40~50 cm 时喷施矮壮素1~2 次,株高超50 cm 时需要割去多余叶片,并进一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正常生长。油莎豆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必须综合分析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比例等,施肥量应控制在375~750 kg/hm2,根据生长情况追肥,在齐苗、定苗以及中耕后开展松土工作,保证田间锄草不会伤及油莎豆苗,定苗高度在10 cm 时进行第二次松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清除周边区域杂草,提升种植区域油莎豆的产量与质量。
5.6 延伸产业链条
在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制订防治策略,实现各类信息数据的精准查询,获取农作物生长状态、长势跟踪、气候条件、作物空间等数据,有效开展工作。改良现有的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快制定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标准,提高油莎豆产业现代化水平。同时,当地可以吸纳中粮集团、九三油脂、阳霖油脂等大型油脂企业,以及北大荒九三薯业、象屿金谷等淀粉加工企业进入现代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开发油莎豆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油莎豆现代产业示范基地纳入全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质量安全可溯源体系,把油莎豆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国油莎豆商贸中心,打造全国“第三桶”食用油,树立油莎豆品牌形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5.7 栽培后续调整
当前,高产栽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按照技术方案检查工作质量,将各项数据作为发展的首要评价指标,有效提高油莎豆种植管理水平,构建自然生态调节系统。10 月初,当70%叶子枯黄时拔出油莎豆并观察,油莎豆颗粒饱满、深黄色时即可收获,人工收获时将整株连根拔起,收获机收获时需要经晾晒后人工摘豆,水分<14%后入库贮藏,温度为3~5 ℃,注意储存区域的通风透气性,要防鼠、防虫。同时,为了能充分发挥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效果,当地还应开展培训工作,使农民充分认识到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意义以及要点,保证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切实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
6 结束语
油莎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类型之一,应选择合适的品种以及种植区域,结合当地情况落实任务要求与执行能力,做好油莎豆作物栽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地区农业相关部门应坚持新时期的改革理念,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保证农民能将技术手段实际应用在种植中,最终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