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03-09张连国

种子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田间农户病虫害

张连国

(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承德 068350)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选种

目前,农户一般采用播种或移栽的方式种植玉米。实践表明,采用移栽方式栽培产量更高。无论采用何种栽培方式,农户都要做好选种工作,从正规的渠道购买玉米种子,筛除干瘪、不饱满的种子,尽量使用大小一致的种子。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业迅猛发展,相关标准规范逐渐健全。选种时,农户应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信息,确保产品符合审核标准,同时可采用颜色观察法判断种子质量是否合格,拒绝购买颜色暗淡、质地坚硬的种子。

1.2 种子处理

选种后,农户可使用清水浸泡种子,清除种子上残留的细菌,增强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提升种子种植后的成活率,为后续种植工作奠定基础[1]。大量研究及实践表明,浸种可促进种子出苗,提升种植效益。通常情况下,农户应采用冷水浸种6~8 h,之后取出种子。若采用温水浸种,应将浸泡时间控制为4~5 h,将温度控制在55~57 ℃。

农户可使用包衣剂处理种子,增强玉米种子抵抗病虫害及干旱天气的能力,促进种子生长。一般来讲,1 kg 包衣剂能处理250 kg 种子,药剂与种子的比例控制在1∶50 为宜,农户可结合相关数据科学选用包衣剂。实践表明,若种植地块存在较多地下害虫,且玉米患黑穗病较为严重,农户可使用2%立克秀拌种,剂量控制在种子重量的0.4%即可。播种环节施用30~45 kg/hm2的辛硫磷颗粒剂,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成效。

1.3 整地

种植玉米时,农户应做好整地工作,尽可能为玉米营造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若条件允许,可施用一定量的复合肥,使土壤变得更为松软,利于玉米生长。

收获前茬作物后,农户应在田间做好灭茬工作,之后深耕,将深度控制在20 cm 左右。若农户选择在春季播种玉米且来不及秋耕,可等到第二年春季再春耕。为玉米种植地施基肥时,农户应查看土壤是否上虚下实,有无大土块,保障施肥效果。相关调查显示,相较于实行晚秋耕,早秋耕更有利于玉米生长,且秋耕效果优于春耕,农户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耕地时间,尽可能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益。

1.4 播种

1.4.1 播种时间

农户选择合适的时机播种玉米有利于提升玉米的成活率,切实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一般实行春播较合适,该时间段气温逐渐回升,田间温度与湿度适宜玉米生长[2]。

承德地区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夏季降水较多。9—10 月是玉米收获期,降水量较多,农户应把控好播种时间与收获时间,尽可能在4 月土壤解冻后播种玉米,9 月后结合玉米的成熟情况及时收获玉米。有关研究表明,耕作层5~10 cm 处地温达到10~12 ℃、田间湿度达到60%左右时,土壤及田间气候满足玉米种植的基本条件,农户应尽快播种玉米。

1.4.2 播种方法

栽培玉米时,农户常用垄作、平作两种播种方法。其中平作更有利于土壤保墒,农户可结合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播种方式。此外,可将播种方法分为条播、点播两种,若农户采用套种法种植,多实行点播;若采用机械设备播种玉米,多实行条播。后者播种效率更高。若种植区域面积较大、播种工作量大,农户可使用机械设备完成播种作业。

播种期间,农户应严格遵循“深浅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行距一致”原则,完成各项播种操作,使玉米的田间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控制好播种机的作业速度,一般控制在4 km/h 内为宜,避免出现漏播、重播等情况。

实践表明,相较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玉米植株更高大。若田间密度较大,出现倒伏的可能性较高,会严重影响玉米品质。部分农户会采用套种法播种玉米,以解决倒伏问题。典型做法是采用低秆搭配法,将玉米联同低秆农作物一起种植,如大豆。

大豆植株的高度与玉米植株的高度完全不同,根部具有瘤菌,有着固氮作用,将两种作物种植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农户获得更为理想的种植效益[3]。此外,农户可将玉米与花生、芝麻、红薯等农作物种植在一起,提升土地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移栽法套种玉米时,农户应把控好移栽时间。通常等玉米长到2~3 叶1 心时移栽。玉米出苗后,农户应多观察。若连续3 株玉米缺苗可带土移栽,缩小玉米苗之间的差异,使玉米长势更为整齐。玉米生长速度较快,出苗期间农户应做好定苗工作。相较于常规方式种植的玉米,采用套种方式播种的玉米更易患病虫害。为增强玉米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农户应控制好定苗时间,一般在玉米苗展开3~4 片叶时定苗,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4]。

1.4.3 播种量与深度

播种期间,农户应科学控制播种量与播种深度,确保玉米出苗整齐。有关研究表明,玉米条播用种量多为45~60 kg/hm2,点播用种量多为38~54 kg/hm2,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 为宜。若土壤墒情不佳可酌情增加深度。播种后应为种子覆土,控制好覆土厚度,确保种子适时出苗且出苗整齐[5]。

1.5 施肥

1.5.1 施肥原则

玉米施肥应严格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结合,增钾补微”原则,结合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施用基肥、种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6]。

1.5.2 施肥方法

耕地期间,农户应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剂量控制在3 000~4 000 kg/hm2。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氮磷钾肥,起到补充作用。玉米苗期农户应及时为田间施用种肥,起到壮苗效果。

实践表明,土壤肥力不佳或基肥用量较少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农户可使用条施或穴施方法为玉米施用种肥,并将其与种子隔开,避免出现烧苗等情况,施用量控制在300 kg/hm2能够促进玉米增产[7]。

玉米抽雄期后农户应为玉米追施粒肥,用量控制在150 kg/hm2为宜,促进玉米成熟。若追肥用量较少,农户应控制好施用深度,可将肥料施在土壤中较浅的部位,反之则深施,深度控制在12~16 cm 便于根系吸收。实践表明,深施需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增产效益可观[8]。

1.6 灌溉

玉米栽培期间,农户应加强对自然降水的利用,尽可能降低灌溉成本。结合玉米在各个生长期内的灌溉需求,调整灌溉时间与水量,在关键生长期给予玉米足量的水分供应。玉米播种前,农户应为土壤灌溉底墒水,促进出苗,大喇叭口期可在施肥期间提供足量的灌溉水。抽雄开花期也应为玉米提供足量的灌溉水,提升玉米结实率,防止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作用。实践表明,在拔节期、灌浆期为玉米浇灌足量的水,可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9]。

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首先观察患儿的体温情况,是否出现咳嗽,咳嗽特点以及临床症状情况。再进行血常规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相关检查。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农户多采用畦灌、滴灌、沟灌等灌溉方法,若地面坡度为0.001~0.003,采用畦灌法较为合适;若坡度处于0.003 左右,应使用沟灌法。在玉米田中,应以行间开沟的方式灌溉,结合玉米种植的行距与玉米田的土质,确定灌水沟的间距。采用喷灌法具有良好的节水作用,不易产生深层渗漏与地表径流,增产效果十分可观[10]。

2 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

2.1 防治方法

2.1.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绿色、健康、无公害,利于保护田间生态环境,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农户可采用如下手段进行物理防治。深耕期间,清除田间的虫卵与病原体,为玉米营造清洁、健康的生长环境。借助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等设备诱杀害虫。一般来讲,农户可在5—6 月完成这项工作,将设备的安装高度调整在1.5~2 m。使用黏虫板等设备捕杀害虫,将此类工具装设在高于土壤表层25~30 cm 处,利用害虫喜爱黄色的特性,捕捉杀灭害虫。采用防虫网的方式杀灭害虫。若种植地面积较小,农户可在田间装设防虫网,挡住一部分害虫,避免其侵害农作物[11]。

物理防治生态、环保,但会耗费较多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一般推荐农户将物理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使用,以取得最为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1.2 化学防治

为玉米喷施化学农药是最为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研究表明,在玉米生长期间,使用12.5%烯唑醇、40%噻虫嗪防治玉米蚜虫效果良好,且药剂生效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使用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结合田间发生病虫害的实际情况,优选最合适的防治方法,科学确定药剂施用量,确保防治目标顺利实现。

2.1.3 生物防治

如何控制好病菌、害虫天敌生物在玉米田间的种群数量是农户在使用此类防治方法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若无法控制好玉米天敌的种群数量,田间的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的破坏,为玉米种植带来严重影响[12]。

生物信息素与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会受外界天气影响。降水量过大时,使用生物信息素难以取得理想成效;高温天气下,生物农药的作用会有所衰退,这些都是农户在使用此类技术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对典型玉米病害的防治

2.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土传病害。实践证明,若农户未处理好玉米种植田,此病的致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3 年。农户可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同时采用浸种等手段增强玉米抵御此种病害的能力。农户可采用20%福悬浮剂或12.5%烯醇种衣剂以包衣法进行防治,成效显著[13]。

2.2.2 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发生,表现症状较为复杂。田间调查表明,低洼地块、土壤黏重地块此病最为明显,山坡地块、高岗地块发病较轻。防治玉米顶腐病时,农户应把控好玉米喇叭口期这一时间点,使用杀虫剂防治,如吡虫啉、啶虫脒等。此外,可使用农用链霉素为玉米实施灌心处理,效果较为显著[14]。

2.2.3 玉米粗缩病

对于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农户应严格遵循“治虫防病”原则,控制灰飞虱等害虫的虫源。同时,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为病虫害的形成与蔓延提供条件。农户可结合灰飞虱在当地的盛发情况,适当调整玉米播种的具体时间,使玉米苗的生长期避过灰飞虱的盛发期。也可在播种前使用60%高巧药剂对种子实施包衣处理,具体剂量控制在种子量的0.2%左右即可。

2.2.4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长的病害。感染此病后,玉米幼苗的心叶颜色会变浅,同时出现黄绿条纹。发病后期,患病株相较于健康株更为矮小。相关试验表明,玉米患病毒病后,植株较健康株产量会减少50%左右,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针对玉米病毒病,农户应做好防治工作。播种期间施用15 kg/hm2硫酸锌可降低病毒病发生的概率[15]。

2.2.5 玉米黏虫

在玉米黏虫的发病阶段,种植人员应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对于田间分布的小型虫窝,可喷洒农药防治;待玉米植株长至1.5 m 时,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若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采用植保无人机防治。

3 结束语

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为促进玉米增产增收,相关工作者应为农户普及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指导农户从玉米栽培的多个阶段入手,把控好施肥、灌溉等多个重要环节,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与此同时,种植人员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田间发生病虫害的规律,兼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农产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田间农户病虫害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田间地头“惠”果农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