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湾区背景下佛山商店标牌的语言景观研究

2023-03-09李秋东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标牌粤语佛山

李秋东

(佛山开放大学 广东佛山 528000)

一、引言

大湾区“9市+2区”的语言生态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没有科学统一的语言规划,语言多样性会增加大湾区文化发展和交流的成本[1]。语言景观作为一门研究“某地区公共和商业标牌上书面语言的可视性和凸显性”的学科[2],可以通过展示一个地区多种书面语言的构成和使用特征,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权势关系、语言政策和身份认同等,为语言规划和多语现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3-4]。本研究以佛山主要商业区内的语言景观为例,探讨商店标牌上多种语言文字的信息和象征功能,为大湾区的语言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二、核心概念

(一)商店标牌

本研究的商店泛指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和感官体验的实体经营交易场所,包括零售店、餐厅、文体店、娱乐场所、银行等。按照标牌的类型来分,商店标牌属于私营企业的标牌,设立空间比较自由,语言多样性的程度比官方标牌高,是收集多语语料的最佳对象[5]。作为商店标牌的语言载体,店名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社会语言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民众对语言的态度[6]。佛山自古以来工商业发达,临街商店林立,商店标牌的语言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是研究大湾区语言景观较为理想的城市。

(二)多语现象

多语现象指的是多种语言在某言语社区单独或者并存使用的语言学现象。在佛山商店标牌常见的语言文字涵盖汉语(含简体字、汉语拼音和繁体字)、英语、粤语(特指广府话,文字一般来源于繁体字或者在与简体字同义的汉字加“口”字旁)和小语种,如日语、法语、朝鲜语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透过语言景观考察佛山商店标牌的多语现象,主要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在佛山商店标牌的语言景观中,各种语言的使用状况如何?

(2)佛山不同商业区的商店标牌在语言景观上是否存在差异?

(二)取样范围

本研究选取东方广场、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的商店标牌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位置来看,三个商业区坐落在佛山禅城区的中轴线上,大致上呈南北走向,横跨祖庙和石湾两个街道,分别代表了佛山不同时期的特色商业区。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采取个体式经营模式,以餐饮、专卖店、旅游休闲等经营内容为主。商店标牌取样的范围如下:(1)东方广场位于祖庙商圈升平商业中心,东依文龙街,南傍锦华路,西靠永安路,北临庆宁路,考察范围包括广场内的明珠城、银州城、钻石城、翡翠城、水晶城、蓝宝石和红宝石城等7个区域;(2)创意产业园位于季华四路,是季华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十二家旧工厂改造成为以“洋人街·中国梦”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业园区,园区内所有的商店都列为考察对象;(3)岭南天地位于祖庙商圈东华里改造片区,取样范围东接福贤路,南临东熙里,西倚天地路,北靠良缘路。为了控制样本数量,本研究只专注地面首层沿街关于商店名称的标牌,商店外部的网址、联系电话、广告和商场内部的开放式摊位都不计入样本,且在以上同一商业区内同一品牌的连锁商店都只算作一个样本。

(三)研究方法

研究者采用影像记录法依次前往东方广场、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进行田野调查,利用数码相机将取样范围内所有商店的店名标牌拍摄下来作为原始语料,然后对每张照片进行归类、编号和标注。

(四)语料分析

本研究将“商店名称”视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即把每一间商店的店名当作一块独立的标牌。语料分析步骤为:(1)首先,将每一块标牌按照标牌类型、单语标牌上的语言种类、双/多语标牌的语码取向(文字的空间位置)和字刻(文字的字体大小)等变量逐一标注;(2)其次,将每一块商店标牌的标注结果进行量化,再输入SPSS 22.0运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商店标牌上各种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

经统计,研究者在佛山市三个商业区共拍摄了460块有效标牌,其中超过50%的样本属于单语标牌,共258块,双/多语标牌合计202块。单语标牌上除了汉语和粤语,还有日语及欧洲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语言文字,说明佛山市主要商业区的语言种类丰富,呈现语言多样化的形态。在单语标牌的所有语言中,汉语以68.21%的比例高居榜首。其中,汉语标牌涵盖了简体字、汉语拼音和繁体字。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单语标牌的众多外语中凸显程度最高,出现频次占28.29%。虽然其他小语种的频次较低,但是强烈地突出了商店的经营主题和内容,起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比如,法语标牌是精品店的代名词,日语标牌往往挂在日本料理餐厅,意大利语标牌表明是高级时装定制商店等。总之,三个抽样区内单语标牌的语言景观以汉语为主,其次是英语,小语种和粤方言的出现频次最低。

除了单语标牌,43.91%的商店店名都是以双语和多语的形式呈现。在198块双语标牌中,语言组合主要是“汉语+其他语言”,其中超过90%都是“汉语+英语”标牌;与汉语搭配的外语还有日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朝鲜语和捷克语等。另外,粤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土方言,跟英语组合的双语标牌也有2块。在双语和多语标牌当中,语言文字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发挥语言景观显性的信息功能,使商店的店名一目了然,为顾客提供完善的语言服务。但从隐性的象征功能来讲,虽然汉语的可视程度较高,但外语更能体现出商店标牌背后所蕴含的商业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在同一块双语或多语标牌中语言之间往往也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根据场所符号学理论,处于标牌中心、顶端、左侧或字体较大的语言属于主导语码,即语言权势最高[7]。基于此理论对以上202块双语和多语标牌进行分析,发现118块标牌以汉语为主导语言,77块标牌以英语为主导语言,2块标牌以日语为主导语言,其余由粤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捷克语主导的标牌各1块。

简而言之,佛山市三大商业区91.10%的双/多语标牌都是“汉语+英语”搭配,其中58.44%的标牌的主导语言是汉语,剩下41.56%的标牌都是由其他语言主导,其中英语主导的比例最高,为38.12%,而其他主导语言的频次才出现1或2次。众多研究表明,由于受到语言政策的约束较少,超过40%的私人标牌都是由非官方语言所主导[8-9],语言多样化程度比官方标牌要高,本研究结果恰好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二)三个商业区的语言景观比较

东方广场、岭南天地和创意产业园分别代表了佛山市城北、城中和城南的繁华商业中心,都是佛山市区商业和本土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由于东方广场的商业面积最大,无论是单语还是双/多语样本,数量在三个商业区域当中都是遥遥领先,一共有193块标牌;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的标牌总量相差无几,分别是135块和132块。

就单语标牌数量而言,东方广场共有102块,创意产业园有83块,岭南天地只有73块。其中,各区的汉语标牌数量分别是83,59和34块,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而英语标牌数量则逐步上升,分别是18,23和32块。总的来说,三个抽样区的汉语标牌皆是多于英语标牌,尤其是东方广场的汉语标牌数量约是英语标牌的4.6倍,唯有岭南天地的汉语和英语标牌数量出现了平分秋色的情况,说明岭南天地的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权势同样重要。另外,岭南天地的其他语言的单语标牌有7块,包括日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语言的多样化和国际化程度可见一斑。

三地的双/多语标牌数量都比单语标牌要少,其中东方广场共有91块,创意产业园有52块,岭南天地有59块,同样都是以汉语和英语为主,且汉语主导的双语标牌都比英语主导的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岭南天地的单语标牌最少,但是双/多语标牌的数量在三个商业区中位居第二位,汉语主导的标牌为30块,英语和其他语言主导的标牌共29块,两者差距甚微。多语标牌在本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较少,一共只有4块,分别是东方广场的3块“汉语+英语+日语”标牌,以及创意产业园的1块“汉语+英语+法语”标牌。

五、讨论

(一)汉语、英语和粤语在佛山语言景观的地位及成因

从标牌各种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来看,汉语在佛山商业区的语言景观中可视程度最高,包括176块汉语单语标牌以及200块“汉语+其他语言”标牌,其中118块双/多语标牌以汉语为主导语言。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经过国家多年的积极推广,已经成为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各行各业都是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并提倡以普通话为首要服务用语。此次的调研发现佛山的商店标牌基本上都是使用规范的简体汉字,同时也有14块“简体汉字+汉语拼音”搭配的标牌,恰好反映了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语言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

除了简体汉字和拼音,含有繁体字的22块标牌在三个商业区都清晰可见,其中16块样本集中在岭南天地。繁体字是港澳地区的官方通用文字,但在大陆地区却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尤其是工艺品店、龙狮武馆、书店等都常用繁体字作为店名。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随着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融合,繁体字具有持续、稳定的曝光率[10],尤其是在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下,港澳同胞纷纷前往珠三角繁华的商业地段创业,因此繁体字作为他们独特的身份象征,也成为了佛山商业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英语是构成佛山语言景观的首要外语。其中,英语单语标牌共有73块,含有英语的双/多语标牌高达190块,数量比176块汉语单语标牌还多。东方广场、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分别于2003年、2007年和2012年先后投入运营,三个商业区的英语单语标牌数量分别是18块、23块和32块,从时间维度来看说明了佛山的商业环境正逐渐走向国际化,尤其是岭南天地作为后起之秀引进了很多国际品牌,如Tissot、Daniel Wellington、Tip Top等。同时,佛山凭借制造业强市的优势每年举办陶瓷博览会、国际家居展览会和智能机器人展览会,吸引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展商,促进了佛山在贸易、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进程,而英语在这些国际性的商业活动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英语在各类标牌的凸显程度如此之高,还得益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实施的英语教育政策。

本研究的粤语特指广府话,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通用语(深圳除外),又是岭南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粤语具有独特的音调、词汇和句式,是国内唯一具有对应文字的方言。然而,粤语在佛山各类标牌样本的出现率极低,仅有1块粤语单语标牌和2块含有粤语的双语标牌。在其他讲粤语的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当中,如香港特别行政区[11]、澳门特别行政区[12]、广州[13],粤语在标牌空间的存在感同样很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粤语的书面形式是以香港粤语为标准的非正式口语化文字表述,仅活跃于娱乐小报和社交媒体,并不被各地的官方机构采纳。但粤语在佛山、广州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居民的内心中如同一张“身份证”,让他们拥有了文化归属感,完成了身份建构与地域认同。因此,虽然目前普通话在年轻一代已经普及,导致粤语的传承和推广机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在珠三角地区出现保护粤语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商业环境与语言景观的关系

自上而下的官方标牌一般都遵循国家的语言政策而设立,而私人标牌往往因经济效益所推动形成。虽然商家对商店标牌的语言选择动机各异,但无不被周围的商业环境所影响,特别是目标消费群体、地理位置、功能定位等因素。以佛山这三个特色商业中心为例,最早开业的东方广场位于城北老区,周边的住宅区密度高,物价亲民,近年来很多接地气的网红品牌纷纷进驻,主要服务居住在附近的街坊。因此,商店含有汉语的标牌居多,包括83块汉语单语标牌和52块以汉语主导的双语标牌,共占东方广场所有标牌的69.95%。

与之相反,岭南天地坐落于佛山祖庙历史文化景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瑞安集团开发成为融购物、旅游、餐饮、高端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目标消费群体是国内外的游客与商务人士,尤其有很多港澳人士热衷到此投资开店,这也是为何超过一半的繁体字标牌集中在岭南天地的关键原因。更重要的是,岭南天地所在的兰桂社区已经形成了本地居民和外籍人士杂居的多语环境。因此,岭南天地的商店标牌提供的英文服务最为完善,含有英语的店名标牌共59块,数量与64块汉语标牌差不多持平。

创意产业园的商业环境是介于东方广场和岭南天地两者之间。首先,它位于佛山城乡交界的工业区,毗邻佛山市国际陶瓷展览中心,邻近的住宅区密度没有东方广场高;其次,园区大致划为办公区和餐饮区,旨在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园区,商业氛围又不如岭南天地浓厚。因此,创意产业园各个商店的语言种类和数量都不如其他两个商业区丰富。目前,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很多中外的创意企业和年轻的创业白领,但英语单语标牌和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双语标牌总共才38块,在三个抽样区的同类标牌中数量最少,明显与“洋人街·中国梦”的发展主题不匹配。为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园区的外语环境因而需要进一步强化。

六、结语

本研究以佛山为例,从语言景观的角度对东方广场、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的商店标牌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由于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在460块店名标牌当中,汉语占据了所有语言标牌的半壁江山,表现形式以简体汉字为主,汉语拼音和繁体字为辅,繁体字除了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之外,也代表了港澳台同胞的身份;(2)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外语,虽然其他外语的可视性较低,如法语、日语、德语等小语种,但语言背后的国家文化象征比较突出;(3)由于粤语文字偏向于口语化,并没有被官方所认可,因此在商店标牌的凸显程度很低,但粤语是维系大湾区乃至全世界广府人的情感桥梁,具有强大的身份认同功能;(4)非官方性质的店名标牌设置一般都是受市场所驱动,语言选择与周围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东方广场、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在目标消费群体、地理位置、商区的功能定位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导致三地的语言景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塑造人文精神是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主要任务之一。大湾区很多城市已经是事实上的双语或多语城市,佛山作为大湾区建设的节点城市,其商店标牌的语言景观表明佛山也是处于多言多语多文的复杂环境当中。本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9市+2区”应该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提出并落实相关的语言政策,将语言多样化问题转化为一种多语资源优势,激发多种语言的活力,培养居民的多语能力,共同推进人文湾区的建设。

猜你喜欢

标牌粤语佛山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文化接触:粤语在外来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及其认同研究
标牌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