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
——以价值多元主义批判为切入点

2023-03-09陈维慈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罗尔斯主义

陈维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形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国内便掀起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热潮。但是研究的关注点多数落在“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这两个方面,很少有学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主义”联系在一起,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可以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由于价值多元主义所引发的价值虚无主义和价值冲突在西方社会当中已经不可抑制地出现了,并且为西方社会构建秩序良好的社会增添了不确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也必须警惕在社会领域出现的由价值多元主义导致的价值丧失、社会分化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发展所导致的价值多元主义及其危害,并且探寻西方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的,从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在价值层面实现有效整合的可能性。

一、现代性带来的时代困境——价值多元主义及其危害

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一范式转换的过程中,理性逐渐取代了宗教的地位。但是,对于理性的推崇并没有使得现代性社会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而是促进了社会的分化,使得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具有意义的统一整体。分化在社会文化领域便体现为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与价值多元主义(Value pluralism)。

针对多元文化主义和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社会问题,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正文的开篇就已经提到“民主社会的政治文化总是具有诸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相互对峙而又无法调和的多样性特征。而政治自由主义把这些合乎理性的学说的多样性,看作是人类理性力量在持久的自由制度背景内发挥作用所不可避免地产生的长期结果。”紧接着罗尔斯抛出问题,他指出:“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他们因各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所组成的公正而稳定的社会如何可能长治久安?”[1]价值多元主义在罗尔斯那里表现为“公正而稳定的社会何以可能长治久安”,在哈贝马斯那里则表现为动机危机(Motivationshrise)。

哈贝马斯认为,价值多元论将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动机危机。动机危机是指社会文化系统发生彻底的变化,其输出已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劳动系统的功能要求,整个资产阶级文化已经无法实现自身的再生产,而是依靠传统主义世界观对动机进行补充。但是已经退缩到个人信仰领域的宗教已经无法起到补充动机的作用,所以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世界观的结构变化就体现为文化传统不再具有对世界、自然和历史进行总体解释的功能,这最终导致哲学放弃形而上学的要求,也使得代表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转变为功利主义。从而使得价值多元主义走向价值虚无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首先表现为最高价值的丧失,即上帝死了。其次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价值选择背后总要受到资本逻辑的支配。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当中,这种价值虚无主义由资本家对工人的异化开始。因此他以“异化劳动”为开端展开了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工人生产的物质财富越多,他自身就越贫瘠,因此“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2]异化劳动使得人类的生活成为了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3]。这种批判在《资本论》当中深入而全面地展开,他从商品和货币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运动过程,指出了商品、货币和资本所具有的拜物教形式。在资本的逻辑当中,意识形态、道德、宗教等等,只要是与价值增值无关的东西都黯然失色了,而一切具有价值增殖能力的物或人都成为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4]他意图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建立一个人类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世界,而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则是在马克思之后接续发展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价值虚无将最终导致“人”的丧失,即“人”不再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西方学者试图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罗尔斯和哈贝马斯为例,虽然他们二者的理论存在一些分歧,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共识:认为价值多元主义已经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寻求一种消极的解决办法,在最大程度上构建一个秩序良好、公平正义的社会。

二、对价值多元主义进行社会整合的两种可能性

拨开价值多元主义的迷雾,实现社会整合的目的是“恢复社会所应该蕴含的意义和价值”,[5]这和马克思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从西方社会已有的理论来看,实现社会整合可以采取实质主义和程序主义两种方式。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以及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左翼学者认为实质主义已经无法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首先他们都受到了康德的影响,其次他们同以赛亚·伯林一样,将价值多元看作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社会事实,并且试图构建一种能够体现正义的程序,在这套程序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认可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学说,或者说他们主张采用程序主义来规避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罗尔斯试图通过建立起重叠共识来解决在各个完备性学说当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问题。他认为一种理想的重叠共识是公民在已经分化了的社会进行合作的基础。重叠共识理念的现实化需要借助“无知之幕”,即通过把各种完备性学说置于无知之幕之后并且将政治正义观念独立于各种完备性学说之外的方式来建立重叠共识。由于无知之幕是厚实严密的,不为人互相知道,所以可以保证各个派别在进入程序的时候是平等的。罗尔斯的这套程序主义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但是一旦将这一理论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其理论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将各种完备性学说置于“无知之幕”背后就意味着罗尔斯在讨论建立重叠共识的时候已经将价值多元论的事实抽离在他的视野之外。他一方面承认认为在深刻分化的社会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完备性学说,并且认为这些完备性学说都是符合理性与“善”的;另一方面他在要解决各种完备性学说之间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时候又将其安置于“无知之幕”之后。这是一种消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哈贝马斯提出问题:“无知之幕”能否保证判断的不偏不倚?他认为罗尔斯采取限制信息的方式为各个派别提供共同的视角从而构建重叠共识,“这从一开始就用人为的干预限制了特殊解释视角的多元性”这不仅使得罗尔斯面临双重的论证压力,而且“无知之幕”的设定也必然将一切影响判断的特殊视角和特殊利益排除在外,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除此之外哈贝马斯还指出,以“无知之幕”为前提的重叠共识包含了太多的实质性假设,例如罗尔斯预先置入了康德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所以他认为这一理论并不是真正的程序主义,于是他试图借助“商谈”建构起一种程序主义的民主过程。

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所设定的前提与罗尔斯相反,他试图借助商谈伦理学尽可能地开放参与者的解释视角而不是限制信息。他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第三种民主概念,即程序主义的民主概念,这种程序主义的民主概念从其内容来看就是指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商谈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对国家的定义,它认为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当中,具有政治意义的目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利益和价值,而这些利益和价值是不可调和的,从而无法达成共识,这时就需要借助语言媒介进行沟通,从而使得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在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取得一致。但是要想保证商谈的公平正义就需要在理想的辩谈语境下进行,而理想的辩谈语境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极难实现的。

可以看出,不论是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还是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他们对于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即在价值多元主义的社会当中设立一种可以找到社会共识的程序。这种程序不干涉每个人所具有的完备性学说,只是试图解决当各种完备性学说之间发生冲突的问题。他们试图找到一种只有形式而不具有内容的政治程序来保障在分化的社会当中多方相互独立而又无法调和的道德、哲学、宗教学说可以实现对话和合作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但是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首先,“重叠共识”和商谈理论虽然都主张建构一种民主程序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却又都为这种民主程序预设了前提,而在预设的前提当中又无法免于对实质内容进行讨论。因此,政治系统的整合无法解决在社会文化和价值领域出现的多元主义问题,必须要回到社会文化和价值领域本身来解决问题。其次,罗尔斯和哈贝马斯都致力于通过设计一套程序,让参与者在设计好的程序中以平等合作的方式选择正义的原则以及民主。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民主来说,程序主义的民主是一种最完满的形式,但是这仅仅是从应然的角度来看。从实然的角度出发,仅仅依靠一套纯而又纯的程序来建构秩序良好的社会的情况是无法实现的,失去实质性内涵的程序就失去了其提供有效性标准的初衷,是空洞而无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罗尔斯的“重叠共识”和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提出的理论方案针对的是价值多元主义导致的价值冲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的理论可以价值冲突的问题。但是二者的理论却无法解决价值多元主义所导致的价值虚无主义。

因此,为了避免“重叠共识”和商谈理论自身的问题,也为了能够真正地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两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将程序主义与实质主义结合起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认同就是一套结合程序主义与实质主义来实现社会整合的理论。

三、对价值多元主义进行社会整合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及积极推动并且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使得我国文化价值遭受了西方社会的冲击,在我国社会当中也出现了价值虚无主义等问题。但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是,我国已经提出了一套兼具实质与程序的理论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价值多元主义所导致的价值虚无主义问题,并且各层次与各方面的价值之间不会出现价值冲突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总体性使其具有合法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法性走向现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规范要求。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价值要求。与价值多元主义的不可通约性以及存在潜在的冲突不同,这十二个价值要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互之间可以通约也是相互支撑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看,其三个层次的价值规范具有总体性。这可以应对由祛魅导致的社会分化,尤其是目的理性的行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个人以及社会的总体性丧失的社会问题。正如卢卡奇试图通过强调以及恢复马克思理论的总体性来解决社会分化问题一样,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总体性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卢卡奇、科尔施等人总体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性体现为它是统摄全局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其中又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价值规范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涵盖了所有的行为主体,即国家、社会和个人;还涵盖了所有行为主体的活动领域,即富强所体现的经济领域,民主、平等、公正、法治所体现的政治和法律领域,文明所体现的文化领域,和谐所体现的生态领域以及自由所体现的社会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具有相同的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此之外,三个层面之间还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家层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层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标志;社会层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观层面,是维系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保证;个人层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层面,是对公民具体行为的规范,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规范最终都将通过个人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三个层面之间也不是互相独立的。例如,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规范也同样可以放在社会层面进行阐述。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性体现为它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为手段,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内核,最终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然而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文化建设需要意识形态的引领,若非如此就会陷入多元文化主义从而走向价值多元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除此之外,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稳定发展的社会,上层建筑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上层建筑当中的意识形态。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也必须牢牢地掌握在人民和代表着最广大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性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与社会实践的辩证统一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其中包含“价值”一词,在马克思的语境当中,价值是指客观世界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即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既是“有价值的”,因此,“价值”指向的是人的需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又指导着实践。实现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两次理论飞跃。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序或者形式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罗尔斯的重叠共识与哈贝马斯的商谈论,它并不是在承认价值多元主义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消极的解决办法,而是通过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程序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正面对抗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首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2016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5月份,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并提出力争经过5-10年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试图将道德秩序与法律秩序统一于世界观的解释框架当中,而这一做法也将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合法性。

其次,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明了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规律性。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差异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认知力。而只有当公民具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断和认知能力,他们才会具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我国通过召开道德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强调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人的道德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开展道德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

再者,充分利用融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传播的制高点。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主流媒体要及时掌握新的传播技术,创新传播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实现全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具有合法性;二是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让人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理论体系,而充分利用融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便属于后者。

最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当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8]。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育穗期,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于青少年来说显得更加重要。要不断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循序渐进地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不管是在后现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文化多元背后所凸显的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尤其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性的发展在文化价值领域导致的价值多元主义从而衍生的价值虚无主义和价值冲突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世界各国。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时间最早、经历时间最长,所以他们所提出的相关学说也就更多。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论述表明他已经关注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统治模式下,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于意义、价值等问题关注的能力。因此他在《资本论》当中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深刻剖析并且提出了“拜物教”理论。韦伯、罗尔斯、以卢卡奇和哈贝马斯等学者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尼采等人都对价值多元主义及其导致的价值虚无主义和价值冲突进行了探讨,其中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具有代表性,尽管如此,二者所主张的“重叠共识”和商谈理论都采取了一种回避的解决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

与西方国家相对应的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的理论是我国自2012年开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套可以实现社会整合的理论,它的内容具有总体性特征。这一特征恰恰可以解决文化价值领域出现的分化问题,凝聚社会共识,使得这一理论具有合法性。而这一理论的实现便是人们的认同。因此,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为主题进行社会整合是恢复社会应该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前提,也是构建秩序良好社会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罗尔斯主义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新写意主义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近光灯主义
论罗尔斯理论中术语“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译
瘦企鹅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