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3-03-08○文/兰瑜
○ 文/兰 瑜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不均衡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比较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产业发展现状,并按照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1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除市辖区、林区和特区外,共有1864 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县级市394 个、县1301 个、自治县117 个、旗49 个、自治旗3 个。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以磴口县为例,基于数据分析,以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推进其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为周边同类型地区提供借鉴经验。
一、磴口县产业发展现状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总面积约3677 平方公里,地貌以沙地、山地、平原为主,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全县辖4 个镇、1 个苏木、5 个农场公司。磴口县地处北纬40°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全境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组合优势在全国首屈一指,独特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和糖分积累,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西部太阳能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在3300 小时以上,太阳辐射强度高,年辐射总量约6362 兆焦耳/平方米,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截至2022 年,全县常住人口8.70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1.0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51 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9.41 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 亿元,同比增长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7:41.4:33.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3%、78.3%和0.4%,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02%、3.76%和0.02%,第一产业比重为24.7%,低于全市2.4 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3.2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7.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41.4%,高于全市8.3 个百分点,低于全区7.1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3.9%,低于全市5.9 个百分点,低于全区6.1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9 个百分点(见表1)。从经济发展来看,产业比最优结构为“三二一”格局,基本上第一产业占比越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
表1 2022 年磴口县、巴彦淖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三次产业对比
表2 2013—2022 年磴口县第一产业对比
表3 2013—2022年磴口县第二产业对比
表4 2013—2022年磴口县第三产业对比
(一)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磴口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 年的26.7%下降到2022 年的24.7%,10 年间其比重下降2 个百分点,产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磴口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2022 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17.51 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6.82 万亩。设施农业面积3.7 万亩,番茄、蔬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面积16.43 万亩,渔业生产面积16.9 万亩,出产水产品4800 吨,牲畜饲养总量110 万头,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达50 家,奶牛存栏达15.12 万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31.2 万亩,有机奶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 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磴口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 年的44.6% 下降到2022 年的41.4%,10 年间其比重下降3.2 个百分点,产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工业是该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其中优势产业为食品制造业和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工业2013 年实现增加值14.66 亿元,同比增长10.3%,2022 年实现增加值27.20 亿元,同比增长8.3% ,十年平均增速为5.5%。202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 户,占全市的5.3%。中型企业有3 户( 蒙牛圣牧、蒙牛、乌兰布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磴口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总体实力偏弱,产业集聚和市场竞争力偏低。缺少房地产企业和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
(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磴口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 年的28.7%提高到2022 年的33.9%,10 年间其比重提高5.2 个百分点,产业呈现稳步提升发展态势。从磴口县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构成来看,2022 年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的比重都为11.4%,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为7.3%。
磴口县积极做大绿色生态游,依托乌兰布和沙漠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徒步穿沙、汽车越野、拓展营地、观沙赏湖等特色旅游新业态,2022 年全县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50.78 万人,较上年度增长26.3 万人,同比增长5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4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23 亿元,同比增长43.3%。
二、磴口县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偏低
2022 年达到71.02 亿元(2019 年54.90 亿元,炎2020 年57.84 亿元,2021 年62.63 亿元),仍列全市第7 位,占全市GDP 比重仅为6.6%。同时也是全市GDP 唯一没有超过百亿元的地区,分别低于五原县(2022 年完成122.43 亿元)和杭锦后旗(2022 年完成141.23 亿元)51.41 亿元、70.21 亿元。
(二)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全县特色产业规模总量偏小、链条短,精深加工水平低,以小麦、番茄、蒙中药材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及以生猪、肉牛、肉羊为主的屠宰加工产业还未形成,产业全链条不够完善。
(三)二产产业结构单一
工业结构以新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2022 年蒙牛(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5.1%)、圣牧(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9.1%)、金牛(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14.2%)三家企业就贡献了规上工业产值的88.4%,说磴口工业经济“一奶独大”也不为过,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低端化,产品附加值低,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
(四)人口体量小和行业规模小制约第三产业发展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磴口县常住人口为90196 人,在巴彦淖尔市排名第6 位,占全市人口的5.86%,仅高于乌拉特后旗,是一个人口体量较少的县城。自治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反馈数据显示,2021 年磴口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1‰,2022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9‰,如此发展下去,磴口县人口还会有一个长期减少的过程。2022 年规模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包括大个体)共20 户,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 户,仅涉及道路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
三、促进磴口县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中国乌兰布和蒙牛现代养殖园区、圣牧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打造集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有机奶业产业链条,推动草业、牧业、奶业、产业协调发展。持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全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华莱士瓜、白莲脆为主的甜瓜产业和以番茄、鲜食糯玉米为代表的果蔬产业,打造高标准瓜果蔬菜产业园区,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
(二)定位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助推、以用促治。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撬动各方力量,为推进绿色发展注入活力。做强绿色农牧业,依托乌兰布和沙漠原生态的天然屏障,建成区域性有机牧场和优质牧草种植区,打造全国最大有机奶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利用沙漠地区适宜中草药材种植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壮大肉苁蓉、甘草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做精绿色新能源,依托乌兰布和沙漠优质的光伏资源和土地承载能力,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坚持保生态、建基地、强产业并举,积极推进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生态治理项目,形成生态治理和新能源发展共赢的新局面,全面实施光伏+生态治理的磴口模式。做大现代服务业,依托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布局,结合磴口县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创新发展“金融+”“生态+”“旅游+”等新兴领域,把握新趋势、抢抓新机遇、增强新动能,在壮大重点产业、强化项目支撑、做大龙头企业、扩大开放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因才施策助力地方引才育才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磴口人口少、人才紧缺是突出短板,因此,扎实开展人才制度改革创新攻坚,创新引才方式、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尤为重要。积极争创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加大基层卫生院的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如租房津贴、个人所得税补助等。通过地方人才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途径,发布人才招聘广告。同时,加大地方人力资源平台建设,构建“互联网 + 就业机构 + 企业 + 人才”交互式平台,形成线上有平台、县城有市场、基层有网点的就业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回流磴口,进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