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性设计:克制的产品规划和设计实践》

2023-03-08李宁宁

设计 2023年2期
关键词:电饭煲外观经理

李宁宁

我作为ID设计师,从我的视角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怎么看待可持续性的设计。

材料的绿色化,设计中要选择环保或者合规的材料。我们做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里面很多选材要符合欧盟、北美、日本或者国内材料安规的要求,需要通过各种测试。材料可被循环使用,可降解或者可回收,或者两者结合。我回顾一下,我过去所经历的项目应用场景数量有限。然后是能源节约,需要考虑制造过程的生产消耗,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能源效率。最后是减少污染,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弃置过程减少污染。很多案例是在包装应用领域,比较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耐克把包装盒加上快递包装的物流合二为一,并且舍弃了油墨印刷非常鲜亮的包装盒;第二个是雪碧这两年采用了新的透明包装,未加染色能够更好地被回收。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使用环保材料或是减少工序的材料有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水性涂料,逐渐取消使用油性的表面涂料。某种意义上国家从法律法规层面强制大家淘汰那些对环境有印记的、污染比较大的表面处理方式,越来越多的做电镀或表面氧化处理的厂商被迁到远离经济发达的地方。政策面迫使产品设计或者制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这些表面处理方式。

免喷涂材料最理想的是能实现直接模出成型且具有良好的金属表面质感。从项目应用角度来说,有的场景需要达到金属的表面质感,但是因为有信号屏蔽净空要求,不希望外壳带有金属颗粒。传统的喷涂还会带来一些后期表面处理问题,例如转角处崩裂、孔洞周围积漆,金属漆表面耐磨要求有时达不到最终的要求。以上种种,我们希望在免喷涂材料里找到替代的方案。有金属颗粒质感的免喷涂塑胶材料目前对成型和结构还有一些工艺限制,如果有朝一日它能符合设计需求,还能节省成本、提高良率、提高产能,大家就会非常乐意使用这样一种材料。此外,如果产品有很明显的环保材料的外观属性而达不到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审美需求,就只能作为一种限量版或者小范围使用的材料,告诉大家你多付出的溢价是情怀,并没有真正在产品性能上提供便利。当某种环保材料被大规模运用,一定是它真正满足了一些生产或者设计上的需求,而不是其特殊的表面处理的质感给人一种环保应用的感觉。以上谈的那些基本上都是在CMF领域应用,或者在产品设计的技法领域。

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做了上千款产品,乐观地说其中百分之六七十是有必要的,百分之三四十不是。只要厂商在产品规划端稍微克制一点点,每年砍掉20%的产品规划,相对无用的泛滥产品就会少很多,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会更大。

举例:做小米LED台灯,我和设计师钻研了很久,拿出我们认为最优的方案,得了IF金獎,第二年产品经理就来找我说换一个外观。我感觉毫无必要,因为我们从一开始设计的就是一个长期经久的产品。但是我每年都会收到产品经理换外观的诉求,我的答复是不换,因为在产品硬件定义没有变化的前提下,没有更好的方案了。而产品经理始终认为产品的创新或者更新就是频繁更换外观。

在做最早的小米移动电源的时候,设计师采用了铝套筒结构,套筒里面按需装配几节18650电芯和电路板。当我们把拉伸地铝壳加长再截断以后,可以装下更多的电芯,从而就可以得到翻倍电量的产品。最初在设计时,我们认为这个产品的扩展性良好,今后需要做电池容量扩展的产品时,可以不用重新开模具。但是现实中的二代产品并没有被使用,产品经理说请换一种外观,我们换一种离子聚合物电芯,不要这种外观了。即便我是一个强势设计师,也没有办法摆脱来自产品经理对从产品定义端对外观的频繁更换要求,哪怕原来的外观很好,也在短时间后被抛弃。

产品经理有时候会说所有的场景都要被满足,会做各种各样的参数的堆砌,可能产生的情况是这个产品真的很牛,能满足99%的使用需求,但其中30%的需求是非常低发生率的。然后这个产品要全能,看着显得高大上,还要卖得便宜,或者是产品功能为了刻意的求异,采用非常规的技术方案。我们曾遇到一个厨电类的产品,隔水蒸加热饭煲。我问产品经理,你定义这个产品做的饭更香吗?他说不是,甚至并不优于电热盘的加热技术。其实他只是想要一款看起来不一样的电饭煲。设计师用非常抗拒的心情做出来这款产品,它被冠以电饭煲,其实是不自洽的。

不克制的产品规划和定义在同一企业内部,导致产品严重的同质化,电饭煲一百款,洗衣机五十款,整个市场上加起来可能会产生成千上万个SKU。几万款产品,用户选择肯定很困难,对参数敏感的人来说有可能也会困难,它们功能划分是非常微弱的,加一个倒计时功能就多一个SKU,加一个预约提醒又多一个SKU,但是其实并不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消费者不会为了一个外观就把原来的电饭煲扔掉换一个新的,而且电饭煲技术本身十年内更新不会太大,换一款电饭煲,还不如换一款米来的口感更好。

单款产品产能无法被充分利用,生产制造资源浪费,模具、元器件、原材料不能共用。我之前一直比较坚持的,小米案例中我们模具或零部件共用率较高,因为一直坚持比较统一的PI,所以这点还是为了这个创造的一些可能性。

否则最终一定是照片中的现状,大量的电子垃圾,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消费电子硬件品类,它们有技术迭代的属性,尤其是手机,摩尔定律18个月CPU算力翻一番。我们这个领域本身属于容易被快速迭代的领域,产品外观做得再好,因为内核技术创新,消费者不满足,就被淘汰了。

我的感受是,中国的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往,我们某种意义上处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发展阶段,大家可以按下减速键。大企业需要有意识地、克制地去做产品规划和产品设计实践,能够在比较大的规模上帮助到真正材料的利用,或者是减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废弃物。

常见的产品经理会犯的错误,就是产品定义功能的颗粒度特别小,定价的颗粒度特别小,外观差异化版本特别多。其本质是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没有办法去做精准的产品定义,没有办法仔细思考如何通过单一款或有限款的产品去覆盖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做了120款电饭煲。产品经理需要合理并收敛接近的功能,减少产品规划数量。扩大价格的颗粒度,减少产品规划的数量。

我始终觉得,不克制的产品立项只是在试图讨好消费者,并没有从真正做一个好产品的层面去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只看绝对价值,消费者对品牌、对产品的忠诚度、美誉度是没有的。在同一个设计风格之下,应注重产品PI一致性和CMF规划。并不是说所有厂都干成小米这样,而且小米不是那种以小家电为主要竞争力的品牌,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会把PI做的特别收敛,就一个PI。各位单一品类的巨头,你们一定需要很多个PI,不同设计风格的产品线,既使确定了五个以后,每个PI上的SKU数量能收敛一点。做完以上一切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考虑增加共用元器件、外观件、原材料的可能性,减少以纯外观迭代为目的的设计的发散、不同的版本和频繁的迭代。

我们在设计实践中做了一些工作,把设计元素进行了统一,第一是统一品牌、统一PI的产品,共用了元器件,做产品收敛工作。包括米家全系,我发现不同的小家电会用各种各样的线材,我要求他们把所有可能用到的线材统一,把它全收敛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集采降低成本,减少重复开模,整个产品设计也会更精益化,家族感更强,一致化更好。

这个产品每年都被产品经理来催迭代,它其实好好地在那里,由于我坚持认为没有更好的方案,它已经存在六年了,每年保持50万台的销量。我不认为换一个外观会让销量有更本质的提升。如果它是一个好设计,满足结构硬件的需求上,它就是能长期存在的。

做可持续的设计,本质上是做收敛、克制和取舍的妥协,大家回想一下耐克的那个包装盒,从桔红色的包装改成一个卡纸的包装以后,大家是不是觉得视觉锤锤不动你了?其实这是企业为了环境或者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所做的一部分的妥协、一部分的克制和取舍。再看雪碧的例子,绿色的瓶子换成白色透明的瓶子,有网友说喝上去的时候再也不解渴了。由此可见,耐克和可口可乐公司某种意义上也有勇气去为了社会公益或者是环境的问题,去做一些妥协和牺牲,甚至把它最主要的视觉冲击都牺牲掉了。所以,在主流用户审美没有达到能够欣赏环保材料美的情况下,大家在使用这类材料的时候,本质上就是为了环保做出的妥协和克制。

我觉得设计师一直在努力。请把话带给产品经理,我认为他们做的至少有30%的产品规划可以被干掉了。技术层面上的努力带来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从系统层面上去解决这些问题,则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电饭煲外观经理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电饭煲
捎你一程
“拆穿”电饭煲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方外观遗迹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