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飞机客舱盥洗室无障碍设计研究

2023-03-08何姗姗陈烈胜

设计 2023年2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人性化

何姗姗 陈烈胜

关键词:可供性 飞机客舱 客舱盥洗室 无障碍设计 人性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伤残及活动能力降低的人群( persons of reduced mobility,简称 PRMs)选择乘坐飞机,在欧美,政府会鼓励和感谢承载这一人群的航空公司[1]。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加剧,到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超过10亿的人口是65岁以上的,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的人口是超过85岁的人群。

以前的旧式客舱盥洗室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地相对简单,仅仅考虑到最小的空间做到最大的设计需求,其特点也相對比较突出,大多都是狭窄的空间,简单的外形功能和单一的陈设,如图1。盥洗室在民用飞机中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在把握住整体设计概念没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到盥洗室的美观性和功能性,以及使用者的满意程度[2]。到目前为止,民用飞机客舱盥洗室的设备造型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这些设施的设计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可供性理论及无障碍设计概述

可供性的原意是指在一个空间环境范围内,用户所能产生的行动的可能性,是一种用来描述有机体和环境之间互惠关系的理论。这一词最早是由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的,诺曼在设计心理学系列书籍中,对可供性作了新的阐释,之后在设计界就有了可供性的概念[3]。诺曼与吉布森的理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吉布森提倡的可供性是强调“直接知觉”的,并不依附于人的认知经验存在,是一种由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无意识行为。而诺曼提倡的可供性是强调“可感知的”,是人们结合自己主观的经验意识,来对自己周围信息做出有可能的行为,这是一种有意识性的行为。其中,无意识行为和有意识行为是存在一种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的,比如公交亭内的柱子提供了“倚靠”的属性,当人们站在附近时,会无意识地靠上去,这种行为发生了一定次数后,在人们的脑海中就会形成这种经验认识,即转化成了有意识的行为。因此,需要从主观认知和客观环境两方面综合地来考虑可供性中“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2。

无障碍设计最早是在1974年被提出,意思是设计师根据有障碍人士的行为特征来进行的改进设计,以消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使产品变得更易于使用,体现了设计的以人为本原则。无障碍设计的两大原则是安全性与适用性,其中安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因为弱势群体的身体机能受损,导致他们会对周围事物的危险感知能力较弱,因此在遇到危险时会因不能快速离开而易发生事故。适用性是指产品的使用过程是简单方便的,确保弱势群体可以无障碍化地使用。

二、对伤残及 PRMs 人群的人因分析

(一)对伤残及 PRMs 人群的生理分析

伤残及 PRMs 人群的特殊性在于其机体的运动系统会存在一些功能的部分障碍或者完全丧失。由于躯干病损程度的轻重不同,其机体运动系统的受损程度也会不同,这其中是有很多种复杂各异的情况的[4]。在这一人群中最特殊的是轮椅乘坐者,他们由于下肢运动力量的完全丧失会受到轮椅的很多限制,身体的整体尺寸变矮会导致他们的视线范围变低,手的活动范围也会很大的受限制,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环境空间要求要比普通人高一些。

(二)对伤残及 PRMs 人群的心理分析

伤残及 PRMs 人群由于一些自身条件的原因,会造成他们出行不便,社交活动也会相应减少,这些都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各种情绪,将会使他们出现孤独、自卑等心理情绪,他们希望和普通人一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渴望收到其他人的认可和接纳。从这种背景情况出发,设计师要考虑到这一人群的特殊需求,尽量减少这一人群在使用产品时可能会受到的负面情感。

(三)对伤残及 PRMs 人群的行为特征分析

首先分析拄拐杖者,他们的平衡性与灵活性是比较低的,由于有拐杖的影响,他们在做一些弯腰下蹲或需要双手进行操作的动作时就会受限制比较大;其次分析轮椅乘坐者,他们由于下半身的身体功能障碍,坐在轮椅上使得他们的身体尺寸变矮,视线范围变低,活动范围与正常人相比也会有较大差异[5]。最后分析上肢残疾人群,这一人群无法完成一些双手操作的动作,得用下肢代替完成,并且持续性也会降低。

三、客舱盥洗室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客舱盥洗室设计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即要保证客舱盥洗室本身或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事件。伤残及 PRMs 人群在使用产品时首先就要保证他们的安全需求。

无障碍客舱盥洗室设计时,安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造型以及空间摆放位置上。首先,盥洗室的设备配置要严格按照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再根据有障碍人士的特殊需求适当增加设备。其次,产品的外观造型要避免出现尖角,边缘处要过渡圆滑。并且基本设施布局要紧凑不拥挤,做到使用过程的一体化,保证行为的流畅性。此外,盥洗室的地面以及墙面应该严密防水和防渗漏,地面应该选择耐磨,抗压性能好的材料。

(二)易用性原则

在满足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就要开始考虑产品的易用性了,如何设计才能让产品的操作更加简单易用是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的,伤残及 PRMs 人群由于身体或其他因素影响,在一些操作上存在障碍,设计师要考虑到这一人群的特殊需求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无障碍客舱盥洗室在设计时应该考虑不同伤残群体在使用时的本能认知和行为,保证产品尺寸合理,产品功能操作方式易于识别,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使操作者在使用时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三)用户参与性原则

无障碍客舱盥洗室在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需求,以期达到最优的使用体验。因此在前期调研中,要充分听取伤残及PRMs人群的诉求,使他们也能参与到盥洗室的优化设计中。比如,可以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多角度地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以及他们对现有产品的使用体验,以方便对后续的优化设计做出具体性的指导。

(四)情感化原则

伤残及 PRMs 人群由于身体障碍会使得他们在日常的一些出行活动中存在很多的不便性,时间久了会导致他们的身体功能发生退化,社会交往活动变少容易让他们情绪低落,并且伴随着出现一些负面消极的心理状况。因此在无障碍客舱盥洗室设计时增加情感化设计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伤残及PRMs人群使用产品的情感体验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尺寸是否人性化,还要考虑一些辅具的个性化设计。波音737飞机由美国Yokohama航宇公司做了相应改进,针对客舱盥洗室做了无障碍设计方案,首先是对门的改进,把它改成了双开门,既增强了内部的活动空间,又方便轮椅乘坐者通行[6];其次是马桶的改进,根据伤残及PRMs人群的动作特征,在马桶周围增加了扶手和辅助抓杆等设施;最后是对客舱光照的改进,将LED照明和产品的材质相互融合映衬,打造出了和美容院SPA相似的环境光,这可以使乘客有轻松舒缓的心情,如图3。

四、基于可供性的客舱盥洗室无障碍设计策略

可供性依据“物—功能”“物—人”界面可分为“功能、认知、行为和感官”四种要素类型[7]。由于人们的主观经验的不同,不同用户会对产品造型的感知具有不同的理解,而可供性的作用就是减少这种理解偏差,可以直接通过产品的造型语言向用户展示产品的属性特征。以有障碍人士为设计对象,挖掘其潜在的使用需求,来对客舱盥洗室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此增加有障碍人士使用盥洗室的体验感。

(一)外观造型设计

根据认知可供性和行为可供性,产品外观造型的几何形状、符号象征可为产品的操作提供明确的线索指向,在设计时要求形状、符号符合普遍的理解与经验习惯,并且产品造型的操作方式表达,尽可能引发使用者的下意识行为。

在对客舱盥洗室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乘坐轮椅者自由通行,并且能够做到增加内部空间活动范围,在入口处设置一个双开门即可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盥洗室内洗手台的造型设计而言,应该避免四四方方有尖角的设计,台面线条要柔和流畅,增强洗手台有亲和力的外观视感。并且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洗手台下方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得轮椅乘坐者可以做到脚部靠墙,膝盖离台面还有一些空隙,方便他们在洗手台上进行洗手操作时可以提供必要的力量支撑[8]。除此之外,在对洗手台设计中,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动作连贯性,他们在洗手时有挤洗手液、水龙头下冲手、擦手或烘干手等操作步骤,因此洗手液滴出器、水龙头、纸巾柜和烘干机的位置应该进行紧凑有序的排列。这一目的是避免操作者洗完手后再去使用距离稍远的烘手机时,水会滴落在衣服或地面上,这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以外,因为洗手台附近会有一些残留的水,不方便使用者放置随身物品。因此在烘干机外观造型的设计上,应该加大其顶部面积,并且边缘略高且向内倾斜,这样可以方便放置一些随身物品。

残障人士由于其视野范围受到限制,普通镜子一般都与地面垂直,他们在照镜子时候通常是只能看到上半身,体验十分不友好。因此在设计时如果镜面可以具有一定角度,就会更加方便他们照镜子,稍微一抬头就能看见全身,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增加人文关怀感。

(二)色彩以及装饰材料的选择

在色彩设计的角度来说,盥洗室应该加大其可识别性,在一些材质发生变化或者是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即可采用两种对比明显的颜色来提示,盥洗室的整体设计应该采用温暖明亮的暖色调。此外,对于室内的一些提示标识也应该采用鲜明对比的颜色,这样才能将图形和底色明显的区分开,方便使用者辨别[9],颜色一般采用白底搭配鲜艳的颜色,或者是标识底色和图案颜色能够形成鲜明对比的搭配。其中,对于无障碍标识的图形设计而言,应该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因为这些标识的作用是给予 PRMs 人群信息提示,因此考虑到这一特殊人群的不便性,在设计时应放大图形的比例,且应具有鲜艳的色彩,增加其醒目性。此外,图形的形象设计可以根据设置地点的不同来适当进行改变。

考虑到伤残及 PRMs 人群行动缓慢,动作不便,有较高的事故发生率,因此裝饰材料的选择可以对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盥洗室地面会有一些积水,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安装地漏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地面材料应该选择防滑材料。除此之外,一部分人群会使用拐杖和轮椅,这些物件会对地面产生较大的压力,因此地面应该选择耐磨性能好的材料,对于一些扶手和抓杆,在选择防滑材料时候应该也要考虑到握感舒适度以及使用寿命。在墙面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用柔和光滑并且明亮颜色的材料,避免使用深色,这会使伤残及 PRMs 人群产生不安的心理。

(三)情感化设计

根据感官可供性而言,产品造型的部分要素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通常与使用者情感化相关。为了提高伤残及 PRMs 人群使用产品的情感体验感,在无障碍客舱盥洗室设计时增加情感化设计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Teague设计公司和波音公司合作了有65年,它认为乘客现在越来越关注盥洗室的整体舒适度,以前的设计都是重功能而轻形式,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再搭配相应的装修环境,这样的设计形式忽视了乘客的感受[10]。因此现在很多的盥洗室设计标准都很高,有些甚至已经超过了家庭的设施标准,与高档酒店相当。它们把功能和形式看成是同样重要的,两者可以完美地进行融合,而非附带关系。盥洗室的内部空间都很狭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让乘客感到舒适是有较大难度的,这可以利用视线的运动轨迹进行设计。比如,在物体分割时为了避免出现尖锐拐点可以合理引入曲线的运用,这样可以让视觉运动轨迹流畅而不会停留在某点,因此达到延展整体空间的效果,延伸感和整体感在视觉运动轨迹中是十分重要的。

以波音787飞机的盥洗室为例,其正是运用了视觉延伸的设计手法,在环境分割拐点处加入各种线条柔和优美的曲线,并加以LED照明灯强化线条感,以此打造出雅致柔和的环境氛围[11]。在盥洗室内部设施的排列中,为了方便乘客洗脸,将洗手台上方的各个组件进行了巧妙布局,以增加洗手台上方更多的空间,这种整体嵌入式的设计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亲和的体验,且在马桶的附近安装有扶手,可以方便伤残及 PRMs 人群使用,如图4。除此之外,Teague公司还打算继续对波音787飞机进行优化设计,在盥洗室内部空间中可增加一个可折叠的座椅以及其他一些辅助的小设施,可以方便乘客换鞋袜之类的操作。

(四)空间设计

盥洗室应该具备灵活的空间调整度,以空客A 380举例,空客A380的盥洗室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其尺寸调节能力,比如可以灵活调整布局构型以安装在不同的舱段中,在更方便维护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整体重量较同类机型减少百分之十。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空间,空客公司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之后对A320系列飞机进行了改进。将弹性空间概念(Space-Flex)引入到原先的标准全宽度后部厨房设计中,优化后的空间由两个盥洗室和一个厨房模块组成,且可以在客舱中调宽座椅间距或者多增加三个座椅。盥洗室中间的隔墙可以根据需要拆除,拆除后的盥洗室空间变大了,可以更加方便轮椅乘坐者进出使用[12],如图5。

(五)人机关系

对于伤残及PRMs人群来说,产品的尺寸高度以及角度都要经过特殊考虑。首先以洗手台为例,台面要做到避免碰伤的效果,其边缘角度要有120°到150°的圆弧过渡。并且台面高度不宜过高,其高度的设置可以参考乘坐轮椅者的膝盖到地面距离的平均值。其次是关于坐便器的设计,这类产品对于 PRMs 人群来说会操作比较困难,在设计时应该协调处理好坐便器和轮椅之间的高度关系。并且扶手和抓杆应为倾斜角度,来更好地照顾到不同体形的残障使用者。此外,考虑到乘坐轮椅者在盥洗室内是需要转动活动轮椅的,因此盥洗室要预留适当的回转空间,目前轮椅到坐便器的行进方式大概有三种:背面倒着直进、直接正面前进和从侧前方斜转进入。经过测量这些行进方式的使用范围,推算出面积至少需要 1.5 平方米。因此,坐便器的一侧在设计时至少需要留出 90cm 的空间,才能方便轮椅乘坐者自由出入。

结论

尽管我国在无障碍设计的相关领域取得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成就,然而对于飞机客舱盥洗室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尚不深入。未来存在着很多的机遇等待着我们慢慢去探索发现,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也逐渐转变为现实,航空公司也开始日益重视特殊乘坐者的需求,提供给他们更深入全面的人文关怀。本文结合可供性理论和无障碍设计概念,对飞机客舱盥洗室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为伤残及PRMs人群等弱势群体提高其独立活动能力创造条件,凸显“以乘客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人性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浅谈人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