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03-08杨敔琛
杨敔琛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教育界越来越关注美育工作的开展,美育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并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理念和新经验。在进行新研究的同时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很关键,这是美育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目前的美育研究中缺少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体回顾和总结。以国内对美育领域研究中的高质量文献为基础,借助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展现我国美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为后续美育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借助文献计量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学校美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近二十年,我国学校美育研究领域成果丰富,若采用人工手动分析方式对这些文献进行逐一分析,费时费力,分析结果也不够客观。采用科学方法,利用软件进行分析,不仅节省时间,数据分析结果也更加准确高效。CiteSpace软件可分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搜集到的文本型文献资料,根据分析结果,使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可视化,形成科学知识图谱。科学知识图谱以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1],能够按照操作者需求较直观地展现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并将其可视化。为了如实还原CiteSpace软件所呈现的可视化结果,本研究主要通过发文量统计、成果空间分布、突现词统计、关键词相关分析四个部分对我国学校美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变化趋势分析、代表性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前沿分析、主要研究热点分析。
1.2 数据来源
文献样本主要来自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进行文献筛选的目的是选择高质量、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于是在分析样本加入了《美育学刊》这一有代表性的普通期刊的发表文献。该杂志虽然是普通期刊,但发文质量较高,在美育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21年8月15日,在中国知网使用高级检索,将搜索时间轴定为2002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5日,将搜索主题定为学校并含美育,对学术期刊文献进行检索,使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源期刊的标准进行筛选和导出。运用同样方法进行学术期刊搜索,选择《美育学刊》,导出《美育学刊》相关主题的文献。导出后的有效文献共967条,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824条,《美育学刊》文献143条,构成研究样本。
2 文献可视化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2002—2021年间,学校美育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和《美育学刊》发文总量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其中2017—2019年间发文量出现明显上升。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2]。这一期间,我国对美育工作较为重视,极大鼓舞了美育研究者。2018年,我国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和全国普通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2019年,我国开设了年度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顺利开展。一系列的政策和教育教研活动给予了美育研究学者极大的信心,使更多研究者将目光放在了美育研究上。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再次重申了美育的育人价值,使关注美育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发文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 2002—2021年国内学校美育研究发文量统计
2.2 成果空间分布特征
2.2.1 发文作者情况
将研究者按成果数量排名并列表,清晰看出该研究领域专业人员成果产出情况。如表1所示,在967条有关学校美育研究的有效文献样本中,发文量≥4的学者有11位,其中杜卫的发文量最高,达10篇;赵伶俐和刘晨次之,分别为9篇和8篇;冉祥华、孙荣春、周星发文量皆为6篇;易晓明、余慧娟发文量为5篇;陈星、史红、郭声健发文量为4篇。
表1 2002—2021年国内学校美育研究领域成果数量≥4的研究者排名
在CiteSpace(5.8.R1)运行主窗口设置起止时间节点为2002年1月至2021年10月,时间分区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author,阈值策略(selection criteria)默认选择为g-index,K=25,生成图谱后将标签阈值(threshold)设置为2,经过外观调整,最终得到作者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图谱总节点数(N)为521,连线数(E)为103,密度(density)为0.000 8。节点数代表研究者数量,连线数代表研究者间的合作数量,图2中研究者姓名越大,成果越多。从作者网络图谱看,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且具有合作关系的研究者几乎没有。
图2 2002—2021年国内学校美育研究领域研究者的合作网络图谱
2.2.2 主要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某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机构特征能够反映出该领域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相关研究合作情况和机构成果数量。其他设置保持不变,将节点类型(Node Types)改为institution,得到研究机构网络图谱总节点数(N)为499,连线数(E)为1,网络密度(density)为0。节点数代表研究机构数量,连线数代表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数量。从连线数看,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很少,且密度低,说明目前学校美育研究领域缺乏机构间的合作性研究。发文量≥4的研究机构如表2所示,其中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21篇)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6篇)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从数据看,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产出以教育类和艺术类的研究机构为主,且节点间的连线数只有1,表明研究模式以高校独立研究为主。
表2 2002—2021年国内学校美育研究领域成果数量≥4的机构排名
2.3 学校美育研究的前沿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Burst Term)是指学科知识领域中某一特定词汇在某一特定时期出现的次数明显较多,从中可以看出研究领域前沿的热点和用词频率的变动趋势。在关键词共现的界面点击控制面板中的突现(Burstness)可以对美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如图3所示,表格中共呈现了13个关键词,展示了自2002年以来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前沿的变化过程。
图3 学校美育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值统计
2.3.1 突现词强度分析
从CiteSpace生成的图3可以看出,素质教育(6.01)、审美教育(5.69)、美育课程(6.08)、美育精神(5.12)、新时代(5.72)几个突现词的突现值最高,能够反映出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紧密联系。2002—2007年,素质教育成为热门高频词汇,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必不可少,这一时期的素质教育凭借与美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而成为学校美育研究领域的前沿。2015年美育课程改革开始,有关美育课程的研究在这一时期成为了研究前沿。2018年,美育精神、美育工作、中央美术学院等词汇突现。当前,我国的学校美育工作需要更多美育研究者的支持,以促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开展,用美育理论指导美育实践。
2.3.2 突现词时区分析
突现词时区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特定阶段的研究特征。从图3可知,学校美育研究的突现词主要集中在2016年之后,说明我国的学校美育研究转向了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号召的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探索中国美育精神,体现出学校美育研究领域的变化和当前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美育、美育精神、新时代等几个突现词停止点在2021年,说明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在相关领域的探索可能会继续进行。
2.4 基于关键词分析学校美育研究热点
2.4.1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主题识别
在CiteSpace面板设置阈值TopN=50,TopN%=10,对967条学校美育研究文献的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并调整外观和阈值(Threshold),得出我国学校美育研究等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我国学校美育研究的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的网络节点(N)共有537个,连接数(E)为917,密度(Density)为0.006 4。每个节点都有对应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大小代表相应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三角形越大,代表对应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字体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指的是一个结点担任其他两个结点之间最短路桥梁的次数。一个节点充当中介的次数越多,它的中介中心性就越大,代表它越重要。一般认为,中心性≥0.1的节点被称为关键节点[3]。关键词字体越大,该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除了学校美育,研究主题聚焦在审美教育、美育课程、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以美育人等话题上。
图4 学校美育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为了更准确地识别学校美育研究中的热点及对关键词进行更清晰地展现,研究者统计了出现频次前20名的关键词和中心性≥0.1的中心词,如表3、表4所示。
表3 2002—2021年学校美育研究领域高频词前20名
表4 2002—2021年学校美育研究领域中心性≥0.1的中心词
高频关键词所对应的节点不一定是中心性强的关键节点,在文献中占据核心位置的重要节点有审美教育、学校美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以美育人。除了学校美育的主题词外,其余四个关键词皆为学校美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尤其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主题和当代学校美育研究的主要趋势。
2.4.2 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的研究热点辨识
聚类(Cluster)分析是将具有相似性的数据集中并分类的一种分析方式。CiteSpace的聚类分析可以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突出关键节点及重要连接[1]。利用对数似然率(likelihood ratio log-likelihood ratio)也就是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后,生成的聚类项目可视化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聚类形成的标签中所包含的关键词为该研究主题中的主要方向。利用CiteSpace分析的文献共有537个节点,917条连线,自动聚类后共得到11个主要聚类标签,分别为审美教育、美育工作、艺术教育、美育课程、素质教育、以美育人、学校体育、学校音乐教育、中小学、大学生、身份认同。模块度(Modularity Q)Q值=0.667 7,聚类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S值=0.916 7。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Q=0.667 7>0.5,S>0.5聚类项就是合理的,S>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S=0.916 7>0.7,本次聚类结果结构显著且具有可信度[1]。为了更详细地呈现聚类结果和聚类项的描述性标签,识别热门研究话题的具体方向,本研究将聚类结果汇总为表格,如表5所示。除了主要研究话题外,学校美育研究的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群体,大学生美育研究主要和人格教育、大众文化挂钩,中小学生的美育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教育方面。学校体育、学校音乐教育与学校美育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从聚类项的标签看,前者聚类项的出现可能是因为美育相关政策往往和体育相关政策一同出台。而后者属于艺术教育的一种,与美育存在着天然联系。身份认同和学校美育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从聚类项后的标签看,这与我国近现代美学家的美育思想研究有关,其中可能涉及身份认同的维度。
图5 学校美育研究领域聚类项目可视化知识图谱
表5 2002—2021年我国美育研究的LLR聚类分析
3 结论
以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美育学刊》为研究样本源,利用CiteSpace(5.8.R1)科学知识可视化软件,对967条有效样本文献进行分析,梳理近二十年国内学校美育这一主题的研究情况和热门话题,得到以下相关结论。
我国有关学校美育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因为近年国家政策对学校美育发展的支持,相关研究有持续上升和进一步深入的态度。从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看,学校美育研究领域尚未形成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团队,尽管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合作,但合作次数较少,未达到显著效果。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基本属于机构独立研究,缺乏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这些现象说明,该领域的合作研究不聚集,比较分散,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加强研究者间、研究机构间的相互合作,逐渐构建美育研究共同体。
结合学校美育研究的前沿和热门主题看,响应新时代号召,积极开展我国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美育课程等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校美育研究领域最为热门的主题。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后,除了物质生活以外,精神生活也亟需被关注,美育的作用越发凸显。目前,学校美育相关课程需要根据新的人才需求不断更新。学术研究不能纸上谈兵,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开展相关美育研究。除了进行新美育课程的设计以外,还需要关注对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中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们每天都在接受多元文化潮流的洗礼,在接受和理解新潮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增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在研究关键词中也有体现,即美育精神。这里的美育精神主要指的是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美育精神不仅要体现在外部资源(教材、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更应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贯穿于学校美育的全过程,使其成为美育无形的文化资源。生活美育是学校美育中除了艺术教育之外另一需要重视的内容。在研究聚类项目中出现了审美化、大众文化等词汇,这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表明审美活动已经走出纯粹艺术的圈子。面向大众生活,审美化现象无处不在,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在模糊化,这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除了物质生活的表层审美化之外,另一个深层审美化现象是大众审美化,原本只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些事物通过批量生产、摄影摄像等手段技术变得唾手可得,这种现象包围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发展到极端程度可能将扭曲基本现实并掩盖基本现实的缺场[4]。当代学校美育研究需要重视关于生活美育的研究,以应对审美化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幼儿园美育是学校美育研究中可以继续拓展的一个领域。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学校教育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是我国美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聚类项目看,学校美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学前教育与这两类教育相比,其教育环境在美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时期,艺术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之一,与美育有着天然的联结,且很受重视。在研究上,除了研究艺术相关的美育活动以外,还可以尝试向外拓展除了艺术之外的幼儿园美育内容,如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创新开发一些新的美育活动。一个关键的拓展点是对美育的幼小衔接研究,应从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美育目标、美育课程等方面的相关教育改革研究,有效促进学前儿童与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