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探讨

2023-03-08陈丽春孙劭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精准图书馆服务

□文/史 蕾 陈丽春 孙劭敏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本文阐述高校图书馆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服务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提出高校图书馆依托本校扶贫村镇,利用资源、服务和技术优势进行精准服务的框架,从四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修正路径,以期对此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准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提到战略高度。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有“七坚持”中的“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三步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中的“乡风文明”把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贯穿于进程的各个环节。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纷纷响应,都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模式,涉农院校图书馆以其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成为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音乐院校图书馆作为小众高校分支,有义务也有责任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作用。音乐艺术在解决人们思想观念,精神价值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农民在精神、身体和实践层面实现价值回归的过程。因此,音乐院校图书馆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服务的实现具备了可能性。

一、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随着时代的演进,早已摆脱了原始服务职能的藩篱,现已成为集藏书、信息集散、全媒体和数字化为一体的知识服务场所。但受众群体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的“孤岛”现象是其长期阻碍业务发展的羁绊,音乐院校图书馆此类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馆员们一直在苦苦寻觅和探索之中,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开辟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服务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基本含义、特点。精准服务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2005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在网络营销模式中,在虚拟空间通过对客户浏览内容进行个性精准分析,得出客户对某种商品的偏好,进行有的放矢的推送,以达到销售的目的。该理论一经推出便风靡各个行业,高校图书馆也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如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通过线下问卷调查、个性案例追踪服务、访问、座谈和讨论等方式以及线上微信公众平台推文、讲座、相关活动、互动等精准服务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尚属首次。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图书馆精准服务构建与一般意义上的精准服务构建有所不同。首先,基础不同。一般意义上的构建是以本馆文献资源和信息为依托,以本校教师、学生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为服务对象的构建,而本构建完全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且与文献信息几乎无瓜葛的处所中,以自有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流服务对象,还要具有全周期的服务特征。其次,受教育程度不同。高校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且高低差距较大。最后,心智归属不同。高校从业人员一般收入稳定,基本无生活之忧,精神需求大于物质追求。农民无固定经济来源,生活压力大,物质追求大于精神追求。

(二)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概述。在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中,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似乎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命题,而音乐院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什么呢?我们借“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八十周年”之际,重温精神盛宴带给社会进步的震撼,就明白图书馆精准服务在乡村振兴征途上其重要作用同一个好品种、一个好模式同样重要。如,毛泽东的著作《论持久战》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战争形势和特点,科学预见战争的前景和进程,明确指出了胜利的进程和方法,对制定全国的战略方针,鼓舞人民必胜信心,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于现在的“扶贫攻坚战”仍然适应。

高校图书馆不是独立法人单位,无独立对外操作业务的资格,精准服务一般是与学校的扶贫点挂钩,本文以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对本校扶贫点的精准服务规划和实践为依据而撰写的。

1、西安音乐学院扶贫点概况。西安音乐学院扶贫点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2013年以来,音乐学院以自身的优势为流溪沟村乃至巨亭镇赋予了新动能,为了夯实扶贫工作思路,院领导多次听取村干部关于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情况介绍,实地勘察农户庄稼长势情况,与群众代表座谈,详细询问贫困户致贫原因、收入来源和脱贫愿景,筹划帮助扶贫村发展思路,提出了基本设想。2018年6月,学校组织了“生活物资器材捐赠和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并给由2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音乐兴趣为基础组建的巨亭镇中心小学“溪音少儿合唱团”授牌,2019年扶贫小分队奔赴巨亭镇中心小学开展合唱、钢琴、唢呐等课程培训,并捐赠钢琴2架和各类少儿图书800余册;2022年5月16日至20日是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的首次帮扶活动,其主题为“文化体育艺术培训”,内容为合唱、音乐欣赏、书法、乒乓球四个项目的培训,同时走访慰问了流溪村的脱贫户。综上所述,校扶贫机构为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实现夯实了工作基础,也为囤积的文献资源利用带来了新的希冀。

2、图书馆精准服务实现机制定位。图书馆馆员下沉到学校定点扶贫基地对当地农民以阅读服务为重点以音乐宣传为基础的实践研究,其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理论意义。音乐院校图书馆通过对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文化建设的精准服务实现的整个过程,深耕文化服务“三农”的精髓,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使农民在心智上得到提升,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经验的数据,给继续深入的乡村振兴服务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实践意义。馆员下沉到农村给农民零距离文化服务,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不但增加了馆员的使命感,而且使农民在灵魂深处感受到幸福要靠自己劳动才能得到,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积极奋进,用一颗感恩的心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同时,研究价值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意识,特别有益于馆员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二是从音乐艺术层面,激发农民发挥自身价值,充分认识自己的家园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才会美丽的道理;三是乡村振兴建设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自己的事情,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因此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基本框架

从图1可以看出,图书馆精准服务框架是由服务主体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体的机构组织和个体农民)以及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支撑等要素组成。(图1)

(一)服务主体。高校图书馆本身拥有丰富的文献数据资源、专业化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人才,是信息精准服务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会与不同学科门类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如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把艺术资源和农业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各个村镇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的主题,进行精准推送,以达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共同提升的目的。高校图书馆对乡村振兴的精准服务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高校图书馆充分了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深耕“三农”的内涵和外延,把精准服务下沉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二)服务对象。高校信息精准服务的核心对象是农民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机构组织。他们从事有关的农事活动,具有自由性、盲目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对意识形态信息的接受往往是被动的,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信息积极主动接受,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思想导致了乡村发展缓慢和不和谐。高校图书馆作为精神服务的主体,可通过嵌入式模式参与某些生产销售或科研的全过程,提供跟踪预警服务,并辅助相关部门开展价值评价、价值挖掘和价值实现路径等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和转移,形成协同发展的链条。

(三)技术支撑。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中技术分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对乡村的人文景观、历史渊源、自然环境、物种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来源优劣图谱,为农户提供最优自然资源区划,充分发挥校内外文献信息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高校图书馆更多的社会价值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精准服务人、财均匮乏。(1)人力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其为事业编制,岗位设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加之现在文献载体和服务手段多样化,读者的诉求不断升级,馆员的日常服务工作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再针对乡村振兴开展精准服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2)财力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经费一般是从学校办学经费中划拨,其他来源如捐赠、赞助等是极少的,音乐类院校几乎没有。近几年,乡村振兴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项目也较多,但音乐院校的科研项目与其他院校相比,经费少得可怜。如,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获2022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经费为5,000元,而项目实施地点在学校的扶贫点,据学校的距离约400多公里,驾车来回的总费用约1,000元,还有食宿,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下情况罢了。

(二)乡村之间文化资源配备不均衡、甚至缺失。《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计划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至此,农家书屋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主要阵地,更是连接源文化与农民的纽带。那么,“农家书屋”的现状如何呢?以陕西为例,2011年陕西省农家书屋已覆盖全省的行政村71.4%,并建立了1,070个数字农家书屋,数量居全国第一。宁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共接收省内外捐助农家书屋10余所,配备图书13,000余册,涉及农业、医学、法律法规、青少年教育等多种类型。因捐赠多为仪式行为,图书资源极具不均衡性,精准和持续就无从谈起,“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在逐渐消解之中,有的农家书屋现已成了村民的“麻将馆”。

(三)乡村精准服务流于形式。文化产品的生产不是独立存在的静止的,而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动态的产业链。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而许多基层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书籍、刊物都是世界“读书日”或某些活动(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送书下乡”)募集到的,其大多适合大众阅读,而且内容也比较陈旧。很少有高校图书馆或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对乡村“农家书屋”的书籍进行剔旧补新,致使文化精准扶贫仅停留在形式上。

(四)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因为乡村文化振兴缺少必要的保障机制,精准服务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或被边缘化,人员不足、图书资源滞后、技术装备落后、活动规划设计下沉不到位、专项财力投入不足等导致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不到位、不深入、不具体。

四、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一)乡村振兴首先是振兴乡村文化。高校图书馆特别是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者领头羊的重要角色,因此在人力方面除了学校乡村振兴主管领导给予积极协调外,地方政府应从定点扶贫村挑选出热爱家乡的优秀青年与高校专业人员组成精准服务帮扶团队。另外,把精准扶贫作为制度纳入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从财力、人力、物力给予倾斜,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有关项目,专项计划和惠民工程等,使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成为文化振兴的又一丰硕成果。

(二)资源精准配置的前提是要依据目的处所的需求数据来供给,但目前似乎很难做到。在此状况下,可以借助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的优势,打造乡村振兴信息精准服务共享平台,发挥电子书的独特优势。通过数字资源共享,缓解“农家书屋”资源精准配置不均衡所带来的窘迫。建立村民微信群,不定期推送以歌曲、小品、励志故事等题材多样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动,以达到黏合的目的。

(三)培养农民直播销售员,打造农村直播销售团队。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销售模式,可以促进农产品直接销售,深入挖掘农村市场的内在潜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把家乡的好物卖出去,把家乡的风景推出去,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热爱的家乡,就可以回馈家乡,拥有幸福的生活,这是时代赋予农民的全新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副产品的消费安全以及购买的便利性。农产品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背景下开始了精准营销,让消费者直接与农户进行交易,大大提高了农户与消费者的黏合度,中间环节的消失实现了产品两端的双赢和生活的富足,大大提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条件与扶贫对接村镇共同培育强大直播团队,实现乡村经济的创新和突破发展。

(四)移动图书馆与用户画像有机结合提升服务精准度。移动图书馆是指图书馆利用移动网络,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资源、阅读和业务查询的一种服务方式。读者画像是依据特定用户的真实特征如行为、兴趣、性格等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可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服务。国家农业图书馆开发了基于标签体系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平台,该平台涉及的数据类型包括元数据、用户基础数据、日志访问数据、科研成果数据四种。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扶贫点选择一些文化程度高,且热爱家乡的有为青年作为以点带面的典型进行用户画像,提供精准服务。

(五)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农业振兴与许多成功的项目一样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保障。这个保障应是自上而下的,除了国家之外,当地政府以及辖区政府,县、乡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必要时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奖惩制度管理,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图书馆发挥学生优势,利用寒暑假,邀请高年级学生,与村民进行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在外打工的亲人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进行沟通,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知识带来的精神张力,用亲情来督促家乡的亲人利用书籍这种精神食粮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好。

(六)注重发挥乡贤资源。乡贤文化中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治理的智慧和经验。新时代的乡村,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内涵,他们不但学识渊博,具有领袖风范,还是极具亲和力的一个群体。高校图书馆的精准服务最好先与各村的乡贤对接,与乡贤共同拟定服务计划、内容和方式,同时引入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可在扶贫点开通微信公众号,聘用乡贤为管理员,吸引全体村民关注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完善乡村治理,树立良好的乡风,从而激发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结语

2022年5月19日,全国驻村帮扶工作视频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年。音乐院校图书馆利用专业优势,挖掘和利用乡村精神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传播文明理念、增强文明意识,倡导文明行为的活动。一方面可参与到“农家书屋”或农村图书馆建设,也可建立网上图书馆,前者是为无法上网或不喜欢上网的农民设立的知识提升渠道,后者是为习惯上网的农民提供的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网上网下的途径进行阅读、艺术展示、开展讲座和培训,进行精神家园的建设;培养农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精准服务,把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嵌入其中,放弃游手好闲,让阅读、学习技能等成为修身的终身“伴侣”,从精神上为“返贫”筑起一道护堤;同时,也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影响力,实现了双赢。

猜你喜欢

精准图书馆服务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精准的打铁
图书馆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