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思考

2023-03-08李景初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战略

□文/李景初

(郑州西亚斯学院商学院 河南·新郑)

[提要]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要实现乡村振兴,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关键。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与辩证关系梳理为出发点,在分析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推进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推进城乡融合,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是我国发展最不充分的地区,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最不平衡的表现。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必将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新型城镇化畅通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有利于摆脱乡村经济发展步履蹒跚的局面,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可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城市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向向乡村转移,化解城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解决城市发展中庞大的人口规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作为研究主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概念内涵的界定

新型城镇化不是通过人为的造城运动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而是实现高质量的城乡平衡发展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挖掘乡村发展潜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新型城镇化通过促进城乡产业要素的双向流动,发展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为社会精英返乡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优化和提升“三农”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繁荣了农村经济,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农民,都是通过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使城乡地区平衡、共同发展。

二、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推进的相互作用机理

统筹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发展,要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分析判断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系。抓住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发展协同发展的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分析城乡发展遇到的新环境、新问题,发现新规律,不断推进城乡新发展;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城乡协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首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共同目的,都是通过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为手段,新型城镇化通过推动城市生产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以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信息化和规模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也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无论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新型城镇化战略都是为了最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共荣共生,需协同发展的。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乡村振兴有利于发展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把农村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还可以为城镇人口提供生存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

三、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升。城镇有相对先进的工业体系、相对完备的服务业体系,而乡村仅有相对落后的农业。在一二三产业方面,城乡产业互联度小,甚至失联,出现断层。城镇经济增长点比较多,经济发展迅速;乡村经济增长点单一,农民增收途径有限,经济发展缓慢。城乡产业差距阻碍了城乡市场的联系,阻碍了城乡产业的融合,很难以城镇发展带动乡村发展,很难工业支援农业,城乡产业融合水平低。

(二)城乡公共服务配置差距有待缩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逐步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实现了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但是,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是乡村地区发展的短板。城乡在交通、供水、供电、学校、医疗、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城乡基础教育差距较大;城乡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方面差距较大,表现为农村人口社保覆盖面低,投保人数少。

(三)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扩城运动随之而来,城市的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跟不上造城运动的步伐,加上技术相对落后,出现雨水灌城的情况,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同时,城镇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过程,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依然存在,加剧了环境污染。长期以来,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污染源缺乏治理,乡村环境污染严重,通过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非常迫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都急需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支撑乡村振兴的要素发育滞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性不足。当下,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户籍造成的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但是,持有暂住证的农民在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方面与城镇居民依然有很大差距,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与乡村振兴配套的土地经营制度有待完善,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抵押和转让的具体操作细节和有益探索比较缺乏;农民房屋的财产权和使用权抵押和转让有益探索和成功做法缺乏借鉴,使农民土地和住房的抵押和转换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体现应有的市场价值,阻碍了乡村土地要素资源的流动。城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吸附力,使大量资源向城镇积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纷纷流向城市,阻碍了城镇的生产力要素向乡村地区的流动。

(五)农民的主体地位受限,城乡服务保障机制存在差距。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是“三农”工作的基本原则。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有些地区就没有开始实施,理论上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难以同等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主体地位,城市务工农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渠道不畅通,更无法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务工农民难以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保,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又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属集体所有制,导致产权不清晰,农民难以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容易导致农民和资本之间形成不对等的关系,难以进入产业链中。

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对策

(一)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协同。城乡产业融合要发挥城乡的比较优势,找到融合的点,同时也要探索并应用城乡产业发展的规律,加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联系,有机融合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形成多种新的业态,打通和延伸城乡产业链,形成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利用城市农业院校及涉农的科研机构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利用城市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城市互联网产业,发展现代农村商贸物流业;利用城市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新型业态;以此延伸农村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丰富农村产业业态,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大格局。创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探索特色乡镇建设运营模式,搭建乡村创新创业的平台,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二)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首先,加大公共财政对乡村医疗、道路、水利、通信、物流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动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其次,通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等措施,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国家财政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投入力度,开发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城镇化发展。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贯彻都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绿色低碳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利用城市的环保科技和相关资源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过去乡村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农村资源及耕地过度开发利用,对耕地破坏较大,污染了乡村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提高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治理的力度,保持山、水、田、林、路与花、果、农作物的自然合理布局,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要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科技、新材料为基础的低碳、低污、低排的产业。此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进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

(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乡经济融合。首先,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城市蓄养了大量人才,相对而言,乡村人才缺乏。如何吸引人才到乡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人才下乡的政策,给予下乡人才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下乡,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留乡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以推动乡村振兴。政府应该尽可能地扫除阻碍创新创业的障碍,提供支持,打造平台,建立创业平台,拉动村民及大学生返乡创业,繁荣农村经济。政府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村民进行农业科技的远程教育,使农民掌握农业科技,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奔赴基层工作的选调生、返乡的大学生开展科普宣传,使留乡的村民进一步掌握事关农业的高科技知识,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效益。其次,资本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政府需要束缚资本的逐利性,引导资本流向乡村。金融部门应该从长远计,推出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使农业项目立项有资金,使返乡人才创业不缺钱,企业发展融资有渠道,服务乡村振兴。此外,使用好政府掌管的农业投资资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涉农资金,并提高使用效用。最后,引导科技下乡。乡村企业可以通过与涉农科学研究机构、涉农高等院校、涉农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展开研究,科学定位,进行技术创新,改良涉农的机械设备,优化涉农产品加工工艺,提供全方面的农业发展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发展。

(五)提高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城乡协同发展机制。要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一方面需要构建和完善城乡协同发展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农民共享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农民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和完善,以更好地融入城市,以城市发展促进乡村发展,形成城乡共荣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其次,延伸和拉长城市产业链,对接乡村产业链,以城市产业发展反哺乡村产业发展,形成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以促进乡村振兴。再次,以发展城市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积聚效应,产生规模经济,辐射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发展高科技的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源价值,推动农村又快又好地发展。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采取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绿色城镇化发展要素、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乡经济融合等具体措施,解决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主要矛盾。

猜你喜欢

城镇化城乡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城乡涌动创业潮
战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