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时代及现实意义

2023-03-07马子策

辽宁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

马子策

〔内容提要〕国际环境的好坏事关一个国家的发展兴衰。新中国成立以来,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特性,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战略方针,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赢得了时间。其中,毛泽东在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外交政策发展过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方针之一,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总体战略拟定了框架,对当前中国外交政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个世界;国际关系;外交理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始终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外交道路,以确保中国的发展拥有平稳良好的外部环境。纵使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实际相结合,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角度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中间地带”“一大片”“和平共处”“三个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政策指导方针。其中“三个世界”理论就是毛泽东根据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而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的战略调整。不得不说,从现实的角度回望,“三个世界”理论这一伟大创新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使得新中国在霸权主义阴霾笼罩的国际关系中站稳了脚跟,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争取民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三个世界”理论内容及时代背景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又说“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这是“三个世界”理论第一次在外交场合被正式提出。同年4月10日,受毛泽东委托,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并发言,更加详尽地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和中国的对外政策。他说:“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即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他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此次发言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准确判断,也为中国当时的外交战略方针明确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问世。

任何伟大理论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建立是毛泽东站在全球背景和战略格局的高度上,对国际政治形势进行长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而得出的。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关系以美苏大国为主导,两国各方面竞争愈演愈烈,其他国家也不得不选边站队,但随着大国态势转为苏攻美守,深陷战争泥淖的美国不得不战略收缩,反之,苏联的外交政策则更具侵略性。为扩大势力范围,苏联开始对中国进行挑衅,在中苏两国重兵压境及珍宝岛事件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安全与和平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由此也使得中国领导人对大国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美苏争霸加剧了世界上各种力量的分化和改组,引发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外交政策调整进行再思考。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同美国离心倾向日趋严重,东欧国家也出现与苏联关系紧张的局面;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该地区民族独立国家还通过组织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一系列发展中国家组织,形成一支联合的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可以说,国际形势较之前任何时期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三个世界”理论应运而生。

二、“三个世界”理论形成的时代意义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揭示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势发展和新国际秩序、格局特点,是对时代性质的判断。同时,毛泽东对于“三个世界”的正确划分深刻影响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三个世界”理论的问世为中国应对紧张局势、改善国际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长期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国际范围内对中國实行全面制裁。另外,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问题严重,苏联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全面干预,中苏关系日趋紧张,使得中国压力倍增。“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实质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社会发出的中方外交行为信号,一是为改善中美关系释放了善意信号;二是从根本上扫除了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的制度性障碍,扩大了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为中国未来发展预留了广阔空间;三是为进一步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提升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威信。“三个世界”理论指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发展中的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永远不称霸,这对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进行了准确分析,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三个世界”理论的问世是对原有国际秩序的超越,也是对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极大鼓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极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并未给世界局势带来真正的稳定,实际上,强权政治大肆横行,局部战争从未停止,发展中国家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谋求政治独立、谋求自身发展,以苏伊士运河事件为代表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三个世界”理论倡导的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主张,激发众多与中国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国家和人民的共鸣,尤其是使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更加明确自身的国际定位和历史任务,为推翻两极格局下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注入一剂强心针,让正在争取反霸权、反强权斗争胜利的第二、三世界国家受到鼓舞,有力促进了新的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构。

随着“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中国外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哪个世界的国家,都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与新中国建交,20世纪70年代也成为我国与三个世界国家关系大发展的年代。可以说,“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诞生帮助中国树立起崭新的国际形象,稳住了第一世界、拉住了第二世界、赢得了第三世界,为我国同其他国家正常交往排除了障碍,对改善中国日渐严峻的外部环境、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树立中国反霸权反强权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个世界”理論的长远影响

邓小平曾对“三个世界”理论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为我们制定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是多么英明,那么富有远见。这一国际战略原则,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理论现如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是“三个世界”理论为中国的外交行动制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三个世界”理论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一次伟大创新,它超越了以社会制度和阶级划线的传统意识形态束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分析国际政治形势,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战略上调整中国所面对的“敌、我、友”,改变了中国此前坚持的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点的革命外交理念,转为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务实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的转折点,更为中国外交战略方针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是“三个世界”理论为中国此后的外交战略方针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三个世界”理论提出“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表述,是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定位的理论源泉。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发展中国家视为外交战略的基础,注重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并建立起深厚友谊,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中,这一特色继续保持并发扬。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外交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同时,“三个世界”理论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和热爱,让全世界对中国的和平发展的道路吃下一颗“定心丸”。

三是“三个世界”理论是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依据。“三个世界”理论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科学提出对外主张,指出中国遵守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地区建立霸权和势力范围,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既是对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新时代继承,也是符合时代背景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也正在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大国担当正确处理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及促成沙伊和谈等具体外交行动,以实际行动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
以全局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均势思想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新媒体视野下国际关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