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2023-03-07谢志伟
谢志伟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中县供电分公司,四川 资中 641200)
台区线损现象多变,形成原因极具复杂性,实际发生的线损异常问题常常是因多种不同的增损原因导致的,引发台损异常的多种因素往往不会保持一成不变,而是会出现主、次顺序等方面的变化,这就大幅提升了台区线损治理的实施难度。在低碳发展的生产经营目标下,电力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台区线损异常情况,并展开有效整治,从而实现对线损指标的精准把控。
1 电力企业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
1.1 系统档案因素
首先,台区户变关系出现差异。系统中显示用户与台区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和现场中的实际对应关系存在差异,这就会使售电量计算工作出现差错。既有可能是在客户申请用电过程中,业务人员把用户置于错误台区之中,也有一定概率是因为台户实际关系发生变动,而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台户信息,造成台区中的用户数量和档案中记录的流量信息产生差异。
其次,现场互感器计量倍率与系统档案记录信息出现差异。电流互感器装置倍率与供电量核算结果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电力企业更换了现场设备,但业务人员未准确、及时地更新系统数据,就会造成倍率信息方面的差异问题。
最后,电能表综合倍率也跟台区线损计算精确性密切相关。若电能表的综合倍率档案信息和现场不同,电力企业将无法精准地核算售电量,影响台区线损计算准确性。
另外,台区用户、计量档案残缺也是电力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台区没有及时安装集中器装置,或者缺少用户表计档案,也会造成线损率无法准确进行计算的问题。
1.2 采集信号因素
其一,同一台区中出现混装不在互通互联范围内的载波模块,以此造成单个集中器装置无法对表计表内信息进行读取。其二,未及时设置或者错误地设置了集中器装置的参数。集中器系统中的电流表参数和采集系统产生差异或者出现丢失的情况,因缺失电量采集数据,无法完成对线损率数值的计算。其三,采集信号出现异常,造成原因如下:集中器因更新异常而无法维持通讯功能;因通讯基站发生故障、其他信号或者异常天气等外部干扰造成信号不稳定;集中器系统的SIM 出现充值不及时或者故障;集中器系统天线受损或者脱落。其四,集中器连接发生异常。接头部位发生氧化或者接线出现差错会引发基础不良的问题,进而造成通信异常的结果。其他引发原因包括集中器未连接零线或者接线缺相,带来异常的三相电压;端口处参数出现错误;集中器装置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其五,台区在跨零点时进入停电状态,时钟超差、电能表电池欠压的电能表可能无法对当日数据进行冻结。
1.3 电能表计量因素
其一,电能表接线异常。三相电能表或者单相电能表的反接相线进出线后,将会得到相反的一相计量数据,总电量数值将有一定程度的缩减。短接三相电能表电流二次回路,会因分流而导致计量数值不精准。电能表错接电压线与电流线也会引发计量错误的情况。其二,电能表出现故障。电能表故障包括未按照用户电荷变动而走电量,用户无负荷时发生潜动;采集数据与表计数据存在差异;表计因负荷过高而出现黑屏与烧毁的问题。其三,电能表或者集中器二次回路产生异常现象。接线盒内部的电流与电压回路上使用的连接片出现脱落、松动或者被安装到错误的位置上,会引发计量失准的情况。
1.4 电量统计因素
其一,电能表未能获取指标当日冻结数据或者未实现对数据的冻结,以此使电量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其二,分表与总表电量未能实现同步,或者发生时钟漂移的情况,各表计无法在同一时间条件下的电量进行统计,供售电量随之发生波动。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系统主站未能够有效完成集中器及电能表对时工作,电能表产生晶振故障或者电池欠压。其三,未统计台区中没有装表计量的用户电量。有临时用电需求并且没有安装电表的用户以及监控摄像头、广播等定量用户的售电量,上述用户大多具有装表困难、负荷较低以及用电范围较广的特点。
1.5 用户窃电因素
当前用户窃电手段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逐步朝着专业化、智能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无表法、扩差法、移相法、失流法与失压法之外,还有一些需要得到电力公司关注的新窃电技术。其一为调整电能表所用的接线方式,比如反接表前零火线,将单相电能表连接的表前零线断开;连接接地线或者其他零线;改变锰铜片上的电压或者电流采样线;通过导线来实现对采样回路的短接,使采样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对电能表连接的零线进行加压,使原本正常的相位与电压值被改变。其二,改变互感器与计量回路所用的连线方式。对计量装置接线进行调整,拧松接线螺丝,使保险管破损;将接线盒、电能表连片短接或者直接断开,通过分流或者分压的方式来满足窃电需求;针对计量二次回路的局部实施隐蔽性剥口,再利用导线导入大地或者与表箱本体相连;通过割缝或者针穿的方式来处理二次回路导线,使其进入短接分流的状态;私自更换拥有更大倍率的电流互感器装置。其三,采取加装元件的窃电方式。将强磁铁安装到表箱中,电能表在强磁干扰下,难以正常进行计量;通过干簧管的断开与接通功能来控制计量装置所用元件,将电子元件安装到接线盒、互感器、电能表以及二次回路中,达到通过移相、失压以及分流来缩减计量电量的目标。
2 电力企业台区线损异常的治理措施
2.1 技术层面的治理措施
因技术因素而造成的台区线损问题往往是难以直接避免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将技术线损控制到最小程度。
首先,应针对电网结构展开合理规划,形成更为合适的供电半径,选取最佳电源点。在线路设计与选择的工作中,应减少多级串供线路的数量,以此来避免供电线路出现过多的回旋、环绕情况,以此来控制来自供电网络的技术损耗。其次,可通过适当扩大导线截面积,来缩减其电阻,进而达到把控线路损耗的目的。早期建设的老旧居民小区的供电电路大多采用细线径导线,有着较高的负载率,应尽快开展专项线路改造工作,在减少线损的基础上,还能够强化供电稳定性。再次,若线路存在过于显著的无功问题时,线路损耗也会随之增大,所以可借助增设无功补偿器装置来应对无功问题,使网络损耗得以降低。考虑到无功过度补偿会使台区发生小负损的新问题,因此应采用适度的无功补偿策略。最后,基于三相负荷不平衡给技术线损带来的显著影响,随着不平衡度增大,线路线损也随之升高。因此可通过台区综合管理终端来引入专门治理三相负荷问题的系统,借助智能化的换相技术来调节未能够实现平衡的三相负荷。借助自动化装置可满足实时调节不平衡负荷的需求。
2.2 管理层面的治理措施
2.2.1 档案问题
一是避免台户关系错误。借助以脉冲电流技术为基础的仪器设备可快速完成对台户关系的识别。设备由脉冲电流的接收端与发射端构成,发射端与关口部位相连,可将脉冲电流发出,接收端则与处于台区管理范围内的用户端电能表相连,若接收端可以正常地接收到脉冲电流,则可确定台户关系相一致。若无法获取脉冲电流,则应前往现场对台户关系进行确认,并针对营销系统信息进行更新。二是纠正档案倍率错误。针对综合倍率方面的问题,可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检查与核对综合倍率,具体方法为通过万用表或者变比测试仪来检测电流,再结合二次侧、一次侧电流检测值计算综合倍率,经过核实后可调整系统中原本记录的综合倍率信息。
2.2.2 采集信号问题
治理与解决信号采集问题时,需要逐一确认集中器各处接线是否出现差错,天线是否处于破损状态,通过使用信号放大设备或者调整天线位置来增强信号强度。也可采用宽带载波或者北斗通信等通信技术;及时对SIM 卡进行更换,与通讯运营商进行沟通,要求其解决基站异常的问题。应对错误设定集中器参数的情况,应对存在错误的技术参数进行清理,而后重新下发正确参数,重新启动集中器装置后,再进行参数设置。对RS485 线进行更换并检查接线情况。查看总表采集以及端口的参数设置情况。更换出现混装问题的采集模块。面对数据冻结问题,可对抄表路由或者抄表时间进行调整。缩小跨零点停电发生频率时,可改变检修时间,严格推进巡视工作,缩短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
2.2.3 计量问题
针对常规的接线问题可对电流值、三相电压值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从而明确接线错误问题的引发原因,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故障类型,对相应的线路接线进行调整即可。若电流互感器与电能表出现故障,则需要更换无法继续使用的故障设备。面对电流互感器出现的倍率过高的情况,应结合用户负荷出现的变动选择倍率更加合适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出现的接触不良等异常情况的定位难度较高,需针对有接触不良可能性的点位实施全部修复。
2.2.4 电量统计问题
若电能表有无冻结数的情况,应调试其采集通道,再展开远程对时,如果仍旧无效,需要采用新的电能表。若分表与总表的电量不同步,需在展开远程对时的同时,对参数配置与采集通道问题展开排查,再确认是否有时钟超差的情况,若因晶振频率偏差或者软件故障而造成此问题,则需要对电能表进行更换。解决无表用电问题时,需要通过加强巡视力度,为小电量的特殊用户建立档案并实施集中管理。通过与运营商展开沟通,签署协议,对小电量型设备进行装表工作。对于有临时用电需求且无法安装电表的用户,则应定期对其实际用电负荷进行检查。禁止用户在未获得批准的前提下随意增大用电负荷。
2.2.5 窃电问题
面对治理难度越来越高的窃电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线损治理目标。首先,对具有良好反窃电能力的计量装置进行推广与使用。实现对智能表的全面普及,针对电能表展开外部封印防护,内部计量优化,安全专业认证,使用事件记录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引入全封闭化表箱,嵌入型电流互感装置以及全新电子标签设备,以此来赋予计量装置及设备的反窃电能力。其次,加大对防窃电实时监测装置的使用力度,安装与启用智能化闭锁式计量箱、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以及用于巡检回路状态的仪器设备,全面检测表箱、二次回路、互感器以及电能表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及时预警。最后,针对台区展开改造工作,增强接户线的可控性,将原本的低压线路转变成绝缘线,并增设套管,对已经出现老化、破损情况的表箱、T 接箱进行更换,加封表计,为表箱设锁。
2.3 日常层面的治理措施
一方面,应完善台区线损指标的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通过降损销号与高损台区台账机制,尽快解决高损台区存在的线损问题,面向达标台区开展常态监控工作,同时针对相邻位置台区展开负损与高损等关联性分析。落实线损问题稽查制度,深入推进内部监督与自查工作。实施“一台区一指标”的管理机制,细化台损评价指标。
另一方面,应推进对线损治理人员的考核以及管理工作。实施线损责任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在线损问题发现、解决以及日常治理工作中所承担的主体责任,以此来实现对制度机制的有效执行,以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及严格的工作要求来应对线损管理中的隐患问题。在加大人员管理力度的基础上,还应开展人员激励工作,面对台区地域范围广、治理实施难度高、问题原因复杂等客观条件,需要通过激励来激发电力企业相关责任主体参与线损治理的积极性,以此来改善其自我治理、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整的工作效果。还应针对常见线损问题、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等内容为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线损治理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打造线损管理专家团队。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定期针对抄表质量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情况实施监督。
3 结论
电力企业在贯彻国家当前的“双碳”发展政策时,可将线损治理工作视作切入点,有效把控电能输送与供给环节的能源损耗。针对档案信息、采集信号、电能表计量、电量统计以及用户端窃电等因素带来的线损异常情况,应在技术层面减轻技术线损的影响,同时全面完善线损治理体系,增强制度约束力度,提高对故障问题的重视,实现对相关设备的及时更新,以此来提高台区线损的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