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精管理”理念推动项目精益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3-03-07

石油工程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钻井工程单井钻井

李 勇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200

2020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精益化管理、一体化统筹”的治企准则。精益化管理作为治企准则之一,也是冀东油田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戴厚良董事长强调,要坚持“四精管理”要求,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1]。

2021 年,冀东油田公司作出三年亏损治理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提高投资效益,重点要降低勘探开发钻井成本,因此,推进精益化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钻井工程项目管理为例,从“生产上精耕细作、管理上精雕细刻、经营上精打细算、技术上精益求精”角度探讨在钻井成本管理上的探索与思考。

1 近年来钻井成本基本情况

冀东油田冀东探区主要集中于南堡凹陷,经过30 多年的勘探开发,资源品质劣质化趋势比较突出,勘探对象逐步涉及中深层及深层、潜山及非常规领域,钻井井深逐年增加,同时新区建产难度也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在“生产型驱动”模式下,钻井项目管理存在投资管控意识不强、专业管理形不成合力、技术经济结合不紧密、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加之受勘探开发难度增加、钻机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人工材料价格上涨、安全环保投入加大等方面的影响,钻井成本基本呈持续上涨趋势,2020年较2016年上涨10%,加剧了严峻的勘探开发投资形势,进一步拉高了单位油气完全成本。受此影响,近年来公司连续亏损。

2 钻井成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1 钻井井深越来越大

南堡凹陷勘探目标由中浅层构造油藏向中深层、深层复杂构造岩性油藏转变,完钻的预探井与评价井中,井深超过4 000 m 的深井占比逐年增加。随着井深增加,井漏、井壁失稳等复杂事故增加,一定程度导致钻井成本增加。

2.2 中深层低渗透储量占比增加

“十三五”以来,新发现资源品质差,油田开发目标转向中深层、深层低渗储层,储层改造比例逐年上升,改造规模也在逐渐增加,拉高了成本。2020 年平均压裂液使用量和加砂量较2016 年分别增加51%和61%。

2.3 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方面,受限于“市场准入”管理规定,无法引进更多的系统外服务资源,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较大程度制约了钻井成本管控;另一方面,工作量安排倾向系统内部承包商,单井主要专业发包费用刻板地执行定额和合同价格,二次竞价或招标比例低,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

2.4 安全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环保生产,泥浆固化处理等费用增加,另外根据中国石油《固井技术规定》的要求,高风险区固井水泥要求返高至地面,加大了水泥及外加剂的用量,导致钻井成本增加。

2.5 物资价格上涨

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征地补偿费征收力度,征地费用居高不下,新征平台需要办理土地评估、农业用地复垦验收等手续;另外,套管、柴油、水泥等价格持续上涨。

2.6 投资管控意识不强

技术经济结合不紧密,对投资效益评价不充分,存在“打着看、看着打”“干后再算”的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重生产、轻经营”的思想,过程管控不严;生产运行倒逼经营、“大马拉小车”等现象和问题还未得到彻底改变。

3 “四精管理”在钻井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探索

以“四精管理”理念推动钻井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积极探索、实践新的管理体制、模式和方法,安全高效完成勘探开发钻井任务,实现钻井成本大幅下降。

3.1 管理上精雕细刻

1)强化单井预算,推行一井一工程。冀东油田公司加强钻井投资管控,制订下发了《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投资管理细则》和《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钻井工程估预结算编制与审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钻采工艺研究院编制单井预算、勘探开发部审核、规划计划处下计划的单井预算”流程。

2)重塑管理模式,再造流程制度。事业部层面推行“管工程必须管投资”的管理理念,建立“基层专业控制、机关归口管理”的投资管控模式,制定投资、钻井预(结)算等制度。此外,为强化单井预算投资管控,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建立“岗位、科室和事业部”的三级目标责任体系。

3)剖析成本要素,制订管控模块。正视近年来钻井成本连续上涨问题,事业部强化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标工作,一方面深入开展“十三五”钻井成本分析,按甲方、乙方费用,分专业费用组成,分析典型井成本,详细分析主要因素,全面查找投资管控“出血点”;另一方面与华北油田、大港油田进行横向对标。在成本分析、对比对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形成4个专业近50项提质增效措施。

3.2 生产上精耕细作

制定单井实施保障措施,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严格过程管控、强化安全管理等措施提升管理效益。

1)组织运行一体化。采取项目一体化管理,以专业化科室管理为横向基础,以项目现场小组为纵向抓手,做到专业化与项目式管理有机融合,编制“一井一运行方案”,实现“井位结合、经济运行、钻前准备、钻井施工、测录工程、试油组织”等工序无缝对接,全方位保障钻井高效运行。

2)生产经营一体化。坚持“管生产必须管经营”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以“单井预结算参考”指导清单式管理,严格控制钻井工程全过程中的各项投资,生产过程中狠抓各项降本增效措施的有效落实,并严格跟踪执行情况。

3)地质工程一体化。坚持地质测井、录井和钻井工程一体化管理,做到钻井液性能、岩屑荧光、测井井眼条件等关键环节协同管理,融合管控,确保实现钻井质量优质。

4)预(结)考评一体化。以预算为指导,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考核。

3.3 经营上精打细算

严格落实“事前算赢、先算后干”相关要求,以效益为导向,算好经济账,在价格体系、竞价选商等方面精打细算。

1)以学习曲线为参考,建立新的钻井价格体系。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钻井工时定额、网电钻井定额等方面建议,完成钻井指导价修订。此外,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价格演变情况,重新与承包商商定合同价格,重新建立新的钻井价格体系。

2)积极探索市场化机制,多措并举推进降成本。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单井商务工作,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包模式,专业发包、“1+x”发包、“批量”发包、“一体化”总包等;灵活选商方式,在年度确定的承包商范围内,通过二次竞价、单方议价等方式确定队伍;挖掘公司内部单位降本增效潜力,降低内部产品和服务价格。

3.4 技术上精益求精

1)优化方案设计,源头控投降本。打破以往接力式设计,由机关部门牵头,组织研究院、钻采院、事业部等开展方案优化审查,设计源头控制投资。以单井总费用最少为目标,在满足地质条件前提下尽可能优快安全钻井,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地下靶点,优化井眼轨迹、井身结构、套管结构、钻井液体系、水泥返高,优化录井和测井项目及测量井段,做到“不多打一米无效进尺、不多花一分冤枉钱”,实现方案设计的最佳性价比。

2)优化提速模块,以提速促提效。总结以往经验,建立个性化提速模块,不断优化迭代,形成以井筒为中心各专业协同的提速提效模式。以技术提速为主体,大力推广“一趟钻工程、随钻地质导向、爬行器测井”等成熟配套技术,提高钻井生产时效。以协同提速为辅助,应用录井新技术放开高荧光钻井液材料限制,总结轨迹漂移规律以提升复合钻比例,强化随钻防漏防塌技术工艺,尽可能减少工程复杂事故,各专业协同配合实现钻井提速提效。

3)聚焦关键问题,攻克核心技术。直面钻井泥岩垮塌和井漏问题,强化钻井液封堵抑制性,形成物理支撑与化学防塌相互协同的防塌理念。堵漏是世界性难题,经过摸索总结表明,以防为主以堵为辅、工程地质一体协同应对井漏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

在“四精管理”理念的引领下,事业部积极推进钻井工程精益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2021年钻井成本较2020年下降约13%。

4 推进钻井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的下一步思考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2021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钻井成本仍有下降空间,下一步工作思路如下。

4.1 管理上,由精雕细刻向油藏“整体最优”转变

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地质−工程−建设−经营一体化,这是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之路[2]。在北美,以美国为代表的致密油开发推行地质工程一体化,通过跨学科、跨部门多元协作,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实现了非常规油气的商业开采。在国内,苏里格气田、大港油田等油气田也进行了大量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4]。下一步要基于油藏为整体,以追求油藏全生命周期的科学高效开发为战略,由单井优化向“整体最优”转变[5]。通过一体化,打破管理接力赛,避免每位参与者因专业背景不同而出现“以己为重”“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基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地质研究人员、钻采工程人员、建设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充分融合,各专业各系统多轮次优化方案,变独奏曲为交响乐,实现从各自最优到整体最优的转变。

探索甲乙双方合作模式,实现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转变。近几年受油价持续走低影响,冀东油田大力压降外包服务价格,同时投资缩减导致工作量大幅减少,量价齐跌双重因素叠加导致钻井承包商经营压力大,甚至出现停工的情况,压减服务价格似乎已经走入死胡同,如何破局值得思考。进一步扩大市场化的范围和深度,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引导多元企业参与工程技术服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让钻井服务单位积极参与到地质−工程−建设−经营一体化的全过程中来,以合作者姿态共同推进产能建设提质增效,让钻井施工服务单位由被动接受工作到主动思考如何优快钻井,走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使双方在一体化合作中实现共赢。

4.2 生产上,由精耕细作向“数字化转型”转变

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钻井工程管理创新变革的驱动力量。数据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财富,但现有数据呈现“孤岛”状态,资源共享不及时,沟通不顺畅,难以实现一体化协同决策。以钻井项目管理为对象,把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等所有信息都纳入到统一的“数据湖”中,实现油田钻井项目相关数据“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这些数据资源,以业务模型、专家系统的智能处理、识别、分析、判断、辅助决策为技术关键,利用已有数据来分析优化并不断迭代修正,以“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一体化协同决策。

4.3 经营上,由生产型驱动向经营型驱动转变

以生产型驱动为主导的“接力赛”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应转型到以效益最大化为中心的经营型驱动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经营人员要主动走到业务前端,为业务优化提供专业支撑,坚持“先算后干、算赢再干”理念,层层传递效益压力,强化效益评价,从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开展经济评价,推行效益倒逼机制,从源头控制投资成本,投资向效益好的项目配置,同时以效益为导向倒逼全链条方案优化。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模拟市场交易方式来组织油田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健全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内部单位“价格保护”向“价值创造”转变,逐渐减少政策性、保护性的价格,与内部单位建立真正的契约交易机制,通过询价、竞价等方式确定内部价格。内部单位能承担的业务,同时至少引进一家外部承包商,尝试内、外部同台竞价做法,建立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市场环境,全面传导经营压力,激发队伍活力。

4.4 技术上,实现企业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科技创新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深部泥岩垮塌和火成岩漏失是制约冀东油田钻井提速的关键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利用电镜扫描、X 衍射等技术揭示矿物成分和泥岩内部微裂缝特征,进一步强化钻井液纳米−微纳米封堵能力;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最大限度揭示垮塌机理,实现坍塌压力、垮塌周期预测以及井周应力的准确计算;借助智能钻井、随钻智能监测等手段,准确识别漏失性质,制定针对性的堵漏配方和工艺,提高堵漏成功率。

5 结束语

冀东油田以“四精管理”理念推动钻井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实践证明:精益化管理是破解油田效益勘探开发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敢于解放思想,敢闯敢试,以思想破冰引领项目管理变革,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甲乙方融合发展,以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就一定能引领低成本革命,为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钻井工程单井钻井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中国石油路上最深井KS 21 井钻井工程通过审查
新型智能录井系统在优化钻井工程中的应用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