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姆斯·奥康纳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理论及当代价值

2023-03-07

关键词:奥康纳资本主义矛盾

初 丹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1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消亡,而且生态环境灾难也越演越烈。 奥康纳继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并提出了资本主义的 “第二重” 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生态批判。

一、 “第二重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拓展

詹姆斯·奥康纳在其著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个问题上,奥康纳认为经济与环境这两个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他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结合起来,提出资本主义存在双重矛盾,即双重危机理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奥康纳把马克思阐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归为第一重矛盾;第二重矛盾是指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与生产条件无法容纳这种无限性而造成的矛盾。第一重矛盾主要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运动,第二重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奥康纳从分析马克思的 “生产条件” 概念入手来说明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 他认为马克思将生产条件分为三个层面,对于马克思的三种生产条件,奥康纳进行了重新的阐释。 他把自然条件扩展到了生产关系的领域,自然条件不仅指独立于人类生产生活之外的自然,也应该将人化自然包含其中。 第一,个人的生产条件,也就是工人的劳动力。 奥康纳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工人的劳动力才成为了商品,工人一无所有,致使在这种境遇下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实质上是具有虚拟的特点,因为原本个人生产的劳动力不是用于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它不可能脱离所有者而单独存在,也不具备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和销售的要素,并且劳动力本身的价格也无法以交换价值的角度来考虑,严格意义上来讲,劳动力也不具备交换价值。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本质上来讲不是按照价值规律来调整生产的方式。 “只有当劳动者本身把劳动力当成商品来看待的时候,劳动力才有可能有某种价值。 如果劳动者并不允许把他们的劳动力作如此对待,那么,劳动力所虚拟的价值就会被彻底打破”[1]231。 因此,劳动者将对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进行重新评估,那么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生产率、利润率的影响,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以及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都会对劳动力的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 奥康纳强调,改变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方式,是避免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唯一途径。 第二,社会生产需要的一般性的条件和公共条件,例如,人们之间的交往联系和交通运输设施、教育、社区性的资本等。奥康纳认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基础设施与劳动力同样都是虚拟的商品,它们被生产出来也不是为了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同样,它们的价值受到市场需求、集团之间的斗争以及各类城市运动的影响。 第三,外部的物质条件,例如土地等这些融入到了资本中的自然要素。 这一点也是奥康纳关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外部自然条件,他将其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们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例如土地、渔业资源水域等;二是树木、河流、金属等这些可以作为劳动工具的自然资源。 优厚的自然条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交换价值就会相应地下降,同时将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 奥康纳指出,存在着严重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将自然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系统等都纳入了经济学的考虑。 它们同第一条件的劳动力一样,之所以赋予了商品的价值,一切都源于资本主义无限扩张以及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本性。

奥康纳指出,马克思更多地关注劳动力生产条件的供给条件,对个人条件的论述只是停留在工人生活状况和 “原始积累” 方面。 关于生产的外部条件,马克思主要强调自然资源的缺乏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马克思对于由生产条件的供给引发的社会斗争关注不多。 所以,奥康纳断言,生产条件一定要跨越马克思的相关概念,将生产条件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市民社会结合起来,这显然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蕴。 但是从实质上来讲,资本主义政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政府的资本化和官僚化早就导致生产条件的供给也被官僚化和政治化。 因为生产条件的政治化,一旦生产条件出现问题,那么接踵而来的便是经济危机,同时政府的立法和政治也会显露出严重的问题。

奥康纳提出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以能源为基础,而且也以非常复杂的自然和生态系统为基础。”[1]196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自然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另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在著作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对社会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但是奥康纳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低估了 “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以及自然界的退化的厉害程度”[1]198。 奥康纳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补充,他认为马克思只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问题,而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与外部自然环境提供的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 相比其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奥康纳没有否定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也不是简单地直接将生态问题归为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本性。

两重矛盾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又有区别,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中。 从时代背景维度来看,第一重矛盾所面临的时代背景是工人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并且此时经济危机频发。 第二重矛盾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大肆掠夺,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第二重矛盾凸显。 从两重矛盾的特征维度来看,第一重矛盾的焦点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的利润加大对工人的压榨力度,但是工人的收入甚微,消费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商品积压、滞销、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等严重社会问题。 而第二重矛盾侧重于对生产成本的分析,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已不满足于对工人的压榨,进而转向对自然的剥削,第二重矛盾激化的后果便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一重矛盾会对第二重矛盾起到 “加速” 的作用,第二重矛盾也会对第一重矛盾形成反作用。 而且,奥康纳认为,相比于第一重矛盾,第二重矛盾更为复杂。 第一重矛盾可以运用 “剥削率” 来阐释,但是用于解释第二重矛盾的术语颇多。

奥康纳的第二重危机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基础上的,将其视为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的组成部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奥康纳把生态危机延伸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生产条件供给之间的危机,为自然的解放和人类劳动的解放提供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双重危机根源的探寻

(一)资本主义积累导致双重危机

20 世纪70 年代以前,莱斯和阿格尔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早已过时。 因为当时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经济正经历着繁荣时期,所以他们断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被生态危机所代替。 然而,20 世纪7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新的困境,奥康纳根据当时的经济滞胀形势,意识到了经济危机并没有远离,所以,他开始恢复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相结合,而且奥康纳将资本积累这个因素引入其中,来研究资本积累、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积累是通过获取相对剩余价值来实现的,对工人的剥削和技术的更新是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途径。 为了资本积累,势必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因此生产不断扩大,然而创造财富的无产阶级消费能力却与商品的增长速度成反比,整个社会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积累一定会对生产条件产生严重的损害,这势必会引发生态问题。 为了实现资本积累,资本家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 奥康纳认为,在生产率提高和雇佣工人数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单个资本会使原材料的支出在不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资本家会付出更多的资本用于购买原材料,这就会加大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 “从总体上来说,经济危机是与过度竞争、效率迷恋以及成本削减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也是与对工人的经济上和生理上压榨的增强、成本外化力度的加大以及由此而来的环境恶化程度的加剧联系在一起的”[1]293。 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耗费是逐渐升高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会日益增加。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价格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为了追求利润和降低成本,最终都会消耗资源。 由于生态问题的出现,资本将增加在这一部分的投入,生态危机会引发以成本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形成了这样一种共生共成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导致生态危机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指从全球视角来看, “发展” 和 “欠发展” 地区之间的这种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奥康纳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失衡对人类自身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不平衡发展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二元对立模式。 因为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资本主义全球性的商业银行和跨国公司联合起来把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技术以及精密的劳动分工与欠发达国家丰富的原材料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结合起来,形成了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剥削和掠夺的现实状况。 “联合的发展意味着污染的出口以及危险性产品的出口——既有生产资料的因素又有消费资料的因素。 从北部国家转移到南部国家去的,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而且还有一连串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1]317所以导致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等财富都集中到了发达国家,最终造成了全球性的新陈代谢断裂。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断裂理论,把马克思所阐述的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全球性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新陈代谢是物质循环的基本方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 植物吸收土地和大气中的营养成分,然后被动植物所摄取,最后通过动植物的排泄,或者是腐烂分解再重返到土地和大气中,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新陈代谢过程。 如果循环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的破坏。 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李比希认为,粮食包含着土地中的营养成分,但是从农村运送到城市中的粮食被人们消耗掉之后,其粪便通过下水道排走并进行了处理,无法再回到土地,这势必会使土地的肥力下降,进而影响粮食的产量,使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生产之间无法达到平衡。 人们为了生存,会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来增加粮食的产量,这不仅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同时对土地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是极大的隐患。 马克思将李比希的新陈代谢理论延伸至社会领域。马克思指出: “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在他们的对面,则造成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 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并且这种浪费通过商业而远及国外。”[2]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就指出发展失衡将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过程无法完成。

奥康纳主要从经济和金融的视角来探究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他认为发展的不平衡与土地、矿产、森林、气候等自然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这些自然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 奥康纳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取决于资本的集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合,资本主义经济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所以促使生产的场所都集中在了城市中。 资本集中和城市化的进程反过来又加速了金融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这就让劳动力的共享成为现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又缩减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会将资本投入到工业中心或者是大城市中的银行和金融市场等机构,并且通过不平等的交换,榨取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的利润,所以进一步导致了城乡之间和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二元对立局面。

奥康纳指出,二元对立结构的不平衡发展是非持续性的发展,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劳动分工和维护土地肥力需要的外在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平衡发展除了使生产和人口等因素集中于发达国家,同时也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受了集中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循环的断裂。 欠发达国家为了赚取利润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农业产品,这类专业单一化的体系和模式本身就对土壤肥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传统的非洲,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土地中农作物的残留物可以用来喂养动物,而动物的排泄物可以有效地补偿土壤肥力的流失,整个循环处于良好的状态。 然而,有些地区为了出口,将农业生产集中在一些产品上,将畜牧业用地缩减,导致了这些地区农业和畜牧业之间物质循环出现断裂,自然环境恶化的同时,经济状况也逐渐下滑。

(三)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导致生态危机

启蒙运动之后,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有了清晰的认知,并逐渐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获得了自由。 然而,奥康纳指出,一些思想家对目前的自由提出了质疑,认为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不是解放人类的工具,相反变成了压制人类的工具。 奥康纳认为科技是资本积累的延伸和扩展。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科学技术也无法逃离资本的逻辑—— “追求利润、让自身增值的资本的本性。”[3]资本家将自然资源看作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把资源纳入生产成本中,试图通过资源成本化的方式化解生态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隐藏剥削自然的行径。 同时再附加上科学技术的过度使用,最终使自然环境不堪重负。

在利益的驱使下,科学技术就有可能被滥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去讨论科学技术本身,要将其放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中去才有现实意义。 奥康纳与早期的生态学家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科学技术,而奥康纳认为科技本身不是根本原因。

奥康纳认为,科技的利弊问题应该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起来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科技。 资本主义技术最为重要的经济功能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最大的利润,这是通过技术的革新来实现的,科技的发展和机器的使用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从而更加利于资本的积累。 科技的第二个经济功能是降低开采原材料的成本,或者是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同时也就降低了用于购买原材料的成本,使资本能够产出更多的利润。 奥康纳谈到的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经济功能是生产新的消费产品,他对 “消费技术” 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消费技术与生产技术类似,它们同时具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消费支出的增加和环境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不取决于个体的选择,主要在于社会总工资的增长速度,也就是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率。 整个社会的利润率越高,那么资本的积累速度以及消费者收入和支出的循环速度就会加快。 消费速度越快,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就会更大,无论大众媒介怎样宣传商品是绿色环保的,其实都改变不了对自然的消耗这一事实。

不管是 “消费技术” ,还是对资本积累和发展不平衡的二元对立结构的批评,奥康纳的目的都是在阐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不可避免的灭亡趋势。

三、生态社会主义——双重危机的解决

奥康纳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的揭露和批判,阐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解决生态问题是不可能实现的。 奥康纳和其他的绿色运动者不同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构建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将生态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试图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一)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

奥康纳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认为不能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同于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奥康纳分析了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

奥康纳认为,生态环境失衡的症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政治结构存在疏漏。 他梳理了苏联政治结构存在的问题:首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与西方发达国家较量上,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政府支持高消耗和高回报的产业,因此没有控制好对资源的利用程度。 其次,科技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不高,政府对此也不够重视。 另外,为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所以对有些产业的管理松懈,使环境污染加剧。

奥康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社会主义体制不存在资本主义体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且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也减轻了对资源的消耗。 苏联的实践没有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是模仿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

1.以生产性正义取代分配性正义

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最大的利益是终极目标,所以在通过交换获取利润的过程中,资本家根本不可能把所得的利润分给他人,所以经济领域中的所谓分配正义也只是为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压榨创造了一个虚伪的假象。 从生态层面来讲,也无法实现分配正义,因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成本计算不可能通过精确的时间和空间来衡量,运用市场一般等价物的代偿无法消除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公共领域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生产过程中或者排放的污染物对人类的伤害是长期的,而且是隐性的,所以当危害体现出来的时候,生产和利益的分配都已经完成了,不可能根据产生的后果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奥康纳指出,要想解决双重危机就要构建一个政治民主和生态正义的社会。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正义是无法实现的,只是在分配领域体现出了一定的正义,而且这种正义不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正义理念的重心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采用一般等价物的形式来衡量社会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的体现。 “一切事物,不考虑可能出现的任何附带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对于事物发展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直接能够通过一般等价物的概念作出分配。”[1]339这种分配领域的正义观并不存在,所以也无法实现。

根据以上的分析,奥康纳认为应该把正义理念融入到生产领域,这样才可以真正体现出公平和正义。 整个经济循环过程,生产领域是第一步,所以此领域的公平正义尤为重要。 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在生产领域以及其他领域实现真正的民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是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正义问题,个体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生产过程中相关联的生产条件之间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 所以,奥康纳阐述道,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形态中才能实现这种生产性的正义。

2.以使用价值取代交换价值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源泉就是对工人的剥削,他们的关注点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并且以交换价值作为基本点,以获取高额的利润。 奥康纳认为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对交换价值的论述比较多,也可以说马克思将重点放在了交换领域,而生态社会主义将关注点转移到使用价值上,交换价值应该是使用价值的附属,以需求生产代替利润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人们的生活所需,而不是以追求更多的利润为最终目标。 奥康纳还对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进行了阐述,他更加关注劳动和货币的使用价值,对马克思的抽象劳动和交换价值理论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另外,生态社会主义在机器的使用方面应该考虑到工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将环境因素也纳入其中。

3.以生产资料社会化取代生产资料国有化

奥康纳提出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代替传统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国有化形式,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只有与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相结合,才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社会化就是以特指的土地使用、科学技术、劳动者所掌握的各项技能和生产出来的实用价值为基础,这些是社会中使用价值、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衡量的标准,同时也是生态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传统的生产资料国有化比较适应国家资本主义时代,而生产资料社会化才更加符合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时代。 所以,奥康纳断定生态社会主义应该采用生产资料社会化形式。

4.以保护优先取代增长优先

奥康纳指出,增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的目标,它被置于最高价值的地位上,增长第一的目标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超出了承载限度而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奥康纳断言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是无法真正消除这一矛盾的,只有寻求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才能解决问题。 他指出在生态社会主义体系下以保护优先替代增长优先,运用 “劳动力与原材料、技术与机器、知识与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一些‘生产要素’去斗争、去重建、去修复、去更新、去维持、去保护”[1]505。 首先要保护劳动力本身的手脑和身心健康,也要顾及劳动者个人兴趣的延展。 其次,就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另外还要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

奥康纳强调对生产条件的保护,以资源的保护为先,在此基础上来提高生产产量,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上的平等,要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分配给生产条件和资源都相对匮乏的群体,而不是原本就比较富裕的这部分人群。 保护优先不能与零增长相提并论,突出保护的地位强调的是生产条件的第一性,目的是经济能够持续增长,这种增长是合理的适度的增长,而不是牺牲一切代价的以增长为第一位。 经济的增长追求的应该是生产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兼顾如何节约能源以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不能将重心放在量的提高上面。 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并不是排斥生产力和劳动本身,相反是对其深层次的关注。 保护第一条件下的增长就是要实现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增长模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中是不可能实现这一增长方式的,因此必须以生态社会主义取而代之,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才能使生态系统的循环恢复正常。

四、双重危机理论的评析及当代价值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奥康纳没有像一些学者纠结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生态思想,而是去探究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阐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态问题。 奥康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理论本身,而是它的批判精神和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延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奥康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任何的理论都会受到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些观点有待商榷。

(一)理论贡献

一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从奥康纳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来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依然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问题。 奥康纳指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 现在我们也经常谈到要以新时代的新课题为背景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危机,我们更要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正确分析和掌握当今的新形势,在实践中挣脱束缚,以科学的方式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为正确认识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二是探寻了新的社会模式。 奥康纳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指出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考虑,因此这样的社会模式势必会给自身带来无法挽回的破坏。奥康纳从不同的视角来定义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将分配性正义转向生产性正义等,变革传统社会主义,将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相结合,设想以此代替资本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为我们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环境提供了新的参考。

(二)理论局限

一是奥康纳提出以生产性正义代替分配性正义,忽视了消费性正义。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奥康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生产和分配领域,却忽视了消费正义的重要性。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资产阶级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刺激消费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久而久之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超出了生活本身所需,形成了消费主义观念。 必须要建立消费性正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

二是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不彻底。 奥康纳从生态角度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弊端,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虽然构建了生态社会主义,但是他没有将自己的理论贯彻到底。 奥康纳提出: “组织起一种国际性的激进绿色运动,作为与全球性资本相对称的反应,进而推动一种新的民主的、生态合理的、并且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公平的生活方式。”[1]476后期奥康纳在探寻如何解决生态问题时,试图通过绿色运动的模式来解决根本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希望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调和矛盾,没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超越,所以显示出理论的不彻底性并且具有乌托邦的色彩。

三是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缺乏革命性。 奥康纳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寄托于新社会运动,他认为在社会运动的压力下,资本主义社会就会重视生产条件,从而使生产和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统一。 但是各种社会运动成员的身份、信仰等都千差万别,他们的诉求和组织机构都是多元化的,他们能否遵守设立的纲领,所以将大任寄托于他们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另外,奥康纳把实现生产的正义性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的民主化,并且坚信国家可以通过权力很好地协调资本和自然的关系,所以通过国家民主化可以使生态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按照这种解决方式,生态问题就有可能表现为政治体制的矛盾,致使批判的焦点远离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奥康纳的这种设想没有触动资本主义政权,所以缺乏革命性和彻底性。

(三)当代价值

一是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如今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引发了态系统失衡,各国运用高科技发展经济,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对环境的影响颇深,为了资本积累以及缓解经济危机,一些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性气候变化等生态问题。 奥康纳指出生态危机比经济危机对社会以及人们的伤害更加深刻,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化解生态危机。 近些年来国家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为共同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是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奥康纳强调要想解决生态问题,就必然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自然环境,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念对我国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立足现实,坚持科学发展观。 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就是为了唤醒置自然界于不顾的人们,强调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面临目前的生态状况,我国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 借鉴奥康纳的 “生产性正义” 理念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但是也不能忽视 “消费性正义” 的问题,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要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以实现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美丽的中国提供了理论根基。

展望未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体制追求利润的本性决定了社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是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国家,更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路线,以免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重环境负担。 奥康纳在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中就提出经济发展一定要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走稳步发展的生态道路。首先,要依靠科技的发展,突破原有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资源的利用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要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奥康纳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科技根本不顾及生态元素,这也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发原因。 所以我们要重视生态科技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科技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研发生态技术。 其次,加强企业的主体责任感,在生产过程中就应该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中,注重清洁能源技术、水域污染治理等技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树立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观。 要想重新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也尤为重要。 生态教育要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促使人们将生态意识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最终使人们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在奥康纳构建的生态社会主义中,他特别重视使用价值,虽然对消费问题没有太多的阐述,但是可以看出他追求事物的本质,批判了消费主义。 资本主义系统中,无休止地追求物质最终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所以,我们要倡导绿色的消费观,反对奢侈和浪费。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而不是过度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我们应该注重幸福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数量,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当今,绝大多数的人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所以我们应该去充实自己的头脑,塑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不要沉迷于物质上的追逐,给自身生活减负的同时也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立足于本国,而且秉持着全球理念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发展贡献力量,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即和谐美丽新世界的构想。

猜你喜欢

奥康纳资本主义矛盾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