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实践研究
2023-03-07李长合
李长合,梁 妍
(1.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天津 300457;2.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7)
0 引 言
2022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在党的报告中得到了统一部署,体现出了党和国家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理念和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高端战略布局。中小学的重要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须牢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协同“家校社”,推动新时代中小学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1 “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意义
1.1 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部署的必要探索
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期增强国家未来竞争力。2021 年6 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下文简称《纲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十四五”及至2035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建设目标,强调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需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建立校内外科教资源有效衔接机制。2022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些战略部署和重要文件精神切实表明,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符合国家教育方针要求,是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部署的必要探索。
1.2 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创新人才的必要实践
《纲要》中指出,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邀请、合作、共建等多元途径,促进家长、学校、社会等多主体协同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家校社”科普教育活动组织机制,不断丰富科普教育活动实践体系,持续探索数字增值性评价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2 “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面临的挑战
2.1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在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开展中,现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职责边界不清,以及沟通协作不畅和“家校社”三方容易出现空位、失位、抢位等情况,很难形成育人合力。
2.2 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有效供给不够充分
目前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投入持续性不够,活动内容不够充实,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活动开展手段不够多样。换言之,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无法满足中小学对高质量科普教育的需求。
2.3 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师资力量不够充足
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无论组织规划、方向引领、活动设计、资源建设,还是评价研究,都离不开师资队伍。但是目前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师资力量不够充足,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背景宽泛度不足、专业技能不足。整体而言,参与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4 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对于科普教育活动的评价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全面反映中小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发展情况。科普教育活动专项评价标准及内容研究不够,评价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够,科普教育活动增值性评价研究不够。现行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不能为中小学生提供精准数字画像,还不能完全满足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对评价的需求。
3 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实践探索
3.1 育人为本,锚定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核心指向
《纲要》明确指出,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由此不难发现,积极探索和丰富“1+3+N”科普教育活动实践体系有助于科技储备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其中“1”为育人核心,即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坚持育人为本;“3”分别为家庭、学校、社会,即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协同“家校社”多方资源和力量;“N”为科普教育活动维度,即中小学不断丰富和创新科普教育活动体系。
3.2 完善机制,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重要职能
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这一重要论述为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办好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面对当前“家校社”之间存在的组织、职责、沟通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支撑,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体系,明确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职责。通过建立各方职责清单,明确谁做、做什么和怎么做;建立标准清单,明确什么时间做,达成什么具体目标;建立督导清单,明确各方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达成程度,以实现反向助力。以清单促活动开展,以机制保证活动效果,逐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
3.3 多维发展,丰富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实践探索
3.3.1 探索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创新发展
加强中小学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在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激发中小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一是不断创新推动科普教育活动内容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丰富并发展以必修课、选修课、社团课、校内特色活动、校外拓展活动为核心的中小学科普教育课程体系,将学校科普教育活动相关的全部课程、活动等方面内容纳入科普教育课程体系,以课程的要求推进科普教育活动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家校社”资源和力量,增加国产自主可控技术的科普教育,加强宣传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是不断创新推进科普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学校可以申请成立自身科协组织,组建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工作站等机构,统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除必修课、选修课、社团课外,我们可以将家庭、社会力量请进来,开展“大师进课堂”、科技周、学生科普课题研究和结合全域科普、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还可以走到家庭、社会中去,借助家庭与社会资源,开展参观学习、实验探究、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科技比赛、社区宣教等活动。
3.3.2 探索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资源供给多元化发展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和高质量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高质量科普教育活动资源供给作为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政府统筹下的“家校社”协同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鼓励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引领科普教育活动发展方向,保障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资源持续性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协同家庭、大学、职业院校、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相关事业单位、科技企业等单位或组织,整合各方专业优势资源,加强资源连接和活动联动,助力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开展。
二是深化科普教育活动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依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加强科普标准化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步构建系统全面的科普标准体系,并以此为遵照,引领科普教育活动资源供给标准化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资源智慧平台,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融通科普教育活动业务流程、聚合科普教育活动资源,以综合智能的数据能力处理科普教育活动数据、挖掘科普教育活动数据背后的内容,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力量,共同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开展。
3.3.3 探索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
2022 年9 月,在国务院《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的工作要求。面对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师资队伍的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科普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丰富科普教育活动师资队伍人员组成。一方面,要从工作方向上丰富人员组成,不但要加强从学校内部科普教师队伍中进行挖潜,还要从家庭、社会方面进行人员补足,包括大学、职业院校、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相关事业单位、科技企业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家校社”多方人员优势,做好科普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专业背景上丰富人员组成,学校结合区域优势,根据自身科普教育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特色发展专业需求的家庭和社会师资力量,个性化培养有创新潜质的中小学生,完善拔尖创新储备人才培养。
二是加强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师资技能培训。分类分层地对现有各方科普教育师资进行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为保障,提升科普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促进科普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
3.3.4 探索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增值评价精准化发展
2020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 号),其中提出了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具体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了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的具体要求。由此,科普教育活动要突出育人导向,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增值性评价系统,引领学生发展。
一是加强科普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相关文件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生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评价项目和量化标准,以“学分制”全面反映学生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二是加强增值性系统智能化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建设学生增值性评价系统,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系统,方便“家校社”多方人员、学生自己及团队便捷录入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各项数据。
三是加强学生成长增值性评价分析。通过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形成学生个人及团队的数字画像,找准学生发展中的特长与不足,明确学生发展中的增值性变化,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4 结 语
近几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某些方面还面临着一些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强国战略在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主体性作用。中小学时期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的重要时期。中小学要坚持育人导向,坚持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以科普教育活动内容方式、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增值评价为抓手,不断丰富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实践,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