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困境与路径

2023-03-07应思成

南方论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应思成

(新疆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党建抓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入手,确立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的基层党建创新理路。这一创新理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进行了总体谋划和战略高瞻,成为接下去五年推进以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

首先,党的领导贯彻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党的领导贯彻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乡村振兴当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党在乡村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证。从精准扶贫到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深刻体现了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横向把握和纵向领导。

其次,基层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位置。”[2]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党建发展是相辅相成,过去十年,基层党组织俨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全国累计选派22.5 万个驻村工作队、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 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过去十年,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深入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着推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推动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积极作用。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基层党建都是推动人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重要引领者。

最后,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重要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3]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要彻底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最终达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4]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理念的体现。乡村振兴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了到2035 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既是在行动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贯彻,也是在行动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二、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现实困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困境是翻山前的泥泞。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来看,新时代基层党建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总体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各领域各方面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且都具有既要抓紧解决但又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二重性。

(一)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工作落实转变困难

正值先发之年,开头最为关键。当前,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同时,“共同富裕”的任务业已衔接,目前的任务已经变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攻坚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5]

1.起点不一,目标不同。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指导方针,拥有在具体实施实践上的操作灵活性;同时,灵活性也带来许多政策上的苦难性: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十里不同风,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条件和配套资源分布,导致了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发展现状,例如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发展好于中西部,南方发展总体好于北方。具体到各个自然村和基层党组织,就要面临如何将实现“贫困历史性”的长远目标和把工作连接到共同富裕当中去等问题。

2.考核标准,难以量化。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状态是指人民的幸福生活期待得到了满足,社会当中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要达到中等收入乃至富裕的水平,且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要得到应有的保障。首先,共同富裕在东部和西部的乡村、老中青等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群当中的具体程度也不同,正如东部仍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西部仍要在经济上奋起直追。同时,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含着精神生活的富足,社会的总体活力是否积极向上,也包括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消费等多方面。而基层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方面易被指标所量化,但在乡村,存在着文化宣传弱、文化底子薄、文化活力不够、村镇党组织结构单一而工作繁复等问题,其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考核指标量化的方面仍充满实际困境。

3.基层利益需求,难以平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基层复杂的现实情况,即便是在同一个村镇上,也拥有不同的社会群体,尤其是老中青三代人的社会背景差异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党建当中寻找群众的需求点和利益点之间的平衡的困难性。

(二)时代变化技术更迭,基层党建工作的转型困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正好与人类迈进数字经济时代相契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必然是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1.乡村振兴内涵丰富,短时间难以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级的重大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功在千秋,惠及万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亦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彻底实现,也正因如此,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短时间内难以把握和长时间上必须坚持的双向矛盾。

2.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已经日益融入社会生活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由于基层党组织资金不充分,因此不具备以自发的条件完成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而东部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完善,能够在先天上发挥区域优势。因此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除了主观上的限制,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3.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正确与否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今年是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也是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步入新台阶的开局之年。如何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如何做到基层党建工作的现代化转型,目前还需要各基层干部扎根实践、善于实践、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乡村基层党组织缺乏人才,后备力量资源补给困难

1.乡村基层岗位待遇市场化竞争弱。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基层党建需要不断灌入新鲜血液,基层党建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当下的干部及其思维需要不断更新、实事求是。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教育发展培养出来的新生人才拥有先天的知识背景和技能优势,但是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人才市场上,基层党组织的就业待遇等各方面都相对不具备市场化的竞争优势,导致乡村基层党建的工作人才缺口大。

2.引进人才缺乏群众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党建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满足群众的需求和为谋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基层复杂的现实情况,即便是在同一个村镇上,也拥有不同的社会群体,尤其是老中青三代人的社会背景差异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党建当中寻找群众的需求点和利益点之间的平衡的困难性,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社会群体能效,促使不利的因素向朝着合理的方向而发展,使得共同富裕建设获得实际性的成效,面对实际困难,需要坚持牢牢把握“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答不答应”的原则。

3.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缺乏理论知识。基层面临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易导致基层工作人员造成轻理论的思想惯性,在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进程中,乡村基层党建往往重视物质的而忽略精神,抓指标而轻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如果没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层党建,便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三、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行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6]基层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点,立足于当前乡村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难题,汲取各方面探索的实践经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共富为目标,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一)转变“脱贫攻坚”至“共同富裕”的工作落实

1.顺利对接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脱贫不是目的,小康不是终点。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共同富裕是既是道路,也是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脱贫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将工作顺利与共同富裕建设对接,让贫困难以反复。要发挥乡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力度、扩大创新范围,推动保障“最后一公里”,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发展红色网格制度,从多领域各层次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基层党建工作顺利迈向共同富裕的轨道。

2.深化区域之间乡村基层党建的工作交流。我国国情的复杂性和地域的广阔性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乡村和乡村之间的乡村振兴工作的不同性,这也表明:第一,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变化;第二,基层党建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之中寓有普遍性,个性之中寓有共性,加强和深化区域之间党建的工作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各地相互吸收可取经验,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巩固脱贫成果,东部要发挥试点模范代表作用,加强对口帮扶,加强东西部资源合理配置,“以先富带后富”;西部发展要学习东部先进经验和科学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有效发挥主体能动性,将学习成果贯彻落实到各地乡村。

3.建立健全科学量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标准。共同富裕的量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富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加快构建多层次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的各项指标体系,参照国内外各项经济学指标,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建立健全以评价指数、综合指数、发展指数等为依据的立体工作量化标准,能够推动和科学化基层工作,增加基层党建的工作效率。

(二)加快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现代化转型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7]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时代技术更迭,党建工作亦不能维持陈旧的方式方法和指导原则,乡村基层党建要立足于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紧贴时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于民。

第一,党建工作的现代化转型要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社会转型升级工程,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等内容,这就决定了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以乡村振兴的多项目标为指引,积极探索适应性的乡村振兴模式,围绕产业、民生、治理等方面,建立起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乡村振兴模式。

第二,善用现代化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乡村党建工作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减损资源与人力消耗,乡村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加快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创新和信息化改造,有利于党建工作飞进千家万户。

第三,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让技术服务于民。抓技术,抓改造并不意味着轻思想和轻理论,相反,抓好上层建筑能够更加积极地运用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在技术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从前未有过的新社会生活方面和党建领域,这些领域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的空白点,也是巩固和发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的社会生长面,必须牢牢坚持党扎根基层的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让技术更好服务于民。

(三)锻造优秀的新时代工作干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的优良传统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的干部来源于群众,又将回到群众去,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党的理论宣传,吸收基层先进分子入党,吸引优秀大学生回到基层,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8]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理论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建,推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深化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自我进步。“脸是要经常洗的”,只有让党风引领作风,才能吹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春风。

其次,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是基层工作难、压力大、任务多、使命深,要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9]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其中党员干部是关键;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吸收乡镇的致富能手、创新能手入党,培养后备人才。

最后,要吸引大学生返乡建设家乡,“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10]加大对基层人才的政策优惠、经济补助,加强学校与地方就业一体化建设,加大对西部建设、三支一扶的经济扶持和政策支持,呼吁新时代青年到广阔天地去做大有作为事。

四、结语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研究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既有理论根源,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创新发展,要坚守一线,夯实群众基础,贯彻落实政策决议,巩固脱贫攻坚战略成果,推动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工作转变和工作落实,深化区域间合作,创新改造基层党建治理模式方法;同时加大对基层的政策倾斜和人才培养,做到有理有据,瞻前顾后。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共同富裕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