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3-07魏城钦

南方论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民政治思想

魏城钦

(中共徐闻县委宣传部 广东湛江 524100)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主体地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党和国家对农民进行的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引导农民思想政治方向、解决农民思想政治疑惑、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农民全方位发展进步,以适应全面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这当中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以及对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是广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制度、基本任务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农民的理论武装和政治觉悟,激发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道德品德和法律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实现农民自身发展、幸福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是促进农村社会乡风文明进步的有效手段

“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3]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求农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还要求农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完善思想、道德、风尚、制度,尊重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摒弃陈规陋习,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和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4]从乡风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农民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农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结协作和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关系,促进农村社会乡风文明进步。

二、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不断更新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在这当中,以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农民、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团结广大农民是农村经济政治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毛泽东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率,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5]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也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更新发展,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农村政策等为主要内容,以适应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和期待为宗旨,始终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方式从单纯的灌输式、应付式、形式式向主动的、服务式、效果式转变,从片面的、静态的、封闭的向全面的、动态的、开放的转变,从简单的、粗放的、机械的向复杂的、精细的、灵活的转变;教育内容从单一的、抽象的、教条的向多元的、具体的、生动的转变,从偏重于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向涵盖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变,从偏重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向兼顾现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和创新化,不仅可通过传统的讲座、报告、培训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教育,还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运用微博、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分散的宣传、展示、示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展现出从单一的宣传教育向多维的示范引导、激励奖励、评价反馈转变,从固定地进行教育的时间地点向灵活的、随时随地学习转变的趋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主要依靠党组织和干部向广泛利用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转变,从主要依靠书刊报纸和广播电视向广泛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转变,从主要依靠正面宣传和学校、机关、组织等正规渠道向广泛利用案例分析和非正式的家庭、社区、文化活动等渠道扩展。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不断扩大

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农民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认同感方面、提高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农民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参与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也对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广大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经济政策的认识,更加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更加热情地参与到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中来。

三、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不够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 年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弘扬时代新风和移风易俗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6]基层党政部门作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末端,只有要求基层乡镇干部和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等工作人员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才能把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变化对农民的价值观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影响愈发明显,农村空心化越来越明显,这样也加大了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农民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疑惑和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有些教育方法还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略显单一和刻板,还没有紧密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不能充分体现,尚未能充分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和期待,这也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降低。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不够优化

一方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还不够多样化和创新化,一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的、强制的状态,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有些传统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民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而新媒体则需要不断地把控和引导,不断充实和提高其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建设效果”[7],与之相关的现代化新媒体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的综合效应、优势和潜力还未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有效率还有待提升,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还不够丰富化,党的基层组织、农村文化阵地、乡村治理机制体系等重要载体的教育效能还有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空间,有些新兴的载体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管理,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面子轻实效、重花样轻实用等情况,影响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一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有些重要的主体还没有明确其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有些相关的主体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尚未形成合力,导致出现工作安排不恰当、资源调配不及时、效率未达到目标等情况。

另一方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平台还不够建立和完善,有些重要的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运行不畅,有些相关的平台还没有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服务互助、监督互动等功能,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落实不到位。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不能回避和放松,而要积极应对和解决,不断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要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符合农民实际和需求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保障,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水平

中国共产党是广大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和组织保证,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织。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使之能够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

(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解答农民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农民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8]解决好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好农民的合理诉求。注重实效导向,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活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和期待

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把握好农民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尊重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点,关心农民的实际困难和心理感受,倾听农民的真诚意见和合理建议,尊重好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关注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愿望。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和期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思想文化水平和年龄层次的差异,在教学方式上要讲究生动性、具体性和通俗性,以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学得会为最终目标。”[9]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使之能够符合农民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多元化引导农民参加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来,满足农民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和期待,使之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支持。

(四)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要把握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开发和运用网络、手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式载体,注重形式和载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多种形式和载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效应,创新和丰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载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的作用,建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合作和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坚持以协同为机制,构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土壤和环境保障

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各类社会组织、各类公众人物等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资源配置、问题解决、服务提供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各方面的有效协调和有序配合,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因地制宜将乡风文明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加强与农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联系和互动,积极营造新形势下农村社会良好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重视城市社会发展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产生的默化潜移的影响,以城市反哺农村,构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土壤和环境保障。

猜你喜欢

农民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