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榨菜”:媒介视域下的个人空间重塑

2023-03-07梁雁雁

视听 2023年9期
关键词:榨菜媒介社交

◎梁雁雁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被生活和工作支配,自我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被压缩。白天,他们除了可以自由支配吃饭时间之外,其余时间很难进行自我安排。在这种背景的驱使下,“电子榨菜”现象应运而生。“电子榨菜”即下饭剧,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年轻群体之中。纵观学界对其的研究,因“电子榨菜”属于新兴现象,相关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但究其本质,“电子榨菜”本就属于视频的一种。因此,本文以学界对“视频”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为理论支撑。正如学者彭兰(2020)所说,视频的普及带来了新的生存方式,其既是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也是媒介化后的日常生活。视频成为一种粘连生活与媒介的界面,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存与媒介表达。①学者陈元贵(2019)也曾提到,视频所具有的喜剧狂欢、身体美学以及欲望消费的特点使得其受到欢迎并流行普及。②关于视频的发展,学者聂静虹(2022)认为,随着技术的助力,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输过程变得更加高质量,而技术也有助于降低视频制作成本、提升视频制作质量、加快视频生产流程。③因此,在当今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视频本身就可利用其视听结合、内容多元等特点来完美契合当代快节奏生活的年轻群体,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并带来慰藉。

一、“电子榨菜”消费现象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个人空间面临重塑。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和人脑的延伸,衣服是肌肤的延伸,住房是体温调节机制的延伸,马镫、自行车和汽车全都是腿脚的延伸,媒介即技术可以是人的任何延伸。而“电子榨菜”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麦克卢汉的观点。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不仅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还开始朝味觉延伸,即媒介延伸了人的味觉。

本文通过对130 位20~35 岁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电子榨菜”的选择和偏向,大致总结出“电子榨菜”消费的基本属性和特质。在关于是否有“电子榨菜”消费习惯这一问题上,91%的人选择“有”。据此可以看出,“电子榨菜”消费已经成为当代中青年群体中的普遍趋势。在关于消费“电子榨菜”时长这一问题上,有近60%的人群选择观看15~45 分钟。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榨菜”时长正好契合吃一顿饭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其多以精练、浓缩的视频内容为主,人们可以边吃边看,既能获得乐趣,又不会花费过多时间。在关于选择“电子榨菜”风格这一问题上,选择“搞笑幽默”的人群占56%,选择“知识科普类”的占30%,而选择“悬疑恐怖”的只占7%。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电子榨菜的选择上,大多会倾向于选择幽默、轻松的内容作为观看的对象,此类内容更有助于“下饭”。而“悬疑恐怖”多为需要动脑或含有血腥画面的内容,因此这一类视频较少成为人们消费“电子榨菜”时的选择对象。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联合团队研究发现,边看剧边吃饭不仅可以让人吃得更香,还可以吃得更多。相较于文章和博客较为单一的模态话语,视频类的内容更具直观性的特点,更能调动受众的视听感官,展示诸如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产生的效果,进而多模态累加的效益使得受众在边吃边看中获得了丰富的视听体验。④因此,视频成为“电子榨菜”的重要类型,人们在吃饭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实现身心愉悦、重塑个人空间的目的。

二、“电子榨菜”爆火的内在逻辑

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发展至今,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视觉和听觉,还延伸到了味觉,真正实现了五感平衡。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个人空间被挤占的情况,留给自我支配的私人空间变得越来越少。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的催生之下,加之媒介发展实现了电子设备的普及化,社会上就出现了“电子榨菜”消费这一新奇的社会现象,而究其内在逻辑,这一现象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和制约。

(一)传统餐桌下的社交代偿

要深究“电子榨菜”产生的内在逻辑,不得不提到我们中国的餐桌社交。中国向来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俗语,吃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在这样一种饮食文化的推动下,餐桌社交开始出现,即吃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也可以理解为正是吃饭这一行为使得家人可以围坐一团,实现沟通交流。而“电子榨菜”消费这一现象就相当于在媒介还没有发展完善之前,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吃饭的仪式感。如今,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而他们多为独自生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的数据,2020 年全国共有49416 万户家庭,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 亿户,占比超过25%。“一人户”家庭结构正在取代传统的“三代同堂”结构。⑤这一数据背后所隐含的其实是独居人口增多的事实。这种人员结构很难实现以往吃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餐桌传统社交,而“电子榨菜”的诞生正是传统餐桌社交的代偿,原本以电视为媒介所维系的家庭餐桌社交逐渐被一块块屏幕取代。“电子榨菜”的产生源于独居人口增多所带来的新的餐桌社交。

(二)个体孤独下的虚拟在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独居人口明显增多,在这种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孤独的境地。而“电子榨菜”的产生很好地淡化了这种孤独的现象,年轻群体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实现虚拟在场,即从视频中获得乐趣甚至存在感,还可以通过发送弹幕评论来实现虚拟的狂欢。而这也很好地契合了年轻群体独居的孤独心理,他们可以借助弹幕来抒发感情,营造一种面对面的社交感觉,人们在观看视频时也可以通过弹幕来实现与他人意见想法的碰撞,这正完美地弥合了年轻群体的孤独状态。⑥类似B站平台的“……人正在看”这一功能,可以实现一种虚拟在场,看似隔着屏幕,实则屏幕两端的用户已然实现了虚拟的碰撞,营造了一种虚拟的社交网络,将屏幕两端的人连接起来。这一功能也完美地契合了年轻独居群体的心理特性。不仅如此,调研发现,人们多会选择搞笑轻松的内容作为“电子榨菜”,不仅是因为搞笑内容可以放松身心,更重要的一点是观看搞笑内容可以更快地代入自我,实现比观看其他视频内容更快的情感融入,继而迅速弥合孤独心理,实现虚拟在场。

(三)社交倦怠下的短暂逃离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更迭加快,社会进入了新的秒速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连接起了较强的人际关系。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息,但因为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长此以往,很多用户就会形成明显的社交倦怠行为。Maier 等人(2015)对Facebook 用户进行研究后发现,使用社交媒体强度越高以及社交媒体好友数量越多的用户,越有可能遭遇社交过载。⑦因此,当代年轻群体会选择有意识地逃避,正如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提到的“容器人”概念,当代年轻群体好比封闭的容器,通过将自己包裹起来,逃避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这一概念很好地契合了新媒体时代年轻群体的现状,他们因社交过于频繁而想寻找社交倦怠下片刻的逃离,给自己一些自由喘息的空间。“电子榨菜”便提供了这一空间。人们在吃饭时,通过消费“电子榨菜”,可以实现身心投入,能够自由选择想要观看的内容,不被外界打扰。并且,人们一旦开始消费“电子榨菜”,便会向外界传达出一种“拒绝打扰”的信号,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个人私密空间竖起壁垒。人们通过这种明显的行为,可以短暂地隔离复杂社交圈层,实现自我时间和空间的可支配化。⑧这一点正是消费“电子榨菜”的最底层、最根本的内在逻辑。

(四)自我支配下的空间重塑

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上班族很难自行支配个人时间,而除了晚上睡觉时间以外,白天留给他们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只剩吃饭时间。因此,在吃饭时间自行安排个人活动,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时间、空间的可支配化和自由化。“电子榨菜”不仅可以缓解人的孤独感,实现虚拟在场,建立虚拟的社交情感网络,而且可以让人们在选择“电子榨菜”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体空间的重塑。人们可以自行选择想要作为“电子榨菜”的对象,这一点看似很平常,但是对于自我时间、空间被大量占据的年轻群体来说,自行选择“电子榨菜”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个人空间重塑,蕴含的是新的主动权的产生。并且,人们自行选择“电子榨菜”的内容、类型,甚至控制观看时长,或者根据心情等进行更换,这种自由支配的行为正是源于媒介带来的便利。而媒介正在凭借无孔不入的特性,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能很好地契合当代人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社会特性以及心理特征,为他们实现自由化的时间支配行为以及重塑个体空间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电子榨菜”得以产生并受到人们推崇的原因之一。

(五)资本助力下的行业风向

“电子榨菜”之所以火爆,除了社会环境和心理机制的影响,背后当然也离不开媒介资本的助推。各大传媒机构利用这一环境特点来抢占“电子榨菜”市场,从而获取利益。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各大资本平台不再局限于以往有限数量的内容生产,而是已经实现了内容的海量化生产。而海量的视频内容就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权。《2021 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 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194部、6736 集,制作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时间7.52 万小时。全国播出电视剧20.89 万部,播出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时间884.33 万小时,同比增长1.28%。⑨由此可见,技术的进步以及媒介的发展给影视行业带来新的门槛和机遇,可以实现内容多样化和海量化,而这也正是媒介助推“电子榨菜”爆火的具体表现,其提供多元的内容,并且积极进行媒体议程设置,从而实现内容普及化。与此同时,在内容海量化的基础上,资本为了维持“电子榨菜”的热度,也在不断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实现引流。正如《甄嬛传》《武林外传》等经典影视作品,即使播出已久,也仍然是人们消费“电子榨菜”的主要对象。究其原因,除了影视作品本身质量高之外,还缘于资本背后的二次创作,他们进行话题引导甚至将作品精华部分剪辑成集锦,来顺应当下互联网发展新潮。这种行为不仅会给短视频本身带来流量,也会反过来为影视作品再次引流。

三、“电子榨菜”消费现象的冷思考

“电子榨菜”的爆火是多方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年轻群体可以借此来排解孤独感,而资本能实现利润的收割,这看似达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但是在多方获利的现象之下,也不乏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资本如若过于追求“电子榨菜”的娱乐化、轻松化,很容易造成一种泛娱乐化影响,导致内容缺少深度,逐渐沦为“标签化”的内容,进而产生内容失焦。而消费“电子榨菜”的群体如若沉溺在娱乐视频以及算法推荐的同质化内容中,可能会导致思维模式固化,沦为没有思考能力的“土豆人”。因此,我们也应该冷静思考“电子榨菜”未来的走向,要实现多方主体合力发展。⑩

(一)年轻群体:注意甄别,提升素养

年轻群体作为“电子榨菜”的主要消费群体,因为对“电子榨菜”的需求较为强烈,所以更应注重对个人甄别素质的培养。视频种类的丰富性对年轻群体选择“电子榨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若不仔细甄别而“来者不拒”,就会陷入媒介带来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思考能力,陷入资本构建的利润陷阱中。基于此,年轻群体要提高媒介素养,做到在海量内容中选择有价值的视频内容,确保“电子榨菜”口感的优良,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得正向引导。

(二)创作者:加强深度,树立关怀

内容创作者的创作思维直接关乎作品质量的好坏,他们在“电子榨菜”消费中处于源头地位。因此,创作者在进行视频生产时,应该加强内容深度,不要为了追求娱乐化而进行内容创作,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视频内容会浮于表面,缺少深度。创作者是内容生产的主导者,而好的内容才是支撑视频作品永不衰败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内容生产者要树立人文关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利用好媒介技术带来的新条件,积极生产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三)平台:正确引导,积极规制

平台在“电子榨菜”生产线中发挥着把关和监制作用,因此应该引导和规制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内容。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遏制算法对人的控制,引导平台正向发展,让平台通过热榜推荐以及话题引导来提高好作品的用户黏性和内容感染力,从而实现有序良性发展。

四、结语与讨论

消费“电子榨菜”是社会高速发展以及媒介技术飞速进步所带来的新现象。我们在思考“电子榨菜”产生原因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形成“电子榨菜”消费现象背后的多方主体,做到多方合力,从而实现良性引导,这才是研究的意义。机遇来临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和思考热现象,而不是不加规制地任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涌现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才能满足用户既能放松也能思考的需求,而这也是视频行业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彭兰.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J].中国编辑,2020(04):34-40+53.

②陈元贵.喜剧狂欢·身体美学·欲望消费:审美文化视角下自媒体短视频论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6):99-104.

③聂静虹.5G 时代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J].人民论坛,2022(Z1):106-109.

④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82-86.

⑤光明网评论员:一人户家庭破亿,意味着什么[EB/OL].光明网,2022-01-15.https://guancha.gmw.cn/2022-01/15/content_35450110.htm.

⑥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09):35-46.

⑦黄宏辉.青年群体社交媒体倦怠的成因和对在线社区脱离意向的影响[J].新闻记者,2020(11):38-53.

⑧李宏,李微.社交媒体倦怠研究述评与展望[J].情报科学,2017(09):172-176.

⑨国家广电总局:2021 年全国播出电视剧20.89万 部[EB/OL]. 人 民 网,2022-04-25.http://ent.people.com.cn/n1/2022/0425/c1012-32408183.html.

⑩汪文斌.以短见长——国内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电视研究,2017(05):18-21.

猜你喜欢

榨菜媒介社交
社交之城
涪陵榨菜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