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南粤大地绿水青山“实景画”
2023-03-07江镕
江镕
刚刚过去的2022年,可谓起伏跌宕、令人难忘,广东全省上下众志成城,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下,广东生态环境系统承压前行,稳中求进,凭着龙腾虎跃的干劲、敢入虎穴的闯劲,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带来的困难挑战,主动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
作为“十四五”期间新增的国考断面,位于潮州市的枫江深坑断面水质长期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沿岸群众苦黑臭水体久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市政管网建设、入户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分4个阶段有序推进43项工程任务和12项管控措施,最终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水水质标准,枫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
如今漫步在枫江边,两岸河畅水清,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很多居民都开心地说,守着一条清水生活,我们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枫江水质提升是全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的一个缩影。2022年,全省地表水水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除了枫江深坑断面,揭阳练江青洋山桥断面也消除了劣Ⅴ类,至此,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的9个劣Ⅴ类断面水质全部提升至Ⅳ类或以上,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目标。
全省149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率达92.6%,22个水质同比提升1个类别,东莞樟村、惠州虎爪斷桥和紫溪、深圳/东莞共和村、湛江黄竹尾水闸等6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汕头、阳江、茂名、揭阳、汕尾、梅州6市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30;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也达到89.7%,持续保持“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污水一直是困扰美丽乡村建设的顽瘴痼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的重要内容。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被纳入广东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可见政府部门对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的大力关注和坚定决心。
为此,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加强帮扶,举办装备技术展览及交流会促进政企交流,以控源截污为核心,综合实施清淤疏浚,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截至2022年底,各地上报126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完成治理,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中山市成功申报国家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获得2亿元中央资金的支持。
此外,2022年全省还完成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农村水源地标志设置率达94.2%,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比例94.3%。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的关键一年,广东将深入治理攻坚,为实现2025年行政村治理率达50%以上、自然村治理和有效管控比例达80%以上的目标打好基础。
鱼翔浅底衬托晴空万里,波光粼粼倒映白云朵朵。2022年,广东的“水”准不断提升,“气”质也是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在经济总量连续34年稳居全国第一的情况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并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
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压力。自2022年9月14日开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启动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聚焦联合省有关部门强化油品质量监管、柴油车和工业污染源排放管理和污染天气应对,通过无人机航拍辅助监控国控监测站点周边臭氧污染情况,对14个重点城市218家涉炼油与化工企业、加油站、油库开展技术帮扶,拼尽全力争取年终考核最好成绩。
通过努力,攻坚期间广东全省减少超标190城次,AQI达标率从9月的60.8%回升至12月的99.5%,惠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5个城市空气质量成功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前20。
2023年2月6日,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的“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总结暨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咨询专家组组长张远航表示,近年来,广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科技帮扶成效显著,区域联防联控进展明显,各项防控机制有效建立,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长久持续性改善,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多措并举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牢固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疫情当前,安全为先。面对医疗废物收集处置量居历年之首的情况,2022年,为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广东生态环境部门严密扎牢疫情防控生态环保防线,持续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档升级,科学储备应急设施。全省集中处置能力达到620吨/天,应急能力达到3649吨/天,涉疫废物全部做到“日收日清”,全年安全处置涉疫医疗废物共计达10.29万吨。
2022年6月8日,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一球罐动力泵泄漏引发爆炸,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紧急派遣8人前方工作组赶赴现场。
在冒着巨大危险的情况下,工作组义无反顾地靠近着火点,仔细勘查环境应急防控设施封堵情况。几个人两天昼夜未眠,经过90小时的生死鏖战,排除了事故风险。
时刻铭记自身使命担当,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正体现出生态环保铁军的英勇无畏、严谨负责。2022年,全省成功处置8起突发环境事件,妥善办理19.6万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案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站位高、思路清、措施硬、作风实。”这是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对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给出的高度评价。
2022年,广东高度重视并统筹推进督察整改各项工作,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督察组交办的6764宗信访案件已办结6530宗,5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9项,其余事项均达到时序进度。同时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890宗,工作力度居全国前列。
针对涉环保“邻避”问题和重复信访积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带头包案化解重点信访事项30宗,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交办的578宗信访积案,稳妥推进狮子洋通道工程、深圳中西部500千伏输电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涉环保“邻避”规模性群体事件“零发生”,有效化解社会稳定风险,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当好“服务员”、“店小二”,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又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方式,出台《深入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十二项措施》,利用自动监测、走航监测、无人机等开展非现场检查5.2万次,指导帮扶企业1861家次,对2984宗案件依法减免处罚。
同时出台《关于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靠前服务指导,加强要素保障,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布局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不断完善执法机制,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确保环境监管有力度、执法有精度、服务有温度。
2023年1月3日,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专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发出的强烈信号是: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亟待提振市场信心、激活更多动力、增强经济韧性,以广东的“进”为全国的“稳”提供支撑。
其实2022年,在全国深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广东依然表现出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预计2022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为了实现稳经济、保大盘、促发展,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专门成立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指导推动各地聚焦“十四五”生态环境指标任务,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对885个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涉及总投资近4000亿元。同时筛选一批成熟优质的项目,协调推进納入国家“盘子”,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功无枉费,力不白出。2022年,全省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用时压缩至历年最短,同时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投资额、规模、数量均达到历年之最。
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2023年2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全省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为达到这一目标,在2022年,广东就已尽早谋划,提前布局,持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14亿吨、金额56.39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深化碳市场建设。组织纳管企业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核查;积极推动碳普惠工作,核证减排量申报范围拓展至全省,累计签发核证减排备案191万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城市,深圳率先推出多个创新举措推动气候投融资改革,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实现具有广东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全国各个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今,广东生态环境领域也在持续深化改革,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立法,颁布实施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推动广东省政府与广西、福建签署九洲江、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施北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政策;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累计办理案件339宗,涉及金额13亿元;在排污许可管理方面,将工业固废纳入管理范围,开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
随着互联网和云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向智能管理、科学决策、精准治污等方面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2年,广东建成覆盖重点乡镇和全部县区的大气常规监测网络,持续完善遥感、走航等手段联用的溯源监测网络;新建21个通量站,开展重点流域83个断面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地下水多层监测基地启动建设。
提到“GI系统”,相信很多人还相对陌生,GI是英文Growth Intelligence的缩写,意为增长智能,指的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发现和解决问题。
2022年,广东的“GI系统”已初步建成,虽然尚有需要完善和发展之处,但它和业已上线的广东生态环保“一网统管”一样,必将成为广东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智慧化水平跨越升级的有力武器。
想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知道自己居住地当天的空气质量、饮用水环境质量、周边的环境设施公开信息?对普通公众来说,现在只需打开“粤省事”APP或小程序就可以在瞬间一目了然。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粤省事”和“粤商通”小程序均已开通生态环境服务专区,32个相关事项都可以助力用户便捷实现“掌上办”和“指尖办”。
所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环境文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不似响鼓,敲起来惊天动地,但却有如轻笛,奏起来润物无声。
“没想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也可以这么美,没想到停止生产的厂区还可以通过修复重新焕发生机!”
2022年,受邀参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 广东生态文明艺术双年展”采风活动的广东省内数十名画家、书法家、艺术家、摄影家汇聚一堂,来到省内多地参观环保基础设施、环境教育基地。在现场,大家除了以笔触、用镜头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也发出了刚刚那样的赞叹,真是不看不知道大美广东的生态良好、管理规范。
如果不能亲临现场观赏广东的美景也不用遗憾,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期间,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众都也可以搭乘广州地铁“生态文明号”专列,欣赏广东锦绣山河、城市风光、生态亮点,感受绿色低碳气息,记取南粤特色印象。
而在六五环境日当天,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广州塔以及全省多地的地标性建筑都首次“生态”亮灯,知名运动员苏炳添也倾情发声,为生态环保加油助力,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跬步千里,厚积薄发。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荣获国家和广东省环保科技奖32项、省科学技术奖9项,25项科技成果获生态环境部推广应用,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保科技结出丰硕成果。
2022年11月19日,在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广东省韶关市、江门市恩平市、肇庆市广宁县被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市龙岗区、茂名市化州市被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称号。同年,深圳市又在COP15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并入选“自然城市行动平台”。
2022,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3,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新的一年,让我们锚定目标、铆足干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各项工作谋在深处、干在实处,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东样板,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广阔的南粤大地上书写下一幅幅绿水青山的“实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