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与笔触
——对梵高绘画风格分析

2023-03-07刘丽河南师范大学

流行色 2023年1期
关键词:笔触梵高艺术家

刘丽 / 河南师范大学

1 艺术作品中的绘画语言

关于梵高,可以用李碧华评价张爱玲的那句话:“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而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1]。那么,“梵高”亦是如此,无数的艺术家模仿过他,在他的艺术上沾沾光彩,但是他们又互相嘲笑。总之,各种各样的人在他身上淘,然而,艺术界真是寂寞得恐怖,没有人真正领略他的艺术精髓,几千年来只出了梵高这一个奇葩。绘画从来不是他生命的起点,也不是他的终点,他的作品蕴含了无限的生命力。

他受到日本浮世绘绘画的影响,追求色彩的纯粹感和画面的装饰性效果,造型偏向于平面以及注重笔触的运用。梵高的艺术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肖像作品《农民》《邮递员罗林》《自画像》、室内画《夜间咖啡厅》,还是风景画《星夜》《阿尔的小屋》,都运用了绚丽的颜色与跳动的笔触,画面中纯粹的颜色,与旋风般的笔触,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渴望与热爱,他把色彩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提高了新的高度。

1.1 绚烂的色彩

色彩是生活中的特殊语言,身处万花筒般的世界,它在绘画、影视、服装等领域独占风采。在油画世界里, 色彩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 是油画艺术重要语言和主要的表现手段, 从某种程度来讲, 色彩就是油画不可或缺的魅力。同时,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载体,不同艺术家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不同[2]。

梵高对色彩有敏锐的感受,他把色彩作为绘画重要的表达方式,其色彩以明快、鲜艳、丰富表达了他内心世界的色彩,透过他作品中的色彩可以感受到其内心的倔强,以及亲人、朋友、恋人的渴望。梵高早期受荷兰小画派和伦勃朗的影响,作品色调以黑色调为主,这也是他那个时期对色彩的理解,梵高在信中说:对于自然界中黑色的认知,自然中没有纯粹的黑色。和白色一样,它存在于所有颜色之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灰度,色调纷呈、强度各异。

梵高早期作品《吃土豆的农民》,这件作品采用了光线集中法,画面中没有鲜艳的色彩,所以整个画面的色彩是黑乎乎的,整体氛围比较浓重,画面注重表现吃土豆农民的神态以及当时贫苦农民的生活状态,农民的质朴淳厚的特点显现在画面中,那个时候梵高的重点不是色彩,而是表达对生活在社会下层农民的挚爱。

后来又受法国印象派以及点彩派的影响,对色彩的认知发生巨大的变化,注重画面新的表现力,画面上纯度极高的色彩是其独有的艺术风格,金灿灿的黄色、淡淡的橘色,平静的蓝色,神秘的紫罗兰,活泼的绿色等,骚动的粉色,所有的颜色都被他赋予一种象征意味,表现了他内心的无限激情。但是梵高不满足印象派只靠室外写生捕捉眼睛所看到的光影变化,认为这种风格是没有个性的,所以他力求表现自己的个性。后来又接触到日本的浮世绘绘画,追求画面的平面性以及装饰性的色彩[3]。他大部分绘画都是风景写生,但却不是单纯地照搬现实,而是经过主观处理,他不被画面的构图所束缚,而是寻找一种自由之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自然景物夸张处理,赋予画面一种精神意味。这也是现当代许多风景画家从写生到创作转变中需要学习的,当然这也需要画家本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梵高是一位主观意识非常强的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会被自然风景牵着鼻子走,他认为色彩具有独特性,蓝色与钴蓝的交融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例如梵高最后一件作品《稻田中的乌鸦》(图1)金灿灿的麦子与焦躁的乌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稻田中短促的线条变化莫测,夸张的表现出稻田中乌鸦的躁动与不安。一片片黑色的乌云与金黄色麦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天昏暗天空的映衬下,金黄的稻田无比的灿烂,金黄色的小路直击画面中心并深入远方,这增添了画面的不安和兴奋的情绪,蓝色和黄色的对比处处透露出紧凑和不祥的氛围。在满是乌云的天空中,无数的黑乌鸦飞向远方。因为在黑暗背后便是黎明的远方。整幅画面中的黑色、蓝色、黄色、绿色相互交融与对比,充分表现了梵高当时内心的惶恐不安与矛盾。这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幅作品,所以和他当时的心情密切相关,虽然这件作品看起来是黑暗的、躁动的,但是无数的乌鸦引领着他的灵魂走向蓝天,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躁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图1 《稻田中的乌鸦》 梵高

1.2 跳动的笔触

笔触不仅是油画形式语言中的重要组织部分,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笔触的运用不仅在于构成画面的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包含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笔触是画家性格、情趣与艺术禀赋的自然流露,反映了画家的艺术风格与个性特征[4]。

梵高的笔法有其独特的风格,其旋风般的笔触,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笔触是肌理的一种,在他的作品中,一条条笔触堆积而成,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的浑厚。梵高的星空系列图2《星月夜》例如在梵高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时完全被其色彩与笔触惊艳到,一条条短促的笔触形成旋风般的云,让整个天空充满动感,大面积蓝紫色调给人沉重深邃之感,同时也有星星发光的黄色,同时夜间的黑暗,衬托了星星的闪亮,其中前景的柏树用大笔触堆积而成。整个天空用蓝色和紫罗兰堆积而成,笔触有长有短,犹如雨点一样散落在天空中,天空的动与村庄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梵高大胆张扬的笔触,以及内心对色彩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旋风般的笔触构成了风云流动的夜空,天空中一点点闪烁的星星都显得无比生动。天空在小村庄的衬托下显得又高又远,一颗颗闪亮的的星星回旋在空中,金闪闪的月亮如同漩涡般挂在夜空,星光短促的笔触、线条不停的翻滚着流动着,仿佛让人看见时间的流逝,那些星星全被裹在永不褪色的虚无孤寂之中。

图2 《星月夜》 梵高

2 丰富的生活素材

早年丰富的生活经历,为梵高的绘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做过画商、邮递员、矿工还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徒,所以他是善良的。在画店的工作经历,让他迷恋上了画画。从小便受到父亲的熏陶,学习基督教,他内心十分信奉圣经里的“善与爱”,他熟悉圣经里神的话语,他想把福音传递给每一个人,牢固的信仰使他眼神中充满了善与爱,当他来到繁华热闹的巴黎,发现自己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他不信奉当时贵族流行的审美,所以在创作初期常常把画笔对准下层的劳动人民,他的一件作品《吃土豆的农民》他那拙朴的的技法以及稚嫩鲜活的线条与用色,把农民依靠自己双手来填饱肚子的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后来,他厌恶城市的喧闹与虚伪,一心来到贫苦偏远的农村去传道。他在农民、矿工和孩童面前滔滔不绝的讲着圣经里的善与爱,平时不善言辞的他在这个时候是那么的耀眼,那朴素的语言显得优美动听。在此期间,他用炭笔和一些粗糙简陋的绘画工具随时记录着贫苦矿工的悲惨生活。他与工人同吃同住,蓬头垢面只为真实体会他们的生活,进而将真实感受描绘在艺术作品中。

他前期受荷兰小画派绘画风格的影响画面喜欢用暗黑的色彩,在一次从偶然间在织布机上他发现了颜色与颜色的碰撞,从此梵高对绘画色彩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画面中的颜色与笔触的碰撞,赋予画面强烈的冲击。梵高在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小镇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圣地,由于处在赤道边缘,常年受到太阳的照射,那里的空气清新,色彩交织的令人陶醉,日落是淡淡的桔黄色的,金灿灿的田野,这里的人和物都被色彩笼罩着,而所有的色彩都富有象征性,他坚信这将是他创作的创作圣地。他描绘周围的环境、人和事,把他所见所感用画笔表现出来。他被田野的风景、金黄的稻田所吸引。创作了大量作品《夜间咖啡馆》《向日葵》[5]。在此期间梵高结识了高更,他在高更身上学习了画面构图,他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罗纳河上的星夜》《黄房子》等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由于绘画观念的不同,与高更发生了巨大的矛盾,最后两人分道扬镳,梵高难以忍受心中的压抑与孤独,一怒之下割了自己的耳朵,精神上的伤痛远比肉体上的疼痛疼的多。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每天辛勤的作画,独来独往,但周围的人都在嘲笑他、欺负他。就连周围的孩子也拿石头砸他,让他滚出小镇,嘲笑他是个傻子,但是梵高并不憎恨他们,正是这样周围的人认为他反复无常,有精神问题,所以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时期也为他的绘画提供了大量题材,他身处混沌的环境,亲身体会到精神病人的惶恐与不安,虽然他的内心也是孤独不被理解的,但是他却借画笔控制自己的情绪,创作出《精神病院》。梵高的最后一件作品《稻田的乌鸦》是他生命的延续。

3 自身性格对绘画的影响

3.1 画家生平经历

文森特·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在画画之前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他做过学徒、工人、画商、矿工等,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梵高的艺术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没有天生的艺术天才,更没有不努力的艺术家,27岁转行学习绘画,生活穷困潦倒,靠着弟弟接济勉强度日,一辈子没有知心朋友,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己高更,最后却因对艺术的见解不同分道扬镳,他因狂热似火,个性孤僻被强行关进精神病院,这些所有的不幸,都在他的画笔下化作激情洋溢的美。

从荷兰到法国,再从巴黎到美丽的普罗旺斯阿尔勒地区,梵高的一生虽坎坷却活得十分精彩,不忘初心,到处漂泊流浪,哪里可以作画哪里就是家,他像唐玄奘一样一生只为取得去属于自己的绘画圣地,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的磨难,也体会到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但他依旧没有向世俗低头,即使绘画不能给他带来利益,甚至没有钱去填饱肚子,他也没有放弃心中对艺术的坚持。

3.2 个性与艺术的交融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的性格分为许多种类型,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性格不同对面对同一件作品的感受也就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是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的,同时艺术也是艺术家性格的表现, 传达着艺术家的精神与情感。画家的性格对他所创作的绘画语言有很大的影响,纵观艺术史,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定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形式语言,艺术风格与艺术家成长经历和自身性格有关[6]。

贫苦的生活、高尚的信仰、悲惨的爱情,心中的积累的压抑难以释放,他只能通过绘画艺术来释放自己,梵高在艺术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也包含一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孤僻的性格塑造了他的形式语言, 悲惨坎坷的境遇使他成为传奇[4]。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自身性格息息相关,不管是传移模写,还是抽象概括都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精神产物, 其画面的色彩深浅以及笔触的运用都是艺术家主观意识的显现。

梵高用明丽的色彩、跳动的笔触、绘出了明媚无边的麦田、浩瀚璀璨的星空、温暖柔和的杏花树。正如“当梵高描绘一轮太阳时,他希望人们感觉到它以惊人的速度翻转,以惊涛骇浪的散发出炙热的红光。当他在描绘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时,他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的香味正朝着收获的季节踏风而去,那金灿灿的麦穗代表了农民的辛勤汗水;当他画一棵苹果树,他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甘甜硕大的果实奋进[7]。也许在别的艺术家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美,但在梵高的作品里,你感受到的,是一颗如“钢铁般坚硬的心”,那是历经生活摧残磨难之后,依旧满怀期待在艺术之路坚定的奋进前行。作品《向日葵》是他潜意识发泄情感的典型代表作,那些呈金黄色的向日葵,是他失恋后对爱情的向往,他甚至将自己拟作向日葵,向日葵那似火的黄色仿佛要燃烧一般的躁动着,那癫狂跳动的笔触,是用主观精神描绘的,梵高用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用鲜艳的色彩和不停旋转的笔触描绘色彩对比单纯而强烈的向日葵。

总之,坎坷的经历、情感的折磨、身体的伤痛,激发了梵高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化悲愤为激情,心灵的自我表现、潜意识的表达是梵高艺术风格的体现,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狂的创作着,在艺术的世界里绽放光彩。

4 结语

古往今来,艺术史上许多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上探索色彩与笔触的运用,语言形式及表达技巧等,使自己的作品愈加完美。而梵高是用尽一生甚至丢掉自己的生命来诠释色彩之美和笔触之韵的艺术家。

梵高的癫狂执着的个性,激发了他超群的意识,甚至超越几个世纪,也使他走在艺术的前端。梵高曾经说过“他只有通过画笔、画布、色彩与笔触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色彩与笔触只是绘画的艺术语言,但是在梵高的笔下它们有了生命,在画面中激情的跳动和绚烂夺目。他追求精神世界的美,抛开人们的误解, 建立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强烈鲜艳的色彩与灵活跳动的笔触在他的画面中绚丽的绽放着。梵高伟大的艺术之路无疑使他成为后印象派的先锋代表人物, 同时也影响着十九世纪以后的西方现代绘画。

猜你喜欢

笔触梵高艺术家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艺术之春
被盗窃的梵高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