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服饰创新研究
2023-03-07洪银悦赵伊佳
洪银悦,赵伊佳,栾 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620)
1 彝族服饰发展现状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也是保留彝族文化最多的地方。凉山彝族人民拥有强大的精神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其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也是彝族历史发展的见证。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价值,凝结了彝族人民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思想,承载了彝族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和奇妙创造力,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服饰文化长廊中耀眼的瑰宝。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衣着审美也在不断更新,尤其在当下信息快速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彝族服饰独特的艺术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其艺术特性正逐渐被大众化的服装审美所蚕食,人们对生活样式与自我意象的不断追求也让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危机。因此,让传统服饰积极迎合现代审美时尚,是彝族服饰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与彝族服饰一样的优质文化只是一味地坚守传统,而不考虑走出现存舒适圈,在面临现代快速更迭以及强势文化的冲击时,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会被同化、淘汰,直至失传。
2 彝族服饰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由于彝族自古以来的思想观便是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观念,导致彝族的轻商观念强烈。即使到了市场经济发展如此活跃的今天,彝区的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仍然落后,即使是当地市场,也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凉山线下的传统彝族店铺大多生产规模较小、地理位置偏僻、店面服饰杂乱、销量紧张,经营者仅以盈利为目的[1],导致整个线下服装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再观线上市场,经过调查发现,线上基本没有单一彝族服饰的店铺,即使是少数民族服饰的线上商城,大多数店铺也都是以传统民族服装为代表,服装种类匮乏且表演服占较大比例,回头客少,介绍也较为简略。彝族传统服装业无法融入主体商业市场,进而无法吸收更多的消费者,缺乏市场竞争力。
2.2 服饰适用空间有较大局限性
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位置的限制,彝族多居住在海拔较高的温凉地带,气候严寒。妇女多穿类似百褶裙的长裙,头裹头巾或戴帽子,脖颈常戴领牌,男子着长裤,裹“英雄髻”(指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展示英勇气概),男女皆着披毡。整体上款式具有宽大、美观、耐用、保暖性和防潮性强的特点,类似的服饰季节性较强。彝族妇女的传统服装几乎只露出脸和手掌,其他地方一概不露,除了受当地气候的影响,还因彝族千百年来保守落后的习俗所致。在现代社会,这些服饰理念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在市场中更是失去了其原有价值[2],在彝族的青年一代也难以传播,因此很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进而人们对传统服饰品的需求逐渐减少。
2.3 彝族服饰的传承问题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服饰承载着彝族人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但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彝族传统文化逐渐面临失传的风险。彝族青年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传统服饰变成了节日盛装打扮的工具,没有耐心去学习传统工艺和文化精髓,最终只会让流光溢彩的彝族服饰变成博物馆里没有温度的展览品。
3 彝族服饰的创新措施
3.1 设计创新理念
凉山彝族文化历史悠久,彝族服饰风格独具特色、多姿多彩,其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因子,经过了漫长岁月的风霜洗礼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彝族的支系结构错综复杂,家族成员的迁移也多变,但是服饰的基本样式图案、主色调等仍然保持着彝族服饰的主流样式和民族特色。
彝族服饰作为非遗文化,发展十分艰难,过于传统的风格难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服饰设计更需要适应现代社会节奏,迎合大众审美。通过对彝族服饰传统元素的研究与创新,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创意运用于当代服装设计中,打造既符合现代审美气质,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不仅能打入当今市场的主流,还能顺应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如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变化,民族意识的开明与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之间形成了令人不解的悖论。对于如何让彝族服饰设计紧跟时尚潮流、如何确保彝族服饰的传承、如何让彝族服饰进入大众视野,应该研究民族服装的独特之处,在创新服装、顺应发展趋势的同时,保留民族文化内涵,深挖民族文化底蕴,以尊重其历史作为设计的前提,探索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彝族服饰中独特的艺术美感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使其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
3.2 服饰创新设计
3.2.1 传统纹样的创新运用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图案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纹样图案丰富多样,且都源于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每一种纹样都具有独特的寓意,高山流水、花鸟鱼虫还有历史悠久的神话传说,或是所崇尚的宗教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流淌下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服饰创新设计中,可以将服饰图案打散重构。将一个简单纹样作为一个元素单位并二次创新,可以简化变形,再将其重组形成一个新的图案,表达新的寓意或者象征;或者将彝族服饰的纹样进行二维平面化处理,通过计算机进行四方连续图案复制排列、二方连续图案复制排列、旋转组合和大小规律排列等[3],并运用于衣服饰品上。
在元素设计中,应结合当下流行趋势,展现如今的时代特征或者现在年轻群体所追求的新时尚,让传统和时尚相互碰撞,形成一个新的潮流趋势。例如图1古彝夷秀2020 WEEK UP潮流展系列展品,完美地将彝族服饰纹样与饰品结合起来。
图1 古彝夷秀2020 WEEK UP潮流展系列展品
3.2.2 色彩的创新搭配运用
凉山彝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念,色彩搭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直接体现了当地的民俗。色彩观念决定了当地人的色彩倾向,表现在生活用具、服饰、房屋、建筑和宗教用具等方面。彝族人多崇拜黑、红、黄3种颜色,将其命名为“三色文化”,红色代表公正圣洁,黄色代表美丽富足,黑色代表对自然的尊重,3种颜色搭配形成了凉山彝族标志性的象征。
在色彩的运用上,将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进行现代化搭配。这些颜色可以单独或混合在一起,不论是深或淡的搭配,或是相同颜色的搭配,都能让服饰更具吸引力,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例如,将大面积的黄黑色作为底色,再搭配不同的元素图案组合,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形象,通过色彩的冲击产生独特的吸引力,营造别样的气势和氛围;或者单独将纹样图案运用于服饰时,要考虑纹样与色彩是否矛盾,图案和服饰主体的色彩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并遵循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形成色彩方面的视觉冲击。在传统服饰文化中,纹样色彩的运用更注重色彩的寓意和象征,色彩的独特寓意是民族渴望幸福的美好象征,其实也是当代人所追求的一种趋势,有助于推动一股新的文化热潮,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3.2.3 彝绣的创新运用
凉山彝族刺绣工艺精良独特,刺绣针法复杂,图文精致美观,在色彩搭配上有独特的审美艺术。彝族刺绣由于纹样不同,刺绣针法也不同,在传统刺绣针法上加入了缝接绣、补绣和盘绣等针法,并与挑、压等工艺结合,突出了刺绣的立体效果。在面料方面,可以将流行的款式面料与绣法相结合,在刺绣的最后,再绣入多种装饰品进行装饰,使整体更加丰富。在工艺方面,印花、喷色等是现代服饰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刺绣工艺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将现代工艺与彝绣传统工艺相结合,产生视觉上的碰撞[4]。
刺绣常见于衣服的袖口、腰带等位置,但在设计中,不应局限于某个位置,而应根据设计风格灵活选择针法,再通过添加纹样更好地表达服饰的意蕴,让彝绣在服饰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如图2所示,在2020北京时装周发布会上,设计师运用了传统绣技,让简单的饰品成为文化的载体,系列作品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简约与精致的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2 2020北京时装周彝族非遗彝绣衍生品系列
3.3 推广方式的创新
3.3.1 打造商业品牌,实现品牌传播
品牌的建立是助推彝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家可以通过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品牌,为自己的线上平台或线下实体店进行导流。通过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的多方位营销,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进行品牌名称和商标的宣传、品牌信息的传播,不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推动文化产业的扩张。
凉山彝族自治州现存多个彝族服饰文化品牌,例如阿诺诺、古夷彝秀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事实证明,只有打造现代化服饰品牌,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只有将彝族的传统元素和现代服装风格相融合,彝族服装才有可能走出凉山,进入大众市场。彝族品牌的形成既能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又能宣扬彝族文化,是大凉山彝族服饰走向国际大舞台的一种重要途径。
3.3.2 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传播
网络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宣传交流方式,可以打造一个彝族服饰的专属数据库,开发一款App,或者利用现有的爱西昌App和小程序,通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对彝族服装进行数字化宣传,从各个角度介绍彝族服装,通过多媒体、存储和图片检索等技术,收集彝族服装的各种元素,建立新的包含图案、工艺和款式等模块的多元化数据库,加入智能推荐功能,识别用户浏览、下载、查询等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5];创建多个样板,让相关品牌入驻该平台;与旅游部门合作,在旅游景点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增加用户,并持续改进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除了新平台的构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宣传彝族文化,如直播、影视等,让群众对彝族服饰产生更多的了解,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营销;借助电商、媒体等平台的巨大流量,增强服饰文化的吸引力,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6]。
4 结语
彝族服饰在创新发展中既要科学保留彝族文化基因,又要敏锐捕捉现代流行因素并将其融合,重塑其精髓,争做“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优等生”。中国作为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承载着人类优质文明延续的期望,而“非遗”的头衔不应只是优秀文化的标签和终点,还应是吸引青年一代聚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点。因此,彝族服饰的创新传播不仅可以丰富现代服装设计体系,还可以让“非遗”更加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