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生态治理及生态价值实现之路
——济宁市创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2023-03-07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国土绿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塌陷地邹城市养殖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 初冬塌陷地湖面野鸭成群嬉戏

2 村民利用优美生态搞旅游提高收入

3 邹城大樱桃丰收引来网络主播带货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山东省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全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研究工作,创新做好制度供给和服务指导。邹城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县级单位入选该试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生态治理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坚持治理为先 全力修复“生态伤痕”

邹城市结合实际地形和地质情况,以增加有效耕地、减少塌陷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按照政企协作的“双重保障”机制,深入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9.6 万亩。一是深化政企协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合作开发”的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思路,以“谁治理、谁受益”和修复项目建设权、运营权、收益权“打包”确定实施主体等方式,引导山能集团等采煤企业、中电建路桥公司等社会资本投入塌陷地治理,开展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实施塌陷地地质灾害治理和村庄搬迁工程。二是实施分类治理。区分浅水、深水和稳沉三类塌陷区并开展分类治理,有机衔接湖泊、湿地、森林、农田四大生态系统,建立以湿地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固氮植物为主,采用“夏—冬”交替、“挺水—浮水—漂浮—沉水”层次错落的立体绿化模式,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和完整的“草—鱼—鸟”水生生物链,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三是强化生态奖补。通过造林绿化奖补、土地流转补贴等政策,鼓励承包荒山、荒沟开展集中连片的植树造林,推行工程造林、专业队造林模式,实现“线上”生态廊道多层添绿,“面上”统筹城乡多元覆绿。

坚持发展为要 全力实现“生态价值”

邹城市依靠采煤塌陷形成的独特生态资源,挖掘生态经济价值,推动采煤塌陷地从“负担”到“财富”的转变。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生态经济产品,近10 万亩采煤塌陷地实现年经济效益20 余亿元。一是向土地要效益,荒地变良田。对塌陷程度较轻,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采取“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等技术手段,累计恢复治理耕地5 万亩。统筹布局排灌、防护林、生产路等配套设施,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的格局,有效提升了塌陷地复垦后的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向水体要效益,靶向养珍珠。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地建设了投资3000 万元的靶向珍珠养殖项目。运用先进生物链治水模式净化水质,大力发展淡水养殖,目前已安装自动化养殖管网3 万米,自动化投喂系统6 套,挂养河蚌150 万只,每年可养殖优质淡水鱼虾20万公斤,出产淡水珍珠5000公斤,将昔日的塌陷地打造成具有“珠光宝气”产业特色的珍珠岛。三是向浅滩要效益,光能生财富。发挥年日照时数最高可达2600 个小时的优势,充分利用塌陷地形成的浅滩,有针对性地引入投资6 亿元的赛维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成30 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可实现年产值1.3 亿元,上缴税收1200 万元,把丰富的太阳能和塌陷地资源转化成了清洁能源,走出了一条“光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长效为本 全力擦亮“生态名片”

通过坚持不懈治理,邹城市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昔日制约发展的“生态包袱”,逐渐成为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一是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借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采取挖深垫浅、岸坡整治、生态复绿等措施,建成总面积超过1000 公顷的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栽植各类乔灌木10 万余株,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维管植物由原来的不到200 种增长到400 种,鸟类由原来的75 种增加到167 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珍稀鸟类13 种,国际濒危鸟类7 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纷纷现身,吸引了大量游客。2021年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山东最美湿地”。二是打通“绿色经济”转型路径。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成效,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靠矿吃矿”的理念,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渔樵耕读”项目种植高端苗木花卉3160 亩,年销售各类成品苗木花卉90.65万株,年销售收入1.36 亿元;“靶向珍珠养殖”项目一期实现年销售收入3368 万元,净利润率58.1%;2020年,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等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567 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85.2 亿元,“地下为主、一煤独大”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有效转变。三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都市“绿心”项目涵盖国家级湿地公园1 处、湿地镇村8 个,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200 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各类劳务收入5000 万元;带动了周边5000 户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养殖等产业,每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800万元,人均增收2000 余元,每亩每年创收近3 万元。通过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了矿区历史遗留的百姓居住环境恶劣问题,受益群众达5 万余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塌陷地邹城市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基于生态智慧现代转译下的煤矿塌陷地治理研究——以济宁主城区为例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践与思考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中存在问题及探讨
山东省邹城市飞行画室学生作品展示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山东省启动煤矿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编制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