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瑶族陀螺历史演进探析

2023-03-07

武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瑶族陀螺贵州

代 琳 潘 升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尤其在黔东南、黔南一带,在风俗文化、语言文字、服饰、节庆、歌舞、建筑、饮食、祭祀、农耕、宗教、礼仪、医药、工艺美术、体育竞技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彩贵州”。瑶族作为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构建多彩贵州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贵州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承贵州瑶族文化的活载体,是贵州瑶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当今时代,政府与社会逐渐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能够弘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研究贵州瑶族陀螺文化的历史演进,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瑶族的文化,挖掘瑶族陀螺文化的根源、研究瑶族陀螺文化的现状,一方面能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理论基础,为中国多元化的文化继承起到推动作用,保护瑶族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能推进少数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1 贵州省瑶族概况

1.1 贵州省瑶族族源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关于瑶族的起源,目前为止说法不一,但多数人还是认为瑶族起源于湖南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即现在的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马国君等人在2014年研究了关于贵州省瑶族历史的文献,作者系统地梳理了建国前后贵州各地区瑶族历史演变,并从《南蛮传》所涉内容推断出,贵州东部古瑶族先民在秦汉时期归属于“南蛮”群体之中。如今,贵州的瑶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与黔南地区,黔东南地区的从江、黎平、榕江、剑河、雷山、麻江等县都居住着瑶族群体,他们一般都居住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偏远高寒山区,且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雷公山、月亮山“两山”腹地,人口接近3万。瑶族的种类极其繁多,从名称上有自称和他称。根据服装的特色可以将瑶族分为白裤瑶、青裤瑶和长衫瑶。

1.2 贵州省瑶族文化艺术

瑶族的文化包括语言、服饰、神话传说、民歌、舞蹈、体育、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医疗卫生等。语言文化方面,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文化全靠汉字记载或口口相传。服饰文化方面,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白裤瑶,顾名思义身穿白色裤子,而该民族的女子上衣是前后两片布,所以也称为“两片瑶”。瑶族的舞蹈最经典的是“长鼓舞”,它不仅有健身价值,还是瑶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瑶族的瑶画、民间乐器、藤编、竹编、刺绣等都是瑶族璀璨文化的构成元素。

1.3 贵州省瑶族陀螺简介

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有着丰富的体育运动,如:荡秋千、板鞋、扳腰、射箭、武术、赛芦笙、扳手腕、芦笙舞、猴鼓舞等。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长鼓舞、铜鼓舞、打陀螺。几乎所有瑶族村寨都会开展这些民间传统体育,尤其是红瑶支系对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习惯。在瑶族的所有体育项目中,陀螺不仅在每个村寨开展,还成为了一种竞技体育项目走出村寨,走出民族,面向全中国,走上表演舞台与竞技赛场。瑶族打陀螺的起源主要分为两种传说,一种是起源于宗教祭祀——“打土司”;另一种是起源于狩猎——用石头击打猎物。现在已经成为了瑶族男女老少的娱乐与健身活动。2006年,瑶族陀螺竞技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荔波县瑶山乡建立了陀螺训练基地。2019年,荔波陀螺队代表贵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夺得了男子竞技个人一等奖、女子竞技团体二等奖和花样陀螺表演项目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2 贵州瑶族陀螺文化的历史演进

2.1 陀螺器材的演进

传统时期,石头作为瑶族人民狩猎的工具之一,人们在平时会通过扔石头来提高身体力量与投掷准确度。在这个过程中,瑶族人民发现了石头能够旋转,并从中获得了乐趣。据研究,石头陀螺是当今瑶族陀螺的雏形。瑶族的陀螺材质从木制逐渐演变为塑胶型陀螺与金属陀螺等材料。开始的木制陀螺一般选用较硬的木材,用刀将木材削成圆锥形,再用沙纸将陀螺打磨,最后在陀螺底部按上一根铁钉。目前,一些农村地区还在制作这种简易陀螺用于娱乐。而陀螺爱好者也会选用上好的木质材料制作精美陀螺,用于表演、娱乐。在如今的陀螺比赛中,木制陀螺仍然受到群众的喜爱。塑胶型陀螺是当下最为常见的一种,制造者会在陀螺四周设计几个小孔,主要是为了满足陀螺爱好者对陀螺旋转时的音效追求。市场上也有很多儿童娱乐的塑胶型陀螺,其形态各异、花样繁多。而金属陀螺由胶木、合金、不锈钢制作而成,由于重量较大,成为了中老年人健身娱乐的最佳选择。为了得到视觉上的满足,人们还会在陀螺外表涂上喜欢的颜色或是设计一些美观的图案。

2.2 陀螺参与对象的演进

在瑶族历史里,人们最开始打陀螺是为了狩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打陀螺变成了娱乐和庆祝春节、庆祝丰收以及祭祀。陀螺的参与者由最开始的男性变为男女老少。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于是在政府的领导下,瑶族同胞不仅巩固提升陀螺竞技水平,在瑶族陀螺传承人——谢友明老师的带领下,还创新了具有观赏价值的花样陀螺。目前,瑶族陀螺已经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同时也成为了瑶族人民的一种经济收入的途径。瑶族人民把花样陀螺融入到旅游业的开发中,由于花样陀螺的难度高、技巧性强,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促进了瑶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不仅如此,瑶族人民还经营了陀螺加工厂,增加了当地瑶族人民的经济收入。现代陀螺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类:第一,瑶族陀螺表演者,他们不仅仅把陀螺活动当作是一种爱好,同时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收入来源,主要具备“花样陀螺”的技能,能在旅游景点进行演出。第二,陀螺竞技队,这部分人包括男女青少年,他们主要在政府组织的陀螺协会进行定期训练,偶尔参与旅游表演,偶尔外出比赛。第三,瑶族中小学生,在政府与教育部的支持下,将陀螺引进校园,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对陀螺运动的兴趣爱好,并学习陀螺的基本技能。

2.3 参与陀螺目的的演进

瑶族人民的居住环境相对其他民族较为封闭,因此发展较为缓慢。但是在政府的帮扶下,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参与陀螺的目的从狩猎、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走向了国际舞台,曾经陀螺只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部分,而如今它代表着瑶族的文化,在赛场上展现出了瑶族人民拼搏、勇敢、自信等优良品质。花样陀螺融入到了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之中,成为了瑶族陀螺爱好者的一种职业,也是瑶族人民传承与弘扬自身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目前,荔波县瑶山乡,参与陀螺加工与制造、文艺表演、陀螺竞技的大概有40人,家庭经济收入逐渐提高,瑶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参与为游客表演“花样陀螺”的青年不仅能拿到开发商支付的报酬,还可以拿到政府每月发放的补贴。这不仅仅促进了陀螺文化的传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瑶族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瑶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总之,瑶族人民的参与目的从最开始的保证基本生存、自娱自乐演进成了提高生活质量、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

2.4 陀螺参与形式的演进

陀螺的举办形式有很多种。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陀螺活动是鞭抽,人们在闲暇里会选择一块较为平整的地方进行打陀螺的娱乐。一般为平整的石块上、地面较硬的土地上,或者是庭院的空地上进行娱乐。而在节庆或是祭祀时,会选择在平整结实的泥巴地或者是石头上进行陀螺比赛。荔波县瑶山乡白裤瑶的陀螺是瑶族陀螺的代表,无论是竞技能力还是花样表演都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瑶山乡当地的瑶族人民每逢过年都会举行陀螺比赛,最传统的项目就是打陀螺,分为“比准”和“比旋”两种,比准——参赛队员一方用绳索旋转陀螺,将陀螺投放在指定点上,另一方则在规定区域拿陀螺瞄准正在旋转的对方陀螺,击中以后,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长,谁就获胜。比旋——首先两人同时旋放陀螺,比旋转的时间,最后先倒下的获胜。在瑶族陀螺文化的发展中,瑶族人民不断进行创新与挑战,开始将陀螺放置在手上旋转,围绕头部、腰部、腿部等进行旋转,再加上表演者优美的肢体表演,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目前,国内采用的陀螺比赛规则源于云南,在比赛规则的制定中,也在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陀螺比赛的程序、要求、规则已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2.5 陀螺组织体系的演进

打陀螺最初是瑶族人民生存的一项技能,也是其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是自发的一种活动,并没有专门的组织者。在陀螺的发展过程中,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成为瑶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瑶族人民开始在节日或者其他特殊的日子组织打陀螺比赛。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颇多。在政府的带领下,逐步挖掘、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荔波县瑶山乡拉片村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政府的组织下实现了旅游开发,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引进开发商进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瑶族陀螺的传承与弘扬也在逐步发展中。首先,政府修建了专门用来训练陀螺的基地,成立了瑶山陀螺协会;其次,邀请高水平教练员对当地陀螺协会进行指导,提高竞技能力,在花样陀螺方面进行动作与难度上的创新;再次,将陀螺文化引进校园,现在陀螺已经成为了瑶山民族中学体育课的内容之一。瑶山民族中学是荔波县陀螺进校园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贵州省民族宗委会、体育局、教育厅挂牌成立的陀螺训练基地。目前在荔波县小学、初中、高中都基本上开展了陀螺教学,为荔波县陀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了基础。

3 结论

在历史的进程中,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政府的帮助下,如今瑶族的生活水平已大有提高,从最初的封闭式生活逐渐接触外面的世界,与社会的发展相接轨。陀螺文化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第一,陀螺材料从最初的木制变成了各种工艺品,场地从最初的任意一块平整场地,变成了专门大小的特制场地。第二,瑶族人民最初打陀螺是为了娱乐与庆祝,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国竞技运动,也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元素。第三,曾经的男女老少都参与到陀螺运动中,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现在参与陀螺运动的多数为陀螺运动的运动员、旅游开发的表演者、瑶族村寨的中小学生。第四,组织形式从原始的村民娱乐、节庆表演、节庆竞赛,演变为如今的外出竞赛、村寨内竞赛与旅游表演。第五,陀螺活动从最初的村民组织到如今的政府主导。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前进、永恒发展的,任何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但在融入新的文化元素时,应保持最初的文化底蕴,保持民族特色不被社会同化,让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新世界里依然独具特色,璀璨夺目。

猜你喜欢

瑶族陀螺贵州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贵州,有多美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