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共通的沉浸式阅读
2023-03-06刘雨欣
刘雨欣
作家的眼睛是我的万花筒,我旋转、玩味,经过我的理解力加工,看到了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
阅读时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了才能做到吸收与记忆,而理解的精髓在于共情共通。我总会在阅读时寻找以往生活经历、心情的共通点,时常惊喜于相似的经历可以被作家的妙笔如此传神地表达记录,因此,也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
一、情景沉浸法
高中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同学们大多对这篇生僻字很多的古诗抱怨连连,我却读得酣畅淋漓,仿佛与李白携手梦游仙境,上天入地无所不至。古诗文确实需要翻译理解,但是古人文辞锦绣,用词精练传神,有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美感。可以先读一遍白话翻译,了解大致意思后再琢磨原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开篇,我就被纵横捭阖的气势所震惊,横、拔、倾,我的脑海不由自主地模拟这些动词肆意的动态,只觉如天地初创的洪荒时代,山岳拔地而起野蛮生长,而后崩塌重塑。我虽没有去过天姥,但是张家界、泰山、武夷山等都去过,那些如刀削斧劈般巍峨的群山、壁立万仞的悬崖、深不见底玉璧般的湖泊,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今,我把场景代入,李白的描写立刻就落到了实处,而不只是抽象的字词。由此,我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也学了写作,设想自己可以如何描写所见所闻。
在没有类似经历时,我也会在脑海中试着模拟。比如鲁迅的《雪》,“旋风忽来,朔方的雪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成长在一个一片雪花都没有的南方城市,读《雪》反而尤其向往,我憧憬着雪是什么样,包藏火焰的大雾又是怎么样,联想到了英国水彩画家透纳的画,他的画就如光、色、雾、水的绚烂爆炸。《无畏号战舰》海水与火焰混合在一起燃烧、蒸腾,这就是我眼中“包藏火焰的大雾”,如此,便明白了鲁迅笔下朔方之雪的蓬勃生气、光焰逼人。这些让想象力驰骋的经历使阅读于我充满乐趣,我不仅是在看文本,也是沟通我的内在认知,把经历过的人生、看过的风景、喜欢的艺术作品都用通感串联到一起。
二、人物代入法
我喜欢将自己代入到文本中的各个人物,设想自己处在他时他境会作何感想。高中学《汉书·苏武传》时,李陵在文本中不过是来劝降苏武的配角,但是老师扩展讲了《史记·李陵传》。原来,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战功彪炳,一次血战而败后李陵本要自尽,但部下劝其诈降单于。可是汉武帝为之震怒,灭了李陵三族,司马迁是朝中唯一相信李陵的人,却被施以宫刑,李陵诈降也被逼成了真降。于是,我会想象苏武、李陵的相见,他们见到阔别已久却阵营各异的好友时,各自是什么心情。我时而把自己置于苏武的角色,设想他为国忠心耿耿,与老友坦诚相见但不改内心志向;时而置身于李陵的角色,设想他被举世误解的凄凉,飘零胡地的无奈,对老友的愧疚自责。
这种情绪在苏武回汉时达到顶峰,他们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但互相理解。这是最凄绝的道别,李陵说“异域之人,壹别长绝”,我读到此处几乎潸然泪下,想到了《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中那些孤独、不被理解的背影,而李陵的悲伤是历史之悲,同时贯穿了太史公、苏武等众多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们也可以主动寻找和自身经历共通的文章来阅读。比如,我一向在感情里心思复杂细腻,所以读起张爱玲笔下的怨情奇情总是唏嘘不已;我朋友为人特别仗义,为好友两肋插刀,所以尤其喜欢金庸笔下的侠客江湖;还有朋友在美国生活过,所以对严歌苓笔下海外华人的生活充满真切体验。能产生代入感的文本有着天生让你手不释卷的吸引力,所以,不妨在网上、书店多探索探索。
三、故事追踪法
每当我细致地揣摩一个人物,我总会收集所有可能的相关文本,看别人对他怎么解读。
我爱极了李陵这个人物的多面性,所以除《汉书》《史记》之外,我还读了李陵的《答苏武书》、辛弃疾的《贺新郎》、鲁迅的《华盖集·这个与那个》。这是类似追星的感觉,对一个文学、历史人物感兴趣之后,我想了解他的全部,自发做了很多扩展阅读。
比如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总结了他看来最凄绝的所有离别,李陵别苏武正是其中之一:“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些扩展阅读让我看到人物的每一个侧面,更立体地了解人物与作品。比如《史记》《汉书》对同一人物會有不同描写,或者读了史书再看后世其他文学、电影作品的解读,这种对比阅读妙趣无穷。
对我而言,读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是逃入另一个世界的一个个窗口,作家的眼睛是我的万花筒,我旋转、玩味,经过我的理解与加工,看到了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这种共情共通的沉浸式阅读,让我的心跳与文本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