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国画教学策略刍议
2023-03-06林巧凤
林巧凤
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中国画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分支,是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寻味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国画教学以笔墨为载体,其平易浅显的表现形式十分适合学生学习,既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还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文章探究美术教学中的国画教学策略:初识国画,领会精神;游戏教学,培养兴趣;学科渗透,展现魅力;提倡写生,贴近生活;多元呈现,比较总结;自由创作,展示作品;参观画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国画;游戏教学;学科渗透;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5-0121-04
国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国画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概括性的表现形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向学生渗透国画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其主动承担起传承国画技法的重任。同时,国画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诗词书画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究美术教学中的国画教学策略。
一、初识国画,领会精神
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起源于汉代,主要是通过线条和笔墨的浓淡变化来呈现物象,体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符号之一,历万古而犹新,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自成一派,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国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国画教学通过突出国画中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感受山川草木的不同呈现形式。例如,浙美版“山外有山”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显著特点,即表现空灵含蓄的诗意之美;让学生尝试用没骨法画出山景之气势,探寻意境之深远;让学生体验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如收集与山景相关的图片、诗词和故事,观察山水画中恣意酣畅的淋漓笔墨、构图的安排、山的走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略山水画中的造型之美,感悟山外有山的美好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分享和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在作画过程中,学生们尝试用浓、淡、干、湿各种不同的画法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或重复繁密,或空灵悠远,或高耸入云,或烟波浩渺……一幅幅饶有童趣的国画跃然纸上。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作品上题写相关诗词,营造一定的意境,并将各自的姓名小印章盖在作品上。这种方式新颖有趣,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创作出来的名字小印章也是各有千秋,颇具创意。课后,有的学生还找到教师讨论如何设计名字小印章,以给作品增色。可见,学生们对国画创作的兴致十足。这一次体验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游戏教学,培养兴趣
在国画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就会将知识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创作出优秀的国画作品。而在绘画过程中,观察非常重要,善于观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所以说“看”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少,思想相对纯粹单一,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可提出一些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不限制创作空间,给学生留出想象的余地。当学生有了创作方向后,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从而顺利完成绘画活动。例如,在浙美版三年级“彩墨游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了“玩墨”和“玩彩”两个游戏。在“玩墨”游戏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大胆猜测:墨有几种颜色?汇总学生的答案之后,教师可简单示范几种不同的墨色,让学生感受墨色的深浅不同,这时,学生有了动手玩墨的想法。在接下来的“玩彩”活动中,教师可在自己的范画中运用点、染、甩等技法,呈现出一幅秋天的画面,然后以微课展示四季的美景,再配上四季的古诗朗诵欣赏。在优美的诗画意境中,学生们领略美景,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为自我创作做好准备。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大显身手,大胆创新,使用点染的染色技巧,有层次地表现景色,使画面變得更加灵动。有的学生在已有的画面上继续创新,有的学生重新创作,分别用不同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色彩技法进行尝试,使画面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同样表现春天的主题,有的学生画蝌蚪,有的学生画荷塘,有的学生画“春江水暖鸭先知”,有的学生则呈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们创作热情高涨,沉浸在“彩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作品。春夏秋冬,这一简单的生活化命题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智慧,展现出无穷的创造力。在赏评过程中,教师既要维护学生们的自尊心,又要使其树立创作信心,可以采用生生互评、自我评价或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40分钟的一节课不能完成一幅画的创作,但学生们尽量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对此,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给予其鼓励,让其树立学习信心,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可用建议的口吻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使其真正感受到国画的美妙,进而激发出学习国画的动力,并展现出创造潜能,实现自我突破。
三、学科渗透,展现魅力
国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技法形式,但同其他知识领域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画创作过程中,许多创作理念和想法是需要图形和文字作为支撑的,并融入创作者自身的艺术情感,以丰富国画的表现力。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美术教师可利用国画与其他知识相联系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知国画的美,并积极创作国画。相对而言,图像更容易从视觉和思想上对学生产生美的冲击,因为其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描绘上比较生动,不仅能将创作者的情感直接传达给学生,还能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例如,浙美版六年级的赏析课《清明上河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作者张择端用细腻的笔触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以及房屋、桥梁、城楼等。在教学中,教师可融入语文学科元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并引导学生自主对长卷进行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国画的本质内涵。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融入音乐元素,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视频介绍,使学生体会《清明上河图》展现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从而为后续的自我创作带来启发。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种不同的学科促进国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即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学生对国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此推动国画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使其在传承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
四、提倡写生,贴近生活
在国画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画创作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积累创作经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有一幅图像是永恒不变的,学生只有亲自观察事物,掌握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事物形成比较完整的了解,并把观察得来的收获储存起来,为国画创作积累素材。例如,当暑热退去,凉爽的秋风悄悄吹来时,教师可以结合秋天的国画教育内容,带领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秋景,到校园、公园、农村,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及其颜色的变化,观察丰收的果园、金黄的稻田、盛开的菊花、鱼虾虫鸟等。例如,在教学浙美版三年级“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写生的方法教学,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准备好蔬菜瓜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凭借日常的积累和想象,先对蔬菜瓜果进行摆放构图,并说说构图的理由,再观察蔬菜瓜果的造型和颜色,分析主次。最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总结作画步骤,然后让学生用毛笔表现出立体的蔬菜瓜果世界。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尝试运用多种颜色、不同技法自主绘画,将自然界中的美通过国画表现出来。学生们的创造力惊人,有的学生画大串大串的葡萄,紫色的、绿色的、蓝色的,还有掉到地上的半颗葡萄,有的学生画一棵一棵的茄子,朝着不同的方向生长,有的学生画的是神态可鞠的圆形小番茄。在欣赏了齐白石爷爷的画作后,有的学生在画白菜时配上了小鸡或蚱蜢、蜻蜓、蝴蝶。还有的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实现了有趣的动静结合,如白色的萝卜搭配红色的小辣椒、小樱桃,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画面活泼跳跃……虽有一丝的幼稚和可笑,但这确实是学生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们把对蔬果的认识,以简单或夸张的手法,抽象地表现出来,虽然没有娴熟、大气的技法,但他们通过大胆想象,大胆用笔、用墨、用色,用手中的毛笔和稚嫩的双手,描绘着想象中的世界。其实,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小画家,因此教师要科学开展国画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画课堂上,纯粹的临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应当做到“承传统,传创新”,将临摹作为基础的训练方式,更重要的是创新。这是因为模仿的作品不但没有灵气,还没有个性,没有作者独特的想法,缺乏内涵,许多临摹的作品也许只有表面好看和相似。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变化的大自然,观察动态变化的物体,进行写生创作,用手中的毛笔创作出千姿百态、形式各异的写生作品。
五、多元呈现,比较总结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引导,适时的引领和作品多元化的呈现能够让学生真正领略国画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绘画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范进行理性、抽象思考,积极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和总结,从而建构个性化的国画理论知识体系。例如,在浙美版四年级“水墨画鱼”一课教学中,水墨的表现方法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先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如观察鱼的形体、鱼鳍、鱼鳍的刺以及鱼眼、鱼背等。之后引导学生围绕墨色的变化、作画的步骤以及笔锋等来总结表现手法,最后让学生了解并熟知鱼的基本画法和步骤,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有关“鱼”的主题的国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引导辅助作用,将示范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在国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体验的机会,充分利用经典名家的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选择经典名家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意和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观察齐白石的《虾》和《年年有余》,然后引导学生从构图以及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异同点。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可感受到两幅国画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探究理解两幅国画的艺术构思。可见,适时引导、多元化呈现的方式可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而通过对不同优秀作品进行多维度比较,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构图理论以及国画的表现方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獨特创意灵活选择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六、自由创作,展示作品
国画创作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和平台,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提供范例让学生进行临摹模仿的教学模式,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作,自己在一旁进行引导和辅助。自由创作并不代表完全忽视教师的作用,而是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但教师要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在进行“水墨画鱼”一课的创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四个趣味性要求,即要做到笔趣、墨趣、水趣和情趣相结合。在开展自由创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国画理论知识的理解,然后谈一谈对四个趣味性要求的感受,之后再进行自由创作。在自由创作期间,教师可来回巡视指导,通过观察捕捉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当学生完成自由创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对作品进行讨论研究。各个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推荐出的优秀作品可在班级中展示。在展示环节,各个小组以及教师可围绕构图手法、表现手法以及四个趣味性要求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国画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以强化学生的国画技巧。
七、参观画展,拓展空间
“以赏入门,提高审美。”在国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经典的图例或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参观画展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画家的笔墨技法、画风,领略笔墨工具产生的不同效果和韵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浙美版四年级的“花鸟小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欣赏大师的花鸟画作品,领略齐白石、吴冠中、徐悲鸿等大师们的艺术风格,从而对中国花鸟画形成认知。中国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这其中,写意花鸟画更是以痛快酣畅、水墨淋漓的独特魅力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而观展可以增强学生对花鸟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使其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这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当参观完画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构图、色彩、情趣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形象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而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花鸟画形成全新认知的过程,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觉和思维空间的过程。这样,学生可将自己对花鸟画的认识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国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国画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使每位学生都自愿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国画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很多知识点和技巧无法全面呈现给学生,对此,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加强练习和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这样,学生可充分感受到国画的魅力,体会到水墨的乐趣,并把自己的想法融入绘画创作中,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高伟杰.舞文弄“墨”———信息技术与小学国画教学的有机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1(24).
[2]刘钶.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谷日升.小学国画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有特点的人脸”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1(15).
[4]李春萍.传承民族文化背景下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
[5]季晖.提升小学生国画鉴赏能力的途径[J].黑河教育,2018(05).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Art Teaching
Lin Qiaofeng
(Pingtan Lanche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499, China)
Abstract: Art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art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uide students to inheri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explore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akes pen and ink as the carrier, and its simple and easy form of expression is very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learn.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creativity, but als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good artistic thinking. 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art teaching: to have a first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understand the spirit; game teaching, cultivate interest; discipline penetration, showing charm; advocate sketching, close to life; multi presentation, comparative summary; free creation and exhibition of works; visit the art exhibition and expand the space.
Key words: primaryschoolart;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gameteaching;disciplinepenetration;aestheticaccomplis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