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3-06杜可琦

今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范长江时代专业

杜可琦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一、引 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在此变革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它们彼此交织、对立互补,形成了融媒体时代[1]。然而,开放的媒体格局降低了媒体行业的门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受众的争夺也愈发激烈。

融媒体时代,无论是传播介质的变革、媒体理念的更替,还是媒体经营业务的整合,都使媒体的平台、内容、渠道、经营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需求,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方案也要由原来的专业细分型向全能复合型转变。以笔者所在的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内江师范学院培养专业新闻人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破传统媒介桎梏,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融媒体思想作为教育主线,并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探索新的传媒类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真正培养出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人才。

二、当前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培养方案过时,脱离时代用人要求

互联网高速发展影响着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只有时刻关注融媒体环境下传媒市场的切实需求,才能够有效适应瞬息万变的行业市场变化。

(二)课程改革缺乏稳定性,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

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中,部分高校开设的新课程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教学设计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学生学习泛而不细、广而不精,甚至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无法适应融媒体时代媒体岗位的实际需求。

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新闻的采写编评、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大可能地满足电台、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实际用人需求。高校按照媒介类型对广播、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进行简单分类,并以此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融媒体时代到来之前能够满足社会媒体的用人需求,但是,随着融媒体时代各类媒介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化,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就难以满足当下媒体的新需求了,能够适应融媒体时代的综合应用人才更是极度稀缺。

(三)实践教学观念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传媒行业各类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高校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虽然也相应地调整和购置了部分教学实验新设备,但是,高校新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大多是按照新闻制作流程的“采、编、播、录”体系对应建设的,而单一媒介形态建设的摄像室、编辑室和演播厅等实验室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新闻学专业的教师缺乏同时拥有电视台、报纸和电台等从业经历的跨媒体技能人才。目前,部分高校新闻类专业教师的工作重心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实训和实践指导浅尝辄止、流于形式,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这些实践教学现状突显了目前部分高校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市场需求不统一的矛盾,学界和行业严重脱节,导致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无法满足媒体融合大趋势下用人单位的需求[2]。

三、对当下新闻人才培养痹症的几点思考

(一)融合专业课程,弱化课程界限

融媒体时代,各媒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教学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弱化课程间的界限,如何树立正确的融媒体教育理念,是当前新闻学专业教学亟需破解的难题。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融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要从基础核心课程的设置入手,融合重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新媒体等基础课程的理论架构和知识体系;选修课程也要开设适应融媒体的新媒体运营与管理、融合新闻学、移动媒体创意工作坊、数字信息挖掘与处理等课程,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框架。

课程群的建设就是将分别独立开设的,具有不同教学内容和目的的多门课程编排到一起,形成一个教学课程群组[3]。高校采用“课程群”的模式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工作进行建设管理,能够弱化单一课程的属性,强化课程间的交互性和相关性,不仅延展了教学内容,降低了总学时,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这样的课程建设能够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打造教学团队建设,拓宽学科就业范围和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融合知识体系,加强知识延展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与传媒发展方向紧密相连,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各类学科知识的交叉训练与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新闻知识体系架构。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高校将社会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自身教学体系内,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实现新闻专业学生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蜕变。此外,面对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新闻类专业人才的新需求,高校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不仅要重视新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还要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着重培养和建设新闻专业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全面地把握教材的基础内容,时刻了解融媒体时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教学方式,通过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发展新方向,提高学生的跨媒介技能和理论素养,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行业需求。

(三)融合教师资源,加强专业指导

建立一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新闻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目前,笔者所在的范长江新闻学院已经通过引进、送培和聘请等方式建立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比如,聘请了30余位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为我院客座教授,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部分专业核心应用课程引进电视台高级记者和编导担任课程老师,形成了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互补的教师队伍。

此外,高校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新闻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除了对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培训,还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到当地媒体单位、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中去学习深造,使教师真正了解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对新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四)培养创新思维,借助比赛带动实践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新闻学子在校园实践中,要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各种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了解传媒领域最新的发展动向,接触到更多的新媒体行业,并且,学生的实践作品、参赛经历、获奖证书也能够作为未来求职简历上的亮点,使自己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四、“范长江式”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笔者所在的范长江新闻学院为例,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范长江”名字命名的新闻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紧紧围绕地方文化特点,从学生步入校园到毕业,将范长江的新闻精神始终贯穿于学校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领悟范长江新闻精神的实质,在实践中逐步学习和掌握新闻从业者的要求,树立新闻人的责任心,不断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良好的从业观和良性的新闻伦理观。

(一)培养真正适合新时代的“范长江式”新闻人才

综观范长江先生丰富的新闻思想体系,他从独特的视角,向大家展示了一篇篇精彩而真实的新闻通讯;他以一颗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深入战争现场,不畏艰险实地采访撰稿,成为我国新闻第一人;他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新闻是具有阶级立场的;他注重实践,敢为人先;他崇尚真实,实事求是;他以民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他认为记者应该具有过硬的素质,要与时俱进;他提出要关注民族问题,要坚持民族团结。这些精神共同组成了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体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积极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研究范长江,学习范长江,成为“范长江式”的新闻人才,是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新时代的“范长江式”新闻人才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要具备融合媒体管理和组织架构运营能力。融媒体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人才要打破相对封闭独立的发布渠道和业务流程,要将传统媒介单调的信息载体进行全新的重建与合并,还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新的信息传播通道。

其次,要具备不同媒体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融媒体时代对“范长江式”新闻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媒体内部不同单元间的协作变得更为密切,不同形态媒体间利益共通,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常态。“范长江式”新闻人才要借助媒体形态共同融合的趋势,加强与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不同媒介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立体、全面的传播矩阵。

最后,要具备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融媒体时代要求“范长江式”新闻人才对受众有更加精细的划分,更精准地推送新闻;要充分了解新科技所产生的媒介编码解码方式的转变,确立目标受众意识,准确把握不同媒体的呈现形式,产出真正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二)加大教学成果的推广及应用

1.深化校地共建机制

完善与当地市委宣传部的共建机制,在培养和提升教师团队时注重引入外部资源;在项目共建上展开更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在学生实习就业上有更多的合作方式,不断拓展“校地共建”的深度、精度和广度。

2.打造范长江研究平台

范长江研究平台要以科研反哺教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项目和各种大学生学科创新创业比赛上引入研究平台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形成培养特色。以笔者所在的范长江新闻学院为例,学生能够在范长江研究所平台申请科研项目,进行学术研讨。

3.加强创新创业推进力度,储备后续新闻人才力量

范长江新闻学院不断鼓励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与教师共同成立公司或工作室,加强了师生与社会的接触频次,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例如,尝试开展了范长江小记者训练营,通过训练营的方式进行师生校外素质教育培训,普及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在信息时代正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媒体,从而为“范长江式”新闻人储备后续力量。

五、结 语

简而言之,融媒体时代,“融形式”“融内容”“融思维模式”,都对高校新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络,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真正适应融媒体时代媒体的用人需求。

猜你喜欢

范长江时代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启幕
内江市东兴区:挖掘“范长江家风”故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范长江与张季鸾:何以从道义之交到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