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地域文化对古筝流派形成的影响

2023-03-06陈柯

参花(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流派古筝河南

◎陈柯

一、引言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筝就已经存在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筝流派,这些流派通常被划分为两个大的派系,即南方派和北方派。本文主要对几种古筝流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究,希望对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筝派概述

古筝艺术流派的形成不仅与长期艺术实践有关,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文化影响,因此可以说,古筝流派是古代艺术和地域文化交融下形成的产物,也是我国艺术发展繁荣昌盛的一种体现。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语言环境、生活习俗不同,而且古筝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民间音乐的影响,在种种因素推动下,最终形成各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古筝流派。

我国目前形成的较为系统的古筝流派被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方筝派包括河南筝派、山东筝派、陕西筝派,南方筝派包括闽南筝派、潮州筝派、浙江筝派等。

(一)真秦之声,陕西筝派

陕西具有璀璨悠久的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淳朴浓郁的风土人情。同时,陕西历史上作为秦国的重要都城,其秦筝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是中国筝的发源地。早在战国时期,古筝艺术就已经流行于当时的秦地,因此在陕西一带,又被称为“秦筝”。[1]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导致陕西地区的秦筝艺术出现断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陕西地区筝艺的发展。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周延甲先生“秦筝归秦”的思想指导下,陕西筝派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同。如今,陕西筝派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陕西筝艺还在不断完善中,并随着对秦筝复兴工作的不断进步,重新形成了本土化的筝艺风格。

(二)齐鲁音韵,山东筝派

山东筝派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山东算是秦筝发祥之地,现如今人们所说的山东筝派主要是指聊城、菏泽一代的古筝流派。这一地区的古筝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兴盛不衰。山东筝派的音乐热情奔放、刚劲粗犷,对我国其他筝派的影响巨大,也是我国筝艺流传最广的一派,发展十分迅猛。在清代,当时聊城、菏泽已经有专门从事秦筝演绎的民间艺人,有的艺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勤于钻研古筝技艺,而且广收门徒,这使得山东筝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山东筝派艺术家被聘请到各高等院校担任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山东筝曲的传播,为山东筝派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早期山东筝曲都是根据器乐合奏演变而来,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筝的演奏又从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演奏形式。此外,山东筝还受到了山东琴书的影响,甚至在后来发展中与山东琴书进行融合交会,形成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山东筝派作为我国筝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植于山东戏曲民间艺术和人文生态环境中。如今,山东筝艺术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在全国享有盛名。

(三)中州古调,河南筝派

河南筝派作为北方古筝的一个重要流派,具有明朗谐趣、高亢豪爽的特点。河南筝最初是秦筝的流入,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当地民间音乐,形成如今鲜明的中州古调。河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戏曲,包括豫剧、大调曲子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艺人的努力,形成相对独立的演奏乐曲。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河南筝曲大部分是河南曲子的牌子曲和板头曲。

总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区域文化的影响,并且以其文化价值取向作为发展根基。河南筝在长期发展中汲取了民间音乐养料,又经过很多艺术大师的创新和移植,并最终形成独具风格的文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古筝流派之一。

三、地域环境对筝派形成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环境下,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这也为各具特色的古筝流派发展创造了条件。正是地域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我国如今古筝艺术流派竞相发展的格局。古筝流派地域特色体现了地域文化的本土性和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当地人们的性格,同时,各地域文化也直接影响了地方筝派的形成和发展。正所谓“十里不同音”,随着地域环境的不同,语言和音乐文化也各有不同。[3]例如,河南、山东、陕西筝派都属于北方,且都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三个地区的乐理和乐声则逐渐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是由于最初的“真秦之声”是沿着黄河一路流进河南、陕西、山东,由于这三个地区属于平原,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为主,人们相对安居乐业,这使得我国北方筝派具有开朗明快、热情奔放的共同特点,但是这三个地区的筝乐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一)陕西筝派

陕西筝被称为秦筝,陕西北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而且历史上干旱少雨,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需要与自然环境顽强抗争。这样的环境使得当地人们具有硬朗质朴、刚强坚毅的特点,筝曲体现悲壮高亢的特点。所谓“秦筝声最苦”是指人们通过筝声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这也是受到当地地域环境所影响。

(二)山东筝派

山东是黄河的入海口,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但是历史上的山东常受到水患之害,这也使得当地的人们具有坚韧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因此,山东筝曲大多数质朴率真、热烈刚劲,但刚劲中又带有凄楚悲切的基调,这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

(三)河南筝派

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历来是我国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在河南建都。此后,有先后二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几千年来,河南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核心地带,这一地区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同时,王朝的更迭也对当地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更向往安宁美好的生活。[4]因此,河南筝曲大多表现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如《高山流水》《思春》等。河南筝具有形式自由、曲调热情的特点,这是受到河南人直爽的性格影响。河南筝派在发展中还进一步形成了豫西南、豫南、豫中南三个分支流派,这三个分支流派属于亚地区性流派,同时又是筝家的个人流派,其筝曲风格和演奏技法都受到地域文化的直接影响。这三个流派同属于北方筝派,但是由于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当地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性格气质,造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筝乐流派。

四、语言文化对筝派形成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音乐同语言一样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又都受到地方和民族特点的影响。音乐是对语言的艺术加工,自古以来不同地区所产生的语言不同,其音乐风格也受到语言的影响。歌谣声腔最能表现出一个地方的方言语音,而筝依附于语言和歌声所存在,因此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也是影响筝派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我们就以陕西、山东、河南为例,谈谈语言对筝派形成的影响。

陕西方言的特点刚直率性、抑扬顿挫,其中,陕西关中话对地方音乐影响最大,这一地方的语言在声韵中缺乏三声这种直接的表达方法,在筝乐艺术中体现出慷慨激越、热耳酸心的特点。陕西筝曲尾腔较长、抒情委婉,这也是陕西人情感丰富的特点显示。山东方言声调较多,在筝曲创作中表现出上滑音使用较多,而且滑奏速度快,曲风刚劲,强调音色的直爽,这与山东人的个性相近。山东筝的演奏就像山东人讲话一样,热情爽朗、憨厚朴素。而在河南方言中,使用频繁的是升调和降调,河南话具有幽默含蓄的特点,而且长音较多,时不时拐个弯。因此,河南筝曲上下滑音使用频繁,装饰手法多样,这与当地人们方言语调是一致的。

总之,地方方言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较大,一个地区的音乐形式必能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而地区音乐风格是从语言到器乐语汇升华的过程,由于器乐对语言的依附性较强,这又造成方言影响筝派风格。

五、民俗民风对筝派形成的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容易受到民俗民风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也往往成为一些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烘托气氛。有一些民间歌会、节日歌舞等风俗活动,都需要以音乐为辅助来开展,可见两者之间相互交织,这也使得古筝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俗民风的影响,也正是频繁的民俗活动,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给古筝艺术提供了养料。[5]同时,各种民间活动呈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筝派的形成。在陕西榆林,当地广泛流传的小曲是以三弦、琵琶、古筝为伴奏的一种音乐。在旧社会中人们会通过唱小曲烘托节日气氛,生活富足的人家会在喜事上借助小曲来助兴。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此类艺术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婚嫁丧娶,还是生辰寿诞,以致老百姓茶余饭后,都会演奏小曲娱乐生活,而小曲的发展也无形中带动了陕西古筝艺术的发展。在山东菏泽地区,人们会在农闲时节、逢年过节等演奏筝曲。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也会自发地聚集进行筝曲演奏。此外,山东还有一些民俗活动,如“打平户”“胡集书会”等这些活动都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础所展开的。而古筝作为说唱音乐在此类活动中应用广泛,而且得到了长足发展。以“胡集书会”为例,在活动期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筝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同时当地也会组织跑龙灯、扭秧歌等传统活动,这些民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筝艺的发展。在河南南阳、邓县(今邓州市)一带,人们在举行寿宴活动时,也会请戏班子进行表演,表演最多的是河南曲剧。河南曲剧是以古筝为伴奏的一种民俗活动,这种民俗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古筝艺术的进步,当然民俗活动也为筝曲提供了素材,例如河南筝曲《闹元宵》。可以说,我国筝乐艺术是在民俗民风活动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而且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筝派风格的形成。

六、地方音乐对筝派形成的影响

很多地方音乐同时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地方音乐资源为古筝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使其不断发展完善。如果将我国各地筝派看作是一棵大树,那么各地域本土音乐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脉,如果没有了地方音乐资源,那么地方筝派也很难继续发展。当然古筝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地方音乐的发展。陕西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本土音乐,如碗碗腔、秦腔、西安鼓乐、眉户等。陕西筝派多以戏曲说唱音乐基础而改编,其中欢音和苦音源于秦腔,而秦腔旋律具有凄婉、沉痛的情绪,又有细腻缠绵的特点。而欢音腔则具有明快的特点,呈现出喜悦轻松的情感,在陕西碗碗腔中也有苦音和欢音之分。[6]陕西筝乐受到碗碗腔和琴腔等地方音乐的影响,表现出以苦为乐、苦欢结合的特色。例如,在陕西筝曲《乡韵》中,就用到了秦腔戏曲元素,再如《秋夜筝》就借助了眉户的音调韵律,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筝曲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山东筝派受到地方音乐影响较大的是山东琴书,山东琴书是山东省的重要曲艺品种,主要发源于菏泽地区。山东琴书最初是以伴奏的形式流传,后来加入古筝。如《天下同》《文姬思汉》等曲目都是出自山东琴书曲牌,山东琴书为山东筝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以琴书为基础创作出来的筝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山东筝乐中还有一部分筝曲是从山东琴曲中脱离出来的,如《琴韵》《汉宫秋月》等,地方音乐需要通过筝的演奏来表现,而筝的发展也需要依靠地方音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在河南地区,河南筝在最初主要作为河南曲子的伴奏而存在,现今我们所听到的很多河南代表性曲目,如《闺中怨》《上楼》《苏武思乡》等,这些都是从牌子曲中独立出来的筝曲,而且都来自板头曲。[7]还有一部分从牌子曲中独立出来,如《倒推船》《山坡羊》,这类筝曲具有轻快活泼、精致短小的特点。河南筝曲大多是以河南曲子为素材。除了这些直接来源于河南戏曲的筝曲外,还有一部分筝曲取自当地本土音乐,如《汉江韵》《闹元宵》等,这些筝曲受到人们广泛喜爱。

七、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筝音乐丰富多彩,且各流派具有不同的特点,各流派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使得各筝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说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流派古筝河南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第一次弹古筝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