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内心戏”的时候,是谁在给你配音?
2023-03-06北京科学中心
□北京科学中心
不知道你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今天吃什么?”的时候,能否听到脑海中传来的声音——一个声音说:“吃火锅、喝奶茶吧,犒劳下自己!”另一个声音说:“不行,还是继续吃减肥餐吧!”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你的耳边低语,但你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听到这段激烈的争论,难道说……你无意中掌握了新的语言模式?
脑海里声音的产生
打住!实际上,脑子里出现声音是很普遍的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问题就已经被注意到了。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号称“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心理学家利维·维谷斯基,他把这种声音叫作“内部语言”。
利维·维谷斯基观察到,当几岁的小孩子在玩游戏时,总喜欢自言自语,并且,如果你认真地听他说的话,很可能会发现:这居然是一段对话!
而当人长大以后,会把这种出声的对话转化为不用出声的脑中对话,所以利维·维谷斯基认为,人脑海中的声音实际上是人类将外部的社会对话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神经学科学家们发现,当人们脑中出现声音却没有开口说话时,脑中一个跟说话有关的区域——布罗卡氏区被激活了,就仿佛真的听到我们说话一样。
也就是说,脑中的声音可以理解为一个“副本”,这个副本被称为“伴随放电”。
伴随放电的作用
科学家们发现,当我们在做动作的时候,大脑除了会给肌肉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以外,还会命令“初级运动皮层”随时将这个信号复制并传送给其他脑区,这个复制以后的信号就是伴随放电。
那为什么要复制信号通知其他脑区呢?
你可以设想,你本来不会说话,但是有一天突然开口说话了,别人会不会突然被你吓到?同样的,传送副本给其他脑区是为了让其他脑区知道你的下一步动作,这样你就不会被自己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动作给吓到了。
传送副本还有一个作用,它可以实时比对动作完成的质量,这样就能对动作进行精细调整,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忽略掉自己的心跳声,也不会刻意去注意自己眼球转动的方向,这使得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地处理身体以外的事情,而不必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到诧异,这是副本的另一好处。
语言副本的影响
当你与别人对话时,你可以理解为副本将你想说给别人的话,提前说给自己听了。所以,当你真正发出声音和别人交流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声音盖住别人的声音,大脑就会利用副本主动把你的声音音量调低,因为大脑反正已经知道你将要说什么了,因此,它认为没必要再大声听你讲一遍。
这就会出现两个现象:当你大声说话时,你并不觉得声音大,但别人纷纷朝你看来;有时候你说话出现了口误,但由于大脑提前收到了正确的副本,且自动降低了你说话的音量,所以你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出错了。
脑子里的声音,也就是语言副本,与我们的默读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家认为,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人,由于不能产生副本,即他们听不见自己脑中的声音,因此他们做不到默读这一行为。
综上,科学家们推测,当人在进行抽象思考的时候,我们的思想经常会被语言化,被语言化以后,立马就会触发伴随放电。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我们并没有开口讲话,我们的听觉系统依然会接收到这个副本,也就是听到了这个声音。
显然,如果推测成立,那么人在思考时候听到的声音,当然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