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谷的非洲旅程
2023-03-06李楚悦
□李楚悦
2022年4月,非洲南部博茨瓦纳的一片稻田里,来自中国的稻种结出沉甸甸的稻穗。而在此之前,博茨瓦纳的土地上已许久未长出稻子。
在2020年疫情暴发后,这个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面临着断粮的风险。当地一位华侨联系了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团队后,一批节水抗旱稻种子漂洋过海抵达非洲,经过两年的培育试种,终于获得丰收。
一通求援电话
阳光照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的稻田间,一阵风吹来,金色波浪起伏荡漾。
2022年6月27日,“中国水稻丰收日”仪式正在此地进行。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王雪峰同博茨瓦纳代总统措霍瓦内一起走进水稻试验田,拿起镰刀收割水稻,庆祝丰收。在仪式现场庆祝的南庚戌觉得欣慰,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切要从两年前那通至关重要的电话说起。
南庚戌是非洲农业有限公司及非洲里程集团董事长,也是中非民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会长。自1999年来到博茨瓦纳创业,他过着每个月往返于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的忙碌生活。但这两年,疫情中断了频繁的工作旅行。
同样停滞的还有博茨瓦纳的粮食进口。2020年,因为疫情,博茨瓦纳赖以生存的粮食运输线中断了。这正是南庚戌要给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打电话的原因。
“论种植水稻,中国人是行家。我想中国地大物博,总有一个地区的土壤和气候与博茨瓦纳相似,总有在非洲也可以种的稻子。”南庚戌回忆道。
南庚戌在网上找抗旱农作物的信息,搜索结果里出现罗利军的名字,紧跟着的词条是“节水抗旱稻”。资料显示,节水抗旱稻在节水50%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了700—750公斤,目前已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更具革命性的是,节水抗旱稻改变了千百年来水稻的种植方式。种植节水抗旱稻的农民不必再像往日一样插秧、耕地、灌田,而是直接在雨季来临前播撒种子即可。而且,因为减少了灌水,水分流失过程中带走的化肥也减少了,种植节水抗旱稻不必像过去一样频繁施肥,农田甲烷排放量大幅降低。
南庚戌觉得,在博茨瓦纳种这种水稻有希望,但心中仍有许多疑问。
罗利军也对那通电话印象深刻,隔着上万公里,被海外华人想要改善当地人生活的热情与愿望打动,他决定试试。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原本就有与非洲合作的项目,但当时的合作国家中并不包括博茨瓦纳。研究员刘灶长是非洲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罗利军安排他与南庚戌对接。
获得来自国内的技术支持后,南庚戌信心倍增,“既然能够发挥双方的优势,这事必须得做”。
两次异国试种
很快,一场两国农业专家技术座谈会在线上举行。
为了选择合适的品种,中国的专家团队对博茨瓦纳的地理、气候、降水量等作了全方位的了解。为了提高试种成功的概率,除了上海的团队之外,南庚戌还联系了安徽、江苏相关专家。最终,三地提供了7种旱稻种子进入试种环节。
不过,在博茨瓦纳,抗旱稻的试种并非一次即成功。
因为疫情,平时五六天就能抵达的快递,经过漫长的周转才抵达非洲。再经过清关、检疫、获得进口许可证等一系列流程,收到种子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
种子到晚了,是第一年试种失败最直接的原因,错过了博茨瓦纳的最佳播种季节。
尽管第一次试种失败了,但项目仍将继续。刘灶长深入研究了博茨瓦纳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的热量和降雨数据,最终得出结论,第二次试种一定要提前到10月或11月播种,才能确保来年4月——博茨瓦纳的冬季到来前成熟。
时间问题解决后,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博茨瓦纳土地地质条件并不均匀,部分地区沙化严重。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即将下雨前播种,种子下地后,立马有雨水进行一次灌溉,促进水稻出苗。
但第二次试种时,试验田里播完种后,当地出现了持续干旱,很多天没有下雨。终于等到一场雨时,又因为土壤沙化严重,表层坚硬,阳光一照就容易板结。南庚戌记得,第一次播种后,左等右盼,十多天后才终于发芽。
试种田面积大约五六亩,种植团队主要由当地农民和农业大学的学生构成。但南庚戌隔三岔五就往稻田里跑,想要亲眼看看生长情况。
原本以为初期等待发芽的那段时间是最煎熬的一段时间,但南庚戌后来发现,每个阶段都会有担心的事。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病虫害……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差错。
刘灶长记得,那段时间,隔着6个小时的时差,他总是在夜晚收到南庚戌来自地球彼端的消息。在“远程教学”的陪伴下,刘灶长发现博茨瓦纳田间的稻子“长得很壮”,结穗、灌浆都很顺利。
次年4月,在博茨瓦纳的土地上,抗旱稻迎来了丰收。
仪式现场,南庚戌贡献出自家的电饭煲,大米饭飘香田间。平时主要吃糙米的博茨瓦纳人对来自中国的稻米赞不绝口,大家甚至把收割下的秸秆带回家,作为纪念。
未来更多故事
博茨瓦纳第一次试种成功的时候,刘灶长手头另一个非洲合作国家——乌干达的水稻项目已经进入审定推广阶段。在那里,他的合作伙伴是来自乌干达国家农牧研究机构(国家农科院)的吉米·拉莫博士。
拉莫说,三年前,当中国的水稻种子出现在种植选项里时,乌干达的农民非常乐意尝试,因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总是品类丰富,物美价廉,在乌干达很受欢迎。
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稻米给乌干达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拉莫介绍,乌干达农民种植的大米,90%用于出售。稻米的价格最高可售每公斤1.3美元。
目前,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都有来自中国的种子在推广审定阶段。
2022年8月20日,布隆迪传来好消息。经过当地的几轮全国区试和新品种测试,来自上海的低碳排放节水抗旱稻品种终于获得了品种审定。这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可以正式开展种植抗旱稻的国家。
现在,来自中国的节水抗旱稻,正在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贡献方案。
在非洲土地上种植中国种子,未来还将有更多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