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3-03-05赵文燕马聪承张世光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交通法律院校

赵文燕 马聪承 张世光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近些年,交通运输行业立法和法律研究工作备受重视。《交通运输“十四五”立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节约能源、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智慧交通创新发展相关立法研究。雷舒雅、陈轶嵩等研究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产业法律问题[1,2]。要建成交通强国和法治社会,保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交通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具备较好的法律素养。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通过教学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基础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很多学者做了研究。鞠娟娟等调查了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育实践及网络教育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3]。文莉研究了交通类职业院校学生交通法律素养,并从校园文化、专题教育法、普法宣传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4]。现有研究发现,多数高职院校仅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法律知识较为缺乏。

关于专业法律教学,张文霞等将模拟法庭引入“汽车法律法规”课程,以案例授课及模拟法庭的场景组织教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主动性[5],这为改进工科生法律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然而,针对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现状提出提升策略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情况,并从“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得好不好”等方面提出了学生法律素养提升途径。

2 提高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不断推向深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和新技术的推动下,各领域研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应结合这一社会趋势,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适应岗位需求并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1 社会经济生活实践需要

当下,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高,与之相关的维修、保养及运输服务岗位也得到充分发展,交通相关法律问题、交通情景与生活的相关性更加密切。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可知,交通事故、交通合同纠纷、交通设备赔偿及维修等法律实践活动较多。高职学生在步入相关岗位之前,有必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维护自身权益。

2.2 行业改革发展实践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各领域均在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对应的岗位技能也悄然发生变化,各技能岗位从业者需提前做好谋划。目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交通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机动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交通运输服务等相关岗位,在具体工作中应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发展必然涉及固体电池回收利用的法律问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落地,必然涉及电子导航地图制作与使用的法律问题。学生对这些岗位需求提前进行准备,会让其在职业发展中少走弯路,发展得更好。

2.3 学生创业、工作、求学需要

高职学生毕业后,一些学生选择创业,因其前期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在创业初期遇到较大阻力。一些院校开设了创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对创业的学生会有较大帮助。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身处发展中的交通行业,应自觉做到知法守法、操作合规。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法律知识,当遇到侵权时,才能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进修的学生而言,越早培养良好的法律素养,其越能够快速适应本科阶段的学习,在本领域内取得长足的发展。

因此,在高职院校内开设所属行业相关法律课程既是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

3 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广州某高等职业学院交通类专业主要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生主要从事车辆检修(调试)、故障排查、交通运输服务等工作,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据统计,该校交通类专业毕业生有二分之一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晋升本科阶段学习。而本科阶段的交通法律知识,多在本科二年级讲授,高职学生升学进入本科院校后,需自行补课,后续学习压力大。

本研究以该校交通类专业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从切合学习工作及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编制调查问卷。结合专业方向和未来工作岗位需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法律法规常识等多层面设置了28道题目。经问卷星发放问卷后,共收回221份,其中202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和成因。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法律基础知识薄弱、交通行业法律知识不熟悉、学习依赖性强、学习需求强烈的特征。

3.1 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问卷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内容不甚清楚,不能正确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合法,导致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无法及时有效地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比如合同相关的正确率情况:合同可约定的试用期(23.08%)、单位解约是否合法(39.82%)、要约邀请(34.39%),正确率偏低,详见表1。

表1 学生基础性法律知识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3.2 交通行业法律知识不熟悉

问卷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涉及本专业领域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对一些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太熟悉,意味着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在面临题中的场景时,可能会做出违法行为,这不得不令人担忧。例如判断《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等文件属性的结果显示,正确率分别为23.18%、20.45%,调查结果不太理想,详见表2。

表2 学生交通法律知识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3.3 学习依赖性强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未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基础法律和专业法律知识仅仅依赖于教师或父母传授,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占比仅为12.00%。由于对法律知识学习意愿不强、思考少且缺乏具体的应用,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不深刻,在面临法律问题时,易作出错误选择。

3.4 学生需求强烈

调查显示,70.00%的学生希望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并希望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讲授法律,很期待举办法律讲座。以上调查表明,该校交通类专业学生目前的法律素养不容乐观,基础法律和行业法律知识薄弱,而且学习依赖性强,在未来创业就业、求学中面对相应问题时,可能会因缺乏相关法律知识而遇到瓶颈。因此,亟待通过专门的法律学习提升法律素养。

4 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内容及与学生当面交流等方式发现,导致学生法律知识薄弱的原因较为多元。

4.1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重专业轻法律素养

通过研究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发现,该校交通类专业所学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三类,其中涉及法律知识的仅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且课程内容仅覆盖基础法律知识,不包括行业法律知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作为一个新开设专业,涉及地图、自动导航、智能网联等多项科技应用,相关法律热点话题最多,却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设置,且在问卷调查中学生错将国家标准误判为法律,错误率达79.5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作为老牌专业,在课程中也较少涉及相关专业法律知识,问卷中关于自行改装车辆等与课程紧密结合的题目有关正确率很低,可见与法律相关的课程设置不够。

4.2 教学过程与法律知识结合不深

通过查阅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虽然该校交通类专业现有课程大多会涉及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但是教师侧重讲授操作技能,忽视对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规则性内容的教授;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也不足以将每个知识点与具体的工作要求对应讲授,使得专业课与行业法律的融合度不够。

4.3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目前,绝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法律相关专业知识时,仅限于法律条文的逐条解读,缺乏重点讲解,而且与实际案例结合较少,导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不足。调查问卷“关于学校法律课程教学方面,您有什么建议”一题中,学生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增开法律课程讲座呼声最高。

5 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

结合以上调查及原因分析,应该从“课岗融合”“以案说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为本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成效;外引内培优化师资力量;优化法律教学评价等多种途径共同发力,提升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

5.1 “课岗融合”“以案说法”,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教什么”,调查发现,80.00%的学生提出,希望能结合案例开展法律教学。本研究提出,教材的编写、课堂案例的选取应紧密结合岗位特征,结合汽车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服务设定教学内容,确定主要学习的法律知识点。帮助学生构架法律体系,串联法律知识点。以实际案例引入、参与讨论及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制定、解释、应用等环节,加深对法律精神的理解。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主动了解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形成良好的法律学习习惯。

5.2 以生为本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成效

针对“怎么教”,首先,可以使用分组讨论法,每个组分别安排不同的法律学习任务,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一项,在教学中按“提前布置—教师讲授—小组分析—组间辩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流程组织教学。其次,可以使用模拟法庭法,组织学生竞争某一法庭角色,提前了解案件详情、准备法律知识及辩论词。例如,以新能源汽车电池转运报废引发环境危害为例组织法庭审判,加深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应用。最后,可以使用视频教学法,观看庭审视频、法律大讲堂等,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专业法律知识。

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案例选取,积极查找相关法律条文,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条文制定、解释和应用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3 外引内培优化师资,促进教学相长

针对“谁来教”,可以选择法律案件,邀请交通相关企业法律顾问为学生讲授相关法律,或者邀请其举办讲座,普及法律知识。还可以设置法律选修课程,鼓励多个专业学生同时学习,丰富法律知识学习形式。鼓励现有师资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尤其是专业领域内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学习,研究法律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以营造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让师生实现教学相长。

5.4 角度多元、主体多元,优化教学评价

针对“教得好不好”,法律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教学评价更应该角度多元、主体多元,通过过程性评价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法律观念的转变等角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同时,还要注重优化评价形式,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法”,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用法”,了解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途径。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评价并非目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教育应该主动担负起育人使命,通过教育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完善一个行业,久久为功,将法治社会的进程向前推进。

猜你喜欢

交通法律院校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