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特种印染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2023-03-05何雪梅梁慧星蔡露冒海燕周天池
何雪梅,梁慧星,蔡露,冒海燕,周天池
(1.盐城工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工学院 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引言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在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既要适应当代产业发展需求也须具有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技艺的责任和担当,如何融合新技术、新产业,传承并创新弘扬传统优秀技艺,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工科院校所要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1]。纺织品印染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加工技术,其中传承千年的传统独特印染技艺如蓝印花布、扎染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为了深入发掘传承传统印染加工技艺,推进人类的传统手工文化与现代染整科技的有机融合,并契合当代印染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轻化工程专业以“传承、融合、创新”为教学理念,以OBE 项目产出为导向,进行“特种印染”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3]。
1 特种印染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改革途径
1.1 建设目标
特种印染为轻化工程专业选修课。在当代社会新工科背景下,其课程目标定位为根据纺织印染产业链对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为出发点,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于专业前沿科技,弘扬发展印染传统文化技艺[4]。因此,本门课程的建设目标为:基于能力为导向,将课程内容教学与思政教育、教师科研、竞赛创新活动、互联网资源、校企联动、实践应用等多元化措施的相互穿插、融汇贯通,赋予特种印染课程内容的纵横向的扩展,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定向设计、项目导向任务的完成度的多元评估手段,最后达到传承、融合、创新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强大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教学内容
特种印染课程作为校企共建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引入学科前沿的动态信息,还要契合社会需求,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与行业的发展同步[5]。特种印染课程是学生在前期掌握了染整工艺从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所有基本理论和基本工艺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拓展课程[6-7]。本课程共32 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型染色技术、艺术染整及现代印染中特种印花。因此,我们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新型染色技术染色原理及其工艺等介绍。巩固染色基础理论教学,系统传授有关纤维、纱线、织物新型染色理论、染色方法和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教学以抓住“纤维性能与染色方法的关系”为主线,从理论上教会学生如何从某类纤维的主要结构性能出发,选择合适染色方法、工艺。注重引入纺织印染学科前沿的信息和知识,介绍一些新型无水、少水生态、环保染色技术包括等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泡沫染色技术、高效短流程染色技术、气流雾化喷染技术、微胶囊染色技术、磁控溅射“染色”技术、功能染料染色技术、悬浮体染色技术、无盐低碱染色技术、低温染色技术等。课程内容的设计注重契合行业发展,注意讲解原创性研究中科学思想的形成、成果的取得与本课程的关系,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建立系统的染色加工全流程[2]印象。第二部分从艺术化审美角度出发,强化特种印染技术是在满足个性化产品的设计需求基础上,介绍各种能够赋予纺织品不同外观颜色、花纹形态的工艺技法,包括利用多种传统印染技艺如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工艺等,结合拓印,喷,绘雕,转移,压给手法,或现代印染科技前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来获得具有一定美学效果、独特风格的纺织品[6-7]。第三部分为特种印花技术及实践教学,介绍特种印花理论及新型的特种印花工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网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创新创业锻炼平台、毕业设计平台。以企业实际需求为驱动,OBE 成果为导向,激发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通过项目的开发,实践创新锻炼,让学生所学进一步巩固[7]。实现学校科研成果向企业技术发展、产品开发需求的转化和衔接。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也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所需的人才,从而达到校企互赢。既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1.3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目的在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接轨的能力,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因此,特种印染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最终要与轻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相适应,并达到毕业生的需满足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创新实践能力[9]。为了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标,我们注重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如建立课程学习的资源库包括相关PPT 教程、印染书籍、文献资料,构建包括不同染色、印花工艺的视频、动画、相关设备图片的素材库,包括不同企业生产特点,视频介绍,产品特点的实践资源库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课堂,线上资源不断补充更新,将电子教材、图书目录、网络教学资源、课件、练习题、测验题、微课、视频、作业题和期末考试题等上SPOC 平台,方便学生课余自学。积极利用线上各种网络资源如相关专业行业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等,衍生和扩大学生的学习平台,多途径提高学生利用资源,整合知识能力。
1.4 科研创新与“互联网+”教育融入
融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科前沿技术传授、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指导。科研融入,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导师团队科学项目研究,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以及严谨科学态度,在开展科研项目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另外,注重将特种印染课程中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提升融入创新训练活动、产品开发与创新实践课程、印染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中,制定并开设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富有设计性、创造性的特种印染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10]。包括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全国美育大赛、纺织跟单大赛、红绿蓝纺织品设计大赛等,丰富学生特种印染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形成课外创新竞赛活动长效机制,在比赛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过程,训练学生把特种印染技术中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1-12]。注重“互联网+”教育融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将网络资源中相关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技艺传承等内容融入教学,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励学生自觉当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13]。
1.5 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
将项目式、情景式、探索式、报告式、案例式、线上等混合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入教学中。在教学手段方面,将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方式与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授课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库和案例,有效地将大量多媒体图片、视频录像和动画等引入教学当中[14-15]。利用形象视觉效应增加课堂色彩,促进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线下集中精力讲授课程的重难点,线上网络平台如慕课平台,微课等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视频进行导学、并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6]。多样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向积极主动学习状态进行转变,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索、协作学习、意义构建方式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丰富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可供学生反复学习与思考,并且可以完成在线考核,方法灵活适应性强[4]。
1.6 拓展课程教学时空环境,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企业家进课堂
将大学课堂教学、企业组织的第二课堂实践锻炼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有机进行结合,拓展延伸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时空环境。由课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教学团队,采用课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的模式,使师生和工程师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机联系[4]。主要教学内容由课程教师完成,部分教学内容由企业工程师承担,让专家走进课堂,讲授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将企业的资源引入专业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融合,优化课程内容配置,共同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由于校内专任教师一般理论性较强,实践能力薄弱,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下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担任企业副总等方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累积,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4],目前,轻化专业已有八位教师取得“省科技副总”的人才称号。通过与企业多方联动合作,为校企合作课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而企业导师实践应用能力有优势,可以结合生产实际,案例式教学,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与案例,分享工作经验,演示操作某种花型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法进行具体加工过程,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了解学习课程知识的目的和意义[4]。另外,通过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相互的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能清醒认识到自身能力方面与企业需求差距,通过强化实践锻炼,有目标的减少这种差距。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及企业单位用人需求这一目标。
1.7 创新课程评价方式
打破以课程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多途径考核评价方式,如实习报告、调研报告、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量化考核评价[17],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构建OBE 成果质量为导向科学评价手段,在保证课程理论教学效果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相对比重,以促使学生重视并加大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投入[8]。如在实践环节考核中采用“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企业指导教师指导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活动以及开发产品需求,以OBE 产出为导向,设计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完成具体的产品设计和制作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学习讨论、方案设计,实践操作,作品演示来完成。根据小组汇报以及产品设计和展示情况,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考核评分。学生通过此环节的训练,能够积极主动的相互交流与团结合作,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4]。
2 结语
在教育部倡导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校、当地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共建校企特色课程,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把特种印染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标准有机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现场实践对接。将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融入课程教学,把专业知识讲授和培养职业精神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工匠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全面素质能力教育,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双赢局面,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为社会持续输出高质量、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