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安泰执教韩师十二载年谱简编

2023-03-05孔令彬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序安泰学校

孔令彬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詹安泰执教韩师12 年,从一位普通师范教师逐步成长为名扬岭东的“词长”和一介“名士”,最后走向中山大学讲席。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的因缘聚合,而通过编纂年谱便可以一探其中的奥秘。然《詹安泰全集》所附录之詹安泰年谱既简单,又存在不少舛误。2022年适逢詹安泰诞辰120 周年,笔者参考全集所附年谱,并以民国时期韩师各种校刊为主要依据,结合《鹪鹩巢诗》《无庵词》及同时人的笔记、诗文作品等,特制成此年谱,也是对詹安泰的一种纪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民国时人记载时间公历、农历并用,本谱虽以通行的公历为准,但一些地方并不能确定完成了转换,希读者谅之。

1926年

7 月,詹安泰由国立广东大学以高师部年限肄业,未获得学士学位[1]374。好友李冰若①李冰若(1899-1939),名锡炯,字冰若,号秃翁,湖南新宁人。1923 年入国立东南大学国文系,师从吴梅、陈中凡,同学中有唐圭璋、卢前等。1925年转学至国立广东大学中文系学习,与詹安泰结为至交好友。历任上海暨南大学讲师、教授。著有《花间集评注》等。1939年在重庆染病去世,詹安泰有《哭冰若》诗、《莺啼序》词悼之。则继续在广东大学中文系学习。

8 月,接受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师前身)之聘担任国文教员。饶宗颐的父亲饶锷1922年也曾担任过这一教职。时任校长方乃斌②方乃斌(1895-1991),字启东,广东惠来人,1920 年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文史部毕业。1922 年8 月潮州发生大风暴潮(史称“八二风灾”),二师近乎完全被毁,时任校长熊退滞留广州辞任不归,方乃斌临危受命任二师校长。在任五年间,向海内外募捐数万元重建校园,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离职以后,全校师生感念其贡献,特在汝平亭内为之竖碑纪念,时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许崇清亲笔撰额。对这位校长兼学长,詹安泰充满敬佩和感念,其《贺启东县长进祖》《代燕师挽方静臣先生(启东县长之封翁)》二文,皆为方校长之事所撰。、教务主任谢贤明①谢贤明(1885-1952),字燕庭,广东潮安县人。民国2年毕业于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1916 年起执教韩师,1921年出任教务主任,“八二风灾”后协助校长方乃斌重建学校,1927年担任校长后,加强学校管理,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他本人多次受到广东省教育厅嘉奖。詹安泰云南澄江所写《怀潮中故旧》其三即是谢燕庭师。谢校长六十寿诞,詹安泰还写有《齐天乐》(寿燕庭夫子六十生辰)。皆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本学年度,同事之中担任学校政治教员的即是后来著名的文史学者王昆仑先生,时间为一年,二人间是否有互动待考。后来成为好友的王显诏②王显诏(1902-1973),潮州府城人,1923 年7月上海大学美术科毕业后即回潮州任二师的美术、音乐和文史课教师,其间还兼课于广东省立金山中学,直至1952年退休。他是詹安泰在韩师期间共事时间最长的同事,詹安泰有《赠王显诏》诗云“与我相欢逾十年,佳言木屑霏霏永”。早于1923 年便从上海大学美术科图音组毕业来校任教。

詹安泰1921 年与邻乡张姓之女结婚,1926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学校旁租房居住。[1]374

1927年

本年度担任后二国文、教育及前二甲乙国文、历史;丘玉麟③丘玉麟(1900-1960),字拉因,潮安意溪人,1927年北平燕京大学国文学系毕业即入职二师任英语、国文教员,1928 年兼任金山中学教员,后调入金山中学。丘玉麟长期致力于潮汕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29年初编印出版了《潮州歌谣集》,大受欢迎。詹安泰《怀潮中故旧》最后一首即是写给他的:“诗书长在眼,情性恰如花。”此外尚有《寄怀丘拉因》《丘拉因玉麟来坪石讯近况书此示之(二首)》等。兼任后二国文、英文及前三国文。[2]

4 月,方乃斌调任汕头市市长,校长一职由谢贤明接任,5月14日举行新校长就职仪式。

5 月,学校成立下学年度招考新生考试委员会,詹安泰为成员之一。

5月,李芳柏④李芳柏(1890-1959),字渭农,广东潮安凤凰人,191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物理学校,曾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教授兼理化系主任,1925年初辞职回到家乡饶平工作,1932年1月任二师校长,1934年8月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辞去饶平县教育局长,到二师出任教务主任一职。

6 月1-2 日,詹安泰参加二师全体员生大会,被推举为纪录人之一。11日,学校举办第三次运动会。20日,学校员生大会秘书处讨论大会各项提案时决定第五项改换校歌案:“函请詹安泰先生撰歌文,王显诏先生拟歌谱,于一星期内脱稿。”[3]

7 月7 日,参加学校考务委员会会议,负责国文命题、阅卷等工作。10 日,在《二师旬刊》第79、80 期合刊上发表《蝶恋花》《虞美人》。《蝶恋花》词五首,词前小序云:“戏题《牡丹亭》,即用标目调。”《虞美人》一首,词前小序云:“读李后主词意,感赋一阙,一依元韵。”[4]

秋季学期开始,任学校出版委员会委员。《二师旬刊》从81 期始,编辑部主任由文子慧改为钟香勃。

12 月10 日,在《二师旬刊》第84、85 期合刊上发表《素丝行》《归田园居》。据詹安泰说:“右拟诗两首,系童年所作,以出版部催稿急,漫录应之。寿陵学步,阅之哑然!顾字里行间,犹具风致,今则心如眢井,并此亦不能为矣。”[5]

12 月31 日,在《二师旬刊》第86、87 期合刊上发表《和答冰若白下寄诗》(四首)。好友李冰若因参加北伐,思想进步,后被中山大学开除学籍,返回湖南新宁,任教新宁县立甲种师范学校,9月份曾寄居恩师陈中凡⑤陈中凡(1888-1982),原名钟凡,字觉元,号斠玄,室名清晖山馆。江苏盐城人,曾任国立广东大学文科学长、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等,是詹安泰广东大学读书时的恩师。南京的家中。

是年,丘玉麟从北平燕京大学国文学系毕业来校任英语、国文教员,詹安泰与之结为好友。

本年夏,好友吴三立⑥吴三立(1897-1989),字辛旨,晚号悔余斋老人,广东平远县人。1925年广东大学毕业,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科学习并留校任教,后回广东勷勤大学任教。抗战爆发,随勷勤大学迁徙至广西梧州。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国文科并留校任教。秋季学期,时局混乱,时有部队占驻学校造成停课。11月,曾携家人返乡短暂避乱。詹安泰妻张氏因病寻医医治,但无起色,遂回娘家休养。又一两年因女方另有所爱,婚姻结束[1]375。

1928年

本年度担任文史、诗词、近代文等课程教学工作。

1 月,高中师范因军事影响,入学人数太少停办。

2月,张美淦①张美淦,生卒年不详,潮安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毕业,入职前参加过北伐,后曾任潮安县教育局长。受聘担任学校训育主任,兼任三民主义教员。

3月12日,《二师旬刊》出第91、92期合刊,为《总理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上刊登消息:由詹安泰作词、王显诏谱曲的新校歌正式发布。歌词曰:“韩山之麓湘桥东,我校屹立气势雄;磊落英多会一堂,三民正育共陶镕。孙文主义,乃我党所宗,大家努力,作党国前锋。韩山之麓湘桥东,我校屹立气势雄;一齐奋起莫轻放,国民革命快成功。”[6]

4 月2 日,参加学校出版委员会会议,并担任纪录。会议决定《二师旬刊》出版至100 期之后改为月刊。4 月30 日,在《二师旬刊》第95、96期合刊上发表《寄冰若白下(丁卯九月)》。

5 月,学校举办第四次运动会。31 日,参加校务会议,被推选为下个学年度招生考试委员会委员。新出版的《二师旬刊》97、98期合刊《五月纪念号》五个字为詹安泰先生所题写。

10月,好友李冰若夫妇在老家被捕,经家族营救,年底始出狱。

11月,省督学张资模到校视察,并召集全体教职员开谈话会。

本年,潮州饶平坪溪旅越侨胞在海外募捐集资,于坪溪商旅通往潮州经常歇脚的山路上修建“一览亭”,敦请詹安泰撰写对联两幅,皆为冠首联。东门为:“一路树香,引人入胜;览观山色,且住为佳”。西门为:“一路径走,适此有亭堪驻足;览山寻胜,应知无客不停骖”。

1929年

本年度担任国文、文字、文学史、历史等课程教学工作。兼任校教学实习委员会、图书委员会、出版委员会等委员。

4 月1 日,《二师月刊》创刊期正式出版,主编为林培庐②林培庐(1902-1938),广东揭阳人,原名植桐,字培庐,潮汕民间文学研究的先驱之一。20 年代毕业于北京中国平民大学,1928年8月入职二师,任编辑主任,兼任文史教员,后到揭阳一中等校任教。与丘玉麟、杨睿聪等着力于潮汕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与研究。著有《耒臿集》《潮州七贤故事集》《潮州民间故事集》等。。稿件编定时间为1928年10月,延宕很久才得以正式出版。林培庐在发刊词《几句开始的话》说:“因为本刊要侧重学术的缘故,所以不妨趁这个创刊时机,告撰稿诸师友及读者诸君几句话。本刊最欢迎的是教育,政治,学术等论著;其次便是创作,批评,译述及地方文学。”[7]詹安泰于此期发表了到二师后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一个“挥泪对宫娥”的词主》,约一万五千字,为20 世纪第一篇全面研究李煜及其作品的学术文章。新中国成立后,詹安泰还写过《李煜和他的词》的长篇论文,并校注出版了《李璟李煜词》。

4月下旬,韩江水涨,阻断交通,夜不成寐,詹安泰撰《踏莎行》十首,词前小序云:“严城久闭,愁思如云,篝灯坐忆,抚然成章!时十八年四月廿二夜。”[8]

5 月出版的《二师月刊》第二期“虎啸社专号”,天卧生(林培庐)的《是刊的杂记》上说,丘玉麟组稿时不慎将先生撰写的一篇学术论文遗失:“听说还有很美丽的封面,而且有谭、詹两教授的鸿篇可惜被丘先生失落了。现在只能把虎啸社诸同学的文章登出。”[9]

夏,汤擎民小学毕业,经同学介绍到二师宿舍拜访詹安泰。詹安泰鼓励他报考二师,汤因有亲戚在汕头方便读书,遂放弃。1938年汤擎民考入中大,二人在云南澄江开始了新的师生友谊。

8 月,李冰若被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中凡聘请为该校国文教师。

10 月19 日,举行本校27 周年纪念大会,开展览会三天。纪念会筹备期间,詹安泰任国文科主任,负责学生课卷、教员书法等收集与布展工作。校庆期间,学校还举办第五次校运会,校外来观者万余人。

11 月15 日,在《二师月刊》第3、4 期合刊上发表论文《批评的门径——原题〈近代文选序〉》,这是詹安泰为自己开设的近代文选课编选的教材所写的序。《二师月刊》主编从这一期改为吴青民①吴青民(1904-?),潮安枫溪人,出生于泰国,被父母送回国内读书,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曾参加许美勋在汕头组织的“火焰”文学社,笔名冷落。之前曾任教榕江中学二年,1929 年9 月入职二师,任校刊编辑主任至1935年初,兼国文历史教员,与詹安泰多有交往。抗战前调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任教。。

秋季学期,著名校友陈唯实(原名英光)考入学校乡村师范科读书,1933年毕业。

秋天的某一日,广东省立第四中学教师黄海章②黄海章(1897-1989),字挽波,又名黄叶,广东梅县人,中国古典文学著名学者。1919年秋入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文史部,1923 年毕业后即受聘梅州中学,1929 年赴广东省立第四中学任职,1932 年回梅州中学。1936 年被聘为中山大学副教授,1938年重回梅州中学,1942年再回中山大学任教至退休。一生与詹安泰唱和作品颇多。渡江来拜会詹安泰,二人从此结为好友。詹安泰《无庵词》第一首《念奴娇》(简黄叶)称其“爽朗平生第一”。[10]213

1930年

本年度担任国文、文学史、美术文教员;兼国文科主任、考试委员会与图书委员会委员。

年初,澄海人黄昌祺③黄昌祺(1904-1947),字德安,广东澄海人。1925年毕业于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应李芳柏之聘担任国文和农村教育学等课程,并担任陈复礼的班主任。经常以笔名枯萍于韩师校刊发表诗文作品,在金中和韩师学生中颇有影响。被营救出狱后,曾到香港私立华南中学任教,著名作家秦牧是其学生。到校任教,主要讲授社会公民等课程。

5 月1 日,遵省教育厅令,教职员一律穿土布制服。

5 月5 日,民国十八年度毕业同学录出版,詹安泰为之写序。

9月,余仿真④余仿真(1907-1968),又名余维文,字凌灵,生于泰国清迈,祖籍澄海莲阳永新村。中山大学毕业后任教二师,后调任澄海中学教务主任、澄海中学校长等职。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来校任哲学等课程教员,与詹安泰颇多交往与唱和。

9 月,丘玉麟翻译的《印度情诗》由开明出版部印行,汕头中华书局总经销。在序中,丘玉麟提到其中有些篇目经由好友詹安泰等人的加工润色。

10 月,与枫溪柯元静之女柯娥仙女士结婚,二人婚后租住潮州城内胶柏街。枫溪柯姓在潮州城经营有柯诚记商铺,柯氏在枫溪有柳堂老宅,后詹安泰一家经常来住,抗日期间柳堂毁于战火,詹安泰有诗纪之。柯娥仙(1912-2012),姐妹兄弟七人,其为长女,1926 年9 月入二师乡村师范读书,1930 年7 月毕业。结婚后相夫教子,未参加工作。枫溪柯氏时在二师教书者有二人:柯祜与柯枏。柯祜乃二师乡村师范毕业留校,先为庶务,后任附小教员,詹安泰曾为其代撰挽姐夫联。柯枏,湖南群治大学上海分校法科毕业,曾任龙溪初中教员,1929年2月入职二师。

大约本年度末,林培庐从学校辞职去汕头专门经营报纸上的民俗专栏,并为韩师留下了一部《韩师国文讲义》(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

本年冬,国立中山大学于校内设广东通志馆,邹鲁以校长兼馆长,聘温廷敬为志馆主任兼总纂。詹安泰对温廷敬一直执师礼。

1931年

本年度担任文史、文化史教员,兼任学校考试委员会、图书委员会委员。

5 月5 日,在《二师月刊》第11 期发表学术论文《关于礼运大同小康之说》,乃为詹安泰1930年春天与朋友的一封通信,因为编辑主任吴青民的催稿,交付以应差事。同期还发表词作《浣溪沙》四首,词前小序云:“辛未三月,春水滂沱,涨塞门巷,久不可出,新欲旧恨,不觉山耸涛翻,盖有长言之而犹不足者。”[11]

7月10日,长子詹伯慧生。

9 月18 日,日本发动战争侵略我东三省,28日,学校召开反日救国大会,决定成立反日救国委员会。

10 月7 日,全校师生参加潮安各界抗日运动大会。

11 月1 日,在二师学生创办的《反日旬刊》发表文章《我们的战线》,詹安泰署名“竹篮”。6日,举办第七届校运会,来参观者万余人。

12 月8 日起,全校员生节食三天,以所省之款支援东北的抗日工作。12日,厦门大学丁作绍教授来校作“抵抗主义”的演讲。

本年秋季,陈复礼、陈其铨考入乡村师范科入学读书,1934年毕业。陈其铨回忆说自己的书法道路深受詹安泰、王显诏两位老师影响。抗战期间,陈其铨曾到坪石看望詹安泰,詹安泰写有诗作及书法作品相赠。

1932年

元旦,谢贤明校长奉令调任广东省立第四中学校长,校长一职由教务主任李芳柏接任。

1 月6 日,学校开会欢送谢贤明校长并欢迎李芳柏校长。

2 月,《二师月刊》第14 期刊出后,经校务会议决定改为《二师周刊》。编辑主任仍为吴青民担任。

3 月15 日,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展览部国文股第一次会议决定,由詹安泰任主席,负责布展所需的作文、笔记、书法、课艺等。

3 月24 日,参加国文科第三次学科会议,为迎接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征集展览作品。

4月14日,参加图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4 月1 日,学生刊物《二师学生》半月刊创刊。15 日,詹安泰在第二期上发表《杂诗》(十首)。组诗结尾处小注云:“此年前旧作也。生平不喜作香艳诗,偶有所作,亦弃置不存稿。诚以作者未必有真对象,而阅者或因之疑窦丛生也。斯之所录,只凭忆得,足成十首,沦次漫无,一片模糊。非花非雾自家亦不记省,更何恤于人言?留得写诗史上之些儿痕迹而已。倘或以此而观吾诗,则幼雅之嫌,知所不免矣。”[12]

4 月,学生郑之进、陈贤学、詹竞烈创办进步刊物《罡风世界》,刊物名字即为詹安泰所拟。因其中文章太过激进而被国民党盯上,学校以开除的形式保护了三名同学。

5月24日,参加考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夏,好友黄海章调离广东省立第四中学,回梅州中学任教。

10 月20 日,学校举行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同时举行第四次展览会。20 至23 日,举办第八次校运会及游艺会。

1932 年前后,佃介眉为其治印两方:朱文“詹安泰”、白文“祝南辞翰”二篆章,两印录于《宝籀斋印存》。

本年度兼任广东省立第四中学高中国文教师,为期一年。

本年初,饶锷发起成立壬社,并担任首任社长。“壬申元日觞集于蓴园之盟鸥榭,时来会者十六人。”[13]。根据许习文的考证,参加第一次雅集的有:饶锷、辜师陶、杨光祖、石铭吾、王显诏、金天民、柯仲攀、邱汝滨、蔡儒兰、游惜馀、詹安泰、刘幼芳、刘曦岩、吴君懋、丘玉麟、张尚芳、林青萍、杜联棻、陈仲良、翁一鹤、饶宗颐等。本年度壬社共举行了三次雅集,6 月,因饶锷的去世,诗社活动几乎停滞。詹安泰躬逢其盛,这些人后来很多成为了他的主要诗友,除了本来就是好友的王显诏、丘玉麟,还有杨光祖、石铭吾、邱汝滨、林青萍、饶宗颐等。

本年初,为林培庐所编的《李子长好画》(故事集)写序。此书于1932 年4 月由潮州支那印社出版。

1933年

3 月6 日,参加学校第17 次行政会议。24日,参加学校第1次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议。

4 月14 日,参加学校第18 次行政会议。12日,参加第2 次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议。18日,参加第2 次考试委员会委员会议。27 日,马督学到校视察。

4月22日,在《二师周刊》第27期发表诗作《晚步桥东因过湘桥比归夜二鼓矣(二首)》《闲步汝平亭归来有作》。詹安泰的三首诗作引起了同事们的兴趣,大家纷纷唱和,计有北岸(洪应堃①洪应堃(1906-?),字北岸,北平华北大学专门部经济系毕业,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法学士。潮汕早期文学社火焰社社员,1931 年入职二师,后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训育主任、校长,潮安县教育局局长等。詹安泰《怀潮中故旧》其六“十年饱世故,一意作奇男”即是写给他的。)《次韵祝南先生闲步汝平亭》、星火(余仿真)《步汝平亭原韵》、陈继祥《次韵祝南先生晚步湘桥》、王显诏《次韵闲步汝平亭》、黄家瑞《依祝南先生汝平亭韵》、枯萍(黄昌祺)《次韵祝南兄闲步汝平亭》《过祝南北岸二兄处啜茗》、云(未知何人笔名)《次闲步汝平亭韵》《感赋用汝平亭原韵》。

王显诏诗前小序云:“祝南先生《闲步汝平亭》诗昌祺、应堃、仿真诸先生皆有和作,忆予每晨兴散步是亭,顷而校中女生来习操其间,予辄他去,因亦戏和。”[14]

4 月29 日,有《鹧鸪天》发表在《二师周刊》第28期。

6 月,为前同事张美淦与钟勃合作的长篇方言小说《长光里》写序,其序署名“老祝”者即是。该小说先时在潮安《大光报》1932年6至10月连载,风行一时,1933 年6 月复结集出版。张美淦时任潮安县教育局长,詹安泰还曾为其敬远屋撰写对联一幅。

6月8日,参加学校第20次行政会议。

秋季学期开始担任高中师范三年级班主任,兼考试、纪律、图书等委员会委员。

9 月11 日,参加学校国文科学科会议;12日,参加学校第21 次行政会议;15 日,参加本学年度第一次教务会议;20日,参加图书委员会会议。

10月13日,参加学校第22次行政会议。

10月,教师黄昌祺因思想进步,在课堂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被捕入狱,詹安泰撰《扬州慢》一词纪其事。词序:“癸酉十月,霜风凄紧,缯纩无温,忆枯萍狱中情况,悲痛欲绝。用白石自度腔,写寄冰若、逸农。”[10]215作品发表在《二师周刊》第45 期上。此前,詹安泰还应其要求为其家族撰写《澄海黄氏传序》。

11 月11 日,詹安泰《踏莎行(十首)》发表于《二师周刊》第39期,原作于1929年春。

11月17日,参加学校第23次行政会议。

11 月29 日晚,与同事余仿真、王显诏在吴青民住处喝茶聊天,时大雨滂沱,四人便以《浪淘沙》词牌联句,共成三首。第一首由四人共同完成,其后二首,詹安泰分别撰写下阙和上阙。吴青民撰序,发表于《二师周刊》第42期。

冬,韩师进步学生吴显模等三人被逮捕入狱,第二年初遇害,吴是《二师周刊》编辑主任吴青民的弟弟。

12月14日,参加学校第24次行政会议。

秋,蔡起贤考入二师乡村师范班,1936年又升入高中师范班。在读期间经常在二师校刊发表诗词文作品,与詹安泰接触频繁,受教良多。

1934年

1月17日,参加学校第25次行政会议。

1 月13 日,詹安泰《应天长》(二首)发表在《二师周刊》第46期,为拟《阳春》格。

初春,撰《夜行船》一首,词前小序云:“甲戌初春韩山作。”[10]220

3 月8 日,参加学校国文科会议。19 日,参加学校第26次行政会议。

3 月31 日,詹安泰《少年游》《惜双双令》发表在《二师周刊》第48期,皆为伤春之作。

4 月7 日,詹安泰《朝中措》(二首)发表在《二师周刊》第49期。

4月19日,参加学校第27次行政会议。

5 月19 日,詹安泰《浣溪沙》(二首)发表在《二师周刊》第55期。

5 月25 日,詹安泰《少年游》发表在《二师周刊》第56期。

5 月,撰《蝶恋花·咏事》四首,其本事乃为讽喻某将军宠妾沦落到嫁给市桥上门口悬卖刀锯农具的小店店主。《二师学生》第二卷第五期(5 月15 日)刊载王显诏的和作《飞雪满群山》词,小序里特别提及这桩趣事。

春,国民党以清查逆党分子为名,逮捕学校多名师生,李芳柏校长也遭逮捕,囚禁于汕头绥靖公署。后迫于社会压力,将李校长释放。

6 月,参加学校三十二周年纪念筹备会,负责国文股展览事宜。

8 月10 日,校长李芳柏突然接到调任省厅督学、叶青天①叶青天,生卒年不详,广东龙川鹤岗镇人,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在任虽只有两年,却为二师做了许多事情:如为师范生争取到免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申请款项重建了中山纪念馆、图书馆、校门、操场,并铺设了自来水管等基础设施;以身作则,善于用人,抓学风教风建设,学校社会声誉获得较大提高。1936 年9月1日,叶校长突然调离,全校师生于9月10日举办欢送大会,专门制作了《欢送叶校长青天纪念特刊》以资纪念。詹安泰也撰写有《赠别叶校长青天》载于是刊。是日晚,全体教职人员于壶天酒楼设席欢送叶校长。接任二师校长的通知。因为时值暑期,部分教师为李校长设宴饯别,詹安泰喝醉了酒,未能亲自送行,撰《水调歌头》一阙,以资送别。词前小序云:“李渭农先生之任羊石,朋辈咸饯送登车,余以被酒晏起,追攀弗及,归赋此阙书寄。”[10]223考李校长之被突然调离,多与其思想开明自由,保护进步学生有关。

秋季,担任三甲班主任,本学年度担任纪律委员会委员,图书委员会委员。

9 月,詹安泰二弟詹天泰从上海暨南大学经济学系毕业,来二师任教。

9 月15 日,赋词《卜算子》一首,词前小序云:“八月初七夜坐雨达旦效方舟。”[10]224

9 月,赋《石州慢》,词前小序云:“甲戌九月,信步东津堤上。沙白草黄,寒水流碧,夹岸人家稠密,鸡犬之声,隐约可闻。远处山容,尤清能见骨。客怀幽郁,对此凄然欲涕。和东山。”[10]228

10 月13 日,詹安泰《水调歌头》发表在《二师周刊》第62期,即前述送别李校长词。

11 月3 日,詹安泰《菩萨蛮》(四首)发表在《二师周刊》第65 期,疑借写佳人相思之意表达对李校长遭际的同情与挂牵。词中有句“泪已遍天涯,远人不记家”,“去住两思量,宵寒情味长。”[15]

12 月8 日,詹安泰《石州慢》《尉迟杯》发表在《二师周刊》第70 期。《石州慢》题解云:“怀人有梦,寄慨无方,再和东山”。《尉迟杯》词前小序云:“丘拉因黄迪勋①黄迪勋,广东澄海人,1924年广东高师数理化部毕业,金山中学教员。詹安泰在高师读书时多有交往。招饮乐珍楼,余已即席赋浣溪沙二首矣,微醉戴月归来,觉别有感触,因再成此解。”[16]

12月14日,参加学校第31次行政会议。

12月,撰《大酺》,词前小序云:“为吴君懋题《彊村先生遗墨》,时甲戌十二月,先生下世三年矣。”[10]233

年末,撰《南浦》:“岁暮有寄用鲁逸仲体。”[10]232本年旧历除夕,撰《高阳台》,词前小序云:“潮安除夜和韩子耕②韩疁,字子耕,号萧闲,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有《萧闲词》一卷,今不传。《全宋词》录其词6首。。”[10]234

本年为校学生期刊《二师学生》题写刊头。本年,黄仲琴③黄仲琴(1885-1942),又名嵩年,祖籍潮安,生于漳州。曾任中华民国国会议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撰《五十自寿诗》遍征师友,詹安泰写《俚句恭祝仲琴词丈五十荣寿》以唱和。

本年撰写作品具体时间不明者尚有:《惜红衣》:“寄丽贞④黄丽贞(1911-?),潮安人,1926年入二师乡村师范班,是柯娥仙同学兼好友。曾任教汕头聿怀中学。鹭门并示旭升,距两人结缡半载矣。”《八归》:“邵畋于役东来过寓庐话旧,别后至难为怀,写此寄广州东山。”《望湘人》:“李冰若远贻《宋词十九首》《饮虹曲五种》,赋此报谢并简卢冀野⑤卢冀野(1905-1951),名前,字冀野,别号饮虹,别署江南才子、饮虹簃主人等。江苏南京人,著名曲学家吴梅得意门生。1927年东南大学毕业后,曾任教金陵大学等,系我国著名词曲专家。。”《浣溪沙》:“穷阴凝闭闷极成歌。”《浣溪沙慢》:“黄哲夫督学东来索词倚此贻之。”[10]222-231等等。另有好友李冰若赠诗《寄詹祝南潮阳》,詹安泰则报以《李秃翁冰若自真如寄诗见怀读罢怅惘报以此章》。

1935年

在《二师周刊》第73 期也是《新年号》上发表《元旦谰言》,展望新的一年。[10]235

2 月,作《鹧鸪天》(二首),词前小序云:“乙亥二月积雨初晴胶柏街楼居作。”

3、4月间,作《庆宫春》《长亭怨慢》《卜算子慢》《安公子》等词。《长亭怨慢》词前小序云:“乙亥三月初八日,大水冲城,往还阻绝,夜复风雨交作,因篝灯倚此。”[10]238《卜算子慢》词前小序云:“北郭感春,写寄李冰若。与冰若别十年矣。”[10]238《安公子》词前小序云:“王显诏与余共事近十年,精乐理,擅绘事,远近来学者成徒,女弟子尤特为勤恳,显诏要余词,为成此解赠之。”[10]235

清明前后作《翠楼吟》《祝英台近》《淡黄柳》等词。

4 月22 日,学校校名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改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

4 月23 日,《二师周刊》出至第80 期止,后更名为《韩师周刊》,刊名题字叶青天。

4 月25 日下午,出席学校第34 次行政会议。商议校名变更之后的各种规章制度事宜。

5 月3 日周五上午,担任高师时事演讲竞赛会评委。

5 月5 日,改名后的《韩师周刊》出版,编号仍接续《二师周刊》,称第二卷第1 期。詹安泰在上面发表《渡江云三犯》,词前小序云:“捡旧箧,得丙寅清明同冰若游广州北郭词,惜别伤时,百感奔赴,即倚此寄冰若真茹,乙亥三月十二日。”[17]

5 月11 日下午,参加学校第一次校务会议(改校名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6 月30 日,新的中山纪念堂与图书馆由省教育厅拨款六千元正式开工建设。

本年暑假,詹安泰携二弟天泰一同前往上海、杭州、南京拜访师友。首站是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的多年好友李冰若,经其介绍复又结识了同在暨南大学教书的龙榆生。其《应天长》词前小序云:“廿四年七月十七日,同龙榆生、李冰若茗话真茹别墅,时将有湖上之游。”[10]241李冰若有诗《祝南视余海上别十年矣》纪事。

第二站是南京,拜访刚从国立中山大学回来的恩师陈中凡,并陪他一起游览了玄武湖等处风景。其《淡黄柳》词前小序云:“廿四年七月廿二日,侍斠玄夫子游后湖。时四山淡漠,一雨霏微,景光凄绝。”[10]242詹安泰后来尚有诗回忆这次南京之行:《京游追纪》(二首)、《登鸡鸣寺寻胭脂井阻兵不果》(二首)。

第三站是杭州之江大学的夏承焘,大约是通过李冰若和龙榆生的推荐。以下是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的记载及本年内二人的通讯:7 月30 日,早,潮州饶平詹祝南兄弟以榆生介过谈,潮州中学教员,词学甚深,饭后陪游虎跑,五时去。以韩退之书《白鹦鹉》拓本见贻。8 月1 日,早,入城访詹祝南兄弟,携黎二樵字幅、沈石田手卷及王石谷、杨西亭画幅访越园,请其鉴定,小坐即返。詹君词甚工。8 月16 日,发詹祝南复。8 月18 日,接詹祝南函,问纂二词书。8 月19日,复祝南,嘱做词集名物考及词调索引。10月12日,詹祝南来信和予秦望山词问疾。11月5日,接詹祝南函,颇有谦辞,即复。12 月1 日,接詹祝南潮州函,示一词数诗。此君极虚心,无粤人习气。即复一函,附去《临江仙》词,并告病后拟弃词学读医书。12 月16 日,接詹祝南函,嘱专心治词,勿旁骛医学。[18]396-414

此次暑期之行,詹安泰结识了许多江浙的学界朋友,除了上面提及的数人,还有卢前、邵潭秋、潘伯鹰、李葆光、陈寂士、周泳先等等,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术研究的信心。

夏,作《虞美人》二首,序云:“暑中雨晴不定闷人欲死不得不言。”[10]239

8 月,龙榆生应国立中山大学之聘南下,聘期一年。

秋,得夏承焘病讯,书《水龙吟》词以寄。词前小序:“得夏瞿禅病讯,倚此慰问,兼抒近怀,用瞿禅秦望山席上韵。”[10]242据夏承焘日记,此次伤寒,请假数月,暂由邵潭秋代为上课。

10 月5 日,撰作《我的教学经验谈》《翠楼吟》,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二卷第10 期。《翠楼吟》词前小序云:“乙亥新秋偕李俚人①李俚人(1904-?),湖南衡阳人。国立广东大学毕业,曾任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教员,1932年9月入职韩师,后辞职往上海发展。曾和刘隐共同翻译前苏联沙发诺夫著作《中国社会发展史》(1932 年上海新生命局出版)。彭雨农、逸农兄弟,湖南人,具体信息不详,詹安泰曾作《寄彭逸农湘潭》诗寄之。彭雨农逸农昆弟登清凉山扫叶楼。”[19]

10 月9 日,参加学校第二次校务会议,主要讨论学校建校三十四周年纪念会展事宜。詹安泰被推为语文学股股长,主要负责国文、国语、应用文、经训等方面材料的收集与布展。詹安泰之二弟詹天泰被推为博物股股长,主要负责农林植、生物、生理等方面材料的收集与布展。

10 月12 日,詹安泰作品《蝶恋花》(六首)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二卷第11 期。又这一期上本年度教员登记表:詹天泰,编辑部主任,兼卫生、动物、地理教员。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毕业,28岁。入职时间为1934年9月。查自《韩师周刊》第二卷第10 期始,詹天泰任编辑主任并兼学校出版委员会主席。

10 月26 日,詹安泰为已去世的前同事家人撰《募集林安祜②林安祜,新加坡来福士大书院文科毕业,1925 年8 月入职韩师担任英语教员。1926 年3 月曾经同老教师卢鸿恕一起到暹罗为学校重建募集资金。1933 年辞职,1934 年病殁。詹安泰与之同事六年,交往颇多,不忍看其死后萧条、家人生活困难,遂撰此启,希望能给其家人一些帮助。先生赙金启》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二卷第13期。

秋,听闻夏承焘拟将南下广州任教中山大学,遂作诗《闻瞿禅承焘将有广南之行,诗以迎之》寄之。后因它事,夏承焘并未成行。

11月,作《燕山亭》,词前小序云:“书感分寄榆生羊石、瞿禅杭州,时廿四年十一月。”[10]243

初冬,游潮州沙洲凤凰台,赋《凄凉犯》。

12 月8 日,至函时在中大任教的龙榆生,并附词作二首。

12月12日,广东民政厅长林翼中莅校视察。

12 月21 日,《病耳久治弗愈,而铭老①石维岩(1878—1961),字铭吾,号慵石,晚号慵叟,潮州人。壬社第二任社长,主盟潮州诗坛数十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文史馆馆员。有《慵石室诗抄》传世。詹安泰《怀潮中故旧》其一即为之作,集中亦多唱和诗作。犹屡屡来索斗鱼,报之以诗,斗鱼者,阮亭诗话所谓旗飐鱼也》发表于《韩师周刊》第二卷第21期。

詹安泰为韩师学生所办刊物《韩师学生》题写刊名。

本年作品尚有《永遇乐》(仲琴丈属题陈恭甫旧藏武梁石刻)、《虞美人》(荒庭红叶谁还扫)等诗词。

1936年

1月1日至3日,学校举办校庆三十四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山纪念堂落成仪式。后学校编辑有纪念专刊一册。

1 月10 日,赋《凄凉犯》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二卷第23 期。为上述游沙洲凤凰台之作。后学生蔡起贤与同学游凤凰台有和作《凄凉犯》,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3、4期合刊上。

2月13日,参加学校第四次语文学科会议。

2 月28 日,赋《齐天乐》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二卷第24 期,词前小序云:“丙子首春有怀榆生广州。”[20]

春,赋《木兰花慢》寄杭州夏承焘、周泳先,小序云:“春光明媚,不成薄游。坐忆游踪,惟客秋勾留湖上五日最乐。即赋此解,寄瞿禅、泳先杭州,用遗山《孟津官舍》韵。”[10]246

4 月7 日,赋《花心动》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二卷第27期,词序云:“有忆寄瞿禅杭州。”[21]

6 月19 日,参加本学年度第三次校务会议,叶青天校长争取到上级支持,决定从本学年度开始免除师范生学杂费。

暑期,詹天泰辞去教职,詹安泰乃携其到广州约十余日,为之谋一份公务员的职务。在广州刚好遇到了去夏方才结识的邵祖平,为赋《鹧鸪天》。词前小序:“丙子夏旅居广州,邵潭秋祖平亦因事南下,客里相逢,畅谈至快。别后赋此却寄,兼简王秘书守诒东山。”[10]247另有与邵的和诗《次韵邵秘书潭秋②邵祖平(1898-1969),字潭秋,别号钟陵老隐、培风老人,江西南昌人。早年肄业于江西高等学堂,为章太炎高足。曾任东南、之江、浙江大学教授,与夏承焘交往密切。有《培风楼诗存》。詹安泰与之唱和颇多,如《邵潭秋远贻〈培风楼诗存〉作此报谢》《和邵潭秋〈越秀山观红棉歌〉》《潭秋秘书寄〈湘桂纪游诗〉索评奉题》。荔湾夜泛》。以上两首作品均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2期。

暑假在妻子柯氏的祖宅枫溪柳堂避暑,作《丙子盛夏避暑枫溪村寄怀龙榆生教授羊石》。因广东时局不稳,其时龙榆生已从中山大学辞职返回上海。

9 月1 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李育藩③李育藩(1906-2001),潮安沙溪人,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1936 年9 月11 日到任韩师,1943 年初辞去校长职位,在任六年。抗战时期,于1939年5月潮州陷落前将学校迁到揭阳古沟继续办学。接任韩师校长、叶青天调离的任免决议。这次不正常的调动就是受了广东政局变动的影响。

9 月26 日,致函龙榆生,讨论自己《论寄托》一文发表事。

9 月30 日,词学论文《论寄托》发表在《词学季刊》第三卷第3 号,这篇论文是詹安泰词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引起了词学界的广泛关注。

10 月2 日,参加学校本学年度第一次语文课会议。

10月9日,《韩师周刊》改版并出第三卷第1期(刊名由李育藩题写),其教员履历表有关于詹安泰的信息:住址:潮安铁巷尾西平路,毕业学校:国立广东大学高师部毕业,职位:班主任兼教员。

10 月9 日,参加学校本年度第一次校务会议。12日上午,李育藩校长补宣誓仪式。前任校长时任潮安教育局长谢贤明观礼。20日,参加学校三十四周年纪念大会。

10 月19 日,《韩师周刊》第三卷第2 期发表詹安泰作品《丙子盛夏避暑枫溪村寄怀龙榆生教授羊石》《次韵邵秘书潭秋荔湾夜泛》《鹧鸪天》(廿五年夏旅居广州)等。

10 月20 日,作《一萼红》,词前小序云:“秋老风高,繁声激耳,山楼坐对,情见乎词。丙子重九前三日。”[10]248

10 月23 日,为同事王显诏、黄家泽、陈文希等合作之画轴题诗:“柳絮随风转,燕儿傍水飞。他年我学画,添个不如归。”王显诏亦有诗纪其事。[22]

10 月29 日,致函龙榆生,寄去词学论文一篇并词作一首。词学论文未能在《词学季刊》发表,不知所写内容为何!同时函中也述及自己在做《花外集小笺》,已成部分。

11 月23-25 日,教育部督学钟道赞、唐惜分莅校视察并发表演说。

11 月28 日,学校举办国语演讲比赛,詹安泰担任评委。

12 月7 日,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8 期发表《月夜闻箫招石铭老杨瘦子①杨光祖,潮安人,身材瘦小,人称“杨瘦子”,多才多艺。1932 年初与饶锷、石铭吾等发起壬社,抗战时期客死洪阳,年仅四十。曾为饶锷《天啸楼集》撰序。有《沙溪吟草》传世。詹安泰《怀潮中故旧》其四即为写他。晒台纳凉》《一萼红》。

12 月18 日,参加学校本年度第二次校务会议。

本年,詹安泰作品发表于韩师校刊之外的有《翠楼吟(乙亥清明前四日写寄黄叶)》(刊《国闻周报》第13 卷第21 期)、《齐天乐(丙子首春有怀榆生广州)》(刊《国闻周报》第13 卷第36期)、《燕山亭(书感寄榆生羊石瞿禅杭州时廿四年十一月)》(刊《国闻周报》第13卷第39期)、《水龙吟》《扬州慢》(均刊《词学季刊》第二卷第3号)等。

是年,黄海章应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之聘。

本年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所载与詹安泰交往事宜:1 月23 日,接詹祝南函,示一诗。1 月25 日,接詹祝南函,誉予词近彊村,即复一信。2 月7 日,接詹祝南信。5 月12 日,接詹祝南函,寄嘉应宋芷湾《红杏山房诗》,并商量注《花外集》。即复一函,寄《〈乐府补题〉考》。6月5日,接詹祝南函,寄三词来。10月15日,接詹祝南函,问碧山事,即复一函。[18]423-472

本年詹安泰作品尚有《花心动》(有忆)、《玉楼春》《鹧鸪天》(题王显诏画册显诏兼精音乐)等。

1937年

2 月15 日,詹安泰长诗《久思游别峰不果春窗雨夜听娥卿谈别峰胜概恍然有作》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17期。

3月5日,长女慧明生。

春,作《醉蓬莱》,词前小序云:“丁丑首春归故山和中仙。”[10]248

春,写信给陈中凡师,寄诗一首《奉题陈斠玄师〈黄山游草〉即用枉赠原均》。

4 月12 日,长篇《韩山韩水歌》(寄赠邵潭秋祖平)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22期。

4 月19 日,诗歌《读端木子畴漱玉词序忽忽有感率成十章》《和答潘凫公②潘伯鹰(1904-1966),原名式,字伯英,号凫公、有发翁、孤云,以字行。安徽怀宁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教上海暨南大学。擅书法,工诗,有《玄隐庐诗抄》行世。与詹安泰多有唱和。都门见寄并简李秃翁》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23期。

4 月,学校拟编辑《二师概览》一书,会议讨论各科负责人,詹安泰任国文课高师部负责人,洪应堃任国文课简师部负责人。

5 月3 日,詹安泰有《郁郁四首》发表在《韩师周刊》第三卷第25期。

5 月,饶平县旅潮同学会编辑出版《饶曦》,詹安泰为之题写刊名,并在第一期发表《无想庵词兰》。

5 月30 日,写信给陈中凡师,云:“泰半年来不填词,惟稍稍诵习杜、韩、苏、黄之七古,及宛陵之五古,兴之所至,亦学涂鸦。即春假至今,已得长短古三四十首。诚以泰前写诗患枯瘦,填词患滞涩,欲治此少救其弊也。但此间解人难得,故仍无悟入处。吾师倘可一费清神,为泰指示门径否?……顷将年来名师益友诗笺、简札裱成四册,晨夕展玩,恍如瞻对,颇慰岑寂(自吾师外,如瞿禅、凫公、子建①李葆光,生卒年不详,字子建,河北南宫人。父刚己,光绪甲午进士。子建承家学,为吴北江先生弟子,善属文,著有《涵象轩集》。、潭秋等,均甚可观)。此事在泰竟成嗜好,亦不自知其故也。”[10]222

6 月6 日,与同人雅集潮州西湖,得诗一首《教师节日同人饮集潮州西湖》。

6 月,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出版的《语言文学专刊》第一卷第三、四期合刊,刊载詹安泰诗六首,分别为《游别峰八十六韵》《听陈翠宝唱大鼓词率成长句》及《郁郁四首》,同期载有温廷敬、饶宗颐的作品。

秋,赋《天香》寄赠陈寥士,词前小序:“丁丑新秋为陈寥士②陈寥士(1898-1970),原名万言,又名道量,号寥士,宁波镇海人,民国时期藏书家。著有《单云阁诗》《单云阁诗话》等。本年,詹安泰与之唱和作品尚有《和答陈寥士一念之作时倭夷正犯我华北也》《陈寥士寄示自金华至丽水所得诗三十首读之神王赋此报谢》《寥士自沪寄示四十书怀诗索和》等。题《单云阁图》。”[10]249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潮州城接连受到日本飞机骚扰轰炸,举家避难移居到妻子柯娥仙的祖居枫溪柳堂。

秋,詹安泰《无庵词》在汕头印行,《无庵词》小序中自述:“余志学之年即喜填词。风晨月夕,春雨秋声,有触辄书,书罢旋弃。……积今五年,得百首,亦才十余六七耳,蔡生起贤见而好之,为葺抄成册。呜呼!兵火满天,举家避难,尚不知葬身何所。守此区区,宁非至愚,顾敝帚自珍,贤者不免。余亦不恤人间耻笑矣。随身行李,尚有《鹪鹩巢诗》丙丁稿、《花外集笺注》《宋人词题集录》等稿本。”[10]1《无庵词》选词一百首,由夏承焘题签。

11 月1 日,《韩师周刊》改名《韩山半月刊》出版第一卷第1期。刊名仍由李育藩校长题签。

12 月16 日,詹安泰在《韩山半月刊》第一卷第4 期发表《抗战前途之预测》一文,署名“无庵”。

年底,作宣传抗战文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表于学生刊物《烽火旬刊》第一卷第3期,署名“无庵”。

是年,汕头《岭东国民日报》聘詹安泰为撰述。詹安泰有星期论文《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及《论气节》,半年后不再过问。[1]385

年底,为潮安县教育局撰写《潮安县教育工作人员抗敌同志会成立宣言》。又作《挽抗日阵亡将士》。

本年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所载与詹安泰交往事宜:1 月24 日,詹祝南寄来潮安杨君明人绝句选一本。5 月25 日,接祝南函,示二古诗。10 月1 日,接祝南潮安枫溪柳堂函,示一词,谓汕头所居被炸,幸损失不大。10 月2 日,复榆生片、祝南片。[18]489-539

本年度詹安泰诗兴大发,唱和诗作尤多:《为黄君家泽③黄家泽(1911-1985),号百潭,潮州著名画家。1927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第二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毕业后留校任教。1932年始入职韩师,与王显诏关系密切,曾一起创办潮州艺术学校。题〈弱肉强食图〉》《李秃翁冰若自真如寄诗见怀读罢怅惘报以此章》《南宫李子建葆光远贻〈涵象轩集〉作此报谢》《猛淬篇赠龙雨生教授》《卢冀野教授寄示〈柴室诗〉赋谢并简李秃翁》《寄彭逸农湘潭》《上石遗先生》《寄陈守玄④陈柱(1890-1944),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人。史学家,师从唐文治。曾任教于无锡国专、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精于子学,著作等身,有《守玄阁诗钞》等。沪渎》《廖烈妇丘荷公⑤丘复(1874-1950),原名馥,字果园,别号荷生,自号念庐居士、念庐老人,福建上杭人。前清举人,追随丘逢甲,且二人唱和颇多。曾创办多所学校,著有《念庐诗稿》《念庐联话》《念庐文存》等。属题》《赠王显诏》《寄怀丘拉因玉麟》《锡纯⑥锡纯,潮安地方政府官员,喜写诗词,1937年初识,此后与詹安泰诗词往返颇多。出示雨夜诗次韵奉答》等等。

1938年

1 月初,因认识在潮开诊所的一位台湾籍牙医被怀疑是日本间谍而受牵连,和韩师前校长李芳柏一同被潮安县警察局扣留数日,经潮州驻军李崇纲将军的担保才得以释放。此事对詹安泰造成影响颇大,夏承焘日记有相关记载。李崇纲(1896—1944),字立之,广东惠阳人。广东陆军小学堂第九期、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毕业。1937 年5 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军官教导大队教官。1944年春在柳州病逝。李将军擅书法,颇喜诗词,曾为詹安泰题《高阳台》一首,小序云:“题《无庵词》用韩子耕韵。”[1]360

2、3月,詹安泰响应号召为抗日认缴飞机捐款40元。

3 月11 日,詹安泰因身体不适,向李育藩校长请假,并推荐时已从广州回乡的饶宗颐代为上课。李育藩的两封信函①此信函题为“函复准由饶君宗颐代课由”(1938年3月21日),韩山师范学院档案室藏民国档案,68/15-16。如下:

祝南吾兄伟鉴:

顷读来书,籍悉贵体不适,至深系念。承介绍饶君宗颐代课一节,十分欢迎,希请转知前来上课可也,尊恙痊愈,希即亲自返校主持为荷。

专复,即祝

痊安!

弟复

三月十一日

宗颐先生台鉴:

顷接祝南先生来函,谓彼因身体不适,行动困难,特请台端代课。极为欢迎,用特专函奉达。敬希查照,莅校上课为幸。

专此,即颂

撰祺!

弟顿

三月十一日

4 月20 日,与朋友多人游梅林湖唱和,得诗一首《戊寅三月二十日陪李立之将军吴稚筠师石铭老杨瘦子饶伯子林青萍游梅林湖分韵得晚字》②吴稚筠,不详。林青萍,潮州诗人,后学中医坐馆。詹安泰《怀潮中故旧》其五即为写他,另有《林青萍索诗赋此贻之》《湘月·题林青萍母魏氏夜纺图》《寄怀石铭老普宁铭老故乡沦陷违难普宁三年矣答林青萍潮安》等赠之。。大约此事前后不久,詹安泰赋《赠饶伯子》二首赠饶宗颐。

5 月,学校开始实施导师制,詹安泰名下学生15名,蔡起贤即在其中。

6 月15 日,夜不成寐,作《月下笛》,词前小序云:“六月十五日夜漏三响,香梦出床,四顾阒然,因移坐阶前绿荫下。皓月当空,暑气顿失,篱根乱蛩声声,如诉怀抱。惜无素心人来共酌酒,一领此幽凄况味也。”[10]255

6 月17-19 日,学校举办了筹募国防公债书画展览会,詹安泰亲送自己的十幅书法作品参展,最终所负责的小组共募得资金32.50元。

7 月,作《玲珑四犯》寄夏承焘。词前小序云:“廿四年七月,余自沪之杭,访夏瞿禅教授于秦望山,因与纵游湖上。忽忽周三年矣。大好河山,已非复我有。余寄食枫里,瞿禅亦避地瞿溪。寇氛载途,清欢难再,月夜怀思,凄然欲涕。因仿白石旧谱倚此,寄瞿禅。”[10]253

秋,作《秋宵吟》,词前小序云:“秋感用白石自制曲。白石此调,宋元人无继声,盖双拽头也。戈顺卿谓须用上声押,刘子庚谓末句必平入平入去去上,今依之。”[10]254

秋,作《征招》寄好友吴三立。词前小序云:“枫溪寄食,倏又经年。好梦成烟,凄怀在水。感今念旧,不知涕涕何从也。书寄吴辛旨三立梧州。”[10]252

10 月,作《欧局和缓与远东问题》发表在《韩山半月刊》第二卷第3期。

10月,中山大学因战事迁徙,文学院词学教授陈洵以年老辞职未随行,文学院院长吴康亟向远在成都的老朋友陈中凡求推荐代替人选,于是陈中凡师便推荐了素来比较了解的詹安泰,詹安泰以名士身份破格为中大教授,并获得吴康的认可。因中山大学迁徙目的未定,詹安泰便一直在等待消息中。好友黄海章也未随中大迁徙而是仍回到了梅州中学,两位好朋友失之交臂。

10月,能查到的詹安泰在韩师领取的最后一次薪水56 元。抗战前,詹安泰月薪已达130 元,由于抗战,学校职员薪水均大幅缩减。

本年,饶平新塘镇乌石山村詹姓重修“大斌公祠”请詹安泰赐墨,詹安泰选录张载《正蒙》和罗钦顺《困知记》中片段书为祠堂门屏的内容,今墨迹仍存。

本年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所载与詹安泰交往事宜:2 月3 日,“接祝南汕头枫溪柳堂一月十五函,附来数词,云:‘曾为奸人诬陷,羁押五日,赖地方数十团体担保,始获自由’,乱世之路,险巇如此,可畏可畏。”2 月4 日,“复祝南,附去暗香词。”4 月9 日,“接祝南函,嘱为其《无庵词》及饶宗颐《广东易学》作题签。”[23]

本年,因为日军时常轰炸潮州城,詹安泰一家常住枫溪柳堂。

本年度作品尚有:《法曲献仙音》(枫溪得蒙庵书词赋报)、《仲英南归同人宴集合群楼分韵得不字》《游龙泉寺》《游宋王台》《锡纯过访枫溪快谈竟日别后惠诗见怀作此报之》《枫溪困雨寄怀石铭老》《苦热》《苦雨》《风云日紧阻雨不得归郡寓书寄丘拉因》等。

1939年

1 月,时任汕头市长巫琦邀请詹安泰出任他的秘书,被婉拒,詹安泰有《报巫市长书》。

1月29日,给陈中凡师信一封[24],时陈中凡已随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西迁成都。

枫溪转来《蜀游诗草》,气力沈雄,骨格苍秀,直逼老杜。写景诸什,间亦有意趣横逸,近似大苏者。苏蜀产而杜居蜀久,吾师寓蜀亦已一年,殆山川灵气所钟,不期而合自合邪?寇氛载途,邮传多阻,亦一憾事也。

受业安泰再拜

一月二十九日,汕头

3 月,作《台城路》,词前小序云:“为黄丽贞女弟题其母氏遗像。丽贞孤苦零丁,依母长养,以至于成人。卜居潮州西湖虹桥东畔。客秋,其母病故,丽贞犹掌教汕头聿怀中学也。清明后三日,余将有滇蜀之游。途次枫溪,丽贞奉母像乞题,率成此解归之。己卯二月。”[10]258黄丽贞者,詹安泰韩师毕业学生,也是其爱人柯娥仙的同学好友。

3月,作《将入蜀赋示同人五首》,石铭吾有和作五首。据詹安泰诗中之意“诗人作吏宁今有,词客哀时孰古多”[10]48,则似乎詹安泰入蜀是为官为吏,只是不知出自何人邀请。而迁徙中的中山大学则于本年2月20日到达云南澄江,预定3月1日开学。可能此时詹安泰尚未收到聘函,是以方有入蜀之议。

春,好友吴三立自广西寄诗《春夜有怀詹祝南兄》赠詹安泰。

4 月初,詹安泰安顿好妻小将离枫溪前往云南澄江,作《长亭怨慢》,词前小序云:“将离潮安赋赠饯别诸友。”[10]255又有《留枫溪十日未发》《余将有滇蜀之行锡纯邀石铭老饯别于湖滨寓邸席次拈杜公“知为后会更何地”为起句各成一律》等诗作。

临别时,詹安泰把历年讲义三册及《词学季刊》汇订本等送与高足蔡起贤。

4 月26 日,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云:“接祝南书,云将往中山大学讲诗词。”[25]34

5 月17 日,致信陈蒙庵,言在港已十日,即日将启程赴越南海防转云南。

5 月22 日,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云:“接祝南香港函,已首途赴澄江,云汕头被炸甚惨。”[25]41

此后,詹安泰经越南海防,乘火车抵达昆明,大约五月底,抵达中山大学所在的澄江校区,正式报到入职文学院中文系,开始了他在中大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起始月薪为260元。

6 月2 日,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云:“接雁晴澄江信,附致榆生笺,詹祝南已到香港矣。”[25]43

猜你喜欢

小序安泰学校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学校推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如何写好志书小序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