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红罗畲语合成词的构词特点

2023-10-30林心彦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合成词词素构词

吴 芳,林心彦,周 炜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1)

根据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数据库2001 年4月的统计,中国境内畲语总使用人口为965人[1]。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畲语定位为“极度濒危语言”。深圳市深汕合作区鹅埠镇红罗村为深圳区域内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该村250 多名村民大多主要操讲少数民族语言畲语,该语言属于苗瑶语族。

一、红罗畲语的构词方式

红罗畲语的构词方式在整体类型上与汉语普通话比较相似,从语素的角度上看也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别。

单纯词方面,红罗畲语同样以单音节为主,例如:筷子[kʰɤ⁵²]、鞋[kʰiu³³]、你们[mi²²]、你的[ŋia²²]、干净[si³³]、四[pi³⁵]、很[kʰe⁵²]、和[tʰɔ⁵²]、被[kɤ³⁵]等。双音节单纯词较少,例如:脸[pia³¹mɔ⁵²]、蛇[tɔ⁵²uan³¹]、什么[tsʰa³¹la⁵²]等。多音节单纯词极少,一般音译自汉语,大多是汉语音译词的二次音译。

合成词方面,虽然在构词形式上,红罗畲语同样也可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大类,但在具体的附加成分、复合词的具体呈现形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严格意义上,红罗畲语的合成词只有附加式与重叠式两类,以附加式为主,辅以少量重叠式;而对应于汉语词汇中的复合式合成词,红罗畲语基本多以短语的形式呈现。这些差异也是畲语区别于汉语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红罗畲语附加式合成词

红罗畲语的附加式合成词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前加成分

1.[a³³]

词头[a³³]主要位于称谓词之前,其语法意义与南方方言中用于亲属称谓或名字前的词头“阿”的用法基本一致,除了可用于亲属称谓前,还可用于社会称谓前,但两者表达的语气略有不同。

(1)用于亲属称谓词前,多表达一种亲昵的语气,例如:

爷爷[a³³kʰɤŋ⁵²]姑父[a³³ku⁴⁴za⁵²]

姐姐[a³³ŋiŋ³⁵]女婿[a³³lɔŋ³⁵]

各类亲属称谓前均可加上词素[a³³],但[a³³]与词根结合并不紧密,这些亲属称谓词前的[a³³]均可省略不用。例如上述的爷爷、姑父、姐姐、女婿均可省略[a³³],说成:[kʰɤŋ⁵²][ku⁴⁴za⁵²][ŋiŋ³⁵][lɔŋ³⁵],省略后亲昵色彩义减弱。

[a³³]也可以放在名字前,表示亲昵,但红罗畲族人叫人名时更倾向直接使用客家话,且多以末字重叠的形式表亲昵,例如“璎璎”“豪豪”。

(2)用于一般的社会称谓词之前,此时无明显语气色彩,例如:

老天爷[a³³kʰɤŋ⁵²kuaŋ³¹]花旦[a³³tan³¹]

社会称谓词前的[a²²]并无明显的感情色彩,且该前加成分一般不能省略。

2.[ka³³]

词头[ka³³]是畲语中使用范围比较广的一个附加成分,可放置在词的前面表动植物、身体部位、时间方位,也可构成表一般动作的动词,还可构成性质形容词。[ka³³]与其后构词成分组合比较紧密,不能省略。

(1)构成动植物类名词。当中以昆虫类的动物为主,例如:

蜜蜂[ka³³mɔ²²]

虾[ka³³kʰɤŋ²²]

蚯蚓、蛔虫[ka³³zɤŋ³³]

蛆虫[ka³³pʰa³⁵kin⁴⁴]

种子[ka³³lɔ²²]

(2)构成身体部位名词。例如:

眼睛[ka³³kʰɔ⁴⁴]脖子[ka³³kin²²ka³³]

喉咙[ka³³kʰɔ³¹]屁股[ka³³vu³⁵]

大腿[ka³³pi²²]肛门[ka³³vu³⁵tiɔ³¹]

翅膀[ka³³te³⁵]尾巴[ka³³tɔ⁴⁴]

肩膀[ka³³pe³⁵]

(3)构成方位词。例如:

前面[ka³³pɔ⁵²]

后面(挨近)[ka³³vu³⁵kɔ⁴⁴]

后面(不挨近)[ka³³kʰiɔ³⁵kɔ⁴⁴]

(4)构成动词。例如:

玩耍[ka³³li³⁵]回答[ka³³ta²²]

咀嚼[ka³³za²²]呕吐[ka³³si³⁵]

钳(动词)[ka³³te³⁵]踢[ka³³tʰia³⁵]

(5)构成形容词。例如:

顽皮[ka³³ŋin³⁵kʰɤ²²]聋[ka³³tɔŋ²²]

深[ka³³tɤ²²]长[ka³³ta⁴⁴]

痒[ka³³kʰi²²]

3.[ta³³]

前加成分[ta³³]的使用范围略窄,主要用于构成表动植物、工具的名词。[ta³³]与后面的构词成分组合同样比较紧密,不能省略。

(1)构成动物类名词。例如:

蚂蚁[ta³³pʰui⁴⁴]蚊子[ta³³mɤŋ²²kʰa³¹]

苍蝇[ta³³mɤŋ²²]猫[ta³³mɔ³⁵]

燕子[ta³³uan³⁵]蟋蟀[ta³³zin³⁵kɔ⁴⁴]

(2)构成农作物类名词。例如:

豆子[ta³³tʰɔ³⁵]粳米[ta³³tsi³⁵]

(3)构成工具类名词。例如:

剪刀[ta³³ki³⁵]凿子[ta³³tsʰɤ³⁵]

扫帚[ta³³kʰia³⁵]

畲语中[ka³³]与[ta³³]作为前加成分,与词根结合紧密,所辖范围较广,一些学者认为这是表示动物、植物、身体部位等各种不同意义的语音形式相同的单辅音音节化的结果[2]。

4.性别前缀:[pe⁴⁴][me⁵²]

前加成分[pe⁴⁴]和[me⁵²]一般只用于名素之前,但与上述前加成分[a³³][ka³³]与[ta³³]不同,[pe⁴⁴]和[me⁵²]在构词时一般仍带有一定的语义。

(1)表示雄性的前加成分[pe⁴⁴]

[pe⁴⁴]用于动物名词前表示雄性,例如:

公牛[pe⁴⁴ŋiɔ³¹]公猪[pe⁴⁴pui³³]

公羊[pe⁴⁴zɤŋ³¹]公马[pe⁴⁴me⁵²]

公狗[pe⁴⁴kia⁴⁴]公鸡[pe⁴⁴kɔi³³]

[pe⁴⁴]对应于汉语普通话中的“公”,其语义逐渐虚化后也可用在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中,此时[pe⁴⁴]凸显的不再是自然生理上与雌性对立的性别差异,而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凸显特征。由于雄性相较于雌性具有显著的力量优势,因此容易与体型大、力量大、气势强、坚硬不易损坏的事物产生联系,构成概念隐喻,例如:雷[pe⁴⁴hɤ²²]。

(2)表示雌性的前加成分[me⁵²]。

与[pe⁴⁴]相对应,[me⁵²]用在动物名称前表示雌性,例如:

母牛[me⁵²ŋiɔ³¹]母猪[me⁵²pui³³]

母羊[me⁵²zɤŋ³¹]母马[me⁵²me⁵²]

母狗[me⁵²ka⁴⁴]母鸡[me⁵²kɔi³³]

[me⁵²]对应于汉语普通话中的“母”,在我们调查的词汇范围内,[me⁵²]暂时未如[pe⁴⁴]一般,出现虚化的用法,该词缀仅限于修饰雌性动物。

(二)后加成分

1.[kɔ⁴⁴]

作为后加成分的[kɔ⁴⁴]由表示人体部位词“头[kɔ⁴⁴]”虚化而来,[kɔ⁴⁴]的运用范围比较广,可出现在许多名词性词根之后。

(1)位于表身体部位的名词之后,例如:

舌头[pi³⁵kɔ⁴⁴]骨头[sɤŋ⁴⁴kɔ⁴⁴]

大拇指[pe⁵²pi⁴⁴kɔ⁴⁴]大腿[ka²²pi²²kɔ⁴⁴]

(2)位于动物名称后,例如:

蟋蟀[ta²²zin³⁵kɔ⁴⁴]螳螂[kia³⁵ɔŋ³¹kɔ⁴⁴]

蜥蜴[le⁵²se⁵²kɔ⁴⁴]鹌鹑[lɔ⁵²pʰat³⁵kɔ⁴⁴]

种猪[pe⁴⁴pui³³kɔ⁴⁴]

(3)位于无生命物体之后,例如:

太阳[lɔk²kɔ⁴⁴]木头[tɔŋ²²kɔ⁴⁴]

芒草[kan³¹kɔ⁴⁴]竹竿[tsɤk²kɔ⁴⁴]

石头[ŋa²²kɔ⁴⁴]砖头[tsun⁴⁴kɔ⁴⁴]

木柴[si³¹kɔ⁴⁴]药材[kia²²kɔ⁴⁴]

锤子[pa³¹kɔ⁴⁴]碗[ŋ̊ŋ²²kɔ⁴⁴]

砧板[tin³⁵kɔ⁴⁴]晒场[piɔ³¹kɔ⁴⁴]

(4)位于方位词之后,指有高度或长度的事物的两端,例如:

后头[ka²²vu³⁵kɔ⁴⁴]上头[kʰiaŋ³¹kɔ⁴⁴]

外头[tʰe⁵²kɔ⁴⁴]

2.[taŋ³³]

[taŋ³³]原义为“儿子”,虚化后形成词尾,适用范围广泛,可位于名词性词素、动词性词素之后,构成各种类别的名词,类似于汉语普通话“子”缀的用法:

(1)位于名词性词素之后,作为名词标记:

1)表器物。

盘子[pʰan³⁵taŋ³³]瓶子[ɔ²²taŋ³³]

杯子[pui⁴⁴taŋ³³]火炉[lu³¹taŋ³³]

绳子[li²²taŋ³³]背心[tat²taŋ³³]

绸[tsʰiu³⁵taŋ³³]毯子[tsan²²taŋ³³]

哨子[sau⁵²taŋ³³]手枪[tsʰɤŋ²²taŋ³³]

子弹[ma⁴⁴taŋ³³]硬币[hau³⁵taŋ³³]

2)表动物。

狮子[su⁴⁴taŋ³³]猴子[hiu³⁵taŋ³³]

兔子[tʰu³¹taŋ³³]

3)表植物。

桃子[pi⁴⁴taŋ³³]橙子[tsʰaŋ³⁵taŋ³³]

李子[li²²taŋ³³]枣子[tsau²²taŋ³³]

柿子[su⁵²taŋ³³]椰子[za³⁵taŋ³³]

梅子[mɔi³⁵taŋ³³]山楂[san⁴⁴tsa⁴⁴taŋ³³]

桑葚[sɔŋ⁴⁴taŋ³³]生菜[mak²taŋ³³]

番石榴[pʰak³⁵taŋ³³]

4)表食物。

饺子[kiau²²taŋ³³]米粉[fun²²taŋ³³]

糕[kau⁴⁴taŋ³³]香烟[in⁴⁴taŋ³³]

(2)位于动词性词素之后:

1)表工具。[taŋ³³]可置于动词词根之后,并改变原词词性,原本的动作转换为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工具,例如:

刷[sut²]→刷子[sut²taŋ³³]

锯[ku⁴⁴]→锯子[ku⁴⁴taŋ³³]

刨[pʰɔ⁵²]→刨子[pʰɔ⁵²taŋ³³]

钩[kɔ²²]→钩子[kɔ²²taŋ³³]

夹[kiat⁴]→夹子[kiat⁴taŋ³³]

钉[taŋ⁴⁴]→钉子[taŋ⁴⁴taŋ³³]

2)表示词根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例如:

钉[kʰin⁵²]→钉子[kʰin⁵²taŋ³³]

扣[liu²²]→扣子[liu²²taŋ³³]

包[pau⁴⁴]→包子[pau⁴⁴taŋ³³]

摊[tʰan⁴⁴]→摊子[tʰan⁴⁴taŋ³³]

铺[pʰu²²]→铺子[pʰu²²taŋ³³]

(3)位于形容词性词素之后:

形容词性词素后的[taŋ³³]具有抽象的词汇意义,指某一类人。这类结构中,词根表示某一性状,加上[taŋ³³]后构成的新词指具有该性状的主体,此时整个词带有贬义色彩的蔑称,例如:傻子[sau³⁵taŋ³³],疯子[pɔ³⁵taŋ³³]。

对于有生理缺陷的人,汉语普通话也常用“聋子、瞎子、跛子”等进行指称,而畲语也有些词以[taŋ³³]对应汉语普通话的“子”指称这类人,但更多的情况下并不使用词缀[taŋ³³],而更常用表示“人”之义的[le³¹]的形式来表达。例如“跛子pe³⁵kʰa³¹le³¹(砍脚人)、左撇子[ɔ²²kɔi⁵²kʰua⁵² le³¹](用左手的人)”;或直接陈述,如“聋子[ka²²tɔŋ²²ka³¹kʰɤŋ⁴⁴](耳朵听不见)、瞎子[tʰɔ⁵²ɔ⁴⁴ka²²kʰɔ⁴⁴](瞎了眼)、秃子[liaŋ⁴⁴kɔ⁴⁴](光头)”。如果以[taŋ³³]来表示,例如说成[pe³⁵kʰa³¹taŋ³³][ɔ²²kɔi⁵²kʰua⁵²taŋ³³]则添加了词语本身的贬损义。

(4)位于动宾短语之后,表示某一类人:

动宾短语之后添加[taŋ³³],由表某一动作行为转变为表动作的施事,或表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相当于汉语普通话中的“者”“员”等类词缀。例如:

学生[tʰɔ⁵²tɔ³³taŋ³³]放牛人[tsɤŋ²²ŋiɔ³¹taŋ³³]

戏子[ɔ²²hi²²taŋ³³]屠夫[ta²²pui²²taŋ³³]

3.[me³⁵]

[me³⁵]原义为“母亲”,进而引申指女性、雌性,作为词尾,也仍带有一定的语义。一般用于动物名称后,表示已产过崽的雌性动物,例如:

母牛[ŋiɔ³¹me³⁵]母猪[pui²²me³⁵]

母羊[zɤŋ³¹me³⁵]母马[me⁵²me³⁵]

母狗[kia⁴⁴me³⁵]母鸡[kɔi²²me³⁵]

由于[me³⁵]是由本意为母亲的实词演化而来,因此与前文提及的前加成分[me⁵²]相比,[me³⁵]多了“+已生育”的义素,用在动物名称后表示已生育的雌性动物。由于已经生育,与其雌性幼崽相比体型更大,因此产生了“大”的引申义,与表示“小”的[taŋ³³]相对,如:

姑母[kɤ⁵²me³⁵]大象[siɔŋ⁵²me³⁵]

大雨[lɤŋ⁴⁴me³⁵]大水[ɔŋ³¹me³⁵]

大石头[ŋa²²kɔ⁴⁴me³⁵]大秤[tʰiaŋ²²me³⁵]

瓮[ɔŋ³⁵me³⁵]大碗[ŋ̊ŋ²²kɔ⁴⁴me³⁵]

4.生动式后加成分

与汉语类似,红罗畲语中也存在着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添加一些无实义的叠音成分,构成Axx 或ABxx 的结构,以达到加深程度、强化形象的效果的情况。例如:

得意洋洋[hin³¹tia³⁵tia³⁵](hin³¹为“高兴”之义)

褴褛[kin²²kʰia³³kʰia³³](kin²²为“破烂”之义)

紧梆梆[hin³⁵paŋ³⁵paŋ³⁵](hin³⁵为“紧”之义)

硬邦邦[ti⁴⁴kʰuaŋ⁵²kʰuaŋ⁵²](ti⁴⁴为“硬”之义)

但诸如汉语“白茫茫、绿油油、傻乎乎”一类词,畲语则以重叠来表示程度的加深,如[kiɔ²²kiɔ²²](白白)、[ka³⁵pʰɤ⁵²ka³⁵pʰɤ⁵²](绿绿)、[sau³⁵sau³⁵](傻傻)。我们认为红罗畲语中的ABB 形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汉语的构词,是同汉语接触的产物。

三、重叠式合成词

红罗畲语中也存在部分单音节词重叠组合而成的合成词。从构词形式及所辖范围上看,红罗畲语的重叠式现象并不算丰富。与汉语相比较,红罗畲语的亲属称谓一般不采用重叠式,例如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中的“爷爷、爸爸、妈妈”等,红罗畲语均不采用重叠形式,而是直接以单音节词或于单音节词前加上前缀[a³³]的形式来称呼,如“爷爷[(a³³)kʰɤŋ⁵²]、爸爸[(a³³)pa⁴⁴]、妈妈[(a³³)me³⁵]”。重叠式合成词主要集中在形容词、动词和副词上。

(一)形容词重叠

主要形式有AA和ABAB两种形式。

1.AA式

一般出现在性质形容词中,例如:

安静[tsʰɔ⁵²]→安安静静[tsʰɔ⁵²tsʰɔ⁵²]

圆[zin⁵²]→圆圆的[zin⁵²zin⁵²]

高[hin³³]→高高的[hin³³hin³³]

胖[kʰɤŋ⁵²]→胖胖的[kʰɤŋ⁵²kʰɤŋ⁵²]

傻[sau³⁵]→糊里糊涂[sau³⁵sau³⁵]

甜[kuan³³]→甜甜的[kuan³³kuan³³]

酸[sɔ³³]→酸酸的[sɔ³³sɔ³³]

香[tan³³]→香香的[tan³³tan³³]

苦[uan³³]→苦苦的[uan³³uan³³]

辣[pi³⁵]→辣辣的[pi³⁵pi³⁵]

红[si²²]→红红的[si²²si²²]

白[kiɔ²²]→白茫茫的[kiɔ²²kiɔ²²]

热[kʰaŋ³³]→热乎乎的[kʰaŋ³³kʰaŋ³³]

冷[kiɔŋ³³]→冷飕飕的[kiɔŋ³³kiɔŋ³³]

2.ABAB式

一般出现在颜色词中,例如:

灰色[kiaŋ⁴⁴kiɔ⁴⁴]→灰灰的[kiaŋ⁴⁴kiɔ⁴⁴kiaŋ⁴⁴

kiɔ⁴⁴]

粉色[si²²ma⁵²]→粉粉的[si²²ma⁵²si²²ma⁵²]

绿色[ka³⁵pʰɤ⁵²kʰun³¹]→绿绿的[ka³⁵pʰɤ⁵²

kʰun³¹ka³⁵pʰɤ⁵²kʰun³¹]

褐色[si²²kiaŋ⁴⁴]→褐褐的[si²²kiaŋ⁴⁴si²²kiaŋ⁴⁴]

(二)动词重叠

主要形式为AA式,例如:

看[mɔ³⁵]→看看[mɔ³⁵mɔ³⁵]

问[vaŋ⁵²]→问问[vaŋ⁵²vaŋ⁵²]

说[kʰɔŋ⁵²]→说说[kʰɔŋ⁵²kʰɔŋ⁵²]

想[siɔŋ²²]→想想[siɔŋ²²siɔŋ²²]

尽管存在动词重叠,但当地畲族人在日常交流中,更偏向使用“动词+一下”的结构,如“看一下[mɔ³⁵i³⁵se³⁵]、讲一下[kʰɔŋ⁵²i³⁵se³⁵]”。

(三)副词重叠

主要形式为AA式,例如:

常[sɔŋ⁵²]→常常[sɔŋ⁵²sɔŋ⁵²]

刚[tsɔŋ²²]→刚刚[tsɔŋ²²tsɔŋ²²]

正(好)[ŋan⁴⁴]→正正(好)[ŋan⁴⁴ŋan⁴⁴]

偏[ŋiaŋ⁵²]→偏偏[ŋiaŋ⁵²ŋiaŋ⁵²]

四、复合式合成词

畲语属于苗瑶语,相对于汉语普通话,苗瑶语严格意义上的复合式合成词并不丰富。红罗畲语固有①红罗畲语中的汉语借词有部分复合式合成词,本文暂不对这些汉语借词的构词进行讨论。的复合式合成词在语素和语素的组合上,很多结合并不紧密,这些语素大多可单独作为词使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不属于合成词,更接近短语。但因论述需要,我们仍将这类语言现象归入词的范畴进行探讨。

与汉语普通话相似,红罗畲语的复合式主要有主谓、动宾、联合、修饰、补充式等。

(一)主谓式

表1 主谓式合成词举例

(二)动宾式

表2 动宾式合成词举例

(三)联合式

联合式复合词根据语素间的内部语义关系具体可分为同义、类义和反义,就目前收集到的语料而言,同汉语相比,畲语缺少偏义类联合式复合词。

表3 联合式合成词举例

(四)补充式

畲语中补充式复合词(短语),主要以动素为中心,缺乏名量式。

表4 补充式合成词举例

(五)偏正式

偏正式复合词数量最多,能产性最高,同时,其情况也较为复杂,中心语素可以是动词性词素,也可是名词性词素。

表5 偏正式合成词举例

(六)正偏式

畲语中修饰语与中心语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种: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与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后。前者词序与汉语相同,即上文所述的偏正结构,而畲语中存在修饰语位于中心语后的情况,例如:

表6 正偏式合成词举例

可以发现,此类正偏结构的修饰语均为形素,中心语为名素,可理解为“形+名”类偏正式的词序颠倒。这类构词方式最能体现畲语同汉语构词方式上的差异,也符合苗瑶语的构词特点,我们还将另文进一步分析它与汉语的关系。

除上述结构类型外,畲语中也存在连动式的合成词,例如“领养[liaŋ⁵²zaŋ⁵²]”,[liaŋ⁵²]为“领”,[zaŋ⁵²]为“养育”,表示动词性语素连用,动作有先后顺序。

五、从红罗畲语合成词看汉畲接触

畲族在历史上很早就同汉族有着密切的交往[3],红罗畲族人与汉人的接触,使得其语言不断受到汉语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语言代际传承能力的濒危程度划分为六个等级,根据我们对红罗畲语的语言生活的调查,我们认为红罗畲语代际传承能力的濒危程度为第(4)等,即“不安全”,“大多数而非所有儿童或家庭把母语作为第一语言使用”[4]这一语言事实也折射在汉畲接触下的红罗畲语构词中。

(一)附加成分中的汉畲接触

从上述语言事实可知,红罗畲语的附加成分在合成词构词中是比较突出的,当中,前加成分[ka³³]、[ta³³]与后加成分[kɔ⁴⁴]、[taŋ³³]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当中,一些附加成分呈现出与汉语,尤其是汉语的南方方言,相似的地方。

1.苗语的前加成分十分丰富,例如[ta³⁵]可构成动物名词,如“蚊子”[ta³⁵maŋ³³]、“猫”[ta³⁵maŋ³⁵]、“猴子”[ta³⁵mʐɛ³⁵]。畲语中的前加成分中的[ta³³]可构成各种动植物名词,这都非常符合苗瑶语的特征,例如“蚊子”[ta³³mɤŋ²²kʰa³¹]、“猫”[ta³³mɔ³⁵]。但在另一部分词汇中,我们发现,畲语已不再使用前加成分进行构词,而是使用了后加成分[taŋ³³]。例如:“栗子”[tsui⁴⁴taŋ³³]、“李子”[li²²taŋ³³]、“锯子”[ku⁴⁴taŋ³³]、“疯子”[pɔ³⁵taŋ³³]等,这些词在苗语中多为前加成分构词。甘春妍认为博罗畲语的[kɔ³]和[taŋ¹]是受客家话词缀[thiu²](头)和[tsie³](子)影响产生的,它们的语义和指称范围相似,博罗畲语的[kɔ³]和汉语客家话的[thiu²]都可放在身体部位与无生命物体后,[taŋ¹][tsie³]都可用在亲属称谓、无生命物体名词和动植物名称后[5]。

2.汉语中有不少类词缀,例如“式”“性”“型”“化”等,红罗畲语与汉语相比,类词缀相对比较匮乏。个别类词缀常借用汉语的表达方式,以音译的方式呈现,例如“旧式[kɔ²²sit²]”,[sit²]由汉语客家话直接音译而来。

3.一些词缀揭示了汉畲同源的语言事实。南方方言中称谓词前也经常使用前缀“阿”,例如“阿叔、阿妹”,这一前加成分与畲语一致。但在汉语普通话中,除了“阿姨”一词外,几乎很少出现“阿”缀,而“阿姨”一词出现的年代也非常晚。南方方言中的这个“阿”缀与畲语中的“a²²”用法一致,表明两者具有同源关系,可能是南方方言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的结果。

(二)重叠式合成词中的汉畲接触

在重叠式合成词中,红罗畲语的构词方式与汉语相似,主要表现在:

1.红罗畲语称谓词的重叠明显是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红罗畲语称谓词的固有形式是在称谓词前加“[a³³]”缀,重叠的形式是晚近才出现的,且使用并不普遍。

2.形容词重叠后,不同于普通话主要表示性质程度加强,红罗畲语一般表示性质程度的减弱,这一特征与周边粤客闽几大南方方言一致,例如“[pi³⁵pi³⁵]”表示有点儿辣。

3.副词重叠中,有一些词是汉语客家话的音译 词,例 如:“常 常”[sɔŋ ⁵²sɔŋ ⁵²],“正 正(好)”[ŋan⁴⁴ŋan⁴⁴]。

(三)复合式合成词中的汉畲接触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红罗畲语的固有词中基本不存在复合式合成词,但在畲语的汉语借词系统中,复合式合成词则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例如:

联合式:火车[fɔ³³tsha⁴⁴]、国家[kɔk²ka³³]

偏正式:暑假[tsʰu²²ka²²]、铅笔[zan³⁵pit²]

动宾式:点名[tian³³mui³¹]、留级[liu³⁵kʰit²]

补充式:看透[mɔ³⁵tʰi³¹]、照亮[tsau³¹kʰui³¹]

主谓式:地震[tʰi⁵²tsin²²]、眼花[ka³³kʰɔ⁴⁴hua⁴⁴]

汉语(尤其汉语客家话)的音译词或合璧词已融入红罗畲语各种复合式合成词中。

红罗畲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在细节上既有苗瑶语的特点,也有汉语影响的痕迹。与中国境内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相似,畲语与汉语的接触都属于“自然接触”,即“在同一空间不同语言的互相接触”[6],这种接触方式使得畲语从汉语中源源不断地借用入大量成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汉语的构词方式产生了模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红罗畲语构词方式的汉化。汉畲音系特征差异不大,畲语直接借入汉语词汇并不需要经过大的调整,因此就借入形式而言,音译借词是畲汉接触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红罗畲语中出现的大量借自汉语的复合式合成词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构词。在此基础上,红罗畲语在具体词素的组合方式上也出现了汉化的现象,例如后加成分使用范围的扩大、亲属称谓词的重叠等,这些都是与汉语进一步接触的结果。

猜你喜欢

合成词词素构词
三音节合成词中合成词素的判定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单词连一连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词语小超市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