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引发的学书与教学思考

2023-03-05刘妘洁马有林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祭侄颜真卿行书

刘妘洁 马有林

(长春师范大学)

一、颜真卿行书风格形成背景

艺术风格的形成与艺术家本人的性格,生活环境,禀赋和才能息息相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故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①

下面笔者从颜真卿生活的时代背景,师承几个方面对颜真卿行书风格形成原因略作论述。

(一)颜真卿生活时代背景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在狼牙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出身于琅琊颜氏,年轻时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为得罪了权贵之臣杨国忠后被贬。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及时察觉二人的谋反动向,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到凤翔。在平叛结束后被封为宪部尚书。在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为鲁郡公,后世称为“颜鲁公”。

一个时代书风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风格形成深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唐代早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太宗倡导王羲之的书法,当时的时代盛行二王的妍美风格,整个时代被王羲之书风所覆盖。到了盛唐时期,国家规模空前统一,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经济发生了改变,那么随之文化和审美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张旭,怀素,李阳冰等这样的书坛高手,他们一扫王羲之妍美之风的书坛,开创了新的境界。在这样一个艺术显赫的时代,颜真卿也受到了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书风格。

(二)从颜真卿师承分析其行书风格的形成

在书法世家的影响下颜真卿早年曾学习前辈书法,除了二王、褚遂良等人之外,笔者以为对颜真卿行书书风影响最大的,非张旭莫属。古代书法艺术史上,总有几个癫狂的书家为书坛添加一笔奇异的色彩,张旭就是其中之一。颜真卿勤奋好问,他向张旭讨教,二人以问答的形式探讨学习书法,其中观点无不切入书法艺术之要。从中可见书法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从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另外张旭敢于创新、狂放不羁的性情也影响到了颜真卿,在他此后的行书作品中,都可以窥见张旭书中豪逸荡漾之感。

正是颜真卿独特的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形成了颜真卿独特的行书风格。

(三)《祭侄文稿》历史背景与创作情景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在叛军进逼之时颜氏一族奋起抵抗。颜季明在作战过程中负责来往传递消息,使两郡之间形成联结,击退叛军。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置使城防被攻破颜季明及颜氏家族多名奋战的战士先后遇难。所以颜真卿在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祭侄文稿》是在颜真卿得知侄儿遇难,他派侄儿颜泉明前往进行善后,但只找到季明的一个头颅和一只脚。在颜真卿提笔写下《祭侄文稿》之时,他回首安史之乱的过往,血泪交加,悲愤的情绪涌上心头,情不能自禁。文中将他的精神气节和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颜真卿行书风格特色

(一)颜真卿行书整体风格

颜真卿行书入笔坚实,行笔刚劲,在雄浑中又不失妖娆,他的书法作品中字形磅礴有力,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中。颜真卿尤善行书和楷书,其书法虽然肥厚,但是却不失丰润饱满之感,整体端庄严肃。简单来说他的书法属于耐看型,看得越久就越能感受其韵味,书法之精髓在于字体中。

(二)《祭侄文稿》特点分析

《祭侄文稿》是在颜真卿心情悲痛时写下的,整篇作品中行书和草书掺杂出现。字形丰富奇特,章法动荡,节奏时而沉重时而紧凑。在看似随意的整篇文本当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颜真卿“规矩之外,别有胜趣”的艺术风格。下面笔者从用笔,结体,整体墨色三个方面分析《祭侄文稿》的特点风格:

1.线条圆转、遒劲舒和

《祭侄文稿》笔法线条圆转,遒劲舒和。笔者认为《祭侄文稿》的用笔特点为首先是打破了晋唐以来重内擫法来表现方刚之气的习惯,改用外拓法。颜真卿认为,外拓圆笔更能自如地纵笔挥毫,充分舒展书法家的个性。如“荼毒”二字便是笔势外拓的典型表现。其次是线条浑厚圆劲,骨势洞达,赋予立体感。《祭侄文稿》中“父、杨、凶、史、轻”等字运笔疾涩,这也体现了古人所说的“颜字入纸一寸”的说法。再者是篆籀气的运用,所谓篆籀气指的是在书写过程中运笔圆厚遒劲,造型上沉郁古拙。《祭侄文稿》在全文篆籀之气浓厚,这不仅是 他笔法的外在表现也是后人对他作品的一种整体的审美观感。

2.结体宽博,平正奇险

在结体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晋唐以来书法作品一贯的结体特征颜真卿的结体主要特点为结体宽博,平正奇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宽朗舒展,外紧内松。文中结字处处体现了颜体独特的内放外收的特点如“岁”“戊、戌、贼、我”“残”“哉”等字。这正是颜字内放外收的典型之处。第二个方面是多横向展势,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或同向。尤其是相对的边竖,使传统的内弧相背为外弧相向形。如“蒲州、丹杨、开国、图、开、关”等处,使字形开张多变。显得疏密得体,相得益彰。此为颜体行书的创新之所在,亦是颜体阔达大度的结构特点之表现。第三个方面是气势凛然,但却寄寓着奇险。从《祭侄文稿》我们可以感受到有些字的俯仰之势很大,在结字中相互照应,形散神聚,这也是 《祭侄文稿》中我们体会到颜真卿在结体上的独特魅力。

3.墨法苍润,流畅自然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得知侄儿颜季明遇难与战场又尸骨未还的情境下所创作出的,在当时特殊的情境下颜真卿满怀着懑慨之情,用血与泪书写出了这篇文章。文中多处有改动的痕迹也表明了颜真卿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激动,思如泉涌手中的笔常常跟不上内心的思绪。时而感慨万分时而又悲愤交加,正是在这样浓烈的情绪下无暇顾及笔墨章法,尽情书写,但恰恰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绪下颜真卿独特的用笔特色与不拘一格笔墨的融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作品浓,淡,虚,实,枯,润的对比更加增强了作品的感召力。

三、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教学

(一)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的教学方向与重点

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参考《书法·篆刻》教材对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的进行赏析与尝试临摹。

在有关书法视觉审美的教学中,《祭侄文稿》作为名帖本文作者将从赏析与临摹两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思考与分析。对《祭侄文稿》的赏析与临帖对于初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又有难度的内容,因为《祭侄文稿》独特的创作背景与其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对于初高中生在理解与临习上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下面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对本节课做了一个教学计划。

(二)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的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了解颜真卿与《祭侄文稿》创作背景

对作品的深入把握需要对作者有全面的了解。颜真卿作为唐代中期优秀的书法家,也是在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书法的另一个高峰,他的为人耿直刚正,从不阿于权贵,一生忠烈悲壮。在安史之乱时,颜真卿抗贼有功随后晋升,太子太师。颜真卿本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与鲜明的个性是学生在学习时要重点领悟的。

《祭侄文稿》追叙了在安史之乱时,颜氏一族抗击叛军,满门牺牲的故事。本篇文章主要是颜真卿祭奠自己的侄儿所作。对于作者和创作背景的介绍,是深刻体味与欣赏文稿的基础。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去讲述,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了解《祭侄文稿》全文内容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50岁时所创作的,全文有230个字。阅读全文明白全文故事梗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和心境,把握全文章法笔法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稿不是作者作为一篇作品来创作的是在极度的悲愤的情境中书写而成的。故全文多处涂抹更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点要让学生们有所了解。

中小学美术课详细课时教学计划(一)

所以在我们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文稿内容清晰明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同学整理出一份清晰的内容与释文,这些对教学的进行会起到极大的帮助。

3.欣赏《祭侄文稿》的书法之美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这样写出的作品雄浑有力,厚重质朴。第二个特色是开张自然的章法。颜真卿在整篇的章法上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正是这样的章法才使整篇文稿生动自然,灵活有趣。第三个特色是滞涩生动的墨法。整篇文稿枯笔较多,墨色浓厚滞涩。这与颜真卿当时创作的情感是密不 可分的。这一墨法也与颜真卿当时的情感形成了高度的和谐。

对于初高中生的品赏能力与艺术修养行草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结合文稿的细微之处,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艺术之美,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笔意连动中作者的豪放不羁的情怀。

4.文稿临摹

《祭侄文稿》作为天下第三大行书他的价值不言而喻。但低于初高中生来说他的临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再结合他全文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创作情景,所以在学生临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感情去尝试临习。不应太注重形式与表面效果,取意临神为上。由于创作的难度大,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式和内容进行 临习,老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以学生体会其中感情为上。

当然如果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老师也可利用假期时间和空闲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指导练习。可采用精准临习对照临习通篇临习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会尽全力做好教学过程与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以及现实因素会产生极大的局限性。

在当代尽管国家不断促进书法教育的推进但学生们从小的教学内容与环境让学生们对中国古代书法名作的了解知之甚少,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书法学学生在学习倡导书法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理想,书法教学远不止写好字,更在于他对学生人格和修养的提升。就如《祭侄文稿》的临习他不仅仅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丰碑,是中国古代儒家中统情怀的一种完美体现。欣赏与临习此篇作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注释

①刘熙载《艺概·书概》,见: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715.

猜你喜欢

祭侄颜真卿行书
悲壮之美——《祭侄文稿》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脚踏实地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祭侄文稿》后世传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解读颜真卿之《祭侄文稿》
劝学诗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