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专业“三融四化、多维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2023-03-05莉,周

科教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跨境课程体系协同

张 莉,周 昕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外贸”倡议的实施,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引来了巨大的行业人才需求,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经营企业、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但目前跨境电商产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匹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学校与地方、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学校要建立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长沙)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成立,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2019年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与湖南酬善商贸有限公司、湖南微速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义乌多赢饰品有限公司合作,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立“跨境电商卓越班”,是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

2 “三融四化、多维协同”育人思路

“三融合”即“校政企”多维协同育人,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协同合作,融合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能力、师生与企业导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与产品开展实践,加上企业的鼓励措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如我院在“跨境电商”课程中引入金丝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产品,学生建立网店,不仅解决了货源问题,还能有一定的盈利,用竞赛的形式完成课程的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在“网络营销”课程中,联合丘库商城开展综合实训,微信公众号的真实运营,使得学生的网络营销策划与运营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完整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得到提升。

“四化”即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以创新创业为先导,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的改革思路,搭建校内第一课堂的实战化实践平台、校内第二课堂的专业化平台、校政企联合的协同化平台和特色模块个性化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双岗位轮换、双身份管理机制。教师、企业相关人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双岗位轮换,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实施;按照跨境电商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灵活组织教学。企业作为人才需求的主体,全程参与人才培育,在实践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校政企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构建“三融四化、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三融四化、多维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岗位要求、产业需要、专业素养与技能素质四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跨境电商专业“岗位要求、产业需要、专业素养与技能素质四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共创培养计划、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环节,校政企多维协同下重构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标准。建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专业和行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素质对接、教师科研与企业资源项目对接[2]。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专业对接企业的理念,设计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实践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紧密联系企业真实项目,加强团队合作;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一起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岗位需求制订实训内容以及学生定岗考核方式,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在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积累宝贵经验,让学生边学习边创业,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3.2 基于岗位关键能力,设计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卓越班课程体系设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紧扣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准确定位,开设各类技能提升课程,并根据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以应对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借助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还可以通过学生创造效益,为未来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3]。

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学习内容以掌握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具备将所获取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于电子商务实务的能力。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课程模块,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模拟软件操作流程实训的课程设置,引入企业的真实实践资源和行业真实运营平台,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掌握职业岗位的具体规则和实际操作技能,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信心。同时,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规则,系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方法,让学生具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站外营销的能力。集中实践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跨境电商产业链,通过企业经营模拟软件,针对不同需求选择相适宜的渠道,制订相关的营销运营策略,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一系列产品及相关服务;能熟练掌握跨境电商技术知识,能够胜任跨境电商营销、大数据分析、用户体验塑造等岗位。

3.3 多渠道搭建创客空间,实施分层“创客”培育

搭建多元主体资源汇聚的开放共享创客空间,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培育,形成“创业选修课+模拟实训平台+创客社团+跨境电商创客孵化基地”的多渠道创客人才培养路径[4]。联合多方协同育人主体,多渠道搭建创客空间。通过课程开发、跨境电商企业真实项目入驻、企业冠名竞赛,颠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借助模拟实训平台开展的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实训均由企业选派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业务骨干或高管承担,并负责对学生的项目实践、跨境电商平台真实账号运营等进行具体指导。以发散思维、创业实践为主旨搭建创意分享空间,建立跨界协作桥梁,提高动手创造能力,鼓励创新实践精神,积极建立勇于创业的创客社团。同时,以创客空间为依托,推动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跨境电商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贴近学科发展前沿又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实现跨境电商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5]。

3.4 多方融合,共建教学评价机制

从协同培养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和检验评价机制三个层面,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配套创客活动激励和保障机制[6]。建立涵盖理论学习、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对学生进行有关行业、公司、跨境电商平台等知识的理论教学,以跨境电商平台规则、物流定价、产品上传、店铺维护、客户服务等平台操作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完成对理论和实操阶段的测试。企业从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鉴定。同时,充分利用云班课、实验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有效延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强化线上线下辅导答疑,强调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和教师课堂教学数据在教学设计以及学习效果评价中的运用。

4 “三融四化、多维协同”实践育人模式

4.1 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跨境电商学院以“产学研合作、多纬协同育人”为理念,以“加强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效果”为目标,对接跨境电商产业,通过企业参与育人全过程,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7]。目前已与湖南创研股份等20余家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企业项目进课堂、创客导师进教室、多元助学进校园等形式,构建跨境电商学科综合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产学合作实践实习、学习效果评价机制[8]。从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实习实训、推荐就业和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切实提升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4.2 多维协同,共建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跨境电商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对接行业发展,不断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成立了“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等校内实训室,建设有“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云智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三个校内实践基地;与省内知名企业创研股份、嘉德跨境电商生态产业园等企业、省外深圳市有棵树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多赢饰品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助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创业”基础上,设立“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视觉营销”等电商创业方向课程,打造电商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获批跨境电商基地、云智商务中心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互联网+”、挑战杯、电子商务大赛等竞赛推动创新创业项目。

4.3 多维协同,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通过将跨境电商专家学者请进来开展讲座、指导,送教师出校参加各类跨境电商学术会议、论坛,学历提升等方式夯实教师跨境电商知识体系;安排教师进跨境电商企业顶岗锻炼,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企业与电商专业教师就电子商务行业就业岗位、不同岗位对应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进行探讨,并明确企业不同层级岗位晋升的流程;鼓励教师参与跨境电商实战项目、围绕电商开展学术研究等措施,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跨境课程体系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