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2023-03-05程子萌刘邦春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期
关键词:官兵话语体系

■程子萌 刘邦春

话语体系研究的兴起,为我们提升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方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为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武器,对于提升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果具有直接作用。

一、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习主席深刻指出,创新学术话语体系,要在“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这三个维度上下功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理论内核、话语内容、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上与新时代强军兴军实践出现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个与新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亟待建设。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托和现实延伸[1]。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以军队基层为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雏形初具,还有很多“硬骨头”和“拦路虎”需要啃下和打倒。信息爆炸与经济全球化带来各路文化与价值观的饕餮盛宴,话语的多样性加大了基层官兵价值选择的难度。与此同时,部队教育环境、官兵主体特征与需求的迭代变化,加速暴露了基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滞后性。

(二)提高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教育效果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维碰撞中彰显,思想的火花需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做引。能否及时化解官兵的种种思想疑虑、辨清是非正误、排除负能量的干扰,能否在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团结激励官兵不懈奋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不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包含的各类要素,并使其在一个融洽的语境中通过合适的话语方式与基层官兵进行有机联系。因此,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强军目标和官兵思想实际,根据官兵认知特点规律,构建完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掌握引导官兵思想意识的话语权,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提高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水平的需要

从辩证唯物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须为适应新时代对军队的要求而做出改变。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革,面对意识形态的变化,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必然要发生变革。话语体系研究是当前比较新的研究方向。我们将此引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结合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的新局面,提高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水平。

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陈旧

“话语理念是话语体系创新的思想动力和行动先导,它综合反映了实践活动的价值观念、活动模式和行为准则,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2]。”总结来说便是理念引领行动。

一是立场原则受到冲击。马克思主义立场明确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发展方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核心。当前尖锐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不同话语体系的角力。以军队为重点的“非马”“反马”等各种错误思潮渗透,对军队建设和官兵思想造成了一定影响,冲击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3]。

二是多元文化良莠不齐。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主”绝对领导地位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话语风格。这些话语体系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秉持着不同的创造初衷,推崇着各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前对文化优劣水平的评判并无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良的话语体系容易鱼目混珠、奏出杂音。

三是价值引领功能偏弱。随着时代的进步,基层官兵的工作生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已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当前的各类信息呈矩阵式输出,对基层官兵的认知呈现了全域渗透模式,带给官兵沉浸式的信息体验。原有的话语体系大多注重原理性、道德性、思想性等的灌输,对新信息的引领能力和提高受教育者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对新技术、新思想阵地的主导意识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单一

话语内容是蕴藏在言语符号系统背后一定价值理念的硬核素材,也是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灵魂[4]。

一是话语内容时代特征不明显。话语主题是话语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和核心问题。不同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不同,时代主题不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不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党我军都做了积极探索,但军队思政教育话语在回答时代之问,服从服务于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话语体系的生命力和价值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二是话语内容吸纳拓展不及时。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扩展,不应单方面依赖当前的教育提纲,要在此之外做好教育资源整合,当代官兵的生活空间和交往方式因互联网而发生深刻变革,其话语体系处于一个平等自由、多元开放、互动交流的场域中。面对互联网时代“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发展态势,我们在吸纳最新话语资源上还不够及时,在拓展新鲜话语内容上还不够连续,难以充分满足新时代基层官兵对话语内容的多样化诉求。

三是话语内容批判继承不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三者共同构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经典话语资源[5]。目前话语体系建设中主要存在对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中的话语精髓挖掘不深和研磨不精,对经典话语资源运用不够巧妙,未能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元素充分融合,对经典文化资源中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追求理解不透彻。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态局限

一是教育话语权过度集中。“话语本质上表征着某种权力关系,体现为一种叙事方式[6]。”能否通过对话的方式,在相互的理解与解释中得出一致性意见[7]”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得当、达到实际成效的关键。在当前军队中,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为本”模式中,认为教育者是教育唯一的主体,受教育者则处于被动和服从的位置,自由意识和自主权利被压缩。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育者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叙事需求、行为和路径,久而久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意识即被弱化。

二是教育话语模式固化。不少基层教育者习惯于原封不动地把一些文件、政策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传授给官兵,这种看似“原原本本”学指示、学精神,搞单纯我讲你听的理论灌输,虽然满足了教育主导性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真正融入官兵生活、进入官兵头脑。忽略受众个体差异,不研究官兵思维模式,理论宣讲语言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如此种种灌输式教育不紧贴官兵实际,不满足官兵需求,官兵只是满足于笔记抄全了,内容背熟了,却始终不理解、不接受,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抵制的情绪。

三是教育话语亲和力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中一直没有很好地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施加论”与“需要论”两个概念,很多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等对其社会成员的言行教化和规范,是出于阶级意志统一或者思想统治目的自上而下的“灌注”与“格式化”,而忽略了人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未能将二者有机结合,不能引起深度的共鸣,导致从“施加论”出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缺乏亲和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求变化

当前在基层官兵中,“90后”“00后”群体的比例大幅上升,他们有新思想、新观念,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层次较高,有独特鲜明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基层官兵主体意识增强的新变化。当前,社会舆论日益繁杂、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年轻官兵深受影响,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话语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下,官兵的主体意识相较以往有显著增强。作为网生一代,他们见得多、听得多、想法也多,擅长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多元视角看待问题,比任何一代都更早、更便捷地接受到新信息,接触到新事物。有的不满足于简单获知是非对错,凡事要问“为什么”;有的喜欢激情体验,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有的积极外向,敢于辩驳,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

二是基层官兵互动行为延展的新变化。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途径更多,人际交流更直接,诸如微信微博、抖音直播等新型交流工具的出现,消除了人际交流的时空限制和心理障碍,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官兵都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平等交流,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平等,官兵接受信息时的心理状态更加轻松,情感更加愉悦,被理解、尊重等心理需求更能得到满足。

三是基层官兵需求内涵演进的新变化。青年官兵主体意识越来越强,被尊重、关注、理解的需求也随之愈发强烈。站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守旧、刻板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要。基层官兵更加关注自我感受,喜欢理论学习“吃快餐”、读书思考“浅表化”,热衷于“短”“平”“快”的小教育,对于系统的理论教学和课堂教育往往提不起兴趣,加之教育形式与方法缺乏亲和力,内容刻板、方法陈旧,致使官兵缺乏主体性、参与感,教育效果由此大打折扣。

(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能力弱化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在引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对于尚不具备完全判别是非能力和充满“猎奇”心理的基层官兵来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弱化直接影响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效果。

一是主动作为不够积极。在超高密度任务条件下,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凸显,对某些军政一肩挑的单主官来说,每天忙于抓任务执行,很少有时间思考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些连队主官,由于缺少政治工作经历,对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地位理解不深,把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般性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忽略。有的连队主官干脆把抓思想政治教育寄希望于上级集中组织,把上级开展的教育作为连队教育任务的落实,忽视与连队实际的结合。

二是能力素养还需提升。有的对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认为抓教育专业性低、人人能做,忽视了对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学习研究,知识储备不够充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有的讲理论人云亦云,备党课照抄照搬,搞活动应付了事,话语能力成长缓慢。有的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嘴上讲“技术+政治”“红蓝融合”,行动上还是走老路,信息化条件下抓话语传播能力不足。各级每年都组织相关培训,但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学员用心程度也有强弱,加之经验传播转化不够,人员一流动,又从零开始,话语主体整体能力增长缓慢。

三是人格魅力有所欠缺。人格魅力好,在官兵中有威望,说的话就能让官兵信服,得到官兵支持。然而在实际中,有的讲理论自己不学理论,上面怎么说他也怎么说,自己不思考不消化,官兵听来听去都是老生常谈,甚至在讲授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偏执理解。有的讲规定自己不遵守,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对别人讲严格,对自己讲特殊,官兵有样学样,规定执行不严格。

三、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突破路径

(一)强固话语理论内核,培塑官兵正确价值导向

思想理论体系的具体表述就是话语体系,话语体系要能够打动人,必须使话语背后的理论能够影响人。

一是增强话语的理论阐释。要在理论的具体阐释过程中,使官兵清晰感知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从而保持高度自信,同时能够对现实性的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从理论的高度对现实问题给予剖析,并提供科学的解决策略。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研究,还应站在时代立场上,用发展的观点赋予其新的内涵,挖掘其与新时代基层建设实践的内在关联,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官兵所充分理解的话语体系,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与话语境遇中被消融与消解。

二是增强话语的理论批判。斗争与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贵的精神品格和独特的学术风格。在新时代纷繁复杂的话语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果不能对当前各种异质意识形态话语的虚假性和伪善性给予批判,其真理性就无法彰显,也就会丧失话语权。面对“技术+政治”的部队实际和网络、手机的广泛运用,教育者要将眼光放置于网络空间上,把握好话语批判的时间节点,在网上开展针对性的话语批判,使基层官兵在网络话语纷争时能够体会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在话语批判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发展。

三是增强话语的理论价值。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以及不和谐的言论,此时,就凸显了话语的价值引领作用。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都能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播,信息的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客观上加大了舆论导向的难度,给予不良信息得以肆意传播的机会。要注重话语引导,提高受教育者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发挥话语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官兵在自由表达的同时,符合主流话语的价值诉求。

(二)丰富话语内容选择,积极适应官兵思维方式

一是从社会实践中提炼新鲜话语。基层部队离不开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离不开社会生活这个大背景。要结合新时代社会实践发展变化,对传统话语进行有选择的扬弃,与时代相契合的予以保留、重新整合,使其既富有传统气息,又能凸显时代特色。要从官兵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贴合实际的生活话语素材,纳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中。要用官兵熟悉的话语表达习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进行提炼,用“共同话语”搭建双方话语交流的桥梁。

二是从新媒体环境中汲取网络话语。网络话语以其生活化、简洁化、生动化的独特优势成为一种新兴话语力量。整合网络话语资源,合理转化充实到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中,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有生气”。比如,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备等形式传播的社会热点、名人轶事、好人好事、大家之言等。用这些“正能量”满满的网络话语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用官兵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将道理说到他们心坎里。

三是从传统文化中萃取优秀话语。习主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8]”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生命之源。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教育者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独特优势和精神价值,把诗歌文学、经典名句、美学艺术等优秀话语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当中,运用柔性、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启迪官兵思想和心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优化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话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学习借鉴习主席话语艺术,要在表达方式上下功夫。

一是从强制灌输转变为互动对话。要突出官兵的主体地位,用探究、讨论、商量的方法改变“一言堂”“灌输式”“强迫式”的教育方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找准疑点、引导启发等方法,帮助官兵自我思考、自我觉悟、自我建构,勤于动脑思考问题,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探究者。要注重教育者和官兵之间、官兵和官兵之间的讨论互动,或通过钻研问题、发言讨论得出结论,或从他人的讨论发言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使官兵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中进一步发展。

二是从晦涩难懂转变为通俗易懂。出现官兵不爱听、不愿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话语内容不接地气,与官兵实际生活格格不入,无法引起现实共鸣。因此,教育者应该细心留意时事热点、网络热搜、群众热议以及受教者的关注点,在进行理论灌输时,使用通俗凝练、言简意赅的大白话、大众话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懂为有趣,以通俗的话语来讲授,把内容回归到现实情况中,直面官兵的思想困惑、理论疑惑,让官兵喜爱听、愿意听,听了觉得管用。

三是从生硬疏远转变为情感融入。教育者要将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与官兵进行沟通,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而非抽象概念去教育引导官兵,使官兵也身临其中,从而增强话语的感染力,产生话语共识。要以官兵个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进行情感沟通,尽可能多的站在官兵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将人文关怀的理念丝丝渗透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增强话语的亲和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春风化雨中滋润官兵心田,影响意蕴绵长。

(四)注重话语传播效果,始终掌握官兵思想话语权

一是发挥好传统优势。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坚持传统文字阅读的优势发挥,给予官兵更多地与自己思维进行对话的空间,去思考文字背后的东西。比如针对在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的“佛系青年”这一不追求上进、安于现状的懈怠心理,可以提出代表着理性、科学和正能量的“马系青年”,围绕此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通过读原著、读经典,吸引官兵参与到议题的沟通中来,从而引导好舆论方向。

二是善于运用新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教育者要熟悉网络文化与网络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积极适应网络信息化的要求,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在日常课堂讲授中融入漫画、动画、微视频、音频等新媒体要素,增强对官兵的吸引力,提升话语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积极创设新媒体教育平台,将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延伸至网络平台,以正能量内容抢占基层网络文化的制高点,赢得话语传播的主动权。

三是善于用好传播策略。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质量监督、管控协调等体系。面对网络舆论,教育者要主动发声,牢牢掌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权,对于不同情况的受众,配合以不同的话语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受众可接受度。要灵活运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各种载体,善于协同运用课程、文化、管理、传媒等载体,不断开发新载体,保持各个载体开放创新发展的动力,构建话语传播的框架体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协同优势。

(五)强化话语主体能力,保持教育实效源生动力

基层官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验直接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其修为的深浅能够大概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用的发挥程度。

一是强化政治底蕴。真正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自己头脑,成为党的先进思想和强军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以深厚的政治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力与凝聚力。要深化对我党理论政治立场、阶级属性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丰富与发展形成深刻认知,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心理认同,进而才能更好的感染感召基层官兵。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向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传递,以自身的理论魅力感染官兵。

二是加强道德修养。要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强军文化等方面修炼出更高的素养水平。可以通过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学习优秀文化作品等方式,加强对中华民族文明成果、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文化、人民军队强军文化的认知、了解与认同,在文化熏染中,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要厚植家国情怀,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有心系国防、专思打仗的担当。要坚持知行合一,做一名有信仰、行得正、走的直,受人尊重的教育者。

三是提升媒介素养。要保持对媒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在深入了解和研究新媒体的生成原理、特点规律、运营模式、传播机制、和增效机理等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搞好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的拓扑传播结构和裂变辐射特性,盘活网络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资源,消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网络代沟”,群策群力打造“云端思政精品课”。同时各单位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与研讨交流,不断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官兵话语体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