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军民融合海上联合救援体系建设
2023-03-05李俊
■李俊
我国海域面积宽广,海上运输线较长,海洋环境极其复杂,海上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但我国海上救援工作尚存在救援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救援装备配备不全、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海上救援不够及时、不够有效,一定程度迟滞了社会经济发展。要提高海上救援的效率,提升有效性,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克服的问题还很多,笔者认为首先要积极构建军民融合海上联合救援体系,形成高效国家航运应急救援机制,确保海上救援及时、高效、专业、可靠,为保障海运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打好基础。
一、军民融合的海上联合救援体系
当海难等海上突发事件发生时,海上救援体系能结合事件的实际情况,通过体系内的资源整合和调配,能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控制海上突发事件扩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海上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我国能够对海上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海上突发事件展开救援行动的机构主要以军队建制海上救援队伍为主。随着海运范围的不断扩大,海运规模也在极速扩张,海运频次逐年增高,海难等海上危机突发事件越来越复杂多变,民用专业救援队伍及拥有多年海上作业经验的普通海民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海上救援行动中来。在海上突发事件日益全球化、复杂化的形势下,构建一个集军队建制海上救援队伍、民用专业救援队伍和普通海民救援队伍为一体的军民融合海上联合救援体系,将会更高效地完成海上救援工作,势必成为未来海上救援行动的发展方向。
(一)海上联合救援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人类在很早就开始了航海,探索自然和新大陆,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海洋。先有罗盘普及应用,后有海洋科技加速发展,人类在海洋中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从近水到远海,从浅滩到深底。海洋环境变化莫测,虽然气象预报和地质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然而逐步征服海洋的同时,仍有很多需要挖掘研究的未知领域,天气、潮汐等也很难完全精准预测,海难事故易发多发。近20年来,全球舰船出现的重大事故众多,且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有效控制。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118名海军官兵全部遇难,属于重大的海上事故。2006年,中国海上事故共发生440起,死亡人数达到376人,沉没的大小船只有250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43亿元。我国交通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的商船艘数平均灭失率达到0.412%。
海难一旦发生,救援难度大,人员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要减少损失,降低人员伤亡,必须提升我国的海上救援能力。军民融合可以更大限度地整合军地海上救援人力物力资源,为海上救援提供更多的支持,对弥补当前民事海上救援工作的不足很有必要。
1.政治需要
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国家公共危机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安危,如何有效地应对国家公共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公共危机管理中,国际合作必不可少,重大公共危机可能是国家难以独立解决的,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进而沟通,借助政府合作力量解决危机。如马航MH370失联事件,航班搭载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来自十几个国家,24个国家和地区出动了大批救援力量,共同搜救失联飞机。出现此类海上公共危机事件,需要构建海上联合救援机制,通过合作,来进行信息共享和互助救援。构建军民融合的海上联合救援体系,是发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优势,与此同时,也与身在其中的所有中国公民息息相关,需要他们也参与进来。
2.经济需要
海上环境复杂多变,海洋中还有很多人类未知的领域,海洋气象、地质活动等,都可能导致海洋灾难,一旦灾难发生,带来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极大,对于航运的安全性会造成极大威胁。而对海难事故进行救援,其成本也是巨大的,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实施救援,还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仅凭军队力量进行救援,可能会因为经验和人力的不足,导致救援进程受阻、难度持续加大,从而大大增加救援成本,进而导致遇难人数增加。构建军民融合的海上救援体系,与海难发生所在地及附近的民用救援体系沟通合作,可以为救援提供一些物资、设备、人力支持,从而促进海上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
3.技术需要
出现海上公共危机时,军队建制海上救援队伍由于多年的技术及知识储备,对海上救援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储备和通用性的应急救援能力,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稍显经验不足。民用专业救援力量以及普通海民,虽然海民没有通过专业的救援训练,但是他们中很多都有多年航海经验,他们对于海洋环境都比较熟悉,出海捕鱼或航海旅行,备有部分救援工具、补给物资等,尤其是常年居住在渔船上的渔民,水性好,海上打捞经验丰富,面对突发海难,可以提供一些设备器材、人力辅助及技术支持等。如遇船艇沉没,路过的民用船只可以就近实施救援,以弥补专业救援队伍到达事故海域展开救援的时间差,最大限度的降低海难带来的损失。构建军民融合的海上救援体系,可以让二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其海上救援效率将会呈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4.管理需要
应对偶发海上公共危机,实施有效的海上救援,构建军民融合的海上救援体系,进而形成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建制海上救援队伍、民用专业救援力量以及普通海民各自的优势,同时也避免或降低了军队建制海上救援队伍、民用专业救援力量以及普通海民各自单独实施海上救援行为而导致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经济成本增高,救援效率降低等风险。促成军民融合,构建联合海上救援体系,进一步整合危机管理资源,丰富危机管理实践,将海上所有商船、渔船、军舰等整合统筹使用,发生海难海域就近周边船只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号,迅速赶赴事故海域实施救援,提升海上救援的危机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军民融合海上联合救援体系建设对策
(一)完善联合救援机制,制定相关保障和监管制度
新时期,面对多发的海上事故、海难等问题,要提升海上救援成效,转变工作机制,提高救援效能,构建军民融合的海上联合救援体系十分必要。通过军队救援和民间救援结合,确保海上救援资源丰富,为海上事故救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各地针对海上事故紧急救援工作,要积极组织进行提升水上应急救助能力的有效探索,完善联合救援机制,如,构建海上救援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涵盖海事、安监、交通、边防、海洋与渔业等多个部门。当遭遇紧急状况时,由相应救援区域的政府主管部门统一把控,建立以政府统一领导,海上救援中心组织、协调和指挥,涉海部门共同参与的省、市、县三级海上救援组织体系,形成专业救助力量,海事、渔业等政府部门执法力量,军队武警、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的海上救援联动格局。
要实现有效军民融合,构建联合海上救援体系,还需要加速贯彻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海上交通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依法划定、调整、公布海上交通功能区域,优化海上通航条件;要建立完善交通支持服务系统,及时发布航行通(警)告、发布保安等级等海上交通安全信息;严格落实引航制度,明确航道通航条件限值标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此外,还要全面强化航行安全监管,进一步压实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船长、船员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监督船舶遵守海上交通安全规则;突出强化对客船、危险货物船舶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船舶超载以及谎报、非法夹带等各种涉及危险货物的违法行为。确立海上经济救援联动体系,构建多方海上救援服务网络,及时对海上船只、舰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紧急求救信号,迅速响应,安排最近救援船只前往,由专业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对现场海上救援提供有效支持。
(二)完善联动救援方案,确保合理性
现阶段,政府制定的防灾救灾方案对于海上救援方面还要一定的空缺,军地直升机单位制定的航空救援方案单一,内容不完善,无法和海上灾情相适应。对此,需要结合现有的海上救援工作基础和情况,做好部门关系协调,完善应急救援方案,确保全面行动力。
首先需要构建国际级、省部级、区域级的三级联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做好分级管理,构建统一管控救援局面。在基础的海上救援方案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确定救援力量部署方式,做好任务分工,加强责任部署等,确保相关代为协同作业方式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此外,需要协调灾情易发地以及部门场所,制定相应应急救援方案,确定救援任务,确保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有效回应救援机组,加速转移,提升救援效益。相关海上救援队伍、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搭建沟通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一旦出现事故,各方面都能够受到信息,及时做好准备,以便随时进行海上联合救援。
(三)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培训,提升紧急救援技能
航运业承担着80%全球贸易的运输任务,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海上险情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高度关切。海上救援志愿者作为海上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其地形熟悉、就近就便、动员性强的优势,提高社会对海上救援应急工作的参与度,增强全民的水上安全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危机意识。要实现军民融合,构建海上联合救援体系,必须要培养出一支支优秀的海上救援队伍,提升救援人员的专业救援技能和水平。对此,可以对相关海上救援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将理论、案例与实践充分结合,从国家海上救援体系、水上救生知识、典型救援案例分析、医疗急救知识与实践、潜水搜寻知识与实操和救援设备实操等方面进行培训,并根据海上险情应急处置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置定向撇缆、人员急救与转运、船用消防员装备穿戴及使用、50米水上拖带救生、船艇救助落水人员等科目供相关人员进行技能交流。
培训不仅有利于推动海上救援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还能选拔出一批技术精湛、技艺超群的海上救援人才,健全完善海上救援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救援人员培训应该分为实操和理论培训两部分。实操培训主要包括救生艇实操演练、溺水人员心肺复苏急救现场演练、救助落水人员注意事项等内容。理论培训主要讲解海上气象以及台风应急知识、海上救援基础知识和救助技能、救援应急体制及救援案例分析等理论知识。通过相关培训,让海上救援者巩固救生艇等救助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海上救援知识水平,为实现“反应迅速、措施得当、组织有力、救助有效”的救援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仅要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还需要构建紧急医疗队伍,在人员获救上岸后,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及时进行抢救,最大限度的节约救援时间,让生命的可能性增加。
三、总结
近年来,海上救援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海上救援还存在力量分散、机制不畅、装备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下海上救援需要,应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运转高效的海上救援力量体系。从本文的研究分析来看,目前军民融合的海上救援体系构建是十分必要的,要切实加强海上联合救援体系构建,实现军民融合,需要切实完善海上救援体系,不断优化海上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制度规范,落实统一规划安排,提升救援管理效益和综合救援水平,将海上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发挥海上救援资源整合和联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