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预习策略的研究

2023-03-05孙剑飞

学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双减语文

孙剑飞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教育局教研室,河南 濮阳 457001)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再次强调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而要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教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转型予以实现,而预防可以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有效渠道。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置环节,通过合理设计预习环节,一方面可以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反馈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而这对于学生学习上“减负”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预习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设计创新性不足,预习形式单一

从教师预习实施及学生预习完成中不难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文体意识整体偏低,在面对不同的文体时,预习任务大致相同,并且存在预习重点不突出、预习内容浅显、知识拓展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对预习任务设置时,一般不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一些个性化的预习任务,而是主要以常规性预习任务为主。另外,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设置时,难易程度往往缺乏层次性,而这也导致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轻松完成,缺乏学习挑战性;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起来相对费力,甚至存在无从下手的现象;而在预习形式方面,教师会更多地设置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书面任务,却很少设置需要借助网络或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探究任务。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教师不注重学生学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缺乏深入,教学创新意识不足。

(二)预习方法指导不足,缺乏相应实效性

当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普遍不够充分,缺乏实效。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是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实际备课时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置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当中,因此在对预习任务布置时会希望学生能够对文本知识提前掌握,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紧凑高效,因而忽略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二是教师自身水平偏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更加习惯于常规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创新缺乏必要热情,而这也使得他们对于学生预习方法指导存在不足。而一些新入职的教师,在如何将预习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方面会存在诸多困难,而这也使得他们对于预习方法指导相对不足。三是教师未对预防方法进行有效总结,由于教师未对预习方法进行有效总结,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预习指导。

(三)预习缺乏质疑思考,主动性不是很强

预习是学生课文学习的前置环节,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可以为学生预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课前预习习惯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只是偶尔进行预习。小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课前预习习惯,但是预习内容也仅仅局限在字词的掌握、课文通读层面,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课前预习普遍兴趣不高。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利用下课后或临近下课1 分钟时间告诉学生对下篇课文进行预习,但是却没有告诉学生预习的要求和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话语仅仅能够知道需要对下一篇文章进行预习,但是预习的程度、预习的内容却一无所知。因此,学生会将预习更多的看作是一种作业,但是学生每天需要背负大量的学习任务,所以在面对预习任务时,会本能地抗拒,而无法对预习心向往之。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针对性的预习情境,从而学生预习积极性偏低,很难全身心投入到预习学习当中。在此情况下,预习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而这显然与“双减”政策是相背离的。

除此之外,在预习环节学生预习范围普遍极为狭窄,仅仅停留在对作者生平的掌握、对字词的疏通、对文意的理解层面,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拓展,而这也使得预习内容较为枯燥单一。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对于预习这一观念理解较为固化,认为预习就是对文章加以提前熟悉,而对于文章以外的补充内容则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由此充分可见,学生缺乏知识主动探究意识,对于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二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缺乏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所以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时往往求知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探究思考能力,而这是导致学生预习内容局限,得不到有效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预习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预习结构,转变预习观念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成为学生每日所必须进行的必修课。而在“双减”有效推进的背景下,无效的课前预习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包袱。因此,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促进课前预习朝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教师必须对预习结构予以优化,对预习观念予以更新。

1.了解学情,优化预习生态

在已往小学语文预习中,教师对于预习任务的布置通常较为笼统,如“大家利用课下时间对下一篇课文提前预习一下,下一节课咱们学习一下新课”,这种预习任务布置形式,会使学生抓不住预习重点,处于盲目预习状态,而这不仅会使学生预习效率低下,而且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会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内容、预习目标,但是预习内容设计普遍较为隐晦枯燥,而这也使得学生预习效率低下,缺乏预习动力。因此,教师在之后设置预习任务时,教师不能过分包办包揽,也不能随意敷衍,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兴趣喜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预习任务。但是教师在对学生预习需求的了解,并不意味着代替学生自主预习,而是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例如,在对《普罗米修斯》一文预习时,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浓厚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暗示学生课文选取的片段非常简略,还有更加详细的版本,以此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不同类型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解说。这种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思维眼界,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普罗米修斯”传说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

2.扩展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期待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仅仅局限在教材知识讲授层面,而是注重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而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文本观”和“大语文观”,对教材予以灵活处理运用,要善于将教材中隐藏的预习资源挖掘出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预习期待。在实际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篇文章的预习当中,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在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予以更加深入的解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预习更具活力和生机。例如,在对部编版六下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这四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展开的,并且每篇文章的叙述视角、情感表达各不相同,所以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单元整体出发,充分体现各篇文章主旨表达方面存在的异同。

(二)加强预习指导,教会学生预习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要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问题处理应对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作为自身主要目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预习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巧用预习导学案

预习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教师必须对导学案加强应用,以此来增强小学语文预习活力,帮助学生实现高效预习。但是在对导学案设计时,必须贯彻“双减”政策要求,挖掘学生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应用预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文字与图像为一体,提升思维能力、开发思维潜力的一种重要工具,将其运用到小学预习预习环节,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简便化、系统化,而这对于学生预习效率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小学语文习作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出示一个题目,如《我最敬佩的人》,使学生根据这一题目,首先对自己想要叙述的人物加以确定,然后借助思维导图,从行为事件、人物简介两个方面进行叙述。而行为时间又包括时间、地点、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人物简介又包括人物的外貌特点、职业身份、穿衣风格、性格特点等。在借助思维导图对写作相关内容梳理之后,学生要根据作文主题对习作相关内容进行有侧重的筛选和突出,进而形成最终的作文框架,而这对于学生作文写作条理性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可以显著提升学生习作预习效果。

(三)丰富预习,实现个性化的预习

1.表演式预习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欲望,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诸多题材的文章,其中童话题材是小学生最为喜好的题材类型。加之,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在对预习任务布置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表现欲望,同时结合童话题材特点,使学生借助表演的形式对文章进行预习。例如,在对《陶罐和铁罐》一文预习时,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抽签的形式分别扮演陶罐、铁罐、旁白等角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预习环节更具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陶罐、铁罐的个性特点、行为特点加深理解,而这对于文章内容的正式讲解是极为有利的。

2.微课式预习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长短、指向性强、内容精悍等特点。而“双减”政策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如果能够将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有机融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环节,即可为预习环节注入新鲜活力,而这对于学生预习主动性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而在对微课设计时,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准确理解,合理确定微课主旨,然后完成具体的课件制作、教案书写、视频录制等相关工作。例如,在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预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地球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图片,如海水赤潮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等,然后使学生思考地球破坏或污染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又能从哪些方面保护地球?以此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主旨形成深入理解,而这对于学生之后课文正式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三)借网络资源,强化预习指导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为学生事先查找资料、熟悉课文内容及背景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查找相关资料,所以教师也应做好预习工作,提前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圆明园的发展与毁灭,以及其中收藏的各种文物,找到显示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图片等,并将其上传至校园网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查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通过校园网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自然而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也不用再花费心思专门给学生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加强学生文章内容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双减”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预习的作用得以日益突显。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预习教学加强重视,从现有的问题出发,通过优化预习结构、转变预习观念、丰富预习形式、加强预习指导等举措着手,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学生预习效果,进而为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双减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