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23-03-05苑红波
苑红波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吉林 吉林 132011)
问题行为是指一种持久的、反复发生的、反社会的、侵犯性的、或反抗性的行为(1988 年世界卫生组织)。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在经历较大的发展变化,再加上学习压力增大等原因,有些初中生表现出焦虑、抑郁等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干扰数学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影响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初中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越来越引起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针对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便初中生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到正常状态,促进初中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一、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一)认知方面的表现
初中生数学课堂中最容易出现的认知方面的问题是注意力问题,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其次,初中生容易出现思维问题,表现为当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初中生的思维出现空白状态,不能及时准确回答教师的提问。最后,初中生易出现认知偏差和偏执问题,表现为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客观评价,往往对自己或他人进行消极评价,认为自己笨、教师偏心等等,严重的还有偏执观念,歪曲事实,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不能接纳他人友善的建议。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认知方面的问题行为体现出盲目性的特点,数学学科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来。
(二)情绪态度方面的表现
初中生数学课堂中最容易出现的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行为是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缺乏信心、缺乏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漫不经心,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内在动力不足。其次,初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尤其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内容越来越难,有的初中生面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而采取情绪应对方式,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再次,初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羞怯,表现为在数学课堂中不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下不能积极主动问教师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数学学科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最后,初中生容易出现各种具体的情绪,表现为面对数学学科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容易出现发脾气等不良情绪,不能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不能正确对待数学学科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久而久之会引起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和数学成绩下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体现出易激惹性的特点,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短时间内产生愤怒等消极情绪。
(三)行为方面的表现
初中生数学课堂中出现的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行为和不足行为两个方面。过度行为主要表现为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不听课,容易溜号走神,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例如:习惯性搭话、和同学嬉戏打闹、干扰其他同学正常的数学学习、做小动作、出洋相等。有的同学会出现顶撞教师的行为,严重影响课堂秩序,打扰初中生的正常听课学习,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不足行为主要表现为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睡觉,对于教师的提问表现出回避、退缩行为,不能积极主动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有的初中生出现迟到、逃学等问题行为,还有的初中生不能执行数学教师的教学安排,不参与数学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不进行问题讨论,不完成作业等,不能保证数学学科的学习时间,影响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行为方面体现出逆反性和惰性的特点,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数学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存在较严重的拖延行为。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问题行为,对提升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能力发展均存在不良影响,不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行为习惯,降低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影响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
二、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
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学校、家庭、教师和初中生自身四方面原因。
(一)学校原因
学校是引起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的学校氛围是产生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由于缺乏良好的规范,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影响学校氛围,使得学生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相互认同,没有集体意识,不能顾全大局。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导致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最初来源。首先,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会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产生问题行为。单亲家庭的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不良榜样的作用均能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其次,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父母采用宠溺或者权威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研究表明,父母采用打骂等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在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不一致与初中生数学课堂中的外显问题行为关系密切。
(三)教师原因
学校中的教师因素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学科学习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导致初中生数学课堂出现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不能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的内容传授过程中,不能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课堂互动不足,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再次,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时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师对初中生关注度不足,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课堂出现的突发情况。有个别教师还存在问题解决不公、语言侮辱和歧视对待初中生的问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会出现较多的分心、上课开小差、发脾气和教师敌对等问题行为。
(四)初中生自身原因
初中生由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发育处于快速发展变化阶段,导致初中生面临出现更多问题行为的风险。
1.认知方面的原因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变化发展阶段,性格上较为敏感,个别初中生会出现认知归因上的偏差,容易出现认知上的消极动力定型。例如:不能正确看待教师对自己的正常管教,认为教师对自己不好、存在偏心等。其次,初中生缺乏学习目标和理想。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所以,还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扰乱课堂等问题行为。
2.情绪态度方面的原因
初中生的情绪处于疾风暴雨的阶段,表现出两极性,所以,在数学课堂上遇到学习等困难时容易感受到更强烈的挫折感,与教师和同学出现敌对等消极情绪,容易发脾气等。这些消极情绪势必影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听课和学习状态,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行为。
3.意志力方面的原因
初中生的经历有限,意志力和责任心还处于相对较弱的阶段,所以,个别初中生会出现意志力薄弱、责任心弱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中表现为对自己监控力差,控制力不足。不能监控自己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出现数学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开小差等问题行为。
4.行为方面的原因
初中生由于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数学课堂中会出现小动作多、打扰他人等问题行为。其次,由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数学学习吃力,付出很多努力却成效甚微,数学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睡觉、做小动作、干扰课堂等问题行为。再次,在数学课堂中采取不恰当的自我防卫。有个别初中生,由于受到教师的批评较多,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采取防卫措施维持心理平衡,出现问题行为。例如,有的初中生做出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吸引教师的注意力等问题行为。
三、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初中生的课堂行为,引导和帮助初中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恢复教师正常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针对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学校、家庭、教师和初中生自身可以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避免初中生数学课堂中问题行为的出现,促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初中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一)学校采取的应对策略
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文明校园,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活动形成良好地校园氛围,促进教师和初中生更好地教学和学习,保证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减少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采取的应对策略
家庭是初中生道德行为产生的发源地。所以,初中生的家长可以通过改善以下几方面内容减少其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首先,家长要注重改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其次,注重改善教养方式,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养育孩子,尊重理解孩子。最后,家长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师采取的应对策略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减少初中生的问题行为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数学问题,激发初中生探索意识和学习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初中生学会合作,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再次,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体现出教师对初中生的爱、尊重和关心,注重挖掘初中生的长处,多鼓励,减少初中生消极敌对情绪和逆反行为,使初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和胜任感。最后,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注重由外控转为内控,由行为控制转为满足初中生需要。通过布置教室环境,组织班级活动,订立契约,建立奖惩规则,加强视线控制,语言控制和行为控制,培养控制力等,减少数学课堂中出现各种问题行为。
(四)初中生自身采取的应对策略
改善初中生自身的问题是减少其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最重要的方面。首先,初中生可以通过解决适合自身难度的数学问题提升自信心,提升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其次,培养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力。初中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时,能够做到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减少多余动作和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出现问题行为时要及时改正,按照规范要求自己,逐渐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逐步提升自我控制力。最后,初中生要学会合作。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初中生相互帮助,一起进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合作交流,利用学习共同体有效减少数学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
四、结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各有不同,采取的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只有针对不同初中生的不同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减少初中生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促进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