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03-04和洁静
摘要: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文化认同,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该文通过开展田野调查,梳理纳西族文化关键符号三多节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纳丽江运用三多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总结三多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提出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节日宣传平台、创新节日活动形式、深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融合、加强节日文化教育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三多节;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纳西族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a)-0102-05
On the Key Symbol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aking the Naxi Sanduo Festival as an Example
HE Jiejing
(Lijiang of Culture and Tourism College, Lijiang Yunnan, 674100, China)
Abstract: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key symbols of national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ll ethnic groups, strengthen cultural identity, cultivate a strong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build a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all ethnic groups. Through field research, this research combs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tained in the Sanduo Festival, the key symbol of Naxi culture, summarizes Lijiang'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using the Sanduo Festival to build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summarizes the role of the Sanduo Festival in promot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proposes that we can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build a festival publicity platform, innovate festival activities,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tourism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festival culture and other ways to build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Key words: Sanduo Festival; National culture; Key symbols;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National unity; Naxi people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指南[1],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具有独特、深刻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民族精神,影响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包括“民族服饰符号、饮食符号、器物符号、仪式符号、神话符号、歌舞符号、节庆符号和人物符号等”[3]。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对内增加民族凝聚力,向外凸显民族文化,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互相理解”[4],通过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更高层次的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丽江全市总面积2.06万km2,东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3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西、北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香格里拉市毗邻[5]。市境内居住有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傣、苗、藏、壮、回等11个世居民族。丽江区位与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使得民族团结进步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月25日,国家民委公布丽江市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纳西语、东巴文、纳西服饰、纳西古乐、“热美磋”舞蹈、三多节等是丽江纳西族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符号,其中有多个民族共同参与的三多节是纳西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关键符号,对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1 三多节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多节是以祭祀、歌舞、商贸、踏青、野炊等活动为载体的传统节日,是纳西族最盛大的节日。三多节充分体现了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 三多节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多节源于纳西族民间传说,传说当纳西族遇到危机时,总有身骑白马、穿白色铠甲,手执白矛的三多战神前来相助,三多也曾多次调解周边民族的纠纷,受到周边民族的尊敬。三多被认为是玉龙雪山的化身,是纳西族的保护神,是维护民族团结之神、主持公平正义之神。三多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象征,体现了纳西族热爱和平、倡导和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三多文化充分体现了茶马古道沿线各民族亲如一家,守望相助、团结共进的优良传统[6]。
在历史上的滇西北区域,包括纳西、白、藏、汉、傈僳、普米等民族也信奉三多神,三多节期间,都用不同方式祭祀三多神,所以三多神是各民族的共同保护神[7]。汉文古籍史料中有唐代在丽江白沙建造三多阁(又称北岳庙)的记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和周边地区的藏族、白族等民族同胞都会着盛装前往三多阁祭祀。除特定祭祀日外,很多商人、要出远门的人也都会不定期去拜三多神。历史上,除白沙三多阁外,丽江“如鲁甸、新主、宝山、大具、大东、高寨花依、塔城等地都建有三多庙”“大理鹤庆,迪庆德钦和西藏拉萨”也曾有过供奉“三多神”的庙宇[8]。相传三多有白族、藏族两位夫人,三多阁大殿中三多神像两旁是两位夫人的神像。祭祀三多的习俗从唐代开始至今已有1 200多年历史,这个习俗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融入了商贸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
由祭祀“三多”演化而来的三多节在历史上已超越了单一民族地域,形成了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共享文化符号。三多节见证了各民族包容、团结、互助的历史,也让各民族通过交往交融凝聚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1.2 三多节活动特点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多节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从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丰富性和文化的传承性的特点来看,三多节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1 参与的广泛性
三多节是别具风格、极其隆重的大型民族文化盛会,除丽江纳西族聚居区及周边地区多民族群众参与节日活动外,北京、昆明、成都、广州、大理、玉溪等地的纳西族同胞每年都会相聚过节,以祭祀三多仪式、文化讲座、茶话会、文体竞赛、歌舞联欢等方式共叙乡愁,他们通过分享民族友谊来强化民族认同。三多节也已经成为纳西族聚居区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民俗文化盛会。
1.2.2 活动的丰富性
三多节期间,各民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到三多阁来祭祀“三多”,东巴主持祭典,人们敬香祈福,各族群众自发展示民歌舞蹈,有的到玉峰寺赏茶花,有的踏青野炊。政府也会组织各种节庆活动,有歌舞表演、农特产品交易、甚至会召开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等,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活动中的民族服飾、音乐、舞蹈等都是三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反映出了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深厚内涵。
1.2.3 文化的传承性
三多文化融合了纳西族文化精髓、口头传说、神话故事、祭祀礼仪、民族节庆、民俗活动、古寺庙遗产等内容的文化符号,是纳西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9]。三多节是三多文化的载体,也是展示纳西族及共享节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三多节同时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传承场,各民族群众通过三多节活动,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2 丽江运用三多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
三多节作为丽江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与信任,为丽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局面。近年来,丽江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作为三多节活动的主要举办区域,打造三多节民族节庆品牌,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有以下举措。
2.1 政策保护三多节
1986 年8月29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定为纳西族法定民族节“三多节”,2005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进一步明确指出:“纳西族传统节日三多节,放假3天”[10]。2009年三多节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10日,三多节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8月拟推荐两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三多节代表性传承人。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三多节活动
近年来,主办单位在丽江白沙街、三多阁、玉峰寺、黑龙潭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支持乡村两级举办各类的民俗文化展演,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民族情谊。以2022年三多节为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前提下,三多节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第一,举办群众性三多节祭典仪式。各族群众在隆重的三多节祭典仪式上焚香许愿,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如2022年3月10日,玉龙县文化和旅游局、三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白沙三多阁举行三多祭典仪式,仪式结束后有“白沙细乐”演奏;4月12日,丽江文化研究会、丽江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北京纳西学会、纳西话賨微信群举办壬寅季春祭“阿普三多神”活动,活动有三多阁敬献对联仪式、念诵三多祭文、纳西古乐《十供养》祭礼等。
第二,举办民族文化演出活动。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展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白沙镇党委、政府、玉龙县文化和旅游局在白沙镇文化活动广场组织群众民族文艺演出活动,在白沙街、三多阁附近组织群众开展商贸交流与民族打跳活动。玉龙县非遗中心与玉峰寺景区在玉峰寺开展非遗文化展演活动,组织纳西族、白族、傈僳族等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展示民歌舞蹈。古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古城区第九届“黑龙潭歌会”助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民族歌舞文艺演出活动,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玉龙县丽江街、世界记忆遗产公园也同步开展群众文化演出。
第三,举办丽江特色产品展销会。三多节期间形成临时市场进行物资交易,通过展销特色农产品、民族传统工艺品等,在丰富节日活动的同时刺激群众消费。如玉龙县丽江街、世界遗产公园同步开展了商贸交流活动,主要有农特产品展销、特色小吃、服装展销、盆景展销等。另外,丽江市驻昆办联合昆明市五华区丰宁街道春晖社区举办第二届丽江“三多节”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宣传推介丽江农特产品。
第四,开展旅游产品优惠活动。以旅游促进消费,营造旅游城市文化氛围,三多节期间多处星级酒店、民宿、景区、景点推出打折优惠活动。如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索道、《印象丽江》演出、宋城、观音峡、玉水寨、老君山等景区景点面向本地市民推出“丽江人游丽江”优惠活动,玉龙雪山景区、老君山、千古情景区等景区针对周边州市市民推出门票折扣优惠活动。
第五,举办讲座和文化交流研讨会。通过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挖掘、整理三多节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如2022年3月3日玉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邀请长期从事地方民族史研究的嘉宾杨汝凤开展专题讲座,主讲三多文化的渊源和现实意义。春祭“阿普三多神”活动当日召开了文化学术研讨会,探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2.3 加强对三多文化传承人的培育力度
政府加大对三多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将擅长祭祀、民歌、民族舞蹈、音乐的人才纳入传承人保护体系,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鼓励其带徒授艺。
2022年5月20日,云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三多节代表性传承人和桂生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办了第一期国家级非遗项目三多节传承人培训班,丽江玉龙县、古城区、宁蒗县、迪庆州、四川俄亚等地的23名东巴参加了为期5个多月的培训。通过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育力度,更规范、严谨地传承和保护三多文化,对弘扬三多精神,促进文化认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
三多节举办期间,丽江多家媒体和单位通过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多节进行了宣传,同时,以横幅、展板、标语等为载体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三多文化内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3 三多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
三多节作为纳西族重要的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凝聚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交流互动,强化了文化认同,提升了文化自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3.1 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三多节在跨地域、跨族际的民族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了地域内纳西、汉、藏、白等民族和睦交往的场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丽江玉龙县、古城区各族群众、周边州市汉族、藏族、白族等民族群众和全国各地纳西族群众都共庆节日,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桥梁。在三多节活动中,各民族之间有广泛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共享节日,增进了情感,促进了民族间的了解与信任,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意义。
3.2 強化各民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各族群众在三多节中参与仪式、感受风俗、体验非遗,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与形式赋予这场节日盛会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推动着民族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三多节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关键符号,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各自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增强了对民族间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思想文化基础。
3.3 提升各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多节不仅有形式丰富的节日活动,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发挥着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作用。各族群众在三多节活动中交流互动,展示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更加坚定了各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能促进文化自信的培养。
4 三多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建议
运用好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推进。
4.1 加强节日活动政策支持,促进各民族共度节日
节日活动的策划与举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除积极引导外,还应在经济、人才、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如三多节活动可与丽江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提高三多节活动的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通过对三多文化的挖掘、展示和再创新,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期化、常态化机制,不断增强三多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丽江节庆文化品牌,推进各民族共度节日。
4.2 搭建节日宣传平台,着力宣传民族文化关键符号
各级职能部门搭建传媒机构合作平台,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内容,保证宣传工作常态化、专业化。第一,可利用三多节的浓厚氛围,开展三多节专题宣传活动,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方式,广泛挖掘典型事迹,同时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法规、节庆共度及民俗同尊等教育活动,全方位展示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第二,吸引外地媒体和公众人物参与体验三多节、介绍三多节,让更多民族认识纳西族文化关键符号。第三,可建设三多文化展示馆,融入科技手段展现三多文化元素,赋予民族文化新的表现形式。通过构建全面有效的宣传教育平台,培养各族群众对三多文化的认知。
4.3 拓展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内涵,创新节日活动形式
不断挖掘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中蕴含的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结合文化特色,突破传统节日形式的局限性,在节日活动中不断注入创新内容,提升节日的文化价值。如三多节本身具有个性化的历史与文化风俗,可以深挖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团结、包容、互助等价值追求。从官方到民间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各民族交流,将文化、旅游、产业、体育等融合在节日活动中,促进活动多样化与系列化。同时不断增强活动的体验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体验需求,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促进多民族深层次的交往交流。
4.4 深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民族文化关键符号是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和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三多节期间,市区各地可进一步策划、举办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和民族旅游项目,可通过拓展时间和空间格局持续发展丽江旅游产业,带动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发展的模式,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后,当地人也更愿意参与节日活动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旅游者与丽江各民族交流过程中,将进一步促成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5 加大节日文化教育力度,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节日活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特别是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较多对青少年三多文化了解不深,很多青少年在三多节活动中参与度也较低。因此,可通过节日主题教育进单位、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来开展各民族节庆共度、生活互助、民俗同尊的三多节教育活动。此外,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节日活动,可以引导其深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培育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结语
民族文化关键符号是促进民族交流,强化民族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載体。深挖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文化符号的效能,通过实践构建和谐共荣的民族关系,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际需要。三多节作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在三多节活动中相互欣赏、借鉴,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但是如何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是需要专家学者继续探索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3).
[2]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08-28)[2022-10-22].http://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80188.htm#1.2021.
[3] 高捷.民族关键符号在旅游场域中功能的异化——以民族服饰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4(1):157-164.
[4] 马种伟,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中共丽江市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丽江年鉴(2021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21.
[6] 李群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弘扬三多文化精神——第一、二届纳西三多文化研讨会综述[A]//杨国清.三多文化文集[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0.
[7] 杨国清.切实弘扬三多文化精神[C]//杨国清.三多文化文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0.
[8] 嘟玛切里佩措,杨志坚.纳西三多神[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2.
[9] 杨国清.深入挖掘和研究三多文化[C]//杨国清.三多文化文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0.
[10]李群育.“三多节”蕴含的文化精神和现代价值[EB/OL].(2021-03-09)[2022-11-15].https://mp.weixin.qq.com/s/MW3cWqIFZAeCRXfAULBYtQ.2021.
基金项目:2022年度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论民族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丽江纳西族三多节为例”(项目编号:2022XY3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和洁静(1988-),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