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维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

2023-03-04祖拜代·艾麦提刁小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维吾尔语文化内涵汉语

祖拜代·艾麦提 刁小卫

摘要:汉维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即包括动物名相同,文化内涵完全相反;动物名相同,文化内涵一语独有;动物名不同,文化内涵相同;动物名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等4种类型。通过动物名词及其内涵的研究,探索民族思维的历史形成和现实特色。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促进汉维语对比和交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a)-0041-04

Comparison of Cultural Associative Meaning Between Chinese and Uygur Animal Words

ZUBAIDAI·Aimaiti1, DIAO Xiaowei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China; 2.College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and Uyghur animal vocabulary contains rich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reflects have certain regularity, showing a certain pattern. There are four types including: animal names are the sam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completely opposite; the same animal names have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s; different animal names have the sam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imal names are the sam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the same. Through the study of animal nouns and their connotations, we explore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analyz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mparis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Uyghur languages.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Uyghur; Animal vocabulary; Cultural connotation

數千年以来,人们在对动物的狩猎、驯服及圈养的过程中,了解了动物的种种生活习性,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通常将动物引申为某种象征。汉语、维吾尔语及其他民族的语言都存在着将动物作为象征或者隐喻对象以此形容人的字词。然而不同民族因为价值观念、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有着一定差异,因此在用动物进行隐喻时,对动物的描述、联想或者隐喻对象的含义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1 汉维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

因为汉族和维吾尔族对动物的接触、认知及用途等不同,致使汉语和维吾尔语中的动物词含义有较大区别。

1.1 动物词相同,文化内涵完全相反

尽管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字词含义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但毕竟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动物名词的内涵差异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取向都是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如:

龙(维吾尔语:εd?廾dihɑ):“龙”在汉族人们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汉族人们认为可以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的神物。在其几千年的演化进程之中,龙象征着皇权、九五之尊,地位无出其右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至高象征,和帝王相关的大量物件都和“龙”有关,比如龙体、龙珠等。龙的不屈和勇猛也始终为汉族人民所称颂和尊崇,进而演化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在汉语中有大量关于龙的成语、词语、歇后语等。如生龙活虎、望子成龙等。

而在维吾尔语中,“εd?廾dihα”则在一些场合中是一种十分暴戾、恐怖的巨兽,且破坏力巨大。“bu qo?蘩un dunjani jyrtidi?掼an εd?廾dihɑdεk bɑsturup k?藓ldi”(这支部队就像龙能吞食一切一样,扫荡了整个世界)[1]。除此以外,在一些维吾尔族的民族传说之中,经常有勇士、英雄与恶龙相搏,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由此可知,在维吾尔族文化之中,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可怕的怪物,代表着邪恶与不详。这与汉族文化中高高在上、尊崇吉祥的龙的形象有一定的差别,内涵也有所不同。现在“龙”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喜鹊(维吾尔语:se?掼izχɑn),在汉族文化之中,喜鹊被称为“报喜鸟”,民间将其作为吉祥与好运的象征,关于喜鹊有很多美好的民间神话传说。人们经常将吉利、好运、大喜之事和喜鹊联系在一起,比如诗词中“喜迎春风暖融融,鹊鸣吱吱笑稚童。闹声喧语赏花去,梅蕊幽香蜂蝶涌”洋溢着春日的美好气息。“喜鹊”在汉语中还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人们通常用成双成对的喜鹊图,表达着对圆满、长久爱情的向往。比如,有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的美好传说。“喜鹊”还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古时夫妻二人短暂分别时,他们会将镜子分为两半,如果双方有谁不忠,那么他的镜子就会化身为喜鹊,告知另一方。正是这样,汉族的铜镜之上,经常雕有喜鹊,一是作为祝福,二是作为警示。

然而在维吾尔语中“se?掼izχɑn”则不太讨喜,甚至有较强的贬损意味。《突厥语大词典》中提道,“se?掼izχɑn”是不祥之鸟。在维吾尔语中,它还指“唠叨不休,十分啰唆”的人。比如有这样的说法:“se?掼izχɑndεk u?蘩?蘩ɑq sθzlimεk。”意思是像喜鹊一样絮叨,啰啰唆唆、没完没了。

1.2 动物名相同,文化内涵基本相同

自古以来,汉族和维吾尔族便交流频繁,互通有无。从动物的固有属性来对动物进行认知,所以会对其产生有相似的认知或者联想,并赋予其相似的含义。比如汉语中“狐狸”常有“狡猾”的喻义,“狐假虎威”表示“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意思。还有“满腹狐疑”“狐疑不决”等与狐狸的性格属性紧密相连;维吾尔语寓言故事“tylkini?耷 t?藓qsimɑti”(狐狸分配食物)中狐狸奸刁狡诈的特性揭示无疑[2]。由此可知,“狐狸”不论是在维吾尔语还是汉语中,都隐喻着人狡猾奸诈,不可深交。再如,汉语中“像狐狸一样狡诈”与维吾尔语中的“tylkidεk quw”文化内涵完全相同。

类似的动物词还有:

绵羊与qoj都比喻为人温顺、老实。汉语中“小绵羊”比喻人逆来顺受,维吾尔语里则说“u qojd?藓k juwɑ?蘩 ɑd?藓m”(他是个像羊一样老实的人)。

乌鸦与qɑ?掼ɑ在汉维语中是传递噩耗的鸟(?蘩um χεwεr jεtkyzidi?掼ɑn qu?蘩),有“厄运”“倒霉”的含义。“乌鸦”不论是相对丑陋的外形还是难听的叫声都让人难以对它们产生好感。黑色会给人灰暗、压抑的感觉,乌鸦的叫声更是让人浑身不适,它们经常活动在坟地之间,很容易让人和“死亡”产生关联,视作不祥征兆。因此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将“乌鸦”赋予贬义的含义。比如维吾尔语中mi?耷isini kɑ?掼ɑ ?誦oquwɑl?掼ɑn,表面意思是“被乌鸦啄了脑袋”,深层含义是“没头脑”。而汉语中,“乌鸦嘴”表示说的话不吉利;“天下乌鸦一般黑”,意思是各地的坏人都一样的坏。

1.3 动物名相同,文化内涵一语独有

因为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生存环境等有所差异,使得汉族和维吾尔族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观察同一种动物。所以两种语言中,有的动物词在一种语言中内涵丰富,含有引申义,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却显得淡而无味,毫无特色可言。这种现象在学界被称为“词汇空缺”。

1.3.1 汉语中独具内涵的动物词

在汉语中,蝙蝠被赋予幸福与吉祥的含义,这是因为“蝠”和“福”同音。而且蝙蝠睡觉时倒吊着头朝下,因此“蝠到了”意味着“福到了”。在汉语中,但凡表示吉祥、祝福的含义都可以用蝙蝠来象征,比如,画上两只蝙蝠,意味着“双福”;将五只蝙蝠画在一起,象征着五福临门:即善终、好德、康宁、富贵、长寿;将桃子和蝙蝠画在一起,意思是“福寿延绵”;将铜钱和蝙蝠画在一起,意思是福至跟前。汉族民间有这样的古老传说:蝙蝠活过千年,便会变为白蝠,如果有幸吃了这种白蝠肉,便可长生不老。而红蝙蝠是吉祥的象征,“红”读音同“洪”,“蝠”读音同“福”,红蝙蝠象征着洪福齐天。但在维吾尔语中?蘩εpεrε?耷只有“蝙蝠”本身的意思,并没有特殊的意味。

1.3.2 维吾尔语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词

维吾尔族男性大多非常讨厌“斑鸠”(维语:pɑχt?藓k),原因是这种鸟的叫声和“χotundinqorqidu”(维吾尔语译为:害怕老婆)听起来非常相似,所以他们极不情愿听到这种叫声,很担心别人误认自己害怕老婆,因为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害怕老婆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除此以外,在维吾尔语中,“pɑχt?藓k”还形容雪非常大,如“sirttɑ qɑr pɑχt?藓kt?藓k je?掼iwɑtidu”(外面大雪纷纷)。而在汉语语境中,斑鸠仅仅意味着动物本身。

1.4 动物名不同,文化内涵相同

动物名不同,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中有时候却有着非常接近的含义,即是两种语言表达同一种意思,可能会运用不同的动物隐喻,尽管两者表达不同,但他们的寓意却是相似的。如:

形容胆小的词语,汉语用“胆小如鼠”,而维吾尔语说toχo jyrεk(胆小如鸡);形容着急,汉语用“热锅上的蚂蚁”形容,维吾尔语则说puti k?覬jgεn toχodεk(烫了爪子的鸡);形容力气大,汉语用“气壮如牛”,而维吾尔语用ɑttεk kyt?蘩i bɑr(力大如马);形容蠢笨的词语,汉语用“猪”,维吾尔语则说e?蘩εk(驴)[3];形容夫妻恩爱、天生一对的词语汉语用“鸳鸯”,维吾尔语则用kɑkkuk z?藓jn?藓p(杜鹃与布谷鸟);形容勇敢的词语,汉语用“虎虎生威”,維吾尔语则用ɑrislɑn(雄狮)。

2 汉维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分析

由于受生活地域的影响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对于某些动物词,汉维两个民族所理解的文化内涵也不同。

2.1 受生活地域的影响

维吾尔族早期生活在边疆地区,靠近大山、森林、荒漠,在漫长的生产、生活的历史实践中,与当地种类丰富的动物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动物的依赖、了解和情感,在语言中都有反映[4]。如维吾尔语中关于“骆驼”的词汇非常丰富,在维吾尔族生活的区域,如果没有骆驼,那么人们就难以在沙漠中前行,更别说在其中居住、生存。在古代,维吾尔族人的贸易、交通、生活均与骆驼息息相关。所以,“骆驼”一词在维吾尔语中隐喻着人踏实勤恳、任劳任怨。比如“tθgidεk bir-birbesip mεnzilgε jεtsε xop bolur”意思是像骆驼一样砥砺前行。“tθgε botilisɑ yn-tynsiz,toχo tuχum tu?掼sɑ qɑqɑqlɑr”,意思是鸡下蛋时会大声叫唤,人尽皆知;而骆驼生育时默默无闻,无人知晓。除此以外,因为骆驼身形高大,所以在维吾尔语中也有“高”和“大”的意思,比如“tygmini dεp tθgidin quruq qɑlmɑq”,意思是为了得到纽扣而使骆驼丢失,深层含义是因小失大。维吾尔族对于骆驼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因此有大量赞美骆驼的文学作品,源自骆驼的谚语、俗语更是随处可见。比如“tθgini ?誦?覬my?蘩 t?藓 su?掼ɑr?掼ɑndεk”表面意思是用瓢给骆驼喂水喝,深层含义是杯水车薪,没有太大效果;“jenidɑ bir pu?耷 pulijoq,tθgini?耷 t?蘩i?蘩ini sɑnɑr”,表面意思是身无分文,看看骆驼的牙齿,深层含义是没钱就别买东西了。而“骆驼”一词在汉语中就没这么丰富的内涵了,大多情况下只意味着骆驼动物本身,偶尔会用它来形容人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优良品质[5],当然也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说法。

在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地野生猴很多。因为猴子相对于其他动物智商极高,体型和人类最为接近,猴子最主要的特征便是机灵、聪明、好动。猴子经常模仿人,做出一些动作,甚至产生一定理解,所以在汉族文化之中,猴子象征着智慧、聪颖,广受人们的喜爱。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猴子多以机灵、聪慧过人的形象出现,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高官厚禄是猴子的另外一个重要隐喻,汉族人们大多将猴子视作吉祥物,因为“猴”和“侯”读音相同,因此,在不少艺术作品中,猴意味着封侯拜相。如猴子骑在马背上,含义是马上封侯;猴子在树上挂印,含义是挂印封侯。该意象经常出现在民间的木雕、石刻及建筑之上,深刻表达了古人对于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追求及美好愿望。

猴子还有一个象征意义是活泼好动。因为猴子天性顽皮,难以驯服,所以意味着调皮好动,难以自持。与此同时,猴子聪明,极善模仿,所以经常用以嘲讽贪慕虚荣等恶习。在有关猴子的古文化中,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原本人和猴子是相对接近的物种,人应该不会厌恶猴子,然而在俗语、谚语及成语中,对于猴子的贬损意味明显大于褒奖。比如: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沐猴而冠:表面意思是猴子打扮得和人一样,具体含义是徒有其表,毫无实质,只会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猴头猴脑:形容和猴子一样好动,过于浮躁,不够稳重。这些含“猴”成语中大多为贬义。而新疆地区因为气候条件不适合猴子生存,所以维吾尔语关于猴子的文化象征意义极少。

动物的地域分布及其与民族的关系,使得在民族的语言词典中,不同动物名词的比重是不同的。在没有牦牛的南方地域,语言中就不会或很少出现表示该动物的词汇;同样在北方语言中,也不会产生孔雀、大象等动物相应的词汇。即使有文化交流引起的语言借用,其数量也是有限的,其内涵也相对单一。

2.2 文化习俗的不同

由于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语言、文化、思维三者构成了密不可分的参照系。语言不但承载着文化,同时又作为工具与思维运用;思维和语言协同诞生了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思维和语言,促进其发展。因此文化背景的不同直接对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产生影响,才能利用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在民族思维中的广泛应用,探究民族思维特点,进而了解民族特色文化。

在汉族传统文化之中,四灵(麟、凤、龟、龙)都是祥瑞的象征,其内涵深厚,意义非凡[6]。而在维吾尔族的早期文化中,曾经的图腾崇拜是“狼”,狼是祥瑞之兆,意味着英勇、胜利和吉祥。

在汉族文化中,牛是农耕时代的象征,也是古时候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因此牛对于汉族人们而言意义重大。比如:“老黄牛”在汉语中代表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形象;“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青人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勇气和精神。但在维吾尔族早期文化中,却正好相反,“牛”基本代表著贬损。比如:“d?覬t kɑlɑ”意思是愚蠢;“kɑlɑ hεlεp jegεndεk”表层含义是像牛吃草一样快,深层含义是大快朵颐、饥不择食;“oruq kɑlini?耷 poqi jo?掼ɑn”表层含义是瘦牛拉大屎,引申为信口开河、说大话。

3 结语

学习语言时,不对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就难以切实提高语言水平,实际运用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出现误解。深刻了解掌握语言文化的最有效方法是对两种语言的内涵以及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汉语及维吾尔语的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对于进一步加深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素秋.汉、维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与差异[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5):55.

[2] 努尔斯曼·阿卜莱提.汉维语系中动物词语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讨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6):60-61.

[3] 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汉维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J].语言与翻译,2005(2):21.

[4] 韩旭阳.民族语言中动物名词的文化功能[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7:8-22.

[5] 骆惠珍.维汉动物名词的联想与比喻[J].语言与翻译,2002(3):1.

[6]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开塞·阿布力米提.汉维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比较及其翻译[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70):47.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疆高校维吾尔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DYL2020YB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祖拜代·艾麦提(1999-),女,维吾尔族,新疆哈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通信作者:刁小卫(1971-),男,河南南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邮箱:1144872347@qq.com。

猜你喜欢

维吾尔语文化内涵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